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语言“活”起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da_chr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媒体语言、流行音乐和广告语是和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的,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另一方面可以实现语文与社会生活的互动,体现大语文的观念,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媒体语言 流行音乐 广告语 语文
  开篇明义,首先阐释一下“活水”的内涵,指紧跟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特色富有时代气息的语文素材。提出此观点,是有它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它图书、报刊、电影、广播、网络……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性。”这些要求的提出,充分证明了语文教师要利用好生活中语文的必要性。
  自语文新课改以来,语文教学愈发突出其工具性、文学性、人文性作用,所以在文本选择上也尽可能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摒弃了那些政治色彩浓厚、教条主义严重、远离时代的作品。可以预知,随着时间的推移,语文文本的选择还会做出相应的调整,“相时而动”是亘古不变的潮流,“与时俱进”是必然的选择。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语文文本的变化相对于现实必定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也就要求我们这些语文教育工作者更关注现实,捕捉生活中的语文,找到语文教学的“活水”。这也就是利用好语文教学活水的必然性。
  下面就谈谈这几股活水的利用问题。
  (一)媒体语言·语文
  随着新时代的迅速发展,日趋多元化便捷化的信息交流方式正对传统交流方式进行不断刷新相应的新奇语言也源源不断产生,尤其是随着电脑的迅速普及,网络语言风生水起,风起云涌。“囧”、“槑”等字眼“雷”倒了社会大众;“凡客体”、“织围脖”、“山寨”、“宅”等用词折射出人们的生活;“小月月”的出现让“芙蓉姐姐”、“凤姐”、“犀利哥”“神马的”都成了“浮云”;从“打酱油”、“俯卧撑”到腾讯大战360的“我们刚刚做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都有力地传达了大众的讽刺和抗议。其中最令人震惊的是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标题中竟然也用上了“给力”一词。众所周知,《人民日报》一向都是比较严肃、比较“主旋律”且社会影响力很大的报纸,其文章用词和采编都一向比较严谨和深刻。与《人民日报》的权威相比,“给力”这一网络流行语就显得很草根、“血统”很不显赫。此次《人民日报》在大标题中用上“给力”一词,确实可以堪称权威媒体对草根文化、大众文化很大尺度的一次让位,可以算得上是传媒界的一个大事件。不过,“给力”之类的网络语言若出现在南方日报上很正常,但出现在“党报”上还是着实让大家惊讶了一阵。其实,网络语言在各种媒体上的出现,也应该说是一种文化自由和开放的表现,报社编辑渐渐的将一些死板、老套的词句换做一些流行、社会效应大的网络语言,一方面可以为自己的文章带来更大的社会共鸣和反响,贴近普通大众,达到更广泛的传媒效果,另一方免也说明了网络用语的影响力之甚。
  语言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中学语文教学必然要面对中学生喜闻乐用的现实。语文教育工作者要从语文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高度,采取适当的策略,在语文教学中适时采用。如果在训练学生具体语言环境词语含义的能力时,提出这样一些问题:1、中央电视台体育节目播出一位篮球老教练在比赛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怒斥一年轻记者:你为什么写我是“骨灰级教练”?有你这样骂人的吗?记者连忙解释……亲爱的同学,你说说看,“骨灰级”是什么意思?
  1、他被网上虚幻世界中的美眉迷住了,这一段时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美眉”是什么意思?
  2、在电脑方面,我只是一个有着很多期盼的菜鸟。“菜鸟”是什么意思?
