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金钟奖”古筝大赛观摩后感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N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的金秋十月,在南京隆重地举行了我国第六届“金钟奖”古筝比赛,这是旨在推动我国古筝艺术发展,促进古筝演奏人才辈出的一项重大的赛事活动。笔者有幸随上海音乐学院9名进入复赛的古筝选手来到南京,观摩了多场比赛实况,学习与体验到了各地选手们精妙的演奏技艺,受益匪浅。
  由于“金钟奖”是全国最高级别的赛事活动,各阶段的比赛都显得激烈而富于挑战性。尽管进入决赛的名额只有6个,但在各轮的比赛推动下,几乎所有的参赛选手在演奏技艺、意志的磨练与体力的承受力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取得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
  “金钟奖”的古筝比赛是我国最高级别的古筝比赛,因此它规定的比赛曲目与比赛细则,以及获奖选手的演奏状态和表演风格都自然地成为各地古筝专业与业余教育效仿的目标与典范,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样选手们面对这样的大赛亦以积极、热忱的态度参与,选手们的表演精彩纷呈,各显风采。仅音乐的处理一项而言,同一首曲目(如复赛的指定曲目《幻想曲》)就有“细腻、精致”,“俏皮、欢快”,“热烈、豪爽”等三种不同注释风格。在技术上他(她)们娴熟精湛,处处显示出古筝炫技的美感与艺术魅力。
  从2005年第一届古筝“金钟奖”设立至今已经历了3年了,作为主办单位——中国音乐家协会无疑旨在推动中国古筝艺术的发展,为青年古筝演奏者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与平台,给广大古筝教育工作者和爱好者呈现了观摩、交流、互相学习的场所。因此这项比赛活动得到全国各音乐院校积极的支持与配合,纷纷派出自己的选手前来参与。笔者是从事古筝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深切期望通过古筝的大赛能培养艺术人才、弘扬民族精神。然而作为在古筝教育之路上跋涉了数十年的教育者也想述说以下的几点切身之感,并同大家共勉。
  
  一、古筝作曲家的历史作用与意义
  
  一件乐器的发展伴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每一时代的音乐作品又滋养和提升了乐器新的技艺和进步。20世纪80年代李焕之先生的《汨罗江》古筝协奏曲开创了专业作曲家介入古筝独奏的创作先河,而后何占豪、徐晓琳、王建民、周成龙、顾冠仁、朱晓谷、庄曜、周煜国、饶余燕等一批专业作曲家的出现给古筝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古筝艺术迈进了一个新的起点。他们的新作不受古筝原有技法与语汇的束缚,从内容出发在作品中进行了新创造。作曲家们的丰富想象与开拓精神扩大了古筝演奏的题材,发展了古筝演奏的新技艺与表现力。目前,专业作曲家的作品已在古筝领域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几乎所有的古筝重大赛事中的指定曲目都出自于专业作曲家之手,专业作曲家的作品已是古筝新作品的主要来源,同时作曲家在作品中的审美倾向也引领了我国古筝技艺的审美趋向。在今天的古筝发展进程中,作曲家已被时代潮流推上了开拓者与引领人的地位。为繁荣与发展古筝事业,古筝的演奏家和教育家们必须与作曲家携手合作,相互努力,共创未来!
  
  二、对某些新创作古筝曲的一点看法
  
  20世纪80年代,作曲家为古筝创作了若干首风格迥异的作品,其中徐晓琳的《黔中赋》、王建民的《幻想曲》等作品令演奏者趋之若鹜。作者在这两首曲目中,根据风格的需要对五声调式的音阶中的音程关系作了改动,增加了旋律的张力和色彩感。曲目中还借用拍琴板、扫弦及刮奏琴弦之声来模仿打击乐的声响,补充与增强了乐曲的热烈欢腾的气氛。这些在作曲技术上的创举给古筝音乐带来了新意和活力。《黔中赋》于1995年还被文化部教育司主办的“全国青少年古筝比赛”列入少年组决赛的指定曲目。
  然而,一部分作曲家和古筝家在这些“新意”与“新奇”的思想驱使下,新创作的筝曲中逆传统思维的成分越来越多。如:各种变异的五声或七声调式取代了汉族的五声调式,过去作品中琅琅上口的旋律悄然不见了,旋律在曲目中的重要地位已被刮奏、扫弦、敲打琴板等声响组合所湮没。这些作品中有些确有独特的创意,为扩大古筝的表现功能作出了贡献,但有些作品连行内的专家们都不知所云。近年来,这类作品又似乎越写越多,倡导这些作品的部分作曲者在古筝界内又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这个倾向就需要我们去关注了。因为这是我们将古筝艺术往何处引领的大事!
  事实上,这些以突破传统束缚,打破旧框框为标志的现代作品,有些在写作手法上已陷入逢调必避(五声调式),逢曲必拍,逢高潮必刮(奏)的“新八股”的窠臼之中,古筝原有的优雅神韵在这些作品中已荡然无存。表面上是在反对雷同化、简单化,实际上其自身却陷入了新一轮的雷同化和简单化的误区之中。
  在南京观摩2007年“金钟奖”的几场音乐会后,我感到了另一个需要作曲家和古筝界关注的现象是:反映当代生活和当代人健康思想的古筝作品已少之又少。音乐是美的,音乐要给人美育的力量和滋养,同样古筝界应以美好的音乐去感染人们的生活情操。
  在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古筝家曾用自己的笔和纸写出了《战台风》、《草原英雄小姐妹》、《浏阳河》、《钢水奔流》、《峡谷明珠放异彩》、《丰收锣鼓》、《东海渔歌》等一批主题鲜明易懂、旋律清新动人、技法新颖贴切的感人之作,深切地反映出时代的风范。这些作品的产生使这件古老的民族乐器引起了百万学子的学习热情,使千年古筝融入了时代的生活。古筝来自人民,作曲家和古筝家们应将它还于人民,这是我们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
  
