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
用教材必须把视角投向选文类型的甄别和选文功能的明确上,发挥选文“本源”(编写意图和教材规定)的教学功能,进入到文本的底部,将文本解读落到实处,给《日月潭的传说》的教学增加一点厚实。
教学目标
1 借助文本、图片及观察交流,感悟日月潭的山清水秀。
2 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想象的翅膀,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体会他们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
3 指导采录:搜集身边的传说、适当加工并交流。
教学过程
一、读图文,品美景
1 出示日月潭风景图。
(适当解说:日月潭是台湾省最大的天然湖。潭中有个小岛将湖分为两半。北面为日潭,南面为月潭,因为轮廓近似月亮和太阳而得名。周围有大尖山和水社山等。)
2 你能用一两句话来说说你看到的美景吗?(日月潭之美在于环湖重峦叠峰,湖面辽阔,潭水澄澈)在学生的发言中理解“环抱”、“树木葱茏”。
3 课文的第一段也写出了日月潭的美丽,试着读一读。
[设计意图:看图使日月潭的美丽直观而形象,看图说话让美丽的风景与词汇直接联系。进行短线习作的训练,从而与文本语言相互融合。]
二、学传说,识英雄
1 知“黑暗”
“说起日月潭,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两条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天地间漆黑一片。”人世间没有了太阳和月亮,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呢?
(分不清白天和黑夜,树木枯萎了,鸟儿不叫了,稻田里快成熟的稻穗也干瘪了,家家户户的粮食吃光了,牛羊快饿死了。日子过不下去了……)
2 明“智勇”
(1)感受人们的智慧
面对困难,人类从来不屈服,办法永远多于困难。读读文章第三自然段,说说人们想了什么办法。
新的困难又产生了,出示两个疑问句:“可哪儿去找水性特别好的人呢?怎么才能得到阿里山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呢?”
读好这两个疑问句,体会人们的“一筹莫展”。
(2)感受英雄的勇气
①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当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
②大尖哥与水社姐最终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出示两句话。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在比较中想象。
他们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他们翻山趄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拿到太阳和月亮容易吗?哪些词告诉我们的?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如果你是一个电影导演,在你的影片里有哪些镜头?
(引导想象:当他们翻山越岭时,当他们趟大江大河时,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他们一路上还会经历哪些辛苦?生充分展开想象。)
出示:
A 满山的荆棘,他们_______。
B 山中天气变化无常,刚刚还是赤日炎炎,他们_______;一会儿就大雨滂沱,他们_______。可又过了一会儿,气温骤降,大雪纷飞,_______。
C 崇山峻岭,山高路险,有一次,_______。
在想象的基础上比较句子。
③读读文章的第四段,你还对文中的哪个词感触最深,你想说些什么,你又想到哪些画面?
预设:学生对“纵身”、“三天三夜”等关键词进行研讨。
④把想象与感悟还原到文本,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读好这一段话。
[设计意图:从文章的特点着手处理教材,有利于促进阅读与教学的有机结合。本文中有几个地方只用轻轻的几笔就带过了许多情节,这就给学生充分联想、想象、思索的余地。教学时抓住相对空白处,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大尖哥和水社姐在寻找金斧头、金剪刀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困难,在这个过程中可真切直观地感受到大尖哥和水社姐的付出与他们可贵的品质。]
(3)感受人们的怀念,把遗憾变成感激
转眼间,大尖哥和水社姐就化作了两座青山,永远地守卫在潭的两边。于是太阳和月亮又回来了,又高挂在天上。光耀大地,万物复苏,你们再来想象一下。现在又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这时,人们会对大尖哥和水社姐说什么呢?
