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折圆形纸片 学习“圆的认识”品析圆的优点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l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课伊始,老师就直接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圆的认识”,请同学们翻开数学课本第57页。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从奇妙的自然界到文明的人类社会,从精巧的手工艺到气势宏伟的各种建筑……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圆。
  接着老师介绍:从神奇的大自然到人类社会,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精巧美妙的工艺品,还是庞大宏伟的建筑,几乎所有物体,都能看到大大小小的圆,圆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圆。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认识的物体哪些是圆?
  经过老师的启发,学生的发言很踊跃,可选择其中的板书如下:
  硬币,水杯口,碗口,灯笼,瓶盖,窨井盖,轮子……
  这时老师提问:这些都是圆的,那么你知道它们为什么要做成圓的呢?(学生的回答不一定能说明圆的优点)教师提示:你们可以想象,也可以画图说明,如果这些物品不是圆形,而是做成别的形状,会怎样呢?让学生分组,选取其中一种或几种情况酝酿讨论。
  讨论结束后,指名发言。可以有这样的结果:硬币、水杯的口、碗口如果做成多边形就有棱角,易磨损口袋,易弄伤嘴唇;灯笼做成圆的美观,如天安门上的灯笼是圆的,虽然不像别的灯笼精巧玲珑,但是显得气派;窨井盖如果做成正方形的,它的对角线比边长,位置不合适时会掉下去。(教师可用课件演示帮助理解:图1)瓶盖如果不做成圆的,就盖不严嵌,拧不紧;用别的图形做成轮子就会有角,就会颠簸。这时老师提问:椭圆也没有角,也是曲线图形,它们为什么不做成椭圆的?学生:不可以,因为椭圆上下、左右的距离不一样。师追问:难道圆形上下、左右不同方位的距离就一样长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研究圆。
  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我们进行一些研究。请将圆形纸片对折一次,出现一条折痕;再调整方向对折一次,又出现一条折痕,这两条折痕还有个交点,师:两条折痕当然有一个交点。请再换一个方向第三次对折,发现了什么?(第三条折痕也同样相交在这个点上)师:3条折痕居然也相交在这同一个点上了,请同学们继续对折第四次、第五次……出现什么情况?抽生回答:我折了四次,四条折痕也都相交在同一个点上;我折了十次……老师接着问:可以折几次?会出现什么情况?(可以折无数次,所有的折痕都会相交在这个点上)教师用课件说明,这个点在圆上的什么位置?(在圆的中心)
  请同学们量一量你们的这些折痕的长度怎样?学生回答:我的折痕长4厘米;我的长5厘米……而且每条折痕长度是一样的。再请同学们量一量圆的中心点到圆上任意一点的长度是多少?学生回答:我的有2厘米;我的有2.5厘米……每条一样长,而且是一条折痕的一半。师:对了,正因为圆有这些特点,所以做成的轮子滚动起来才平稳。(教师用课件演示:图2)做成的窨井盖不论什么方向都严嵌。(师用件演示:图3)
  圆上的这个中心点、这些折痕、折痕的一半都叫什么?让学生阅读课本第58页的第一自然段。读后抽生提问,得到:中心点叫作圆心,用O表示;一条折痕叫作直径,用d表示;折痕的一半叫作半径,用r表示。接着老师追问:什么叫作半径呢?(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作半径)什么叫作直径呢?(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作直径)
  请同学们在你们准备好的圆形纸上标出圆的各部分名称,然后相邻两个同学说一说。(如图4)
  然后让学生完成以下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拓宽对圆的认识。
  1.填空。
  在同一圆内,有(  )条半径,它们的长度(  );有(  )条直径,它们的长度(  );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  )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  )。
  2.看图填空。
  在图5所画的圆中,有(  )条半径,(  )条直径。(通过这个练习让学生知道:在图形中一条直径可以看成是两条半径;两条半径如果不是连延相接,不能算作一条直径)
  3.上面的图6中画有4条线段,请你量一量它们的长度,(  )最长。由此你认为,在圆中所有的线段中,(  )最长。(通过这个练习让学生知道:在同一圆内,直径最长)
  今天学习了的圆的认识,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略)除了刚才讲的,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有学生会回答:老师,刚才我们对折圆形纸片的时候,每次对折,两个半圆完全重合,我认为圆是对称图形,对称轴就是直径。(老师对他表扬和鼓励,并指出对称轴是一条直线,对称轴经过直径,直径在对称轴上,并画出示意图7)
  思路打开后,可能还有的同学发言:我在一本数学刊物上读过:在面积相等的情况下,圆的周长最小,正方形第二,长方形第三。窨井盖做成圆的是不是可以节省材料……(老师夸奖他大胆合理的思考)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的内容按板块可以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而“图形与几何”这一板块的核心就是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十个核心词之一。小学生要把这部分的内容学好,必须在日常的教学中逐步培养孩子的空间观念。要怎样培养孩子的空间观念,我以六年级“图形与几何”整理复习一课为例来谈。  一、什么是空间观念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
