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习不外乎听、说、读、写几方面,其中写作能力在四个环节中尤为重要,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着学生语文整体素质的高低。
〓〓一、关注生活,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过不停。”若学生能在写作时有话可写,就必须做个观察生活的有心人。山区虽然经济比较落后,交通不便,不可能像城市学生那样见多识广,可也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美丽的山林、曲折的小溪、勤劳善良的农民,砍柴、放牛、耕作等丰富多彩的山区生活,无一不是写作的素材。另外,还有许多日新月异的变化和被感动的人和事……这些都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因此,在教学时只要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人和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就能写出充满乡土气息、生活气息的好作文来。
〓〓例如,在布置《家乡是一道风景线》这道作文题时,因为山区学生基本上没有见过什么高楼大厦、车水马龙,都是抬头望山、低头见地,我要求学生将写作内容变为所见的山山水水,学生觉得更贴近生活,更有话可说,从而写出生动有趣的作文来。
〓〓二、激发兴趣,增强自信
〓〓指导山区初中学生写作时,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克服和消除畏难情绪,逐步对作文产生兴趣。托尔斯泰曾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兴趣,就会将这种富于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当作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乐此不疲地投入到写作实践活动中去。
〓〓如在八年级第一单元要求学生写一篇游记时,我是这样做的:一是写作前组织集体参观、游览活动(到附近的小山或山塘),这样便于指导学生观察和写作;二是让学生回顾自己去过的地方,努力搜集写作素材,引导学生畅谈活动过程,并用日记的形式记下来;三是说说自己生活中有趣的经历,或者介绍其他地方,让大家知道外面还有更奇妙、迷人的地方。学生都踊跃发言,一个个都认为自己所去过的地方最美,气氛十分热烈。因而引起学生共鸣,产生写作欲望,激发作文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这样,学生的写作自信心大大增强,大多能写出像模像样的文章来。
〓〓三、办图书角,拓展视野
〓〓山区学生经济相对落后,购书不起。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地开设图书角(如我校,每个班都有一个图书柜)。让学生通过借学校的、借哥哥姐姐的或换、买等方式将书存放到班级图书角,轮流借阅,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积累更多的妙词佳句,精彩片段以及优秀文章。有位学生写日记时有这么一句话:“在一个天高云厚、风和日丽、万里无云的星期五下午我回到家,见到我的爸和见到我的妈,真是一举两得。”大家都知道,这位学生想表达的是回家见到父母时高兴、激动的心情,可由于词汇量少而无法表达出自己的心情,反而闹出笑话来。由此可见,开办图书角拓展学生视野,对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开展活动,亲身体验。
〓〓山区中学学生的生活单调而简单,他们的活动范围每天除了学校就是家里,两点一线的生活单调而枯燥,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很多东西他们根本就无从知道,造成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受到束缚。众所周知,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限于书本知识的积累,更多的是需要生活的体验,在实践中获得的作文知识与能力。为此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如:征文活动、作文竞赛、出墙报黑板报,作文集,创办学生习作期刊等等(我校经常举行作文竞赛、板报比赛,同时我组织学生为江枫文学社投稿)。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有了施展写作才能的空间,他们的写作得到充分舒展,写作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走出课堂,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如:重阳敬老、运动会、秋游等。这样既丰富学生写作素材,又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同时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责任编辑〓邱〓丽
〓〓一、关注生活,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过不停。”若学生能在写作时有话可写,就必须做个观察生活的有心人。山区虽然经济比较落后,交通不便,不可能像城市学生那样见多识广,可也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美丽的山林、曲折的小溪、勤劳善良的农民,砍柴、放牛、耕作等丰富多彩的山区生活,无一不是写作的素材。另外,还有许多日新月异的变化和被感动的人和事……这些都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因此,在教学时只要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人和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就能写出充满乡土气息、生活气息的好作文来。
〓〓例如,在布置《家乡是一道风景线》这道作文题时,因为山区学生基本上没有见过什么高楼大厦、车水马龙,都是抬头望山、低头见地,我要求学生将写作内容变为所见的山山水水,学生觉得更贴近生活,更有话可说,从而写出生动有趣的作文来。
〓〓二、激发兴趣,增强自信
〓〓指导山区初中学生写作时,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克服和消除畏难情绪,逐步对作文产生兴趣。托尔斯泰曾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兴趣,就会将这种富于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当作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乐此不疲地投入到写作实践活动中去。
〓〓如在八年级第一单元要求学生写一篇游记时,我是这样做的:一是写作前组织集体参观、游览活动(到附近的小山或山塘),这样便于指导学生观察和写作;二是让学生回顾自己去过的地方,努力搜集写作素材,引导学生畅谈活动过程,并用日记的形式记下来;三是说说自己生活中有趣的经历,或者介绍其他地方,让大家知道外面还有更奇妙、迷人的地方。学生都踊跃发言,一个个都认为自己所去过的地方最美,气氛十分热烈。因而引起学生共鸣,产生写作欲望,激发作文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这样,学生的写作自信心大大增强,大多能写出像模像样的文章来。
〓〓三、办图书角,拓展视野
〓〓山区学生经济相对落后,购书不起。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地开设图书角(如我校,每个班都有一个图书柜)。让学生通过借学校的、借哥哥姐姐的或换、买等方式将书存放到班级图书角,轮流借阅,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积累更多的妙词佳句,精彩片段以及优秀文章。有位学生写日记时有这么一句话:“在一个天高云厚、风和日丽、万里无云的星期五下午我回到家,见到我的爸和见到我的妈,真是一举两得。”大家都知道,这位学生想表达的是回家见到父母时高兴、激动的心情,可由于词汇量少而无法表达出自己的心情,反而闹出笑话来。由此可见,开办图书角拓展学生视野,对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开展活动,亲身体验。
〓〓山区中学学生的生活单调而简单,他们的活动范围每天除了学校就是家里,两点一线的生活单调而枯燥,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很多东西他们根本就无从知道,造成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受到束缚。众所周知,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限于书本知识的积累,更多的是需要生活的体验,在实践中获得的作文知识与能力。为此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如:征文活动、作文竞赛、出墙报黑板报,作文集,创办学生习作期刊等等(我校经常举行作文竞赛、板报比赛,同时我组织学生为江枫文学社投稿)。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有了施展写作才能的空间,他们的写作得到充分舒展,写作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走出课堂,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如:重阳敬老、运动会、秋游等。这样既丰富学生写作素材,又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同时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学生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责任编辑〓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