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人溶存碧波,思念永留自然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化殡葬改革,倡导移风易俗,是破千年旧俗、树一代新风的“思想革命”,是一项有利黎民社稷的好事;推行骨灰海葬,引导节地安葬,是谋生态红利、减百姓负担的“社会斗争”,是一件惠及子孙后代的实事。
  近年来,汕头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民俗公祭改革,连续40次举办“让先人回归自然,愿亲情溶存大海”骨灰集体海葬活动,努力探索出一条独具汕头特色的生态殡葬之路。风暖梨白,清明将至,解码“汕头品牌”,但愿今年的清明时节继续流淌着“与自然相伴”的生态葬和乡风文明的“清流”。
  通过3次完善修订地方性法规,连续22年、举办40次“让先人回归自然,愿亲情溶存大海”的骨灰集体海葬活动,从1998年39份增长到2020年1350份海葬骨灰数,撒海12万多份先人骨灰,年骨灰撒海数占全市火化总数的21%,澄海地区海葬率达67%,累计节约土地600多亩,节约丧葬费用1亿多元……这一串数字的背后,是汕头民政人坚定不移走生态殡葬之路的改革成果,也是新时代粤东人持之以恒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

推动观念革命,让传说走进生活


  追根溯源,海葬始于传说,源于历史,传承于现实。在古斯堪的纳维亚神话中记载,光明之神巴尔德尔和妻子南娜死后,被一起投入大海沉入海中。在北欧传说中,北欧海盗在海上死亡后,以小船载尸,挂上风帆,任其在海中漂游直至沉于海中。在中国历史上,公元15世纪,明朝郑和下西洋率领两万多人出海远航,船员死在海上无法运回陆地安葬,就直接葬入大海。二战期间,海战频繁,许多阵亡者被幸存的同伴用帆布包裹投入海中安葬。
  近代以来,海葬不再仅限于海上死亡者,逐步成为新的安葬方式。例如美国的电影导演希区柯克、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死后均按遗嘱海葬。革命导师恩格斯成为骨灰海葬先行者的故事广为流传。老一辈革命家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在过世之后以骨灰撒湖、撒海方式安息,开辟了我国海葬的先河。
  上世纪90年代初,天津市率先为普通居民开设海葬服务业务,之后上海、青岛、北京、深圳、汕头、温州等地逐步推广,海葬作为生态葬之一种渐渐为社会接受。2016年,民政部印發《关于推行节地生态葬的指导意见》,明确将海葬列入节地生态葬方式之一,通过不占地的骨灰处理方式,实现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移风易俗,汕头探索先行,敢于斗争,成于坚持。汕头市辖6区1县,辖区面积209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70万人,人均耕地面积0.13亩,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土地和森林资源紧缺的地区。“面对人多地少的艰难局面,我们不得不做出社会实践选择。1998年起,我们就联合市文明办在汕头附近海域举办骨灰集体海葬活动,经过22年先后已有12万先人回归大海,节约的土地超过一亿亩。人的生死同等重要,改革就必须要有钉钉子留痕的决心和魄力。”汕头市殡葬协会常务副会长张云良说道。
  澄海区林女士告诉记者,她的母亲在2019年进行了海葬。“树葬、花坛葬、草坪葬都是让逝者的骨灰与花为伴、与树相依、与泥土浑然一体,母亲生前就很向往。后来考虑到我母亲夙愿就是听到大海的声音,最后选择了海葬。”
  “推行海葬的同时,我们把民俗公祭作为一个改变观念的突破口。以前大家都是各自带了鸡、鸭、鱼去骨灰楼去拜祭,现在我们告诉他,你要参加政府的公祭,只需报名即可。有公祭流程,有领导诵文,有民俗特色,庄严肃穆,简约文明。一句话,高大上。”汕头市民政局副局长洪瑞沣自豪地说。如今汕头“丧事不少于七天”的规矩已被打破,不断向简约、节俭转变。
  “这些年,我们一直不断和一些陈规陋习作斗争。殡葬改革实际上就是一场人民的社会斗争,因为殡葬里面有很多的潜规则、利益链,你要去挑战、要去打破这种格局,那就只有斗争。”张云良感慨道,但话语中充满坚定。

