“浸润式”主题思政教育活动的策划路径

来源 :江西教育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onghong1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题思政教育是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是以国家重大政治活动、节庆日、纪念日以及社会生活热点事件、话题为契机,围绕某个主题实施的思政教育活动。“浸润式”教育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积极创设教育情境,注重氛围营造和过程参与、体验,促进学生学知行合一的教育方式。主题思政教育活动是载体,“浸润式”教育是方法,二者有机结合,可有力提升学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2020年“七一”到来之际,由中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办,南昌师范学院承办,南昌师范学院“青风学堂(江西省红色文化育人基地)”主创的云端思政课——“江西省大中小学生战‘疫’思政课”上线播出,在全省大中小学师生中产生了热烈反响。这堂战“疫”思政课以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为契机、以“感悟战‘疫’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通过师生讲演故事的形式,融情于景、寓教于剧,从设计到实施,是“浸润式”教育方式在主题思政教育中的创新运用。
  一、找准切入点,凝练精神,增强思想情感契合度
  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所展现的抗疫精神,内涵丰富,是中国力量、中国效率、中国担当的综合体现。作为一堂50分钟、面向全体大中小学生的主题思政课,从青少年学生的视角出发,对战“疫”素材进行深入挖掘、科学整合后展示给学生,精选出一组代表不同群体、不同场景的战“疫”故事,用他们直击心灵的事迹凝练出爱国主义精神,将整堂课分为“大爱逆行”“平凡英雄”“青春绽放”三个篇章,由“我们在一起”“逆行者”“萤火”“我最亲爱的”“誓言”“春暖花开”6个小故事来呈现,并通过串词、旁白和屏幕背景的渲染,将“七一”活动的主题确定为“感悟战‘疫’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从学习、感悟、传承三个层面营造情感冲击力、精神感召力,最后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少先队员在舞台上的集体宣誓作结尾,一气呵成的设计,激发了所有在线听课师生的情感共鸣。
  二、强化感染力,情景交融,营造“身临其境”氛围
  从呈现形式看,这堂战“疫”思政课是一场故事会,也是一部舞台剧。这既基于对创新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考虑,也基于面向大中小学生普适性的考虑。思政课既要体现思想性,又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思辨能力,需要精致的构思和巧妙的表达,积极创设教育情境,变“简单灌输”为“身临其境”,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体验、自主思考、自主感悟中完成情感、思想升华和价值判断,这是“浸润式”教育的要义。
  一是把握故事震撼力。事实是展现精神、生发情感的基础。经过艺术性提炼的6个小故事,都蕴含着震撼心灵的力量。“派我去,派我去,让我们一起去”展现各行各业的人们纷纷请战驰援武汉的动人情景;“妈妈,爸爸,儿子,我们等你们平安归来”展现医护人员义无反顾与家人惜别的泪目瞬间;“点点萤火汇聚成星河,照亮华夏神州”通过记者见闻讲述普通百姓在抗疫中的无私奉献,展现人性之光;“责任就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担当就意味着付出和奉献”以时空对话形式讲述殉职战“疫”英雄程建阳的感人事迹,展现一名普通民警的家国情怀;“我可以不要婚礼,我要你好好活着”讲述90后医生彭银华感染病毒不幸牺牲,他没有完成婚礼誓言,却将入党誓言诠释得淋漓尽致;“我们要回家了吗?可是一些英雄却永远停留在了这个春天”以回归为主旋律,演绎抗疫英雄的最后一个任务——“安全回家”,同时表达对牺牲英雄的缅怀……这些故事都是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诠释,正是因为这些平凡英雄,共同组成了抗疫战场的巍巍群像,汇聚成爱国奉献的滚滚洪流。