  我想一方面肯定能达到训练学生语言的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能充分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利用他们的情商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流行音乐·语文
  不是所有的流行歌曲都能进课堂,但是肯定有流行歌曲能够进课堂,我认为流行歌曲是激发学生興趣的一个有效手段和途径,它让学生感到老师已经注意到了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而且能以平等的态度和他们一起共同探讨优劣,辨别美丑,无形中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对上课产生兴趣,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共同探索流行歌曲之外的学术领域,不断提高自己对学习的信心和对生活的审美能力,享受到音乐艺术所给予的无限乐趣。当前中学生,爱唱流行歌曲的多,爱读经典文学的少;爱背流行歌词的多,爱记古典诗词的少。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使流行音乐与语文亲密接触。如有人在教学中这样使用:周杰伦的歌曲《东风破》中有这样的句子:“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老。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呵责我。一壶渊源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后酒暖回忆思念瘦。”请根据这些句子,联想我们读过的一些诗词,写出与之类似意境的句子。再如:《千里之外》歌词中“闻泪声入林寻梨花白,只得一行青苔”跟王维的《鹿柴》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意境相似,它们共同采用了什么写法?我校就曾经干脆让学生利用歌词串编作文举行比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创作的内驱力和创作渴望。结果是没有任何一位同学感到无话可说,文章语言活泼生动,富有生活气息,体现时代特色,佳作纷呈。
  我想,这样的教学内容,用学生的话说那真是太给力了。
  (三)广告语·语文
  广告来源于生活,却又是一种语文现象:优秀的广告绝大多数是语言文字和图案布局的巧妙结合,而“广告中蕴含语文知识”,因此生活中铺天盖地的广告为我们学习语文提供了良好的语言材料。新教材中,已经明确了广告语在语文教学中的一席之地。在2007年中考中许多地区的试卷中都出现了有关广告语的试题,我们先来看看:   1﹑社会语文环境需要保护和净化。同学们寻找生活中使用语文不规范的例子,在校园网上发布如:“即来之,则安之。”(出版物)“招聘启示”(街头广告)请对这两个例子进行语文纠错。(2007浙江丽水)
  2﹑对下列广告宣传词语还原全对的一项是()
  A1骑乐无穷(某摩托车广告语)还原:奇乐无穷2一明惊人(某眼病治疗广告语)还原:一鸣惊人
  B1牙口无炎(某牙膏广告语)还原:哑口无言2咳不容缓(某止咳药广告语)还原:克不容缓
  C1谈股论金(某电视台金融节目名称)还原:谈古论今2饮以为荣(某饮料广告语)还原:隐以为荣
  D1闲妻良母(某洗衣机广告语)还原:贤妻良母2无胃不治(某胃药广告语)还原:无微不至(2007年广东广州白云区)
  3﹑下列两例公益广告语很有创意,请选择一例,用简要的语言加以分析。
  (1)“图书阅览”: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2)“关爱他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2007年江苏苏州)
  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广告语可以起到以下几个作用:
  (1)活用词语,提高语言灵巧力。有些广告根据需要,对成语加以变通和使用。如:一毛不拔(某牙刷广告)“一毛不拔”本业比喻人非常吝啬,广告中指牙刷非常耐用,并且贬意褒用,饶有情趣。这是正面的运用。也有些是运用“偷梁换柱”的方法来进行应用的。如“无胃不治”(某胃药广告)、“骑乐无穷”(某摩托广告)。这种方法在文章中使用必会大大增强文章的亲和力和幽默感。
  (2)学会修辞,提高语言表现力。学生利用语文课本来学习修辞时,常感到枯燥无味。这时,我们如果能利用随处可见的广告语,让学生在欣赏广告语的过程中学习修辞,就自然而然地拓展了学用语文的领域,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如:让你的头发一起来跳舞(某洗发水广告)头发是不会跳舞的,但当你用了此种洗发水后,它将使你的秀发飘飘然,犹如人的舞动一般,广告运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又生动。再如:“海王银杏叶片广告:30岁的人,60岁的心脏;60岁的人,30岁的心脏。”这里有两个对比:一是人的年龄和心脏状态的对比,说明爱护心脏的重要性;一是服用海王银杏叶片前后效果的对比,突出了此药的良好疗效。
  (3)学会迁移,提高社会适用力。广告业是社会的朝阳产业,学生在学校了解了广告的特点,掌握广告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这是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的美好结合,为他们走向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媒体语言、流行音乐、广告语,这一股股体现时代特色,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的活水走进语文,势必会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这样的教学也充分体现了大语文的观念,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有利于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2007年中考试题汇编》原子能出版社
  [3]meiyu.xtpo.cn/info/infodetail-64824-64823
  [4]《用流行音樂激活语文课堂》《文学教育》2009年第9期王俏燕
  [5]《口头生活语言·书面传媒语言·语文教学语言》《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6]http://www1.gzhtcm.edu.cn/bumen/xcb/jz/?p=2046文/俞愉文/朱可蓥
  [7]《语文教学的好帮手》山东孙镇初级中学尚文姬
其他文献
【摘要】“读、说、想、画”水墨画创作教学,“读“既“读画” 是通过阅读大量各种各样的美术创作,让学生开阔眼界,树立绘画的自信心。“说”既“说画”,“说” 是“读”的延深和推进,“说”是“读”的经验的沟通和交流。“想”既“想画”,“想画”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尝试主动经营画面的过程。“画”既是“画画”,“画画”要直接拿毛笔画,不打草稿,“画画“分写生、临摹、创作。  【关键词】读画说画想画画画  在美术
