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q_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始于质疑,能否提出问题是判断思维是否具有独创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质疑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之一。笔者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对此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一、营造和谐环境,让学生自由质疑
  
  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是学生放飞思维、踊跃质疑的重要条件。教师应该明确:在人格上以及在对科学的探讨方面,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要有“学生把教师问倒,就是教育的成功”的观念,从根本上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在学生提出问题或观点时,才能看到其积极的一面,并予以肯定和表扬,才会以宽容的心态,允许学生随时随地质疑,学生才能逐渐形成问题意识,提高质疑能力。
  
  二、发挥表率作用,带动学生质疑
  
  学生不会质疑,需要教师示范。如何进行提问示范呢?方法之一是提出预习问题。例如,在上苏教版八年级“威胁健康的疾病”一节前,可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在预习时解决:①常见的心血管病有哪两种?病因各是什么?②这两种心血管病分别怎样预防?③我国常见的发病率较高的癌症有哪些?④预防癌症的主要措施是什么?二是以提问的方式引入新课。如在上“我们周围的生物”一节时,可用“常见的生物有哪些?请说(写)出它们的名称。”这个问题引入。三是在课中提出问题。在让学生说(写)出各种生物的名称后,接着发问:“你可以给它们分类吗?请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把它们分类整理出来。”四是结课提问。例如,用“××同学,请您回想,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精彩的提问能使教学有声有色,为学生提供质疑示例。使学生受到启迪,久而久之,质疑之风就会自然形成。
  
  三、传授提问方法,让学生善于质疑
  
  首先,启发学生找准提问的切入点。比如,苏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的每一节最前面有课题,课题的右边是小插图,课题下方是本节目标。教师可以问引问:看了课题后,你有什么要提问?看到插图,你想问什么?对本节的目标有疑问吗?等等。
  其次,授予学生各种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对同一件事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提问。学会进行比较提问。例如,关于根细胞吸水的主要原因,可训练学生尝试以下几种问法:①在何种情况下根细胞吸水?②为何根细胞吸水?③在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细胞液浓度的情况下,根细胞吸水吗(反问)?④在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细胞液浓度时,根细胞吸水还是失水(比较)?⑤根细胞吸水时,土壤溶液浓度小于根细胞液浓度还是大于根细胞液浓度(比较)?等等。当然,学生提问时难免有不妥之处。这就要求教师耐心启发诱导,让学生在学习提问中不断自我完善。
  
  四、引导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质疑
  
  初中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可读性强,教学中应注意发挥教材的这一优势,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找出疑点,提出问题。例如,可以以袁隆平从怀疑学术界早就有的关于“通过人工进行杂交来培育高产水稻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一定论开始,和助手们进行近十年艰苦的水稻杂交试验,终于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使水稻产量比原先平均提高了20%,每年可多产粮食30亿千克,可多养活7500万人口,最终推翻了学术界的定论为例,鼓励学生向权威质疑,向教材质疑,通过质疑主动获取知识。又如,在“鉴定骨的成分”这一实验的预习时,有学生提出教材中先做烧鱼肋骨的实验,再做把鱼肋骨浸泡在稀盐酸的实验安排不合理,应把课本中的两个小实验穿插着做,以节省实验时间。提高实验效率。这样的质疑就应受到教师的重视和鼓励。
  
  五、在实践中学习,让学生乐于质疑
  
  新课程倡导在实践中学习。教师或带领学生走进工厂、农村,或联系学生家庭生产情况。发动学生在实践中质疑。例如,有学生发现学校附近的小溪里鱼儿很少,遂向教师质疑,教师顺势结合教材中环境保护的内容,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地调查。有学生提出:“小溪中鱼虾少了是因为小溪上游的工厂排人小溪的污水有毒,使水面变颜色的东西就是毒素。”另有学生反对:“不对!变颜色的是油。”经过一番讨论,学生找到了原因——工厂排出的工业废油比水轻,浮在水面上,阻隔了空气通过水面向溪水扩散,致使溪水缺氧,鱼、虾等生物难以生存。获得初步的成功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纷纷出谋献策,提出各种解决水污染的方法。类似这样的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又挖掘了学生的各种潜能。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做个有心人,真正把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和任务,落实到教学中,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
  
  责编 王学军
其他文献
马克思说过:对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这说明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音乐本身也会黯然失色。那么,作为音乐教育者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与课本欣赏课题相关的各种资料,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录下来各种美妙的声音,配上自己的解说制作成一个有关音乐专题的片断。这样可以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考察不同情绪弹性的大学生在不同情绪状态下工作记忆的差异.研究对象为215名大学生,采用青少年情绪弹性问卷筛选出高情绪弹性组和
会议
近年来,大学生无聊倾向的普遍现象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大学生的无聊倾向对学习生活有着消极的影响,但目前国内外对其产生机制的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探明大学生
大学文化是高等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开展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教育活动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本文试图从大学领引先进文化的角度,结合本校的具体实践,
当一名员工产生离职意愿时,其影响因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工作遇到瓶颈、难以获得更好的发展,即所谓的职业生涯高原。但同样面对职业生涯高原,具有不同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