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化教学中,教员的由传统教学中的讲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这种转变对教员的教育理念、信息素质、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课程整合能力以及教学过程组织实施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信息化; 素质; 教员; 要求
信息化教学是根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员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员的组织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学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员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从传统教学到信息化教学,教员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角色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学员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员由传统教学中的讲授者、传道者转变为信息化教学中学员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1]。尽管教员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教员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而,教员对信息化教学质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教员角色的转变要求对自身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笔者以为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员具有以下素质:
1 现代的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现代教育思想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个性教育和共性教育、品格教育和智能教育、接受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有机整合。信息化教学理念是指导与实现信息化教学的灵魂与核心, 与时俱进的信息化教学理念(主要表现在对信息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地位、作用等方面的科学理解和感悟等)必将成为信息化教学的根基, 并从根本上决定着信息化教学活动是否有效[2]。院校信息化教学不再是以教员为中心,对学员填鸭式的教学,而是以学员为主体、以教员为主导的双边教学活动。院校信息化教学中的教员首先要深刻理解信息化教学的师生观:发挥教员自己组织、引导作用,充分尊重学员的主体性,给予学员自主权。其次,要认识信息化教学的任务:教授学员学习方法,指导学员发展。第三,要明确信息化教学的目的:让学员在知识、技能、情感、道德等方面全面发展。
2 信息素质
在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院校信息化教学中的教员对信息素质的要求便不言而喻。一般来讲,信息素质是指一个人的信息需求、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道德、信息能力方面的基本素质。从信息化教学活动的角度要求,教员具备以下信息素质尤为重要:一是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指人对信息敏感的感受力、判断力和洞察力。院校教员要对教学领域的最新动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主动积极的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教学相关资源;必须具有信息安全意识,确保涉密信息的安全使用;能够更新自己的信息意识、能力,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二是信息能力,主要包括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处理、表达能力。三是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主要包括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信息技术设备、常用教学软件的使用能力;使用常用开发软件制作课件和信息资源加工的能力。
3 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指在院校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所进行的教学设计。与传统的教学设计相比,信息化教学设计更加重视学员的主体作用,通过自主学习——基于资源的、基于协作的、基于研究的、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为学员提供良好的信息化条件,促进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优化。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可以简化为教学分析、策略设计、教学评价设计三大部分,具体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编写目标体系、制订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实践、进行教学评价等八个环节[3]。因此,院校信息化教学中的教员要具备相应的八种能力:教学目标设计能力、教学内容分析能力、教学对象特征把握能力、课程目标设计能力、教学策略选择能力、教学媒体选择能力、教学过程设计能力、教学评价设计能力。
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识和能力
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员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员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员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整合的三个基本属性为:营造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作为院校信息化教学的教员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应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意义;二是对整合的教学模式有自己的想法,敢于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三是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科研学习有很高的热情。
5 院校信息化教学过程组织实施能力
院校信息化教学过程是院校信息化教学的中心环节,院校教员对信息化教学过程的驾驭能力直接影响到信息化教学的质量。在院校信息化教学过程中,院校教员应该具备相应的能力:
一是对学员能力培养的把握。即能否很好地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关注学员能力的提高。能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对学员能力培养的意识,根据学员的即时反应,灵活地开展学员思维的训练。是否能够有效地诱导和启发学员思考。
二是对学员情感的关注把握。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极为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他要求教学要从激发情感入手,力求让课堂充满一种积极的——甚至可以说是沸腾的精神生活。我国学者卢家媚指出当前实际教学中情感信息回路中,情感信息的流动处于无目标、无自觉控制的无序状态,缺乏构成系统的一个重要条件——系统的统一功能[4]。因此教员必须能够引导学员产生较高的认识参与度、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个人动手或动脑获得知识的构建,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去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关注学员回答问题时能否尽量全面、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为学员营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围,使学员学习的情绪愉快。
三是对课程教学目标的把握。主要表现在课内教学内容的组织连贯、流畅,课外扩展内容和课内知识紧密相关,对扩展形式和扩展内容的把握较到位,能巧妙地让学员利用课余时间深化课内知识的学习。
四是课堂教学实时评估的能力。即比较好地实施了教学设计中预先设计的评估方法,能够利用学员的心理特点采取竞争、评比的方式隐性地将课堂评估延伸到课外。课堂上能够引导学员利用自评和同伴互评的方法激发、保持学员的学习动机。能够及时收集有效信息,利用多种信息工具对学员进行评价。
五是对教学过程的把握。主要表现在能够很好地体现教学设计的思路,教学环节的衔接比较自然、流畅,教学能够根据学员的反应及时做出局部调整。有很好的课堂调控能力,能够引导学员将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有效的学习中,课堂气氛活跃,能很好地组织学员参与活动。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够很好地应对突发事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院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进步,信息化教学将会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教学模式。教员作为信息化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在未来教学活动中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李云芳,《远程教育教师的角色定位与专业化发展》,《教育评论》,2011年第6期
