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案例的来访者是一个自我评价过低的高三学生。通过咨询,发现他的自卑心理来源于父母对他的期望。咨询师主要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其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方式。经过四次心理咨询后,该求助者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评价,自卑心理显著改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
关键词:自卑心理; 认知行为疗法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060-001
一、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对自己缺乏自信,是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格评价过低。
高中生自卑心理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有:1、自我意识不成熟,自我认识不足,过低地评价自己。2、家庭环境的影响。3、学习成绩的影响。高中阶段的评价方式主要是以成绩为依据,当实际水平低于期望值的时候,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4、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高中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特别是周围亲人、朋友对自己的评价。5、个人的性格特点。性格内向者对外界的感受性高,对事物带来的消极结果有放大的趋向,消极情绪也不易排解,产生自卑的可能性比较大。
二、个案分析
1.个案基本资料
小A,男,20岁,我校高三年级学生。新疆人,在我校内地高中班读书,在无锡生活了4年,住校。
一个秋日的中午,他来到我的办公室。这是一个高大沉静的男孩子。沉默了一会儿后,他告诉我,他觉得自己很无能,经常注意力不集中,睡眠质量又很差,这些影响了他的学习,所以他觉得很慌,很自责。
他来自新疆的一个小县城,是家中长子。从小他的成绩就很好,一直是数一数二的,也是同龄人学习的榜样,带着这种学习上的荣耀,他考上了我校内地高中班,与众多从新疆各地区选拔出来的高手一起学习。一开始的时候成绩有些不稳定,通过努力,他的成绩稳步提高,基本能保持在班级前五。他的家人也很为他高兴,都希望他可以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为家族争光。所以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带着周围人的期望踏进高三的大门,而这种期望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对于老师,他认为老师对他的评价不高。生活中有些小事,几次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因此他觉得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不好。其实,老师反映他各方面都做得比较好,只是自我要求比较高。
2.咨询方案的制定
主要咨询方法和使用原理:认知行为疗法。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偏低上,其原因是在其个性特点和“做不到最好就是无能”的错误认知上,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水平,不能有效地应对外界的应激事件(考试成绩),适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疗法。
3.个案干预
3.1了解基本情况,建立咨访关系。根据咨询谈话,发现来访者的自我效能感偏低,认为自己“无能”,但自身的智力水平并没有问题,甚至学习表现良好。他自我要求甚高,达不到要求即会有挫败感,感觉自己“无能”。以前他还比较自信,由于高三开学初的几次考试他都未达到自己的期望,生活中又发生了一些事件受到了老师的责备,在一连串的挫败感下他产生的“自己无能”的错误认知。
会谈过后,我布置了作业,让他在一张纸的左面写上自己的优点,右面写上自己的缺点。
3.2进一步讨论,深入分析问题。一个星期后,小A第二次来到了我的办公室,并且交上了他的作业,但是这张白纸上的优缺点却有着明显的失衡:右面缺点处写了很多,但是左面优点处却写不出来。
根据来访者的陈述,他是个很孝顺的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很好。他的学习成绩是父母甚至是同乡人都骄傲的,又是家里弟弟妹妹的榜样,且从未让他们失望过,因此他承担了很大的责任。这种责任让他有很大的压力,他在学习上不敢懈怠。特别到了高三,他更不允许自己在学习上有失误,他怕父母会失望。而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挫败连连打击了他的自信心,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否定自己的能力。这种负面的想法影响了他的学习效率,感觉自己很无助。
3.3改变错误认知,建立良好认知。在了解了全部情况之后,我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小A一起解决问题,并和他一起寻找他的优点,建立自信心。
在这次会谈中,我主要帮助小A重新认识考试和成绩,正视考试的意义以及成绩与能力的关系,知道考试只是反映学习效果、检查学习程度的工具;帮助来访者正确地认识自己,综合地分析自己,建立正确的、健康的自我意识,并且能够接纳自己;区分自己的想法和家长的意愿,重新衡量自己的要求和想法,提出客观合理的学习目标。
3.4效果巩固。之后,小A又一次踏入了我的办公室,告诉我他的近况,并且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他进入了物理竞赛的省级复赛,要去南京参赛了,学校门口还挂了红榜呢!他说:“不管这次考试结果怎么样,我都会继续努力的。”
通过这次会谈,发现来访者已经走出了自卑的阴影,找到了自信,能够相信自己的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他也能够合理地看待考试和成绩,在考试后能够调整好心态,通过努力朝着目标前进。
三、案例反思
在高中阶段,特别是高三,同学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有些同学无法及时消化,或是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就会产生像小A一样的心理问题。一般来说,这部分学生主要是因为不合理的认知而产生自我意识的偏差。针对这样的学生,从改变认知的角度来矫正高中生自卑心理是比较有效的途径。
1.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
有自卑的人倾向于用绝对化的陈述来描述自己,如本案例中的小A就认为“达不到对自己的要求就是无能。”通过辩论,找到其中不合理的因素,纠正不良认知,并建立起新的、积极的认知。
2.应对性的自我陈述
有自卑心理的人同时具有消极的自我暗示,如:“我不行”、“我很笨”。应对性自我陈述就是用积极的、合理的自我暗示代替消极的、非理性的自我暗示。
