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闲淡好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ianh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常听五伯爱唱一句戏文:“贤弟休回长安转,就在这沙陀过几年,落得个清闲。”自然,那时是听不懂戏文的,更不明白五伯为何唱得那样有滋有味。
   中年以后,似乎明白了几分。虽不知沙陀在哪里,查了一下,绝非当今春绿的江南,却也落得个清闲,真个是“好受用”呢!
   自古文人,隐逸佳处,避世清闲,淡看风云。
   谁不盼着清闲呢?清静悠闲,住进书里头,世事如烟,万物淡然,自然好。
   老杜(杜甫)有几句诗也是特别的好——“雨槛卧花丛,风床展书卷”;“竹斋烧药灶,花屿读书床”;“负米力葵外,读书秋树根”;“读书难字过,对酒满壶频”……
   寻书,买书,读书,藏书,或者一不小心邂逅好书,都是需要缘分的,如喜爱的女子一样。遇到喜欢的,自然不能错过。一旦错过,就是终生错过,成为生命中永久的痛了。喜爱是没有缘由的,觉得好,便想拥有。拥有了,更要懂得珍惜,不離不弃。
   好书,如好女子,清茶一杯,可以涤烦,可以静虑,可以清心,可以宁神。
   日夜书,生命河。关于岁月,关于烟云,关于思想,关于方向……,也许我们都能在书里找到。其实,大多的时候,面对这些书们,我们只是静静地面对,觉得一切都不重要。
   我甚至以为:读万古书,不必贯通,不求甚解,无需广博,无须深刻。或出于好奇,或偶有疑问,或打发时光,想读时读读,爱读时读读,倘有心得和发现,甚至灵光一闪之时,则是意外之喜。
   赤日炎炎,书摆放在面前,宁静以对,手不动,风在翻;眼不看,心在读。恍惚中,一炷清香烟直上,却有阵凉透肌来。我想,不知不觉间,照得清闲小镜,神思淡然。
   读也罢,不读也罢,清静悠闲,岁月恒好。
   老子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
   我以为,清闲之乡,淡好之境,住在每个人的心里。闹中取静,喧嚣之中觅闲适,“心远地自偏”。
   我等一谷山人,有一得之乐足矣。若是懂得书中“三味”:味其趣、味其理、味其情,则常足矣!
  选自《一个字的故乡》
其他文献
秋日,尤其是深秋,应该是一年之中最“富有”的季节。旧时农家收获的农产品,黄的玉米、红的辣椒、哗啦作响的花生、饱满的芝麻,晒在院子里,美其名曰“晒秋”。早于网络上的“晒朋友圈”数千年,中国人已经开始了秋日硕果累累的“晒”。这种晒,是富足、自乐、充实的运动,从古至今,人们皆乐此不疲。一千多年前,也是在这样一个深秋。大文学家苏东坡在写给朋友刘景文的诗文中这样说———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
上世纪七十年代,年近古稀的作家冰心被下放到湖北咸宁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之后,她和几位作家一起被安排轮流看菜地。一次,轮到冰心看菜地,翻地、施肥之后,她又接着在菜地周围围栅栏,这样平时不在的时候也可以避免一些家禽损坏菜地了。断断续续地做了近两个月,终于完工了!冰心欣慰地舒了口气。然而,下午她再来的时候,却看到刚围好的栅栏被推翻了一大片,长势良好的菜也被弄的乱七八糟。“又是这几个偷菜的孩子,
当年上高中时,也就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家实行的还是六天工作制,即每周日休息一天。一到周六下午,便是校园鼎沸时刻,早已归心似箭的同学们,从宿舍走廊推出自行车,各自向家里奔去,为的就是回家能饱饱吃一顿。那时,我因负责学校及班里的板报,常常得利用周日完成板报,几支粉笔,几块黑板,我就在小小的黑板上,尽情地放飞着我年少的梦想。一個人,连写带画,常常忙得不亦乐乎,心里自然高兴、充实。又是一个周末,我正在
