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多样的,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加倍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展、有所创造。
关键词: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0-035-1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1.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课堂研究,内容在课本,研究在课堂。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才有利于开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课堂研究。研究形式如下:
(1)设计开放性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课堂教学要把培养学生创造力作为基本目标来完成,而利用启发式教学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探索。而激发的关键在于设置一种开放性问题情景,将常见的知识和常规问题设计成一种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他们力所能及的学习情景,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同时获得思考乐趣。
(2)利用实验诱导,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从直觉思维开始,通过各种直观现象刺激学生的神经。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要看“热闹”,更要看“门道”。在《钠的性质》教学中,可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学生在做钠与水的实验时看到奇妙的现象,学生兴奋点达到高潮,然后因势利导,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钠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工业上采用什么方法制备金属钠?这样就达到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3)在资料的整理中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笔记的整理过程是学生学习记忆的过程,也是研究学习的过程。如高三复习阶段需要分析处理的资料非常多,然而大多是现成的“死”东西。将“死”材料进行“活”处理可以设计出研究课题。
2.课堂外的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课堂外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主要有三种形式:社会调查、科学实验、专题研究。搞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搞科学实验,写实验报告。搞专题研究,写专题论文。每一项成果的取得都必须经历四个阶段,教师在这四个阶段中都要充分体现“指导性”。
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展示成果。”的教学模式。具体地讲,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有以下几个阶段:
1.了解研究性学习课程。
适当地使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的背景、目的、意义是很有必要的。在学生选题之前可向学生介绍当今我国教育改革动向及开设研究性学习的重大意义;介绍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具体如下:
常用于社会科学的研究步骤: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收集资料→分析加工所收集的资料→提出论点或假说→撰写研究报告
常用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步骤: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做出假设→设计实验以验正假设→实验并记录数据和现象→处理和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撰写研究报告
2.研究性课题的选择。
指导学生选好研究性课题是成功的一半。可结合化学学科教学的实际,也可结合学生的特点、兴趣或本地区和学校的具体情况,根据课题选择的价值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选择适宜的课题。学科知识结合生活、生产、社会问题展开,增强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研究欲望。教材中合成氨工业,硫酸、硝酸工业,硅酸盐工业,塑料、纤维素等都是很好的结合材料。还可以从简易实验入手,如从鲜花中提取代用酸碱指示剂、改变花的颜色,以兴趣引导学生开拓视野,活跃思维,掌握研究的程序和要求。根据高二学生特点以及我校实际情况,拟出以下课题供学生选择。
(1)酒精可燃与不可燃的临界浓度的研究
(2)无污染氯气装置的研究
(3)关于含碘食盐的日常保存的研究
(4)无磷洗衣粉为何难以推广的探究
(5)××镇生活垃圾处理状况的调查
(6)厨房生活垃圾能再利用吗
(7)处处可见的动态平衡
(8)用植物色素制取代用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的测试
(9)绿色能源离我们多远
3.组织课题小组,制定研究方案。
每个课题小组一般有3~5人,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个性特点、家庭和社会经济背景、化学成绩、能力水平等方面有明显差异,使每个小组都成为整个班级的缩影。建组之后,每一个课题小组要明确地制定研究方案。研究方案一般包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的步骤和程序,以及对调查问卷、提纲、实验方案的编制等,使研究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4.实施方案、信息处理、得出结论和课题评价。
学生走出课堂,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做实验、搞调查、实地考察记录、体验学习、上网等方式收集有关信息。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定期检查课题研究的情况,及时总结,使课题逐步深入,落到实处。然后把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与概括,以小论文、图表、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形式得出自己的结论,提出个人的建议。同时学生通过参与对话比较各自的研究结果,或把他们的结果与教师或教材提出的结果相比较来评价各种可能的解释。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随着教育工作者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随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推广,我们的教育改革将呈现一派活力和生机。
