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教学”,是为了克服学习历史的深层次障碍和直接障碍的一种教学方法。根据历史及历史教材的构成要素,可以创设问题情景、人物情景、事件情景和文物情景。根据实践性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可分为课内、课外的实践性学习和再认再现历史、分析阐释历史、借鉴历史。
中学历史“情境教学”中的 “情境”,是根据特定的课程教学内容创设的多种形象化、具体化的历史场景; “情境教学”是以历史情景为前提,以实践探究为中心,以历史问题为主线,以师生共同活动为特征的一种教学方法。
历史是过去了的现实,这是历史的最大特征;现行历史教材基本上是封闭性教材,单一的材料和单一的结论,很少为学生提供自主思维的空间。教材的封闭性和应试教育,是学生学好历史的直接障碍。
中学历史“情境教学”,要求尽可能真实地再现历史事件(现象)的存在和历史人物活动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自主学习、探究,自我完成对历史知识、意义的构建。因此,我们认为它是让学生克服学习历史的深层次障碍和直接障碍的基本方法。那么该如何进行“情境教学”呢?
第一, 设置角色情境。所谓角色情境,即决定历史人物必然性心理活动的特定背景。学生通过这种心理活动的必然性充当历史的“当事人”,让他们去“导演”历史。如当我们将朝鲜战争的前前后后、方方面面的材料展示出来,营造了朝鲜战争的特定背景后,让学生“扮演”毛泽东。因此,很多学生都产生了如下认识和体验:我们新中国虽然最不需要战争、虽然新中国对这场战争没有必胜的把握、不管这场战争结局如何对我们新中国可能都是弊大于利……,但是,为了新中国东北大门的安全,为了打击美帝国主义的狂妄野心,为了打击蒋介石集团蠢蠢欲动的企图,为了承担“一边倒”外交的道义等,我们还是不得不接受这场战争;毛泽东决定打这场战争的过程多艰难啊……
第二,事件情境。所谓事件情境,就是利用各种媒体,模拟和再现重大历史事件的发展梗概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观察和分析历史。如利用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等影视剧中侵略者的“船坚炮利”、清军腐败、清政府统治岌岌可危等有关材料制成关于“洋务运动”的课件,就能让学生观察和分析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洋务运动发生的原因等。再如利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30年代大危机、30年代前后德国与希特勒的有关媒体材料制成模型、课件等,就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观察和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必然性及相关很多问题。
创设情境的具体办法较多,语言、手势、图片、文物、模型、电子媒体等都能创设历史情景。只要我们认真组织,精心准备,创设真实而全面的历史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是不太难的。 任何一个既定的教学方法,都有一套基本的教学环节,否则便不可能称其为“法”。“情境教学”的基本环节如下:
首先,引导参与。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教师找准某个最容易调动学生兴趣的切入点(历史事件之中、历史现象之中、历史结论之中、历史人物之中、社会热点之中、某个与课堂内容有关联的现实生活之中、成语典故之中等)。
其次,情景创设。例如在讲经济危机这课时,可以让学生四人组成买卖股票的小组,模拟股市。此时,师生通过电子屏所显示的股票及其价格的涨落,都进入了证券交易所交易股票的情景之中。再次,实践探索。学生通过模拟操作,最后的结果各小组虽然不尽相同,但都亏了钱。师:“为什么会亏呢?”其中有一个学生回答:“你有意让我们亏的。你设计的价格开始涨,屏幕又滚动慢,我们可以买到涨的股票,后来跌,屏幕滚动特别快,我们根本来不及卖出,直到现在只有卖出价,没有买入价,我们还不亏的?”师(鼓掌祝贺):“这位同学说得对!我是有意让你们只亏不赚,但历史上确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请同学们看教材第××页的第××课。”通过教材让学生们确认了历史上真有其事。接着,这位教师用几副典型图片和动画展示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带来的灾难,让学生从中受到震撼、体验后,问:“为什么这时股市会崩溃、股民只亏不赚呢?如何才能避免股市崩溃带来如此深重的灾难?”教师一边问,一边用屏幕简介了股票的历史及功用,让学生对照屏幕资料和教材互相讨论。此时,学生都进入了实践探究阶段。
最后,成果交流。在上例中,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就如何避免经济危机的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形成了自己的答案,如大部分同学都能说出“罗斯福新政”的措施,还有部分同学说出了教材之中没有的具体措施:“招募大量的消防队员,这样既可以解决部分人的就业,又有利于保护环境,能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作准备。”“招募大量的植树工人,既解决部分人就业,又改善了环境,有利于经济恢复。”还有一个同学说:“把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实行国家统一计划,这样就不会出现生产无政府状态,就不会出现经济危机了”(这一发言又引起了同学们的激烈争论,说这是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这位教师又因势利导组织了关于罗斯福新政性质的讨论和当时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可不可能就此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讨论,从中还产生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成果。)
这四个基本环节在理论上有如上的先后顺序,但在具体教学中,往往是交叉进行或平行的。引导参与时情境创设可能就在其中,实践探索的过程可能就是成果交流的过程,一节课可能自始自终都在进行情境创设,同时也在引导参与、实践探索、成果交流等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喜欢历史从而学好历史。
中学历史“情境教学”中的 “情境”,是根据特定的课程教学内容创设的多种形象化、具体化的历史场景; “情境教学”是以历史情景为前提,以实践探究为中心,以历史问题为主线,以师生共同活动为特征的一种教学方法。
历史是过去了的现实,这是历史的最大特征;现行历史教材基本上是封闭性教材,单一的材料和单一的结论,很少为学生提供自主思维的空间。教材的封闭性和应试教育,是学生学好历史的直接障碍。
中学历史“情境教学”,要求尽可能真实地再现历史事件(现象)的存在和历史人物活动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自主学习、探究,自我完成对历史知识、意义的构建。因此,我们认为它是让学生克服学习历史的深层次障碍和直接障碍的基本方法。那么该如何进行“情境教学”呢?