一些野菊花在风里摇晃,它们开的时候我总是不够热心,等到快凋谢的时候,我才想起它们那样灿烂过。好在,它们开的时候,我也在盛开的时间里。  这和我很像:我开的时候,没有人来,我却以凋零的哀愁让路过的人为之一叹。当然,我开的时候如果有人来,也不过是如此一叹,没有根本的区别。所以人们总是哀愁在自我的假设里。但是能够哀愁也是好的啊,如同秋天里野菊花蓬勃的内心。  一朵菊花,可以看到太阳和月亮来回的过程,因此
但凡是个中国人,大抵差不多都喜欢侠客。行侠仗义,除暴安良,专门抱打不平之人,想想都令人神往。侠客梦,是一种古老的梦,今天流行武侠小说,不过这侠客梦爆棚的结果。说什么千古文人侠客梦,老百姓一样有侠客梦。有了不平之事,如果真有侠客的话,求他出面,比打官司似乎都靠谱。还真有人付诸实践,在人世间找侠客,但找到的,往往是侠客面目的流氓,一旦被缠上,麻烦一辈子。   但是,如果真有武侠小说中的大侠,就生活在我
我的大部分“工作时间”像只病猫一样蜷在床上,或沙发上,不是读书,就是发呆。其中小部分时间是在胡乱翻看,什么书刊都翻,只要身边有的;然后大部分时间是在读少数的几位作家的作品,卡夫卡、加缪、海明威、福克纳、博尔赫斯、纳博科夫、黑塞等。   他们是在我乱翻中一眼钟情,结下盟约,至今不弃不离的。由于反复读,加上有些作品短悍,易记,也许还要加上我受过一定特别训练的记忆力,这些作家的总有几篇作品我可以背下来。
DVD初期兴起的时候这么贵,为什么我买起来还不眨眼呢?我并不是个有钱人,并且根据我的观察,凡是那些恋物癖,基本上都不是有钱人,而有钱人则是把挣钱攒钱本身变成了他恋物的行为艺术。但我能毫不眨眼地买碟,主要是基于以下六点原因——一、尽管我是个已婚男人,但手头还攥着很大一块花钱的自由,所以可以用钱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奉劝婚掉的男人一句:男儿当自强,经济须独立。二、除了买碟和饭局,我在其他方面都不用花钱,
儿子在三十岁的时候,出了人生第一本书。不是很多人清楚美国66号公路。这条从洛杉矶到芝加哥、全程约四千公里的公路,曾有很多美国文学书、电影以它为背景。它见证高速公路建好、沿途小镇衰败的现实。这条公路本身就充满故事。  儿子小学时,我们看了一部关于这条公路的电影,我就跟儿子说,有一天你长大了,我会开车带你走这条公路,一路慢慢开,只有我们两人,可以有men’s talk,讲生涯选择、恋爱经验,这时候妈妈
明秋?这个名字好啊,我说。这是我妈妈给我起的,明秋笑着说,一脸明亮的自豪。露出的两排牙齿,流动一束明灿灿的弧光。你妈妈一定很诗人的……我心里这样想着。秋天是明亮的。明亮,是秋天行至最深处的色彩,是秋天骨子里散发出的气质屬性。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随着秋天的最后一片叶子飘谢,季节的舞台大幕拉开,北风的锣鼓一阵猛烈敲打,冬天著一身古色古香的缟素,便以主角的形象霸气地豁然亮相了。每逢秋日多思情。自古诗
曾经有位乡镇干部,闻知我的村庄名字时,双目突然放光,原来他与我们村有一段故事。上世纪80年代,他与另外两名干部下村检查,中午村支书请他们到家里吃饭,自然也要喝酒。村支书的酒量略差了些,且以一对三,渐渐力不从心,陪不下去了,就有些冷场。在外屋烙饼的支书女人提出代丈夫敬酒,乡镇干部欣然同意。她敬了他们一轮,他们又敬她一轮,她站着,他们坐着,其中一人因喝多了当场翻到地上,极为狼狈。支书女人接着烙饼,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