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文学教育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anJa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文学教育是语文学科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多元化能力的发展,具有十分关键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高中语文的文学教育渗透却微乎其微,大部分教师满足于积累、背诵等考试技巧,忽略文学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的重要地位。
  一、教师树立文学教育意识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实现真正的大语文教学,就要从宏观上把握文学教育在高中语文学科中的意义和价值,这是加强文学教育渗透策略的关键一步。要树立这个意识,就要先弄懂文学教育。何谓文学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指品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分析人物形象,品析篇章结构、风格人文等,通过文学探究,感悟蕴含其中的人生哲理。这种教育是真正能够触及学生心灵的东西,也最能够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从而获得有益的人生启迪,指导并促进他们正确思想的形成。因而,文学教育对于高中生的成长是非常关键的。当然,由于高中生的语文感受能力还处在浅层阶段,此时,如果教师能够从文学的角度进行点拨,就能够大幅度提升他们的文学感受能力,从而使他们能更深刻地理解文学之美,领略到更多的经典意涵,提高语文素养。
  二、文学教育缺乏成因
  1师生存在认识误区
  和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相比,语文学科缺乏竞赛性,因而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目中也就失去了分量。再加上语文成绩提高幅度都不大,学生之间的差异也不明显,导致语文学科只服务于应试,而忽略文学教育。语文教学被贴上背诵记忆的标签。有很多学生认为数学、物理、化学等都是需要想象和思维参与的,而语文则不同,只要记忆力好,多读读背背就可以了。久而久之,导致教师和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片面认识。这就给文学教育的渗透制造了困境。
  语文学科的学习时间相对较少,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其他的时间几乎都被大量作业所占据。高中语文作业大多都是软尺度,感悟居多,更多的是对语言文字的鉴赏和解读,因而教师和学生都容易忽略。高中阶段学科众多,语文学科由于不受重视,学习和钻研的空间就显得越来越狭小,根本没有机会深入进去,时间长了,就形成一种语文不用学习的惯性认知,使文学教育无立足之地了。
  2快餐式的阅读习惯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纷繁多彩的网络时代全面到来。高中生面临的诱惑越来越多,比如影视作品,娱乐游戏,微博、微信等多种社交平台,让高中生应接不暇。时间就这样零零碎碎地浪费在多元文化的碎片中,导致学生的思维片面化、快餐化。较之于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来说,那些有益的文学滋养,高中生如果不沉下心来体会,是不可能有所长进的。这种快餐式的文化接受模式,给他们的语文学习造成了冲击,也销蚀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面对这样的困境,语文教师应该做的不是放弃,而是力所能及地采取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改进之前的错误方式,展开有趣和生动的尝试,让学生对文学教育感兴趣。这是每一个高中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值得期待和努力的重要方向。
  三、文学教育渗透策略
  显而易见,文学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想要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有所领悟,并很快获得思想提升是不可能的。教师要做的就是一点一滴,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文学教育赋予自己的力量,从而对其产生兴趣,继而能够将其落实到自己的语文学习中来。
  1结合课标,联系实际
  语文新课标是将工具性和人文性作为基本特点来定义语文的,并且指出语文是一种交际工具。从这个理念而言,教师就要将文学教育拓宽到学生个体的发展这个层面。文学教育能够带领学生提高思想素养,但这种思想并不是高高在上脱离实际的。这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多种方式的引导,使他们能够感同身受。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面对有些课文,比如一些伟人的作品,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很多学生由于缺乏对历史的了解或者对伟人事迹所知甚少,导致对这些作品理解不深刻,缺乏感同身受的能力。那么是否就是这些作品写得不好呢?事实上,这和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文学渗透有关系。如果教师能从伟人的思想着手,让学生自行准备相关资料,先了解作者的生平和经历,然后揣测作者的内心思想,在此基础上探索作者的内心脉络,再次通读课文,这样就有了文学教育的鉴赏能力,从而与作品有了共鸣,不知不觉让他们爱上了古诗词这样一种文体形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显然,学生成了阅读的主体,他们能够和作者对话,与作品交流,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成了文学教育的享受者和受益者。
  2提高能力,加强引导
  俗话说,教师只有具备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是知识渊博的,具有丰富的文学鉴赏能力。不管有多高的学历,对文学的热爱和赏鉴能力是必须具备的。在课程体系的把握方面,教师不但要能够对必修课文透彻钻研,而且对于选修教材也要能够熟练掌握。只要能够加强阅读,广泛涉猎不同文体、不同国籍、不同风格题材的作品,久而久之,就能够形成深厚的积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都能够作为一种教学形式,无形中传授给学生。选修中的诗歌、传记、小说、戏剧等文体,一方面能够拓展视野,另一方面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讲完之后,要进行只言片语的个性解读,抛砖引玉,引起学生的阅读热情,让他们乐于继续阅读。
  3循循善诱,挖掘引导
  高中语文教材选取的文学类作品都是经典之作,美不胜收。教师要在精心挖掘文学教育的元素之外,精心设计有效的问题,带领学生走进文学的宏伟之门。这离不开循循善诱,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心和耐心。如学习《项链》时,传统观念认为马蒂尔德是个非常爱慕虚荣的女人,她这样做就是一种报应,是咎由自取。但学生产生了疑问:爱美不是人的天性吗?马蒂尔德想要一个项链有什么错?她辛苦十年偿还债务,不正是诚信的表现吗?对学生这样的想法和思路,笔者并没有指责和批评,而是带领学生感受文中人物丰富的性格,从而引发对这一文学人物的另类思考。
  对高中生来说,要让他们获得激情,就要教会他们从文学教育的滋养中汲取力量,而这离不开教师的课堂引导,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激情飞扬,才能让他们感受到文学带给自己的力量。事实证明,良好的文学教育将会让学生脱胎换骨,看到一个全新的语言世界,这里有人性的美,也有人性的恶,还有对真善美的求索,正因为探索,他们才能够深刻体会语文学科对自己的吸引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运河中学(221300)
其他文献
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公司能否被国企和民企收购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资产负债率和托宾Q比率对上市公司被国企收购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相反却对被民企收购产生显著的正面影
本文对高校图书情报信息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且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对情报信息处理工作进行专业化的建设,更好的为高校服务
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近年毕业研究生为对象,实证研究研究生学位论文创新性和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因素,旨在为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和创新性人才培养提供依据。采用定量化采集研究生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美好的前景。多媒体技术将教育信息通过多彩的图像、声音、图表,文字等直观形象地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使学生在丰富的
为了充分利用新近合成的优质、抗逆甜玉米群体,同时加速育种进程。试验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以2个自育超甜玉米骨干系作测验种,与63个穗行的75个单株杂交,配制组合150个,
<正>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研究》子课题《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优势互补研究》及《信息技术课程及其评价体系研究
期刊
语文教学必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思维的核心是智力,发展思维也就是发展智力。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议论文,尤其是经典名篇,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其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形式总是与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相结合的,作为语文教师,应通过这样的课文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以发展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下面以《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为例,谈谈如何在议论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一、引导学生将言语现象归纳为语
翻转课堂能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加有趣,让学生能够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探索和思考问题,在学习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翻转课堂上,教师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学
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如此:明明很讨厌某件东西,却要强颜欢笑地去接受它。对于很多朋友来说,电脑就是这样一件“很讨厌的东西”。
通过开展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具有少年儿童情趣和时代气息的实践活动,突出少年儿童的主体地位,采取追随体验、换位体验和模拟体验等形式,帮助少年儿童寻找一个“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