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统编教材的全面使用,阅读批注已成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真正实现批注式阅读还有一段很长路要走,主要是如何有效地批注.全程式批注是批注式阅读的基础目标,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全程式批注策略主要有:厘清学段性批注,展现过程性批注,兼顾课内外批注,深化读写性批注.
【机 构】
:
建德市新安江第一小学,浙江 建德 3116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统编教材的全面使用,阅读批注已成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真正实现批注式阅读还有一段很长路要走,主要是如何有效地批注.全程式批注是批注式阅读的基础目标,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全程式批注策略主要有:厘清学段性批注,展现过程性批注,兼顾课内外批注,深化读写性批注.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來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改变了学校常规的教学形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人才培养的需求,“互联网+”新形态的教育变化正在改加速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引发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重构,在教育不断改革的形势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已是改革的必然趋势,于是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导下催生了学校教育形态的转变,诸多行业也提倡并应用互联网络技术,学校教学也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导下诞生了“混合式教
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校本培训质量的有效监控和评估,对于促进教师发展、实现校本培训效益的最大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校本培训项目质量监控在监控范围、监控力量、监控制度和指标体系等方面存在问题.基于项目管理理论,设计校本培训项目质量监控指标体系,以指标体系为引领,以系统管理为原则,以指导提升为导向,全面提升校本培训项目质量.
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开展国家认同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包含五个类目(身份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历史认同、地理认同)和十五个次类目的教材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研究发现:小学英语教材高度重视国家认同教育,含有国家认同教育内容总量为188个;教材中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广泛,覆盖了国家认同的四个类目和十个次类目,其中文化认同相关内容最多;有利于在国际理解视野下增进学生的国家认同.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着眼于课堂生态的改善.立足于部编版语文教材,强调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树立单元整体意识,具备教材整合能力;搭建学习支架,有效推进学程;指导学生学会提问,习得策略;延展课堂内容,实现学科教学向学科课程的转变.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观照文本、锻铸思维,真正实现语文素养的拔节与生长.
“互联网+教育”,不仅使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与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也改变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与路径,中小学数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面临新的挑战.基于互联网思维,提出了新环境下中小学数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必经的三个阶段: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的在线学习阶段、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混合研修阶段、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实践阶段.三个阶段有其深刻的内在逻辑,不能随意逾越.相关教师能力发展部门的应对策略有:建设好一流教师教育在线课程,让数学教师利用优质资源系统学习;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形成有效混合研修模
教师教育从研训分离走向研训一体,再走向研训教一体有着必然的实践逻辑.研训教一体化突出实践特点、强调互动融合、聚焦一体化目标均衡发展等特征,以培养“综合型”“实践型”教师为宗旨,具有工作体系的一体化、机构整合的一体化、角色职能的一体化、培养手段的一体化、专业发展目标的一体化等五种表现形式;具有方法论价值和目的论双重价值.要通过聚焦区域、学校、个人一体化水平提升,在培训共同体建设中融入一体化理念,优化研训教具体融合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回应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时代课题,通过多年的研究实践,探究出STEAM教育价值、思维方式、学习方法,总结出STEAM教育实施路径,以此为学生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提供应为之策.
英语学科大观念对培育和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梳理了英语学科大观念的内涵及其价值,分析了教师建构英语学科大观念时面临的主要困难,阐述了基于教材整合的英语大观念建构路径,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了应用与解读.探析英语学科大观念的建构路径将助力教师实施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进而推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育人目标落地课堂.
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科学有效的课堂观察评估工具.美国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包IQA是一套基于证据的、为促进数学理解而设计的课堂观察评价工具.IQA首次提出了数学课堂学术严谨性评价标准,并以数学任务潜力、任务实施以及任务执行后课堂讨论的严谨性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对学生在概念、程序和关系之间意义建构的程度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IQA学术严谨性评价体系不仅为提高课堂观察评估工具的科学性以及教师教学改进提供专业支持,而且为我国构建基于循证的课堂教学评估模式提供参考.
2019年的教师减负政策与2021年的“双减”政策使减负全面覆盖教育工作,亦使人们重新思考负担的本质、减负的实施与减负的目的.“负担”一词作为人的动作,是中性变量概念,乃人生之必然选择.负担不等于过重负担,其衡量标准是人或事物的客观属性变化,这种变化使事物本质被异化.减负的实施重点不在“减”,而在“减什么”.根据异化的标准,减负应减掉教育中的商业资本运作、功利选拔与考核,以及短时短视的投机套路,从商业逻辑回归教育逻辑,从权力规训与技术化秩序回归完整人的养成,从形式主义回归长期主义,进而回归理想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