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成了令高校老师非常头疼的难题,如何遏制这一现象是老师们极其关心的话题。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需从教师和学生视角出发,认真探讨学生课堂玩手机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高校 课堂 手机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尤其移动互联和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大学校园随处可见专心玩手机的“低头族”。这些学生经常手不离机,就算上课也是如此,给授课教师带来极大的烦恼。一方面,课堂失控,无效课堂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任课教师尊严受到严重挑战,感受不到职业成就感,久而久之,他们对上课充满倦怠,甚至排斥上课。
实际上,高校任课老师针对学生课堂玩手机现象采取过很多办法,如直接将手机没收,下课后再还给学生,但是此方法收效甚微。再如让学生课前将手机统一放置到班级手机收纳袋中。笔者任教的班级曾做过这样实验:在辅导员和任课老师的督促下,学生极不情愿地将手机放进班级手机收纳袋中,下课铃响起,他们便急不可待地将自己手机取回,并且表示手机如果没有上交,上课不玩也没关系,但是手机一旦不在身边,便有百爪挠心的感觉,导致无心听课。课上笔者告诉学生怎样进行时间管理,并且明确告知,上课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课堂是既重要又紧迫的事情,应该马上做,认真做;相比较而言,玩手机属于既不重要,又不紧迫的事情,应该少做或者尽量不做,如此循循善诱,收效仍然甚微。
在长期与手机做斗争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逐渐意识到,要彻底解决这个难题,需通过调查了解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真实原因,如此,才能采取科学有效的对策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一、学生上课玩手机的原因
1.互联网包含海量信息,学生可以上网开展自主性学习。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知识的重要来源,很多学生认为,上课听不听无所谓,因为不懂的知识可以随时“百度一下”——知之为知之,不知百度之。但是也有很多学生反映,通过网络确实能学到许多东西,但绝大多数都是零零散散、不成系统的,好像学到很多,又好像没学到,或者学过以后马上忘记。这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2.智能手机的强大功能使学生放不下手机。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功能目前已经相当强大,通讯、社交、购物、游戏、阅读等无所不包,几乎是“一机在手,天下全有”,很多学生拿着手机,就像孩子抱着心爱的玩具,爱不释手,不忍放下。
3.一些低效或无效课堂打消学生听课积极性。
大多數学生反映,他们在低效或无效课堂上会忍不住或者干脆心安理得地玩手机。如教师自顾自地讲,不管学生反应和感受;不喜欢授课教师,带有抵触情绪;课堂枯燥、乏味;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即使认真听讲,也学不到有用的知识;自己有比上课更重要的事情要处理……
而在老师看来,“90后”学生自制力普遍不够,也比较任性,而且部分学生没有目标,每天浑浑噩噩地混日子。
其实,学生在课堂上还是想学东西的,关键看任课老师怎样引导。高职院校任课教师不管出于职业道德还是本着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都应该把这件事情管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不再随意玩手机。
二、教师在课堂上打败手机的对策
借鉴中央反腐提出的“让官员不敢贪、不能坦、不想贪”管理思路,任课老师在课堂管理上应让学生从不敢玩手机到不想玩手机。
1.如何让学生不敢玩手机
(1)反复提醒学生认真听课。如果发现有学生长时间低头玩手机,就走到他(她)身边去,来回走动几次,一般学生都会知趣,将手机收起。
(2)如果学生“太专注”,没发现老师已走到自己身边,可轻敲其桌面,提醒他注意;
(3)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幽默一下。如“某某同学正拿着手机认真查找我们正在学习的知识”,在同学们善意的笑声中,玩手机的同学一般会不好意思地收起手机。
(4)复提醒后,对于还拿着手机不管不顾的学生,可以请他站起来回答问题,如果回答不出,则给予相应惩罚,以示警戒。而且惩罚要坚决执行,说到做到。值得注意的是,惩罚学生的同时还需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惩罚本身不是目的,让学生放下手机,身心回归课堂才是我们的目标。
2.如何吸引学生听课
(1)做一个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学生往往是先喜欢一个老师,再爱上他(她)讲的课程,所以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往往能在课堂上吸引住学生。这就要求老师们做到:①有一颗公心,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②多站在学生角度替他们着想,让学生时刻认识到老师是尊重和理解她们的;③每个人都是渴望被理解和尊重的,因此要多鼓励、多肯定、多赞美学生;④上课时面带微笑,有亲和力,有激情和感染力;⑤见识广博、专业知识扎实,有信服力;⑥下课后,找喜欢玩手机的学生多聊聊,搞清楚他们玩手机的原因,或开导、或勉励,让他们有受老师重视的感觉;⑦课后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被老师关爱着。