出示句式:大尖哥和水社姐,谢谢你们:_______
[设计意图:当老师的导与学生学的需求相一致时,才能使教学内容现实化。当看到“大尖哥和水社姐就化作了两座青山”,多数学生会产生惆怅之感,多角度的感叹让学生感受到人们敬英雄,念英雄的情怀。]
三、设情境,讲故事
山水特产类传说多运用于旅游。我们外出旅游的时候,往往被导游精彩的说辞所吸引,现在我们就来到山清水秀的日月潭边,你能像导游那样绘声绘色地讲给游客听吗?(学生看图练说)
[设计意图:提出极具情境与想象空间的问题。激发学生进行再想象,以吸收语言,完成文本教学的语言训练目标——讲故事。]
四、察民风,搜传说
丹阳是人杰地灵的地方,也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大到风景特产,小到村名。课前同学们采访身边的村民,收集了传说,整理了传说。现在让我们做文化的传播人,讲讲收集到的传说。
总结:传说有动人的故事,传说有神奇的想象,传说还有美好的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日月潭的传说》的学习,学生初步地认识了传说的特征,并学会探索身边的传说。在完成收集的过程中,学生在作为听众的同时也成为了下一个讲述者,在教育与学习的互动中感受语文的快乐,使学习成为了一种需要。]
用教材必须把视角投向选文类型的甄别和选文功能的明确上,发挥选文“本源”(编写意图和教材规定)的教学功能,进入到文本的底部,将文本解读落到实处,给《日月潭的传说》的教学增加一点厚实。
教学目标
1 借助文本、图片及观察交流,感悟日月潭的山清水秀。
2 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想象的翅膀,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体会他们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
3 指导采录:搜集身边的传说、适当加工并交流。
教学过程
一、读图文,品美景
1 出示日月潭风景图。
(适当解说:日月潭是台湾省最大的天然湖。潭中有个小岛将湖分为两半。北面为日潭,南面为月潭,因为轮廓近似月亮和太阳而得名。周围有大尖山和水社山等。)
2 你能用一两句话来说说你看到的美景吗?(日月潭之美在于环湖重峦叠峰,湖面辽阔,潭水澄澈)在学生的发言中理解“环抱”、“树木葱茏”。
3 课文的第一段也写出了日月潭的美丽,试着读一读。
[设计意图:看图使日月潭的美丽直观而形象,看图说话让美丽的风景与词汇直接联系。进行短线习作的训练,从而与文本语言相互融合。]
二、学传说,识英雄
1 知“黑暗”
“说起日月潭,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两条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天地间漆黑一片。”人世间没有了太阳和月亮,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呢?
(分不清白天和黑夜,树木枯萎了,鸟儿不叫了,稻田里快成熟的稻穗也干瘪了,家家户户的粮食吃光了,牛羊快饿死了。日子过不下去了……)
2 明“智勇”
(1)感受人们的智慧
面对困难,人类从来不屈服,办法永远多于困难。读读文章第三自然段,说说人们想了什么办法。
新的困难又产生了,出示两个疑问句:“可哪儿去找水性特别好的人呢?怎么才能得到阿里山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呢?”
读好这两个疑问句,体会人们的“一筹莫展”。
(2)感受英雄的勇气
①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当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大尖哥和水社姐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
②大尖哥与水社姐最终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出示两句话。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在比较中想象。
他们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他们翻山趄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拿到太阳和月亮容易吗?哪些词告诉我们的?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如果你是一个电影导演,在你的影片里有哪些镜头?
(引导想象:当他们翻山越岭时,当他们趟大江大河时,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他们一路上还会经历哪些辛苦?生充分展开想象。)
出示:
A 满山的荆棘,他们_______。
B 山中天气变化无常,刚刚还是赤日炎炎,他们_______;一会儿就大雨滂沱,他们_______。可又过了一会儿,气温骤降,大雪纷飞,_______。
C 崇山峻岭,山高路险,有一次,_______。
在想象的基础上比较句子。
③读读文章的第四段,你还对文中的哪个词感触最深,你想说些什么,你又想到哪些画面?
预设:学生对“纵身”、“三天三夜”等关键词进行研讨。
④把想象与感悟还原到文本,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读好这一段话。
[设计意图:从文章的特点着手处理教材,有利于促进阅读与教学的有机结合。本文中有几个地方只用轻轻的几笔就带过了许多情节,这就给学生充分联想、想象、思索的余地。教学时抓住相对空白处,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大尖哥和水社姐在寻找金斧头、金剪刀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困难,在这个过程中可真切直观地感受到大尖哥和水社姐的付出与他们可贵的品质。]
(3)感受人们的怀念,把遗憾变成感激
转眼间,大尖哥和水社姐就化作了两座青山,永远地守卫在潭的两边。于是太阳和月亮又回来了,又高挂在天上。光耀大地,万物复苏,你们再来想象一下。现在又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这时,人们会对大尖哥和水社姐说什么呢?
出示句式:大尖哥和水社姐,谢谢你们:_______
[设计意图:当老师的导与学生学的需求相一致时,才能使教学内容现实化。当看到“大尖哥和水社姐就化作了两座青山”,多数学生会产生惆怅之感,多角度的感叹让学生感受到人们敬英雄,念英雄的情怀。]
三、设情境,讲故事
山水特产类传说多运用于旅游。我们外出旅游的时候,往往被导游精彩的说辞所吸引,现在我们就来到山清水秀的日月潭边,你能像导游那样绘声绘色地讲给游客听吗?(学生看图练说)
[设计意图:提出极具情境与想象空间的问题。激发学生进行再想象,以吸收语言,完成文本教学的语言训练目标——讲故事。]
四、察民风,搜传说
丹阳是人杰地灵的地方,也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大到风景特产,小到村名。课前同学们采访身边的村民,收集了传说,整理了传说。现在让我们做文化的传播人,讲讲收集到的传说。
总结:传说有动人的故事,传说有神奇的想象,传说还有美好的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日月潭的传说》的学习,学生初步地认识了传说的特征,并学会探索身边的传说。在完成收集的过程中,学生在作为听众的同时也成为了下一个讲述者,在教育与学习的互动中感受语文的快乐,使学习成为了一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