期刊
“分数(百分数)”问题和“比(比例)”问题,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领域解决问题的最后两座高峰,也是部分学生望而却步的难题之一。其实,这两类问题外部形态虽然不同,但其本质却同根同源。把“分数(百分数)”问题和“比(比例)”问题联系起来学习,会对这两类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提高学习效率。  一、问题的本质  要把分数(百分数)”和“比(比例)”这两类问题进行有联系的学习,首先要弄清楚它们的数学本质。  
期刊
“单元整体教学”是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体把握单元目标和内容的基础上对教学资源进行统整、再开发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得益于统编语文教材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的编排特点,更易紧扣教学主题,以整体视角对单元内的课文、习作、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等学习内容进行整体设计。  一、实施单元整体教学,需要分析教材的前后关联  研究单元整体教学需要围绕语文教材的人文主题和
期刊
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明确指出:“数学转化思想是‘把问题元素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转化的能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多数是从日常生活经验中吸取知识,从低年级开始就在不断地借助生活经验去感知数学、认识数学,并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在数学教学中常把这种思维直接系统化成一种新的学习思维——“转化思想”。尤其在数学教学中处处体现转化思想的应用,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下面以
期刊
《田忌赛马》(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一文主要写了在赛马的过程中,田忌听从孙膑的建议,调换了马出场的顺序,做到了转败为胜。《田忌赛马》这篇文章篇幅简短,内容通俗,其故事所折射的道理,也是显而易见。转败为胜虽然过程简单,但方法极其奇妙,其中蕴含了孙膑观察的全面、思考的周密,这恰恰是引导学生透视故事、探究内涵的主要着力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本课课后“用自己的话讲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积累词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  一、诵读古诗词,丰富想象能力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为了扩大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的古诗词,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教学内容,推荐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古诗词,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解古诗词内容的方法运用到课外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创造人人爱读好书的良好氛围。”可见,阅读整本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方法。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整本书呢?  一、结合课程标准,明确推荐原则  教师
期刊
教材分析:  《搭船的鸟》(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文记录了“我”在旅途中的观察所得,“我”既观察了旅途中的船与船夫,也描述了听到的雨声,但更为细致地观察了翠鸟的外貌和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与“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让学生学会观察,目的是积累生活素材,有内容可写,不断提高习作能力。教材力图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
期刊
【案例背景】  “三位数减三位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的内容,是在学习了三位数减两位数(连续退位减法)后、理解了三位数减两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了基本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联系生活实际引出课题,通过在计数器上操作,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总结出计算法则,适合三年级孩子的思维。  【案例描述】  一、教什么  1.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
期刊
教学内容:  “从平面到立体”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总复习部分“图形与几何”板块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开发设计的复习课。  教学目标:  1.整理圆和圆柱之间的联系,理解圆叠加之后变成圆柱;找到长方形和圆柱之间的关系,理解长方形旋转变成圆柱。  2.应用圆、长方形与圆柱的关系,能解决与圆柱体横截面和纵截面有关的数学问题。  3.感受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