  二是营造情境渲染力。王国维在谈论诗词景物描写时认为“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就是在抒发情感。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课堂和舞台。精心巧妙的情境渲染可以迅速缩短学生的心理距离,使学生进入“浸润式”学习状态。作为一堂以舞台剧呈现的线上战“疫”思政课,对情境渲染的用力放在了舞台布景上。例如从除夕万家团圆到武汉封城的风云突变,从摁满鲜红指印的请战书到丹心跳跃的入党申请书,从毅然出征的匆匆步履到八方驰援的滚滚车流,从依依惜别的母子深情到救护现场的忙碌身影,从点点萤火到满天星光,从劫后笑容到樱花绽放,从缅怀烈士到集体宣誓……在故事场景布置、背景影像资料以及灯光、色彩、配乐等方面精雕细琢,力求让舞台上的每一个要素都成为表情达意的语言,营造或紧张肃穆、或慷慨悲壮、或深情唯美、或庄严激越的氛围,起到烘云托月、推波助澜的情感催化作用。许多师生观看后都久久沉浸在对情境的回味之中。
  三是注重语言冲击力。语言是无形的道具,在故事讲演中,富有张力的语言和情境渲染相融合,将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有效增强故事作品的表现力和思想情感的渗透力。注重语言的锤炼,可强化故事语言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情感注入,特別注重串词的画龙点睛作用。例如用“长空如碧是经过风雨的洗礼,山河壮丽是因为有不息的涛声”形容抗疫成果的来之不易;用“英雄就是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那道身影,是至暗时刻跳跃的那团火炬”彰显责任与担当;用“我们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我们怎么样中国就怎么样”表达青春使命;用“这是万众一心向前进的中国精神,这是千磨万击还坚韧的中国品格,这是越艰险越向前的中国力量”礼赞中华民族攻坚克难、百折不挠的磅礴伟力,等等。这些情感充沛、富有力度的语言,具有激荡心灵的力量,极大地增强了这堂战“疫”思政课的感染力。
  三、注重实践,大手牵小手,演绎战“疫”之歌
  “大手牵小手”是南昌师范学院“青风学堂”近年来在红色文化育人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一种思政教育模式,它积极发挥党建带团建、团建带队建的作用,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联系起来,通过创演红色故事等打造实践育人课堂,被誉为“没有围墙的思政课”。在此次战“疫”主题思政课中,这一模式再次得到了充分运用。参与创演的40多人中有党员、团员、少先队员,有教师、大中小学生甚至幼儿园孩子,有的在排练过程中被英雄故事感动得泣不成声;有的想起向全省大中小学生讲好一堂战“疫”课的责任,身体不适仍咬牙坚持排练;有的新成员开始对自己缺乏信心,一到排练就全身紧张,但经历了整个创演过程后人已脱胎换骨……实现了“自学—自创—自信”“触动—感动—行动”“入脑—入心—入行”三个升华。正如创演团队成员牟若兰在创演心得体会中写道:“参与创演战‘疫’思政课的50多天,是我经历挑战、蜕变的难忘时光。我被可歌可泣的战‘疫’英雄故事感染,被老师和队友的帮助鼓励温暖。当录制聚光灯熄灭的那刻,舞台两侧响起的掌声仿佛一阵狂风,掀开了我积聚已久的全部情感,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滑落在两颊。在拥抱和泪水里,我真正体会到了伙伴的意义、努力的意义、讲演的意义、传承红色基因的意义。”
  “大手牵小手”协同联动更广泛的意义是,一方面以大中小学生为主体自己创演,由学生当“老师”,有效拉近了与广大学生的距离;另一方面因为有各所学校共同参与,更好地辐射带动了战“疫”思政课的传播与学习,产生了“蝴蝶效应”。各地各校通过主题班会和主题党日、团日、队日等活动纷纷组织师生观看学习、抒发观后感悟,出现了师生互动、亲子共学的喜人场景。◆(作者系南昌师范学院团委副书记、“青风学堂”指导教师)
  〔本文是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红色文化视域下高校创新学生党员教育研究——以南昌师范学院‘青风学堂’为例”(项目编号:18DJYB0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风来花自舞,督导又逢春。《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在抚州市上下引起强烈反响和热议,抚州督导人秉承“勇于担当,敢为人先,坚韧执着,无私奉献,严谨笃行,追求卓越”的工作作风,积极谋划新时代教育督导工作。  一、认真深刻领会:找准合适“牙床”  《意见》提出,到2022年,基本建成全面覆盖、运转高效、结果权威、问责有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督导体制机制。“结
期刊
“小朋友,你们见过草地吗?草地上的景色是怎样的?”屏幕上又出现母鸭和小鸭,“鸭妈妈也带着它的孩子们来了。”  “大家在草地上玩得开心吗?”  “开心!”……  位于弋阳县最边远山区的中畈乡郑家教学点的课堂上充满欢笑声。这是汪老师通过城域网,利用专递课堂上课的情景。  弋阳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方志敏的家乡。近年来,弋阳县教育系统大力弘扬方志敏精神,以信息化为抓手,大力推进教育