搭法治体系,用“规矩”破除陋习


  制定出台管理条例,“海葬”实现有法可依。近年来,汕头市各地根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及有关政策规定,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规定和实施细则,为规范推进殡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依据。1997年,汕头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了《汕头经济特区殡葬管理条例》。2003年3月,市人大常委会又将《汕头经济特区殡葬管理条例》修改并升格为《汕头市殡葬管理条例》。2012年9月,又制定出台《汕头市政府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强化殡葬基本公共服务的意见〉的实施意见》。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在推行海葬过程中我们也多方进行立法保障,无论是殡葬条例,还是骨灰管理办法、海葬管理制度,我们都把骨灰海葬作为一个制度的约束和调整方向,法治支撑的同时鼓励海葬。”洪瑞沣说。

  “这些年,我们一直不断和一些陈规陋习作斗争。殡葬改革实际上就是一场人民的社会斗争,因为殡葬里面有很多的潜规则、利益链,你要去挑战、要去打破这种格局,那就只有斗争。”

  持续完善配套政策,推行海葬有规可循。在开展殡葬改革过程中,汕头市针对不同阶段出现的具体问题,先后出台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部门殡葬管理职责》《关于加强骨灰管理的通告》《关于进一步强化部门殡葬管理职责》《市民政局等部门关于加强殡葬管理若干规定》《市民政局、公安等部门关于加强当前殡葬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
  2012年9月,汕头市将妈屿外海域(海湾大桥以外)设定为骨灰海葬区,每年清明节后的4月8日和冬节前后12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固定开展两次骨灰海葬活动,并颁发纪念证书,海葬活动由政府统一买单。
  不断深化实践探索,推动海葬普惠群众。从2018年起,市政府将骨灰海葬正式列为制度性工作安排,相关开支由市财政予以预算和保障,参加的市民群众全部免费。在服务收费上,汕头市实行骨灰集体免费撒海,费用由市财政统一承担。在后勤保障上,由市民政局租用轮渡公司轮船和两家公交公司车辆,提供出海海葬、往返交通服务。   澄海区是汕头推行海葬最活跃的区,不仅海葬率达到67%,而且群众的海葬费用一律由区政府买单。海葬惠民政策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积极性,实现骨灰海葬活动从倡导推动向自觉参与转变。

赋时代内涵,以“人文”培树新风


  抓重点,在关键环节上下功夫。汕头民政部门积极汇报海葬工作,争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从1998年举办第一次海葬开始,市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亲自指导立法修例,之后市委、市政府领导连续多年亲自参加骨灰海葬仪式,领导带头示范,引领社会参与。在每年4月清明期间,不仅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还通过发放倡议书、拉挂横幅、组织车队巡游等宣传方式,大张旗鼓宣传动员。在海葬活动报名阶段,善于挖掘先进典型,以家属的言传身教来引导和带动更多群众参与海葬活动。
  近年来,报名参加骨灰撒海活动群众人数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从1998年第一次的39份到2020年第40次的1035份,增加了26倍;從2012年起,保持在每年1100份以上。参与的群众中不仅有普通群众,也有副厅级以上领导干部、医生和教师;既有汕头本市的居民,也有邻近城市的群众,更有省外和港澳台等外地潮籍乡亲。