关键词: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0-035-1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1.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课堂研究,内容在课本,研究在课堂。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才有利于开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课堂研究。研究形式如下:
(1)设计开放性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课堂教学要把培养学生创造力作为基本目标来完成,而利用启发式教学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探索。而激发的关键在于设置一种开放性问题情景,将常见的知识和常规问题设计成一种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他们力所能及的学习情景,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同时获得思考乐趣。
(2)利用实验诱导,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从直觉思维开始,通过各种直观现象刺激学生的神经。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要看“热闹”,更要看“门道”。在《钠的性质》教学中,可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方法,学生在做钠与水的实验时看到奇妙的现象,学生兴奋点达到高潮,然后因势利导,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钠在自然界以什么形式存在?工业上采用什么方法制备金属钠?这样就达到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3)在资料的整理中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笔记的整理过程是学生学习记忆的过程,也是研究学习的过程。如高三复习阶段需要分析处理的资料非常多,然而大多是现成的“死”东西。将“死”材料进行“活”处理可以设计出研究课题。
2.课堂外的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课堂外的研究性学习主要是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主要有三种形式:社会调查、科学实验、专题研究。搞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搞科学实验,写实验报告。搞专题研究,写专题论文。每一项成果的取得都必须经历四个阶段,教师在这四个阶段中都要充分体现“指导性”。
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展示成果。”的教学模式。具体地讲,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有以下几个阶段:
1.了解研究性学习课程。
适当地使学生了解研究性学习课程开设的背景、目的、意义是很有必要的。在学生选题之前可向学生介绍当今我国教育改革动向及开设研究性学习的重大意义;介绍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具体如下:
常用于社会科学的研究步骤: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收集资料→分析加工所收集的资料→提出论点或假说→撰写研究报告
常用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步骤: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做出假设→设计实验以验正假设→实验并记录数据和现象→处理和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撰写研究报告
2.研究性课题的选择。
指导学生选好研究性课题是成功的一半。可结合化学学科教学的实际,也可结合学生的特点、兴趣或本地区和学校的具体情况,根据课题选择的价值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选择适宜的课题。学科知识结合生活、生产、社会问题展开,增强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研究欲望。教材中合成氨工业,硫酸、硝酸工业,硅酸盐工业,塑料、纤维素等都是很好的结合材料。还可以从简易实验入手,如从鲜花中提取代用酸碱指示剂、改变花的颜色,以兴趣引导学生开拓视野,活跃思维,掌握研究的程序和要求。根据高二学生特点以及我校实际情况,拟出以下课题供学生选择。
(1)酒精可燃与不可燃的临界浓度的研究
(2)无污染氯气装置的研究
(3)关于含碘食盐的日常保存的研究
(4)无磷洗衣粉为何难以推广的探究
(5)××镇生活垃圾处理状况的调查
(6)厨房生活垃圾能再利用吗
(7)处处可见的动态平衡
(8)用植物色素制取代用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的测试
(9)绿色能源离我们多远
3.组织课题小组,制定研究方案。
每个课题小组一般有3~5人,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个性特点、家庭和社会经济背景、化学成绩、能力水平等方面有明显差异,使每个小组都成为整个班级的缩影。建组之后,每一个课题小组要明确地制定研究方案。研究方案一般包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的步骤和程序,以及对调查问卷、提纲、实验方案的编制等,使研究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4.实施方案、信息处理、得出结论和课题评价。
学生走出课堂,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做实验、搞调查、实地考察记录、体验学习、上网等方式收集有关信息。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定期检查课题研究的情况,及时总结,使课题逐步深入,落到实处。然后把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与概括,以小论文、图表、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形式得出自己的结论,提出个人的建议。同时学生通过参与对话比较各自的研究结果,或把他们的结果与教师或教材提出的结果相比较来评价各种可能的解释。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随着教育工作者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随着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和推广,我们的教育改革将呈现一派活力和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