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初中历史课堂改革促使教师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新探索,从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本文从课堂导入、情境创设与师生互动三方面探讨增强初中历史课堂活力的策略,以此实现更有效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 初中历史 课堂活力 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而产生的。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实际上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它与参与者的精神投入有很大关系。因此,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这一端实现激发活力,就很容易实现有效甚至高效教学。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堂活力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一、 通过课堂导入激发课堂活力
在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至关重要,这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环节,是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和实现有效教学的敲门砖,一节课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进入课堂的速度。
如何做到课文导入上的引人入胜呢?关键是要做到切入点的新颖,别开生面,找到适当的启情点。例如,在讲述《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时,我先给同学们出示了著名的晚清漫画《时局图》,从提问地图中的动物分布入手,说明中国面临的情况,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很快进入课文情景。在学习《九年级<世界历史>》的“冷战中对峙”一课时,为了使课文导入生动、有新意,我尝试通过一幅漫画《拔牙》导入。在漫画中,大胡子卡斯特罗张着嘴巴,满头大汗的胖子赫鲁晓夫正绞尽脑汁为地他拔那导弹式的长牙,加上“其实,我比你更痛”的文字旁白,让学生看得兴趣大增,叽叽喳喳地议论个不停,趁势发问,学生注意力集中,思考活跃。当然,这些漫画也深刻再现了当时双方的势力对比,加深了课文主题。很容易激发课堂活力,让学生快速投入,提高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能力。
二、 通过创设情境增强课堂活力
以情景引导学生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一个好方法。对于初中生来说,思想单纯,反应直接,如果初中历史课中多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从“从景入史”并在“景中学史”,则效果要好得多。
在学习八年级上册《内战烽火》一课时,我就尝试创设历史情境,引进一位虚拟的历史人物“怯占”,通过以怯占为代表的国民党统治区群众在时局纷乱之中的心理变化贯穿本课,通过不同阶段他在“重庆谈判”、“转战陕北”、“挺进大别山”三个时间段的感受和周围人的变化,让学生跟随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融入历史情境中,通过感受历史从而达到提炼历史信息并处理、得出结论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又比如在讲到课文中关于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这一重要历史事件时,我为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景,添加了一张投影片,显示出二战中法西斯德军与盟军的对峙态势,并指出由于苏军的节节胜利,迫使美英盟军急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而为达到出奇制胜的战略目的,盟军选择诺曼底登陆。一方面是因为从英吉利海峡到诺曼底沿途暗礁密布,不利通航,又非良港所在地,不适合登陆,所以未引起德国法西斯的注意,设防很少。另一方面是德国军官预测6月上旬,英吉利海峡风急浪大,盟军不可能此时险渡海峡,但英美气象部门经反复计算后预测到6月6日、7日有两天风平浪静的天气,就选择这个时间地点实施登陆。因此,当英美盟军挺进诺曼底时,正是德军放松警惕之时,连德军驻军最高统帅美尔都在度假,所以诺曼底登陆一举成功。
这样,课堂学习效果特别好,参与听课学生的反响积极。这样的情景式设置,不仅激发了兴趣,更提高了整节课的有效性。学生一下子记对这部分历史内容印象深刻,并浮想联翩,不仅对历史事件的学习很重要,而且推动了其他学科的学习。依据历史表象,增设历史情景,活跃历史课堂,通过历史思维,形成历史概念,将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阶段。所以,问题产生情景,情景引起兴趣,从而实现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三、通过师生互动巩固课堂活力
教师在课上不仅要理清楚知识结构与知识要点,一般还要针对本课内容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实现师生互动,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乐趣,保持课堂活力,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高质量地完成教学。
在讲到“武王伐纣”时,必然要提到殷纣的暴政,但又不能讲得太多,如何用语不多却又让学生印象深刻呢?充分利用现在的媒体信息,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教学途径。为此,我安排了如下互动:
师问:商朝后期政治混乱,一个有名的暴君叫什么?
生答:殷纣王。
师问:对,是殷王纣。大家看《封神榜》的电视剧知道他残暴在哪里?
生答:他把空心铜柱子烧红,强迫人在上面走,结果掉到火里活活烧死了;他要看比干的心,比干就此因挖心而死;他还叫人挖了大坑,里面放上很多蝎子、毒蛇之类,把犯人扔进去;他又修了很大的池子,里面装上美酒,在树上挂很多肉,随时吃喝,宠爱妲己……
师问:对,这就是有名的“炮烙之刑”、“虿盆之刑”和“比干挖心”的故事。此外他还造“酒池”、“肉林”挥霍荒淫无度,并将全国掠夺来的粮食存放到鹿台。后来自杀时又全部烧毁了。
这时候,在渭水流域的周国兴起了(指导同学们在课本的地图上找出)。
师问:同学们回想一下,《封神榜》电视中提到“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最终钓到谁了,辅助谁夺取天下?