  聚焦点,在创新方式上下功夫。坚持改革创新,改变海葬骨灰直撒投放方式,这也是汕头品牌特色之一。前几年,汕头海葬采取传统方式,将骨灰直接撒向大海,“白花花散开”不太美观;从2018年起,使用环保易降解的存放盒投放入海方式,即将骨灰放入一个设计好的包装盒,投放入海,大概20到30秒就会下沉,沉入到海里4个月左右自动降解。以这种现代生态环保文明简易的礼仪,代替了传统祭奠中烧纸、焚香、上供、叩头等繁琐礼节,从而体现尊重逝者,寄托哀思,传承孝道。
  破难点,在争取支持上下功夫。“在解决困难的时候我们也是不断努力,比如刚开始没有财政资金保障,没有列入预算,我们就在福彩公益金每年研究的时候安排10万、20万资金。在没有福彩公益金的时候,我们就由市殡仪馆接受和承担安排这项任务,直接动用了公用经费来支撑。直到2018年,市委、市政府把海葬列为市政府对整个殡葬改革的制度性工作安排,市财政给予了预算安排保障。这对汕头的海葬算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意味着海葬不再是散兵游勇、民间行为。”
  “让先人回归自然,愿亲情溶存大海”,归于自然,是对生命的最高礼赞。我们相信,汕头海葬的品牌文化引领新风,文明殡葬的美好明天已然可期。
其他文献
祝巍是位80后媒体人,性格开朗,乐于助人。前不久,她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一条寻人启事,内容是她的同事在寻找一位因患阿尔茨海默病而走失的家人。  因为《民生周刊》杂志选题需要,我向祝巍提出采访其同事。  “我不知道同事是否乐意?你还不如跟我聊,我姥姥也是这个问题,也是个失智老人。”  “虽然我姥姥已经去世了,我妈妈经历过,感触很深。看到你们关注失智老人问题,我也想起了姥姥,很心酸。”  于是,在姥姥罹
校校不愿学习,逆反情绪很重。  文字好像在闪烁、拥挤,怎么也记不住,读不出、写不好……这是阅读障碍群体面临的普遍困境。  阅读障碍又称读写困难,是一种先天性的大脑功能轻微失调。2004年,北京社科院调查发现,中国有10%的中小学生有读写障碍,其中两成级别严重。10年后,数据增加了1%。截至2018年底,按比例估算,全国约有1500万学生有读写障碍。  正在热映的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让我们看见了
北京“朝阳城市书屋”有效弥补了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满足了公民就近就能看上书的需求。  冬月京城,马路上穿行的人们在用各自的方式寻找着温暖。  33岁的李涵,是每天在北京与河北省燕郊两地上演北漂双城记的数十万人群中的普通一员。近日,他很偶然地发现了一个好去处,位于北京国贸朗家园附近的“良阅城市书房”。  在这里,他不仅可以享受到朝阳区图书馆公共图书的免费借还服务,还可以坐在开着空调
“时间是历史前进道路上的标尺……历史既然在时间的流动中留下轨迹,我们要了解历史的因果、变化的规律、发展的线索,首先得从时间的流动中去考察。”[1]而对于时间的记忆,学生是最头疼的。笔者认为大事年表的利用是有效解决这一难题的路径之一。因为大事年表是年代定位的工具,可以利用其梳理历史发展线索、构建历史知识的网络,从而提升学生的时间思维能力。笔者以“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为例,探讨如何利用大事年表来培养学生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规定初中历史教学“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1] ,但引领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也是历史教学的应有之义。历史的价值在于对过去的反思、在于对以往的借鉴,而反思或借鉴的前提应是对历史的真实解读。如果我们所学习的历史丧失了真实性,那么史学教育的价值便会大打折扣。所以对历史的学习或教授而言,真实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求真求实都是历史研究的底线,历史教学必须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真实”[2
若干年前,80后步入社会时,很多人被贴上月光族、房奴、车奴等标签;如今,90后、00后聚在一起,会吐槽“花呗还不上”“白条还不完”“信用卡催还电话不敢接”……  3.4亿1990年以后出生的青年一族,成長于中国经济快速崛起和互联网高速发展年代,他们借助网上消费金融平台,可以更轻松获得贷款。统计数据显示,90后、00后群体中,有50.17%的人,日常花销靠消费贷款。  花钱很痛快,还钱特痛苦。因过度
2019年1月7日,是中国妇女运动先驱、无产阶级革命家、老红军战士李坚真诞辰112周年纪念日。就在同一天,以李坚真名字命名的项目—坚真文体中心(六馆三中心)在广东梅州市丰顺县正式宣告开工,该项目投资5亿元,其中,丰顺县杰出乡贤、广州凯源房地产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应裘捐资4亿元,为梅州市单笔捐资数额最大的项目,受到了家乡人民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  一位80多岁的老人,一个成功企业家,一个爱国爱
现实生活中,在手机上点的外卖餐食也许是机器人烹饪的,在购物网站精心挑选的玩具可能是机器装配的,每天路过的工厂总看不到进进出出的员工……近年来,基于新技术的“无人经济”迅猛发展。无人餐厅、无人超市、无人配送、无人工厂距离我们生活越来越近。  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无人零售相关企业超1.6万家,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超5.6万家。无人经济改变了传统经济对人力的高度依赖,在降低劳动力成本、信息交换成本和交易成
只有坚持“常态化”,打好“持久战”,避免“一阵风”“运动战”,才能把外卖中的问题食品彻底清除出消费市场。  外卖平台的兴起,给人们带来了快捷的用餐服务,可是这两天被曝光的一家主供外卖的合肥速食包食品公司,却让广大食客倒足了胃口。网传视频显示,这家日销产品40万份的食品公司,不仅生产条件脏乱差,食品原料也不合格。目前,合肥市食药监部门已介入调查,饿了么、美团外卖两大平台也已紧急排查并下线曾使用涉事公
中学历史课程承载着历史学的教育功能,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拓展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历史教师不能只是普通的教学知识与技能的拥有者,更应该是历史学科思维能力与学科精神的体现者。近年来,笔者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进行高中历史教研工作,有一些浅薄的思考,愿为抛砖之用。  一、教研如作文,起承转合需有逻辑  没有指导的管理不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