期刊
近几年,吉安市委市政府领导外出招商引资,总爱带上吉安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吉安职院”)党委书记欧阳亮。  这源自一个小故事:深圳市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老总带队来吉安市考察投资建厂,在明确可以享受优惠政策后,依旧没下定决心。市主要领导随即带考察团一行到吉安职院走了一圈。  感受到学校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很好的人才支撑,合作就此促成。企业老总在离校时还不忘拜托欧阳亮说:“我们在这里办厂就靠你们了。
期刊
明年春季,上饶弋阳中等专业学校(简称弋阳中专)第一届毕业生即将走上工作岗位。  “本想趁着最后一个学期,让他们考个大专文凭,没想到用人单位不干了,都希望尽快到岗!美的厨卫的人说‘只要是你们学校的学生,我们就给大学生待遇’。九牧、海鸥卫浴等其他实习单位一听也急了,纷纷承诺‘弋阳中专的毕业生等同大学生待遇’,并出台‘单位出钱提升文凭’等政策。”可毕业生就那么多,该校校长唐予松一时又喜又忧。  让唐予松
期刊
2020年9月7日,共青城市泽泉乡观长教学点教师袁清山从乡村学校走上了“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主席台。当他从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施小琳手中接过奖杯和荣誉证书时,聚光灯照在他朴实又兴奋的脸上。他的获奖感言质朴而真诚:“只有将无私的爱和无限的责任奉献给学生,才不辜负‘教师’这个平凡而伟大的字眼。”这是从教44年的袁清山老师的人生写照。默默奉献山村教育近半个世纪,培养了三代人走出大山,袁清山
期刊
“六十年耕耘,只为做好一件事;六十岁出发,夸父逐日新征程。不辞辛劳辅后学,大江南北留芬芳。提琴奏曲,都说夕阳无限好;老骥伏枥,又赞皓月更迷人。”这是2020年9月7日,江西省第三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评选组委会给获奖者——南昌三中退休教师黄恕伯的颁奖词。  60年,人生一甲子;80年,风雨人生路。在第36个教师节当天上午,记者如约在南昌三中见到了黄恕伯老师。“退休后,在江西的活动少了,在全国的
期刊
秋日,东华理工大学抚州校区,94岁的宋金如老教授按时走出家门,沿着太谷路走向她的“稀有散装实验室”。路旁的大樟树高耸入云,那是当年学校从山西搬迁至江西建校时栽种的。  “我们从太行走来,扎根在红土地上,伴随着核工业前进的步伐,在艰辛中奋斗成长;我们投身国防军工现代化建设,在创业中铸就辉煌……”校歌勾勒出了该校的不凡出身。从1956年创办的太谷地质学校,到20世纪60年代因“追逐”铀矿迁至抚州,再到
期刊
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长平乡是省级贫困乡,但在这里,连续20多年无一人因贫困而辍学,相反,还走出了全国师德标兵、省市优秀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和出国留学生上百人。当地的百姓都说,这得益于长平人民教育基金会。  2020年9月,第三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揭晓,长平人民教育基金会创始人之一、终身名誉理事长李维正榜上有名。现年91岁的他是这次入选者中年龄最大、唯一没有到场领奖的获奖者。颁奖晚会现场,在众人关
期刊
9月7日,在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办的第三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上,当一位年轻的独臂老师走上领奖台的那一刻,所有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聚焦到他身上。而听完他的事迹介绍和获奖感言,大家除了发自内心的敬佩之外,更被他身残志坚、矢志拼搏、乐观向上的精神深深感动。他就是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单文增。   用坚强作“翅膀”,在逆境中起飞   在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一节软件开发课上,单文增用
期刊
“诚信做事,良心做人。常怀感恩之心,致力慈善事业。慷慨解囊,无数孩子重返校园;急公好义,赢得世人普遍尊敬。你用大爱绘出了爱国、爱港、爱乡的情怀。”这是写给第三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凃雅雅的颁奖词,也是她的人生写照。  祖籍山东、从小旅居香港的凃雅雅,一直关心国家的兴旺发达,以本真之心创业处世,心系教育发展。多年来,她不仅将企业做得有声有色,还秉承“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理念,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