生答:周文王、周武王。
师讲:对,就是这个姜尚帮助周国兴盛,辅佐周武王灭商。
至此,这段遥远的历史通过电视剧《封神榜》以互动方式展开,同学们在激情的课堂问答中记住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教学任务在轻松愉快的节奏中完成了。
总之,初中历史课堂不应只讲究“讲、背、默”三步骤实现考试结果,而且应在教师语言、情境创设与师生互动方面多下工夫,教师只有用新颖的导入、鲜活的情景与充满生机的互动才能打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的历史课堂。在这样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学生会喜欢听、喜欢参与、喜欢回答,而能让学生喜欢学的历史教学课教学就很容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了。
关键词: 初中历史 课堂活力 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而产生的。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实际上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它与参与者的精神投入有很大关系。因此,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这一端实现激发活力,就很容易实现有效甚至高效教学。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堂活力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一、 通过课堂导入激发课堂活力
在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至关重要,这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环节,是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和实现有效教学的敲门砖,一节课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进入课堂的速度。
如何做到课文导入上的引人入胜呢?关键是要做到切入点的新颖,别开生面,找到适当的启情点。例如,在讲述《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时,我先给同学们出示了著名的晚清漫画《时局图》,从提问地图中的动物分布入手,说明中国面临的情况,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很快进入课文情景。在学习《九年级<世界历史>》的“冷战中对峙”一课时,为了使课文导入生动、有新意,我尝试通过一幅漫画《拔牙》导入。在漫画中,大胡子卡斯特罗张着嘴巴,满头大汗的胖子赫鲁晓夫正绞尽脑汁为地他拔那导弹式的长牙,加上“其实,我比你更痛”的文字旁白,让学生看得兴趣大增,叽叽喳喳地议论个不停,趁势发问,学生注意力集中,思考活跃。当然,这些漫画也深刻再现了当时双方的势力对比,加深了课文主题。很容易激发课堂活力,让学生快速投入,提高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能力。
二、 通过创设情境增强课堂活力
以情景引导学生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一个好方法。对于初中生来说,思想单纯,反应直接,如果初中历史课中多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从“从景入史”并在“景中学史”,则效果要好得多。
在学习八年级上册《内战烽火》一课时,我就尝试创设历史情境,引进一位虚拟的历史人物“怯占”,通过以怯占为代表的国民党统治区群众在时局纷乱之中的心理变化贯穿本课,通过不同阶段他在“重庆谈判”、“转战陕北”、“挺进大别山”三个时间段的感受和周围人的变化,让学生跟随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融入历史情境中,通过感受历史从而达到提炼历史信息并处理、得出结论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又比如在讲到课文中关于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这一重要历史事件时,我为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景,添加了一张投影片,显示出二战中法西斯德军与盟军的对峙态势,并指出由于苏军的节节胜利,迫使美英盟军急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而为达到出奇制胜的战略目的,盟军选择诺曼底登陆。一方面是因为从英吉利海峡到诺曼底沿途暗礁密布,不利通航,又非良港所在地,不适合登陆,所以未引起德国法西斯的注意,设防很少。另一方面是德国军官预测6月上旬,英吉利海峡风急浪大,盟军不可能此时险渡海峡,但英美气象部门经反复计算后预测到6月6日、7日有两天风平浪静的天气,就选择这个时间地点实施登陆。因此,当英美盟军挺进诺曼底时,正是德军放松警惕之时,连德军驻军最高统帅美尔都在度假,所以诺曼底登陆一举成功。
这样,课堂学习效果特别好,参与听课学生的反响积极。这样的情景式设置,不仅激发了兴趣,更提高了整节课的有效性。学生一下子记对这部分历史内容印象深刻,并浮想联翩,不仅对历史事件的学习很重要,而且推动了其他学科的学习。依据历史表象,增设历史情景,活跃历史课堂,通过历史思维,形成历史概念,将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阶段。所以,问题产生情景,情景引起兴趣,从而实现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三、通过师生互动巩固课堂活力
教师在课上不仅要理清楚知识结构与知识要点,一般还要针对本课内容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实现师生互动,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乐趣,保持课堂活力,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高质量地完成教学。
在讲到“武王伐纣”时,必然要提到殷纣的暴政,但又不能讲得太多,如何用语不多却又让学生印象深刻呢?充分利用现在的媒体信息,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教学途径。为此,我安排了如下互动:
师问:商朝后期政治混乱,一个有名的暴君叫什么?
生答:殷纣王。
师问:对,是殷王纣。大家看《封神榜》的电视剧知道他残暴在哪里?
生答:他把空心铜柱子烧红,强迫人在上面走,结果掉到火里活活烧死了;他要看比干的心,比干就此因挖心而死;他还叫人挖了大坑,里面放上很多蝎子、毒蛇之类,把犯人扔进去;他又修了很大的池子,里面装上美酒,在树上挂很多肉,随时吃喝,宠爱妲己……
师问:对,这就是有名的“炮烙之刑”、“虿盆之刑”和“比干挖心”的故事。此外他还造“酒池”、“肉林”挥霍荒淫无度,并将全国掠夺来的粮食存放到鹿台。后来自杀时又全部烧毁了。
这时候,在渭水流域的周国兴起了(指导同学们在课本的地图上找出)。
师问:同学们回想一下,《封神榜》电视中提到“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最终钓到谁了,辅助谁夺取天下?
生答:周文王、周武王。
师讲:对,就是这个姜尚帮助周国兴盛,辅佐周武王灭商。
至此,这段遥远的历史通过电视剧《封神榜》以互动方式展开,同学们在激情的课堂问答中记住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教学任务在轻松愉快的节奏中完成了。
总之,初中历史课堂不应只讲究“讲、背、默”三步骤实现考试结果,而且应在教师语言、情境创设与师生互动方面多下工夫,教师只有用新颖的导入、鲜活的情景与充满生机的互动才能打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的历史课堂。在这样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学生会喜欢听、喜欢参与、喜欢回答,而能让学生喜欢学的历史教学课教学就很容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