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利用的误区及对策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众多学校在校内和校外课程资源的利用上,存在不少问题。
  误区之一:师生资源成为课堂秀。
  为了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开创了诸如表演法、合作法、演讲法等花样繁多的教学方法,这些探索本无可厚非,但出现的问题却较多。
  问题1:假互动。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偏颇或把握不到位,使得这些方法的落实、操作存在很多弊端,浪费了课堂的宝贵时间。课堂上设置一些可有可无的师生互动环节,看似热闹,实则是典型的无效教学,缺乏学生道德提升的认知过程;或者是浅尝辄止,走马观花,未能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问题2:彩排和演出。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了学生表演的环节,为追求课堂教学的“完美”,课前就让学生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花费大量时间排练,课堂上再进行精彩的呈现。这些虚假的精彩经常出现在我们的展示课和优质课中,课堂俨然成了师生表演的秀场。这些公开课看似成功,但实际产生的负面效果实在令人担忧。
  误区之二:网络资源让课堂成了“图片展示课”“视频播放课”。
  网络上有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但不能不加节制地滥用,将品德与社会课上成“图片展示课”“视频播放课”。笔者看过一位教师教学《从一滴水说起》,课堂中出示有关环境污染的图片20多张,有关介绍节约用水的视频资料有3处,每处大约有3分钟左右,教师还出示了许多有关节约用水的宣传语。大量的图片、视频让学生眼花缭乱,学生几乎没有小组讨论、内省体悟的时间,只是被动地接受,被“满堂灌”。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是教师在课前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认真准备,但极有可能收效甚微、低效高耗。
  误区之三:校内外资源滥用,冷落教材。
  教材资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丰富的生活资源是对教材资源提供补充、延伸、拓展,其目的是更好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但现在有些教师常常把教材抛在一边,过多地补充教材上没有的内容,导致教学目标没有落实,只见各种校内外资源的堆砌。其实,教材资源是最本质的资源,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准确、切实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教材,不能舍本逐末。
  其实,教学资源如果能切合实际地加以利用,可以更好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针对上述弊端,谈谈怎样切合实际地使用校内外教学资源。
  对策一:与学生实际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相切合。
  儿童的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我们的学生身边有同学、老师、家长,有自己的生活,这些资源的恰当使用,可以更好地实现品社课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品德养成。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我送老师一朵花》的时候,现场采访听课的老师几点上下班、每天在学校都做什么事情、晚上几点休息,让学生真实了解老师一天的工作情况,从而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在教学《沙发里的“土豆”》时,笔者让孩子自己安排星期六看电视的时间和节目表时,学生兴趣盎然,不少学生是如下安排的。
  这些让人啼笑皆非的安排,是学生真实生活的写照,是最好的教学资源。通过交流、讨论,学生们都意识到自己休息日看电视的时间太长了,这样沉迷于看电视,对健康必然造成危害。
  我们在利用课程资源时,要与学生实际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相切合,要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周围的一切,努力寻找学生的兴趣所在。儿童化、学生化的课程资源,才能更贴近学生,才能使他们更好地融入其中,去感受,去领悟。
  对策二:与学生所在家乡的人文、自然、民风民俗相切合。
  博物馆、教育基地、图书馆、实验室、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都是《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重要的校外资源,教师要让这些资源与我们实际的教学有机结合。比如在教学《家乡的特产》时,笔者购买了浦口桥林的地方特产——桥林干子,让学生品尝,再通过录像播放,让学生感悟家乡特产与家乡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在教学《家乡的名胜古迹》时,教者补充了我们浦口有关虞姬的“兰花簪”的动人传说,激发了学生们对家乡的热爱。
  对策三:与当前的社会实际生活相切合。
  世界和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学生的实际生活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因此,资源的使用要符合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应该摈弃一些老、陈、旧的资源,融入当前的热点、焦点资源。
  在教学《假如我是市长》时,笔者组织学生开展竞选演讲,列出自己当市长时需要做的事。有位学生对浦口江浦街道的夜间景观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拆除捆在树干上面的千百盏小灯,让树木们自由生长。“小市长”是理由是:它们(树木)被勒得很难受。听到孩子们的这个观点,笔者心中一颤,这不正是学生们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原汁原味”的绿色教学吗?
  对策四:与教师本身的资源相切合。
  担任品德课教学的教师大多是班主任,有的是语文老师,有的是音乐老师,有的是美术教师……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发掘自身的资源,与我们品德课教学相切合,让我们的课堂“别样精彩”。比如语文老师的教学语言优美、幽默,给人以美的享受;音乐老师善于结合音乐教学,为课堂增添气氛;美术教师发挥自己的美术专长,让学生们动手又动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自身资源的恰当利用,让我们的品德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充满魅力。
  切合实际的校内外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它以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身临其境,在体验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形成品德。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城东小学 责任编辑:林彦 程思)
其他文献
<正> 大连市外语学会于1982年8月3日至5日举行了第一届年会。这是去年四月学会成立以来大连市外语界的第一次盛会。参加会议的会员共400多人。年会共收到学术论文和报告34篇
<正> 从80年春季以来,我们西南交通大学曾先后为77、78、79级部分学生开设了俄语课(二外)。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哈尔滨工大外语第二教研室编写、供二外教学用的试用教材(80年1月
一、巧妙设计探究问题,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  每一节课,教师都会提出大量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但是其中有不少问题是毫无价值的。课堂提问总是提不起学生回答的兴致,学生要么不知道如何回答,要么和教师预设的结果背道而驰。学生的思维没有碰撞,更谈不上提升和发展。切入点恰当、难易适中的问题可以突出教学重点,并突破教学难点,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注意能触及学生的思维最近发展区
<正> 研究前置词的意义,也和研究名词格的意义一样,首先应该揭示它们的抽象概括意义,从这些抽象概括意义的形成、发展和具
目的:探讨不同置管方式与导管维护对早产儿PICC置管的影响。方法:将行PICC置管的7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测量长度从穿刺点沿静脉走行至右胸锁关节再
<正> 翻开苏联科学院1970年出版的《现代俄语标准语语法》(以下简称《70年语法》)形容词一节(第307页),我们可以读到这样一段话:“形容词按其与格范畴的关系可分为变化形容词
目的:探讨分散注意力联合呼吸指导在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患者门诊换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实验
目的:探讨“鸟巢”式护理对早产低体重儿体重的影响。方法:将80例早产低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用同种配方奶粉喂养,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应用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必须得承认客观环境所产生的正面影响或负面效应,也必须得承认环境育人的重要性。但是,并非只有好的环境才能影响人、教育人,恶劣的、特殊的境况更能影响人、激励人。  亲近特殊,远离平淡,人生将芬芳四溢。在我们这样一所普特融合的学校里,在健康活泼的正常儿童中间,生活着一群智力有缺陷的特殊儿童。特殊的他们经常会有些不雅的举动,有时让人忍俊不禁,有时让人气愤不已,有时让人难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