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提倡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我们的物理课堂尽可能和学生的生活接近,取材于学生们的生活,追求“物理生活化,生活物理化”。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师:采撷生活实例,激发学习欲望;回归生活实践,激发物理情感;借助生活经验,激发探究热情,感悟学习物理意义,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学物理。
一、采撷生活实例,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物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的大量物理现象都可以成为学习中感性知识的来源。教师要善于寻找生活中的物理因素,让学生把生活体验同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并且上升为理性认识。如在“大气的压强”一节的教学中,除了做一些演示实验之外,我们还应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找原型,说出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有关生活事例。学生经过回忆可以列举出大量事例,其中仅与“吸盘”有关的常见事例就有:把带有挂钩的塑料吸盘按在玻璃上,能挂很重的衣服而不掉下来;带有塑料吸盘的玻璃茶几,能把桌架和桌面紧紧吸附在一起,甚至只抬桌面就能把桌架带起来;有一种尾端带吸盘的羽毛球,球被投过来时,只要用一个光滑的塑料板迎着它,球就能牢牢地吸在板上;疏通下水道用的橡皮吸盘,挤压出空气后,需要用很大力气才能向上提起;有时可以在电视中看到搬运大块玻璃板的工人不是直接用手去抬玻璃,而是用两个橡皮吸盘压在玻璃上,能很方便、很安全地把玻璃抬起来,等等。这样的事例配合课堂上的演示实验,能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学习起来感到亲切,对知识掌握得更牢固。
引导学生寻找在生活中的物理问题,让学生探索,让学生寻求答案,让学生获得成功,让学生不断得到心理满足,产生全身心的兴奋,从问题走向成功,从探索走向成功,从成功走向成功。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最佳途径。
二、回归生活实践,激发物理情感
学习是为了应用,知识只有运用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既能巩固知识和技能,又能懂得生活中的物理道理。例如学生在学习了滑轮组后,在生活中遇到将重物提高时,可以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出一个合理的提升方法;学习了如何减小有害磨擦后,亲自动手维护保养自己的自行车;在学习电学后,在家里帮助父母排除一些简单的故障,更换保险丝,并告知父母怎样做到安全用电。例如:学习沸腾前,让学生回家亲自烧水,并观察水开时的情形,水开后,将水壶拿走时,与之前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学习平面镜成像特点时,让学生们回家自己照镜子,并观察站立、靠近、远离镜子时的情形,认真想想镜子中的你与真实的你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的?冬天时让学生们注意观察霜是结在窗的内侧还是窗的外侧;在户外时认真观察你呼出的“白气”,为什么夏天时看不见这“白气”呢?等等,这样既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也使学生思考问题有针对性,学习时更加得心应手。
三、借助生活经验,激发探究热情
物理学习的基础首先是学生的生活经验,物理规律往往是人们在实践中在发现问题、提出猜测、科学实验、验证猜测的过程中揭示出来的。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思考物理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热情。例如:夏天时将自行车置于阳光下曝晒时,会发生爆胎;用气管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壁会发热;雷电时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灯泡使用较长时间后,玻璃内壁会变黑,等等。在教学中将这些用好、用活,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新概念的理解与掌握。例如我在讲授声音的产生时,我在课前准备了音叉、一盆水、铁管、钢尺,又从音乐教师那借来了小鼓、笛子乐器,在上课时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例如:如何让老师准备的这些物体发声呢?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先说出如何使其中的某个物体发声,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所说的方法亲自动手来演示。利用学生对生活的认知来教学,学生即会感动较容易理解、接受,还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劲头,激发探究热情提高课堂效果。
责任编辑 罗峰
一、采撷生活实例,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物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的大量物理现象都可以成为学习中感性知识的来源。教师要善于寻找生活中的物理因素,让学生把生活体验同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并且上升为理性认识。如在“大气的压强”一节的教学中,除了做一些演示实验之外,我们还应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找原型,说出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有关生活事例。学生经过回忆可以列举出大量事例,其中仅与“吸盘”有关的常见事例就有:把带有挂钩的塑料吸盘按在玻璃上,能挂很重的衣服而不掉下来;带有塑料吸盘的玻璃茶几,能把桌架和桌面紧紧吸附在一起,甚至只抬桌面就能把桌架带起来;有一种尾端带吸盘的羽毛球,球被投过来时,只要用一个光滑的塑料板迎着它,球就能牢牢地吸在板上;疏通下水道用的橡皮吸盘,挤压出空气后,需要用很大力气才能向上提起;有时可以在电视中看到搬运大块玻璃板的工人不是直接用手去抬玻璃,而是用两个橡皮吸盘压在玻璃上,能很方便、很安全地把玻璃抬起来,等等。这样的事例配合课堂上的演示实验,能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学习起来感到亲切,对知识掌握得更牢固。
引导学生寻找在生活中的物理问题,让学生探索,让学生寻求答案,让学生获得成功,让学生不断得到心理满足,产生全身心的兴奋,从问题走向成功,从探索走向成功,从成功走向成功。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最佳途径。
二、回归生活实践,激发物理情感
学习是为了应用,知识只有运用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既能巩固知识和技能,又能懂得生活中的物理道理。例如学生在学习了滑轮组后,在生活中遇到将重物提高时,可以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出一个合理的提升方法;学习了如何减小有害磨擦后,亲自动手维护保养自己的自行车;在学习电学后,在家里帮助父母排除一些简单的故障,更换保险丝,并告知父母怎样做到安全用电。例如:学习沸腾前,让学生回家亲自烧水,并观察水开时的情形,水开后,将水壶拿走时,与之前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学习平面镜成像特点时,让学生们回家自己照镜子,并观察站立、靠近、远离镜子时的情形,认真想想镜子中的你与真实的你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的?冬天时让学生们注意观察霜是结在窗的内侧还是窗的外侧;在户外时认真观察你呼出的“白气”,为什么夏天时看不见这“白气”呢?等等,这样既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也使学生思考问题有针对性,学习时更加得心应手。
三、借助生活经验,激发探究热情
物理学习的基础首先是学生的生活经验,物理规律往往是人们在实践中在发现问题、提出猜测、科学实验、验证猜测的过程中揭示出来的。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思考物理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热情。例如:夏天时将自行车置于阳光下曝晒时,会发生爆胎;用气管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壁会发热;雷电时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灯泡使用较长时间后,玻璃内壁会变黑,等等。在教学中将这些用好、用活,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新概念的理解与掌握。例如我在讲授声音的产生时,我在课前准备了音叉、一盆水、铁管、钢尺,又从音乐教师那借来了小鼓、笛子乐器,在上课时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例如:如何让老师准备的这些物体发声呢?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先说出如何使其中的某个物体发声,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所说的方法亲自动手来演示。利用学生对生活的认知来教学,学生即会感动较容易理解、接受,还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劲头,激发探究热情提高课堂效果。
责任编辑 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