作为老师,我们要做的是积极关注、及时发现、适当引导,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帮助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二级).郭念锋等.民族出版社.2005.86
关键词:自卑心理; 认知行为疗法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060-001
一、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对自己缺乏自信,是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和品格评价过低。
高中生自卑心理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有:1、自我意识不成熟,自我认识不足,过低地评价自己。2、家庭环境的影响。3、学习成绩的影响。高中阶段的评价方式主要是以成绩为依据,当实际水平低于期望值的时候,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4、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高中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特别是周围亲人、朋友对自己的评价。5、个人的性格特点。性格内向者对外界的感受性高,对事物带来的消极结果有放大的趋向,消极情绪也不易排解,产生自卑的可能性比较大。
二、个案分析
1.个案基本资料
小A,男,20岁,我校高三年级学生。新疆人,在我校内地高中班读书,在无锡生活了4年,住校。
一个秋日的中午,他来到我的办公室。这是一个高大沉静的男孩子。沉默了一会儿后,他告诉我,他觉得自己很无能,经常注意力不集中,睡眠质量又很差,这些影响了他的学习,所以他觉得很慌,很自责。
他来自新疆的一个小县城,是家中长子。从小他的成绩就很好,一直是数一数二的,也是同龄人学习的榜样,带着这种学习上的荣耀,他考上了我校内地高中班,与众多从新疆各地区选拔出来的高手一起学习。一开始的时候成绩有些不稳定,通过努力,他的成绩稳步提高,基本能保持在班级前五。他的家人也很为他高兴,都希望他可以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为家族争光。所以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带着周围人的期望踏进高三的大门,而这种期望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对于老师,他认为老师对他的评价不高。生活中有些小事,几次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因此他觉得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不好。其实,老师反映他各方面都做得比较好,只是自我要求比较高。
2.咨询方案的制定
主要咨询方法和使用原理:认知行为疗法。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偏低上,其原因是在其个性特点和“做不到最好就是无能”的错误认知上,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水平,不能有效地应对外界的应激事件(考试成绩),适合采用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疗法。
3.个案干预
3.1了解基本情况,建立咨访关系。根据咨询谈话,发现来访者的自我效能感偏低,认为自己“无能”,但自身的智力水平并没有问题,甚至学习表现良好。他自我要求甚高,达不到要求即会有挫败感,感觉自己“无能”。以前他还比较自信,由于高三开学初的几次考试他都未达到自己的期望,生活中又发生了一些事件受到了老师的责备,在一连串的挫败感下他产生的“自己无能”的错误认知。
会谈过后,我布置了作业,让他在一张纸的左面写上自己的优点,右面写上自己的缺点。
3.2进一步讨论,深入分析问题。一个星期后,小A第二次来到了我的办公室,并且交上了他的作业,但是这张白纸上的优缺点却有着明显的失衡:右面缺点处写了很多,但是左面优点处却写不出来。
根据来访者的陈述,他是个很孝顺的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很好。他的学习成绩是父母甚至是同乡人都骄傲的,又是家里弟弟妹妹的榜样,且从未让他们失望过,因此他承担了很大的责任。这种责任让他有很大的压力,他在学习上不敢懈怠。特别到了高三,他更不允许自己在学习上有失误,他怕父母会失望。而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挫败连连打击了他的自信心,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否定自己的能力。这种负面的想法影响了他的学习效率,感觉自己很无助。
3.3改变错误认知,建立良好认知。在了解了全部情况之后,我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小A一起解决问题,并和他一起寻找他的优点,建立自信心。
在这次会谈中,我主要帮助小A重新认识考试和成绩,正视考试的意义以及成绩与能力的关系,知道考试只是反映学习效果、检查学习程度的工具;帮助来访者正确地认识自己,综合地分析自己,建立正确的、健康的自我意识,并且能够接纳自己;区分自己的想法和家长的意愿,重新衡量自己的要求和想法,提出客观合理的学习目标。
3.4效果巩固。之后,小A又一次踏入了我的办公室,告诉我他的近况,并且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他进入了物理竞赛的省级复赛,要去南京参赛了,学校门口还挂了红榜呢!他说:“不管这次考试结果怎么样,我都会继续努力的。”
通过这次会谈,发现来访者已经走出了自卑的阴影,找到了自信,能够相信自己的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他也能够合理地看待考试和成绩,在考试后能够调整好心态,通过努力朝着目标前进。
三、案例反思
在高中阶段,特别是高三,同学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有些同学无法及时消化,或是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就会产生像小A一样的心理问题。一般来说,这部分学生主要是因为不合理的认知而产生自我意识的偏差。针对这样的学生,从改变认知的角度来矫正高中生自卑心理是比较有效的途径。
1.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
有自卑的人倾向于用绝对化的陈述来描述自己,如本案例中的小A就认为“达不到对自己的要求就是无能。”通过辩论,找到其中不合理的因素,纠正不良认知,并建立起新的、积极的认知。
2.应对性的自我陈述
有自卑心理的人同时具有消极的自我暗示,如:“我不行”、“我很笨”。应对性自我陈述就是用积极的、合理的自我暗示代替消极的、非理性的自我暗示。
作为老师,我们要做的是积极关注、及时发现、适当引导,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帮助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二级).郭念锋等.民族出版社.200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