[2] 胡晓玲,《信息化教学有效性解读》,《中国电化教育》总第304期,2012.5
[3] 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0-64
[4] 卢家嵋,情感教学心理学[M]. 上海教育出版社,2O00.11
收稿日期:2013-09-23
关键词:信息化; 素质; 教员; 要求
信息化教学是根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员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员的组织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学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员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从传统教学到信息化教学,教员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角色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学员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员由传统教学中的讲授者、传道者转变为信息化教学中学员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1]。尽管教员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教员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而,教员对信息化教学质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教员角色的转变要求对自身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笔者以为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员具有以下素质:
1 现代的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现代教育思想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个性教育和共性教育、品格教育和智能教育、接受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有机整合。信息化教学理念是指导与实现信息化教学的灵魂与核心, 与时俱进的信息化教学理念(主要表现在对信息技术在教育实践中的地位、作用等方面的科学理解和感悟等)必将成为信息化教学的根基, 并从根本上决定着信息化教学活动是否有效[2]。院校信息化教学不再是以教员为中心,对学员填鸭式的教学,而是以学员为主体、以教员为主导的双边教学活动。院校信息化教学中的教员首先要深刻理解信息化教学的师生观:发挥教员自己组织、引导作用,充分尊重学员的主体性,给予学员自主权。其次,要认识信息化教学的任务:教授学员学习方法,指导学员发展。第三,要明确信息化教学的目的:让学员在知识、技能、情感、道德等方面全面发展。
2 信息素质
在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院校信息化教学中的教员对信息素质的要求便不言而喻。一般来讲,信息素质是指一个人的信息需求、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道德、信息能力方面的基本素质。从信息化教学活动的角度要求,教员具备以下信息素质尤为重要:一是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指人对信息敏感的感受力、判断力和洞察力。院校教员要对教学领域的最新动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主动积极的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教学相关资源;必须具有信息安全意识,确保涉密信息的安全使用;能够更新自己的信息意识、能力,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二是信息能力,主要包括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处理、表达能力。三是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主要包括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信息技术设备、常用教学软件的使用能力;使用常用开发软件制作课件和信息资源加工的能力。
3 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指在院校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所进行的教学设计。与传统的教学设计相比,信息化教学设计更加重视学员的主体作用,通过自主学习——基于资源的、基于协作的、基于研究的、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为学员提供良好的信息化条件,促进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优化。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可以简化为教学分析、策略设计、教学评价设计三大部分,具体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编写目标体系、制订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实践、进行教学评价等八个环节[3]。因此,院校信息化教学中的教员要具备相应的八种能力:教学目标设计能力、教学内容分析能力、教学对象特征把握能力、课程目标设计能力、教学策略选择能力、教学媒体选择能力、教学过程设计能力、教学评价设计能力。
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识和能力
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员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员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员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整合的三个基本属性为:营造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作为院校信息化教学的教员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应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意义;二是对整合的教学模式有自己的想法,敢于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三是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科研学习有很高的热情。
5 院校信息化教学过程组织实施能力
院校信息化教学过程是院校信息化教学的中心环节,院校教员对信息化教学过程的驾驭能力直接影响到信息化教学的质量。在院校信息化教学过程中,院校教员应该具备相应的能力:
一是对学员能力培养的把握。即能否很好地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关注学员能力的提高。能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对学员能力培养的意识,根据学员的即时反应,灵活地开展学员思维的训练。是否能够有效地诱导和启发学员思考。
二是对学员情感的关注把握。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极为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他要求教学要从激发情感入手,力求让课堂充满一种积极的——甚至可以说是沸腾的精神生活。我国学者卢家媚指出当前实际教学中情感信息回路中,情感信息的流动处于无目标、无自觉控制的无序状态,缺乏构成系统的一个重要条件——系统的统一功能[4]。因此教员必须能够引导学员产生较高的认识参与度、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个人动手或动脑获得知识的构建,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去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关注学员回答问题时能否尽量全面、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为学员营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围,使学员学习的情绪愉快。
三是对课程教学目标的把握。主要表现在课内教学内容的组织连贯、流畅,课外扩展内容和课内知识紧密相关,对扩展形式和扩展内容的把握较到位,能巧妙地让学员利用课余时间深化课内知识的学习。
四是课堂教学实时评估的能力。即比较好地实施了教学设计中预先设计的评估方法,能够利用学员的心理特点采取竞争、评比的方式隐性地将课堂评估延伸到课外。课堂上能够引导学员利用自评和同伴互评的方法激发、保持学员的学习动机。能够及时收集有效信息,利用多种信息工具对学员进行评价。
五是对教学过程的把握。主要表现在能够很好地体现教学设计的思路,教学环节的衔接比较自然、流畅,教学能够根据学员的反应及时做出局部调整。有很好的课堂调控能力,能够引导学员将大部分的精力投入到有效的学习中,课堂气氛活跃,能很好地组织学员参与活动。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够很好地应对突发事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院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进步,信息化教学将会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教学模式。教员作为信息化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在未来教学活动中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李云芳,《远程教育教师的角色定位与专业化发展》,《教育评论》,2011年第6期
[2] 胡晓玲,《信息化教学有效性解读》,《中国电化教育》总第304期,2012.5
[3] 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0-64
[4] 卢家嵋,情感教学心理学[M]. 上海教育出版社,2O00.11
收稿日期:2013-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