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探究式学习之我见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TR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发现问题、选择和确定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究性活动,在探究过程中获得体验、技能、知识和态度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是实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生年龄小、对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方式的领会还处于探索过程中,这种学习方式的培养对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在小学生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应该重点注意哪几方面呢?
  激发兴趣,刺激探究欲望
  兴趣是探究的起点。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学生年龄小、见识少、好奇心强,对未曾见过的事物或现象都感兴趣。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年龄特征和能力水平等因素,抓住思维能力的热点和焦点,精心设计课堂、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一种学习探究问题的情境中。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发现。
  师生互动,促进活动开展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在师生共同合作下探索新知识是探究式学习的应有之意。探究式学习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然而,教师们在实际授课中认识到,小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还很稚嫩,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还很薄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恰当的探究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要引导好学生对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进行熟练的掌握和运用,以此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益的启发。常见的探究方法有:在游戏中探究、在操作中探究、在猜想中探究等。通过结合这些有趣味的活动,并让学生亲身实践、动手参与其中,进而启发学生的思维,达到增强学生思维的能动性的目的,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有趣味的学习,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
  注重合作,实现多维参与
  学生深层次的认知发展既需要独立思考,更需要合作交流。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而这种差异就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学生的思维彼此之间就是最近发展区。
  如在讲解某一问题时,教师可以让一位学生谈一下对此问题的理解,然后让其他同学就此问题继续谈谈他们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怎样表达,而且学会了怎样倾听不同的意见,思维互动,启发多方面的思考。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会给各自提供更广泛的思维空间,且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积极参与,都希望自己能够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这样就可以防止部分学生唱独角戏、部分学生坐冷板凳、不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等现象的发生。
  营造氛围,保证良好效果
  探究式学习需要教师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主体,在课堂上积极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敞开思想、参与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不要因为教学的时效性要求,而约简、压缩探究过程,否则可能欲速则不达。教师应关注各个探究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营造和谐有序的课堂探究氛围,有效地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科学合理的探究过程,保证良好的探究学习效果。
  积极评价,共同体验成功
  教学中,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而且还需要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会有自己的体验,这种体验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就会增强探究的兴趣,教师对每一种探究结果都要给予及时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然后再选择最好的探究方式进行重点讲解。这样学生一点点地进步,慢慢地就习惯了探究,最终喜欢上探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不断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究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因此,教师要给全体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时空,细心呵护学生创新的胚芽,让其茁壮成长,使教学充满活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让学生在探究中热爱学习,并从中获取知识和能力。
其他文献
新课标对学生的口语交际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呢?  鼓励参与,激发“说”的勇气  由于生活环境、语言环境等影响,一些学生胆小、害羞,不敢当众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缺乏“说”的习惯和胆量。因此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人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也越来越普及。为适应社会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作为新一代的数学教育工作者,也要改变以往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的教学模式,让信息技术真正走进数学课堂,为数学学科的教学服务, 让课改的春风吹入校园每一处角落。  数学课堂上信息技术的使用  现代化的今天,信息技术无处不在。信息技术,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需求工程是软件工程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直接影响着软件的成功开发.而随着软件服务外包需求的增加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要,高校迫切需要开展软件需求工程双语教学.针对软件需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安全开采下组煤,详细分析了矿区奥灰水文地质条件.以研究煤层底板突水因素、突水机理为切入点,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下组煤开采之前奥灰突水的危险性进行了预测,即可分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的颁布与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物理教育工作者们正积极探寻各种各样的物理教学模式,努力让物理教学变得更为鲜活、灵活,以提升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创设情境,培养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现代教育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指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彰显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不断迸发学生自主的激情与积极性,不断凝聚物理学习“正能量”。  倡导教师明确自身角色 学生是物理学习的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能源经济学的一个热点研究问题。本文以1985年-2010年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和GDP的数据为基础,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我国能源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