小学低段的教学重点是识字,但学生识字的能力参差不齐,而理解能力又低,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总有些学生跟不上课程的进度,落在后面,经常被同学嘲笑、老师批评,家长着急而又无能为力。面对诸多压力,这些学生往往在求学的初期就感到学习困难重重,对学习失去兴趣。如何让这些学生在求学的初期感受到学习的无穷乐趣,我在教学中不懈努力,从多方面寻找方法,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一、客观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  在
【摘要】启发式教育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因其对学生思维发展的独特作用而备受青睐,在多年的探索中,启发式教育在班主任管理中的运用也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启发规法德育习惯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不到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
【摘要】电化教育以形、声、色、情的优势将教材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受到了美的熏陶,能更好的掌握学科知识但也要引起警觉,电教容易使人沉醉于色彩斑斓的画面和赏心悦目的乐海中,绝不能以娱乐而告终。同时,也有可能使学生减少对抽象的一些符号的兴趣,缺乏独立思考精神,从而产生电教手段依赖症。利用电教手段,旨在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才能使电化教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向来大于语言。初中语文教科书所选的唐诗,宋词元曲或者古诗十九首,对于中学生来说,许多人讲究它们的思想价值导向,或者纯粹的讲究“熟读诗歌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肤浅教学。因为初中语文的诗词歌赋的考查内容简单直白,或者说查考者低估了初中生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水平,多以提示性填空或者衔接上下句的方式考察。这种考查方式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品析诗词能力,也在无形中荒废了三年的古典诗歌教学。教师
小学低年级段的写话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基础,但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现今语文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仍然是许多老师感到头疼的问题。作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因为要把握字词这个重点,我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对学生写作能力进行专门的辅导。我们只能立足于课堂,利用好手头的教材,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依据作文循序渐进的发展规律,设计了一系列的小练笔。  “小练笔”,顾名思义,就是短小的动手
【摘 要】自我国加入WTO后,中国茶叶产业进入了一个全面的国际化竞争时代,它的发展将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本次调研就浙江省淳安县里商乡的茶产业发展现状为例,就其作为里商乡产业支柱剖析其内部优劣势,及其今后发展方向,总体经济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方向几个维度来深入分析,并对如何更好完成后期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茶产业 产业结构升级转型 生态文明 经济建设  一、引言  十八大报告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进入初中后,绝大部分老师都会在完成配套练习之外,加了读书笔记、周记,甚至是日记。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习作服务,因为习作是学生最头疼的版块。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可以说习作就能体现个差不多。但事实上,不少的学生谈文色变,每每遇写作,就胡编乱造,搜肠刮肚,敷衍了事,毫无习作的乐趣,自然就谈不上习作质量。究其根源,最主要的还是学生缺乏写作素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
【教学背景】  《植树问题》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学“两端都栽”、“只栽一端”和“两端不栽”的植树问题,通过本课教学向学生渗透从简单入手解决复杂问题的数学思想。四年级的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不过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活动经验。因此在教学时我主要采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拓展应用”的教学思路,让学生通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项主要针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的学科,该项教学内容简单,知识层次也相对较小,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可学性。针对小学不同年级之间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特点适当的调整语文知识内容和结构对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培养来说十分重要。笔者将以小学语文为重点,简要分析活力在小学语文构建中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内容构建活力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要求教师综合课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