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英语教材所使用的阅读材料题材丰富,有贴近生活的故事、名人轶事、风俗习惯等,有创意的英语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教师作为文本解读的引领者,要引领学生感受材料中人物形象,品味语言,探寻意蕴,以第二作者的身份挖掘情感,走进文本,爱上英语阅读。
下面以译林牛津版教材九年级下册“Unit 2 Reading”第一课时为例展示叙述。
1. 阅读语篇,深入解读文本
本节课教师可以从文本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和作者观点进行深入解读,层层理解,把握材料的主题,整理解读的内容,回答由what、why、how引出的问题,更好地进行课堂设计和展开教学。
解读主题和内容,即“what”。本课文本是教材提供的一篇人物传记,描写Neil Armstrong在个人的努力和团队合作下成为世界航天英雄的故事,学生通过媒体对Neil Armstrong有所了解,但对其成长过程却知之甚少,因此,教师利用学生的已有信息,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力求培养学生在快速阅读和学习人物传记后获得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熟悉简单的人物传记的撰写格式。
解读主题与作者,即“why”。作者通过叙述Neil Armstrong第一次进入太空遇险时的大胆决策、首次登月所遇的挑战,以及努力解决问题的经历,让学生明白:一个人要克服困难取得成功,不但要具备优秀的品质,还要有充分的准备,这是文章的主题。教师要激励学生向Neil Armstrong学习,树立远大理想,懂得要通过自我勤奋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解读文体与语言,即“how”。该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明线讲述了Neil Armstrong热爱飞行到拿到驾照再到太空历险及首次登月成功的成长经历;暗线则揭示了Neil Armstrong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优秀的品质和充分的准备。文章以时间为主线,从人物简介到其通向成功的历程,到最后点题,渗透框架意识,在陈述完首次上太空遇险时,作者用了转折的词语说明解决方法,登月成功发表成功的感慨。语篇清晰,理清学生的思维脉络和推断总结Neil Armstrong最后成功的主客观因素。
通过对以上三个方面的解读,教师清晰地把握整个语篇,结合学生的情况确定教学目標,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把文本解读内容转化为课堂学生学习活动。
根据文本解读及学情,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学完本课后,学生能够:
(1)通过阅读,获取Neil Armstrong成长的基本信息,如时间、主要经历、感悟等;
(2)梳理、概括Neil Armstrong首次上太空和登月所遇困难及克服困难的解决方法,利用思维导图展现结构化知识;
(3)运用本课所学的语言描述Neil Armstrong首次上太空和登月所遇困难及克服困难的解决方法,并分析、推断克服困难赢得胜利的原因;
(4)分析、评价Neil Armstrong言行和观点,推断获得成功的两大原因(优秀的品质和充分的准备)。
2. 基于解读文本后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适应学生的需求,帮助达成教学目标。本课教学设计分三个阶段,即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创新迁移。
2.1 学习理解设计
在这一设计中,教师根据文本主旨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已有信息,铺垫必要的背景知识和语言词汇,鼓励学生从语篇中获取新知,通过梳理、概括、整合信息来解决文本中引出的问题。
导入环节,教师以问题“What kind of people are great?”为切入点,引导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力,并通过猜一猜的小游戏,把之前学的一些伟人穿插其中,以旧引新,导入本课所学人物Neil Armstrong。之后,要求学生依着时间线索略读完成信息,关注文章结构,了解传记文体。教师播放Neil Armstrong首次上太空和登月的图片和视频,并提问:“How do you feel about the trip to the Moon?”预设学生答出:“It’s exciting/successful/a great challenge because of their excellent behaviors.”视频给学生直观的视觉冲击,让学生感受到Neil Armstrong首次上太空和登月的艰险,同时点明了主旨,也为语言做了铺垫。教师通过提问,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Neil Armstrong成长信息获取情况,确保达成第一目标。此外,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概括、整合Neil Armstrong所遇困难的信息,建构结构化知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确保第二目标的达成。
2.2 应用实践设计
在此处设计中,教师主要在学生学习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和新的知识结构展开描述、阐释、分析与判断。
本课例设计如下:
(1)描述与阐释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用所学语言描述Neil Armstrong所遇困难及解决发法及登月情况,给学生一些关键词汇,组内合作描述,再全班分享。学生间相互交换信息,阐释消化所学语言。
(2)分析与判断
此处设计问题“What unexpected thing happened on their way back?”“How did they deal with the problem?”“To solve the problem successfully, what qualities do you think Neil Armstrong should have?”在学生基本掌握文本内容后,结合主旨和延伸意义设计的问题,要求学生加以分析与判断,旨在挖掘文本背后的意义、作者的意图和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帮助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文本意义,实现阅读价值。从而达成第三个教学目标。
(3)创新迁移设计
创新迁移设计主要是教师针对语篇主题或作者的观点进行推理、评价与再创造,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促进学生多元思维,使学生能在新情势下创造性地解决新的问题。
本课例设计如下:
教师提问“Why could Neil Armstrong overcome the difficulty?”引导学生探讨克服困难的根本原因,让学生跳出文本,根据所学。经过推理,学生知道要克服这些困难,不仅要有优秀的个人品质,还要有充分的准备。
在掌握文章细节的基础上, 组织学生围绕“主人公的哪一方面的特质最吸引你?为什么?并以实例说明。”对这一话题进行讨论,引出对人物的客观评价, 加大理解的深度,并以此激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奋斗实现自己的梦想。以问引思,以问促思,围绕文章内容和主题从不同的方面去延伸,去探究,从而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取得进步。通过小组讨论及班级展示,达成第四教学目标。
3. 结束语