第一, 设置角色情境。所谓角色情境,即决定历史人物必然性心理活动的特定背景。学生通过这种心理活动的必然性充当历史的“当事人”,让他们去“导演”历史。如当我们将朝鲜战争的前前后后、方方面面的材料展示出来,营造了朝鲜战争的特定背景后,让学生“扮演”毛泽东。因此,很多学生都产生了如下认识和体验:我们新中国虽然最不需要战争、虽然新中国对这场战争没有必胜的把握、不管这场战争结局如何对我们新中国可能都是弊大于利……,但是,为了新中国东北大门的安全,为了打击美帝国主义的狂妄野心,为了打击蒋介石集团蠢蠢欲动的企图,为了承担“一边倒”外交的道义等,我们还是不得不接受这场战争;毛泽东决定打这场战争的过程多艰难啊……
第二,事件情境。所谓事件情境,就是利用各种媒体,模拟和再现重大历史事件的发展梗概或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观察和分析历史。如利用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等影视剧中侵略者的“船坚炮利”、清军腐败、清政府统治岌岌可危等有关材料制成关于“洋务运动”的课件,就能让学生观察和分析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洋务运动发生的原因等。再如利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30年代大危机、30年代前后德国与希特勒的有关媒体材料制成模型、课件等,就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观察和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必然性及相关很多问题。
创设情境的具体办法较多,语言、手势、图片、文物、模型、电子媒体等都能创设历史情景。只要我们认真组织,精心准备,创设真实而全面的历史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是不太难的。 任何一个既定的教学方法,都有一套基本的教学环节,否则便不可能称其为“法”。“情境教学”的基本环节如下:
首先,引导参与。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教师找准某个最容易调动学生兴趣的切入点(历史事件之中、历史现象之中、历史结论之中、历史人物之中、社会热点之中、某个与课堂内容有关联的现实生活之中、成语典故之中等)。
其次,情景创设。例如在讲经济危机这课时,可以让学生四人组成买卖股票的小组,模拟股市。此时,师生通过电子屏所显示的股票及其价格的涨落,都进入了证券交易所交易股票的情景之中。再次,实践探索。学生通过模拟操作,最后的结果各小组虽然不尽相同,但都亏了钱。师:“为什么会亏呢?”其中有一个学生回答:“你有意让我们亏的。你设计的价格开始涨,屏幕又滚动慢,我们可以买到涨的股票,后来跌,屏幕滚动特别快,我们根本来不及卖出,直到现在只有卖出价,没有买入价,我们还不亏的?”师(鼓掌祝贺):“这位同学说得对!我是有意让你们只亏不赚,但历史上确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请同学们看教材第××页的第××课。”通过教材让学生们确认了历史上真有其事。接着,这位教师用几副典型图片和动画展示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带来的灾难,让学生从中受到震撼、体验后,问:“为什么这时股市会崩溃、股民只亏不赚呢?如何才能避免股市崩溃带来如此深重的灾难?”教师一边问,一边用屏幕简介了股票的历史及功用,让学生对照屏幕资料和教材互相讨论。此时,学生都进入了实践探究阶段。
最后,成果交流。在上例中,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就如何避免经济危机的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形成了自己的答案,如大部分同学都能说出“罗斯福新政”的措施,还有部分同学说出了教材之中没有的具体措施:“招募大量的消防队员,这样既可以解决部分人的就业,又有利于保护环境,能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作准备。”“招募大量的植树工人,既解决部分人就业,又改善了环境,有利于经济恢复。”还有一个同学说:“把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实行国家统一计划,这样就不会出现生产无政府状态,就不会出现经济危机了”(这一发言又引起了同学们的激烈争论,说这是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这位教师又因势利导组织了关于罗斯福新政性质的讨论和当时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可不可能就此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讨论,从中还产生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成果。)
这四个基本环节在理论上有如上的先后顺序,但在具体教学中,往往是交叉进行或平行的。引导参与时情境创设可能就在其中,实践探索的过程可能就是成果交流的过程,一节课可能自始自终都在进行情境创设,同时也在引导参与、实践探索、成果交流等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喜欢历史从而学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