(2)多讲授有用、有趣、有味的知识。现在的学生都很现实,渴望听到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如果老师讲的东西太过抽象,太过理论化,就不爱听。另外,老师们如果多讲授有趣、有味、有料的知识,就会受到更多学生的欢迎。
(3)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上课时,老师可以通过多提问题,多采用新鲜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让课堂气氛尽可能活跃起来,由此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4)让学生课前课后动起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各项专业技能竞赛和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给学生课前课后布置适当任务,则学生学习效果将极大增强。一方面,学生要想完成任务,上课就必须认真听课。另一方面,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一定会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主动到课堂上寻找答案。如此,学生真正变被动为主动,老师上课感觉更轻松,能更好地扮演“引导者、督促者和欣赏者”的角色。
(5)给学生上课玩手机留一些余地。任课教师不妨告诉学生,上课时看下时间,查找一下与课堂有关的资料是可以的,关键是不能无视课堂,只专心玩手机。总之,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理解他们的,就不太容易起叛逆心理,能较好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当学生由“不敢玩”手机到“不想玩”手机,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应该大为改观,师生互动较频繁,课堂气氛更活跃,上课效果一定会更好,任课老师会更容易找到职业尊严和成就感,从而更用心地投入教学,一个个良性循环就此形成。
三、“互联网 教育”时代趋势促使教师积极探索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有效利用好智能手机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携带手机进课堂,而且“互联网 教育”是一个避无可避的时代发展趋势,意味着今后教学必然由封闭到开放。试想一下,如果今后学生人手一部手机(电脑)进入课堂时,任课教师该怎样上课?或许,老师们可以从现在开始,在克服手机不利影响的同时,尝试在课堂上把手机“用”起来。如用手机阅读电子教材、观看微课视频、拍照和存储、通讯与交流、完成学习活动、搜索与查询、计算、创新与创造等。
期待有一天,我们能与手机在课堂上和平共处。相信到那时,高等教育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王竹立.碎片与重构:互联网思维重塑大教育[D].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2.
关键词: 高校 课堂 手机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尤其移动互联和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大学校园随处可见专心玩手机的“低头族”。这些学生经常手不离机,就算上课也是如此,给授课教师带来极大的烦恼。一方面,课堂失控,无效课堂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任课教师尊严受到严重挑战,感受不到职业成就感,久而久之,他们对上课充满倦怠,甚至排斥上课。
实际上,高校任课老师针对学生课堂玩手机现象采取过很多办法,如直接将手机没收,下课后再还给学生,但是此方法收效甚微。再如让学生课前将手机统一放置到班级手机收纳袋中。笔者任教的班级曾做过这样实验:在辅导员和任课老师的督促下,学生极不情愿地将手机放进班级手机收纳袋中,下课铃响起,他们便急不可待地将自己手机取回,并且表示手机如果没有上交,上课不玩也没关系,但是手机一旦不在身边,便有百爪挠心的感觉,导致无心听课。课上笔者告诉学生怎样进行时间管理,并且明确告知,上课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课堂是既重要又紧迫的事情,应该马上做,认真做;相比较而言,玩手机属于既不重要,又不紧迫的事情,应该少做或者尽量不做,如此循循善诱,收效仍然甚微。
在长期与手机做斗争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逐渐意识到,要彻底解决这个难题,需通过调查了解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真实原因,如此,才能采取科学有效的对策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一、学生上课玩手机的原因
1.互联网包含海量信息,学生可以上网开展自主性学习。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知识的重要来源,很多学生认为,上课听不听无所谓,因为不懂的知识可以随时“百度一下”——知之为知之,不知百度之。但是也有很多学生反映,通过网络确实能学到许多东西,但绝大多数都是零零散散、不成系统的,好像学到很多,又好像没学到,或者学过以后马上忘记。这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2.智能手机的强大功能使学生放不下手机。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功能目前已经相当强大,通讯、社交、购物、游戏、阅读等无所不包,几乎是“一机在手,天下全有”,很多学生拿着手机,就像孩子抱着心爱的玩具,爱不释手,不忍放下。
3.一些低效或无效课堂打消学生听课积极性。