文本解读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地解读语篇文本,才能把握好教学内容,设计好自己的教学活动,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正余初级中学)
下面以译林牛津版教材九年级下册“Unit 2 Reading”第一课时为例展示叙述。
1. 阅读语篇,深入解读文本
本节课教师可以从文本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和作者观点进行深入解读,层层理解,把握材料的主题,整理解读的内容,回答由what、why、how引出的问题,更好地进行课堂设计和展开教学。
解读主题和内容,即“what”。本课文本是教材提供的一篇人物传记,描写Neil Armstrong在个人的努力和团队合作下成为世界航天英雄的故事,学生通过媒体对Neil Armstrong有所了解,但对其成长过程却知之甚少,因此,教师利用学生的已有信息,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力求培养学生在快速阅读和学习人物传记后获得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熟悉简单的人物传记的撰写格式。
解读主题与作者,即“why”。作者通过叙述Neil Armstrong第一次进入太空遇险时的大胆决策、首次登月所遇的挑战,以及努力解决问题的经历,让学生明白:一个人要克服困难取得成功,不但要具备优秀的品质,还要有充分的准备,这是文章的主题。教师要激励学生向Neil Armstrong学习,树立远大理想,懂得要通过自我勤奋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解读文体与语言,即“how”。该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明线讲述了Neil Armstrong热爱飞行到拿到驾照再到太空历险及首次登月成功的成长经历;暗线则揭示了Neil Armstrong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优秀的品质和充分的准备。文章以时间为主线,从人物简介到其通向成功的历程,到最后点题,渗透框架意识,在陈述完首次上太空遇险时,作者用了转折的词语说明解决方法,登月成功发表成功的感慨。语篇清晰,理清学生的思维脉络和推断总结Neil Armstrong最后成功的主客观因素。
通过对以上三个方面的解读,教师清晰地把握整个语篇,结合学生的情况确定教学目標,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把文本解读内容转化为课堂学生学习活动。
根据文本解读及学情,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学完本课后,学生能够:
(1)通过阅读,获取Neil Armstrong成长的基本信息,如时间、主要经历、感悟等;
(2)梳理、概括Neil Armstrong首次上太空和登月所遇困难及克服困难的解决方法,利用思维导图展现结构化知识;
(3)运用本课所学的语言描述Neil Armstrong首次上太空和登月所遇困难及克服困难的解决方法,并分析、推断克服困难赢得胜利的原因;
(4)分析、评价Neil Armstrong言行和观点,推断获得成功的两大原因(优秀的品质和充分的准备)。
2. 基于解读文本后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适应学生的需求,帮助达成教学目标。本课教学设计分三个阶段,即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创新迁移。
2.1 学习理解设计
在这一设计中,教师根据文本主旨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已有信息,铺垫必要的背景知识和语言词汇,鼓励学生从语篇中获取新知,通过梳理、概括、整合信息来解决文本中引出的问题。
导入环节,教师以问题“What kind of people are great?”为切入点,引导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力,并通过猜一猜的小游戏,把之前学的一些伟人穿插其中,以旧引新,导入本课所学人物Neil Armstrong。之后,要求学生依着时间线索略读完成信息,关注文章结构,了解传记文体。教师播放Neil Armstrong首次上太空和登月的图片和视频,并提问:“How do you feel about the trip to the Moon?”预设学生答出:“It’s exciting/successful/a great challenge because of their excellent behaviors.”视频给学生直观的视觉冲击,让学生感受到Neil Armstrong首次上太空和登月的艰险,同时点明了主旨,也为语言做了铺垫。教师通过提问,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Neil Armstrong成长信息获取情况,确保达成第一目标。此外,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概括、整合Neil Armstrong所遇困难的信息,建构结构化知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确保第二目标的达成。
2.2 应用实践设计
在此处设计中,教师主要在学生学习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和新的知识结构展开描述、阐释、分析与判断。
本课例设计如下:
(1)描述与阐释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用所学语言描述Neil Armstrong所遇困难及解决发法及登月情况,给学生一些关键词汇,组内合作描述,再全班分享。学生间相互交换信息,阐释消化所学语言。
(2)分析与判断
此处设计问题“What unexpected thing happened on their way back?”“How did they deal with the problem?”“To solve the problem successfully, what qualities do you think Neil Armstrong should have?”在学生基本掌握文本内容后,结合主旨和延伸意义设计的问题,要求学生加以分析与判断,旨在挖掘文本背后的意义、作者的意图和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帮助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文本意义,实现阅读价值。从而达成第三个教学目标。
(3)创新迁移设计
创新迁移设计主要是教师针对语篇主题或作者的观点进行推理、评价与再创造,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促进学生多元思维,使学生能在新情势下创造性地解决新的问题。
本课例设计如下:
教师提问“Why could Neil Armstrong overcome the difficulty?”引导学生探讨克服困难的根本原因,让学生跳出文本,根据所学。经过推理,学生知道要克服这些困难,不仅要有优秀的个人品质,还要有充分的准备。
在掌握文章细节的基础上, 组织学生围绕“主人公的哪一方面的特质最吸引你?为什么?并以实例说明。”对这一话题进行讨论,引出对人物的客观评价, 加大理解的深度,并以此激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奋斗实现自己的梦想。以问引思,以问促思,围绕文章内容和主题从不同的方面去延伸,去探究,从而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取得进步。通过小组讨论及班级展示,达成第四教学目标。
3. 结束语
文本解读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地解读语篇文本,才能把握好教学内容,设计好自己的教学活动,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正余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