大多數学生反映,他们在低效或无效课堂上会忍不住或者干脆心安理得地玩手机。如教师自顾自地讲,不管学生反应和感受;不喜欢授课教师,带有抵触情绪;课堂枯燥、乏味;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即使认真听讲,也学不到有用的知识;自己有比上课更重要的事情要处理……
而在老师看来,“90后”学生自制力普遍不够,也比较任性,而且部分学生没有目标,每天浑浑噩噩地混日子。
其实,学生在课堂上还是想学东西的,关键看任课老师怎样引导。高职院校任课教师不管出于职业道德还是本着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都应该把这件事情管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不再随意玩手机。
二、教师在课堂上打败手机的对策
借鉴中央反腐提出的“让官员不敢贪、不能坦、不想贪”管理思路,任课老师在课堂管理上应让学生从不敢玩手机到不想玩手机。
1.如何让学生不敢玩手机
(1)反复提醒学生认真听课。如果发现有学生长时间低头玩手机,就走到他(她)身边去,来回走动几次,一般学生都会知趣,将手机收起。
(2)如果学生“太专注”,没发现老师已走到自己身边,可轻敲其桌面,提醒他注意;
(3)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幽默一下。如“某某同学正拿着手机认真查找我们正在学习的知识”,在同学们善意的笑声中,玩手机的同学一般会不好意思地收起手机。
(4)复提醒后,对于还拿着手机不管不顾的学生,可以请他站起来回答问题,如果回答不出,则给予相应惩罚,以示警戒。而且惩罚要坚决执行,说到做到。值得注意的是,惩罚学生的同时还需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惩罚本身不是目的,让学生放下手机,身心回归课堂才是我们的目标。
2.如何吸引学生听课
(1)做一个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学生往往是先喜欢一个老师,再爱上他(她)讲的课程,所以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往往能在课堂上吸引住学生。这就要求老师们做到:①有一颗公心,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②多站在学生角度替他们着想,让学生时刻认识到老师是尊重和理解她们的;③每个人都是渴望被理解和尊重的,因此要多鼓励、多肯定、多赞美学生;④上课时面带微笑,有亲和力,有激情和感染力;⑤见识广博、专业知识扎实,有信服力;⑥下课后,找喜欢玩手机的学生多聊聊,搞清楚他们玩手机的原因,或开导、或勉励,让他们有受老师重视的感觉;⑦课后多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被老师关爱着。
(2)多讲授有用、有趣、有味的知识。现在的学生都很现实,渴望听到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如果老师讲的东西太过抽象,太过理论化,就不爱听。另外,老师们如果多讲授有趣、有味、有料的知识,就会受到更多学生的欢迎。
(3)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上课时,老师可以通过多提问题,多采用新鲜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让课堂气氛尽可能活跃起来,由此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4)让学生课前课后动起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各项专业技能竞赛和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给学生课前课后布置适当任务,则学生学习效果将极大增强。一方面,学生要想完成任务,上课就必须认真听课。另一方面,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一定会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主动到课堂上寻找答案。如此,学生真正变被动为主动,老师上课感觉更轻松,能更好地扮演“引导者、督促者和欣赏者”的角色。
(5)给学生上课玩手机留一些余地。任课教师不妨告诉学生,上课时看下时间,查找一下与课堂有关的资料是可以的,关键是不能无视课堂,只专心玩手机。总之,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理解他们的,就不太容易起叛逆心理,能较好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当学生由“不敢玩”手机到“不想玩”手机,我们有理由相信,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应该大为改观,师生互动较频繁,课堂气氛更活跃,上课效果一定会更好,任课老师会更容易找到职业尊严和成就感,从而更用心地投入教学,一个个良性循环就此形成。
三、“互联网 教育”时代趋势促使教师积极探索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有效利用好智能手机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今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携带手机进课堂,而且“互联网 教育”是一个避无可避的时代发展趋势,意味着今后教学必然由封闭到开放。试想一下,如果今后学生人手一部手机(电脑)进入课堂时,任课教师该怎样上课?或许,老师们可以从现在开始,在克服手机不利影响的同时,尝试在课堂上把手机“用”起来。如用手机阅读电子教材、观看微课视频、拍照和存储、通讯与交流、完成学习活动、搜索与查询、计算、创新与创造等。
期待有一天,我们能与手机在课堂上和平共处。相信到那时,高等教育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王竹立.碎片与重构:互联网思维重塑大教育[D].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