  三、古筝教学及演奏中的几个问题
  
  “金钟奖”古筝比赛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我国古筝专业的教学现状。古筝的专业教学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它经历了挖掘、整理、传承、发展等几个阶段。通过50多年的努力,古筝的演奏技巧与表现手法得到了很大的拓展与提高。在本次“金钟奖”的赛场上高手云集,他们精妙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庆幸之余,笔者从专业教学的角度审视后感到:古筝的专业教学还有提升的空间,特提出来与大家商榷与共勉!
  1.古筝演奏属于精深的技巧运动。古筝演奏的动作幅度与运动量在一般情况下不宜过大。在本次比赛中,几个穿着已十分单薄的女孩在一曲弹毕后都拿起纸巾擦去脸额上渗透出来的汗珠,这个不经意出现的动作反映了她们演奏时的运动量与体能消耗都极大。这是因为有些作品的情绪十分激越亢奋,演奏者在演奏作品时力度的层次变化又比较单一,在表达愤怒、悲愤、热情、深情、宽广、激动等不同情绪时往往使出的力度是一致的,人们在听觉上根本区分不出音乐情绪之间的差异。因而在一次沙龙音乐会上连续出现四首现代作品的弹奏后,主持人脱口而出说:“今晚古筝在这里狂暴了一番”。也有人说出“啊!古筝还能作为打击乐器用”。一件在人们心目中十分优雅的乐器,竟与这样的形容联系在一起。虽然古筝能表现狂暴的性格与作为打击乐器使用不见得是坏事,说明它的表现功能又被多方位地扩展了,但这不应该成为古筝艺术表现的主要特征。在器乐演奏中用多大的力,怎么用力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我们应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使古筝表演更贴切、更为精到地传达出作品的深意。
  2.音乐的本质是美的,所谓乐音除音高、节奏、音值等因素外还包括音色的部分。许多人之所以喜欢古筝这一乐器是因为它特有的圆润、明亮、和谐的音色。但在本次比赛中听到有几位青年选手的弹奏却忽视古筝这一具有生命力的特征,使一件十分美感的乐器因声音粗糙而失去了它原有的光泽与魅力,这一点是我们专业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正视的问题。
  3.音色能塑造音乐形象和性格,不同的音乐形象需要不同的音色来表达。但在这次比赛中,有部分选手的演奏在音色的区分上显得比较随意。如《临安遗恨》的第一段主旋律刻画的是岳飞这位民族英雄的刚直不阿的忠烈性格,但好几位选手都选择在岳山与码子间二分之一处的琴弦位置上弹奏。因琴弦在这部分产生的泛音成分的音色是比较温和的,因此把弹奏这一段旋律的触弦点放在琴弦和码子正中部分是不够确切的。另外,有些选手在音色的处理方面,只具有“在琴弦的有效弦长的两端左右移动”的变化方式而缺乏更多的技术手段。我们不要求艺术教育家成为科学家,但艺术教育家应能接触一些科学常识,使我们的教学更带有理性思维,音乐的表现更具逻辑化的合理性。
  4.为推动与鼓励青少年认真学习传统与民间的经典曲目,每届“金钟奖”比赛的规定曲目中都有传统与民间曲目供选手选择和练习。但在赛场上不少选手演奏传统与民间曲目时的表现不如诠释近现代作品时那样自信心足,行家们认为这是底气不足的表现。另外还出现改动曲目中本含有的代表流派特征的独特的演奏技法,擅用近现代的演奏技法来替换原有技法的现象。演奏者在诠释传统经典曲目时必定会融入时代的特征与个人的再创造部分,如音色、速度、旋律加花与表现幅度等都会在原貌的基础上展露演奏者自身的演奏特色,但这都应该在曲目要求的音高、音准、音质及有特点的演奏技法的框架基调内展开的,如果把这些都摈弃了,那这些经典的传统曲目还有什么需要练习与传承的价值呢?这些在赛场上呈现出的一些现象反映了选手们对于传统与民间一些经典曲目的学习目的不十分明确,对经典曲目的传承环节还比较薄弱,这就需要中青年的古筝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使老一辈传承下来的经验和经典能延续下去。
  
  四、古筝乐器的改革势在必行
  
  笔者观察到这次赴南京参加全国“金钟奖”古筝比赛的每个选手,其中许多赛者都带有两台以上的古筝赴赛地,其中最多的带了三台古筝,这实在是件不方便的事情。因为新创作的古筝曲目每首都有特色风格的音阶排列,在舞台上同时演奏几首新曲目时,就需要多备几台琴给予置换。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了古筝这件古老的民族乐器已受到作曲家们的青睐,作曲家正为开发古筝的表现潜能投入他们的智慧和热诚。但同时也凸显了一个事实,即传统五声调式的音位排列已无法满足现代作曲家创作的需要,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对原有乐器的形制和音位排列作一定的改革,以适应多种音乐风格和体裁的作品的演奏。在这方面我们古筝界已有一些可取的经验。如1980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成果二等奖的“蝶式筝”,它采用五声音阶相错补加音位的排列方法,既保留了传统筝的演技,又可演奏十二半音的作品。
  
  五、建议设立“金钟奖”比赛的“评委库”
  
  一个人的审美倾向因受其生活环境、性格以及文化程度的高低而不同。每个从事乐器表演的专业音乐工作者又受自身艺术趣味的支配,而产生对某些音乐表现风格与流派的褒与贬、青睐与冷淡的反应。因此,每场比赛评委的审美倾向都自觉与不自觉地影响到参赛选手的具体成绩。
  近年来,中国古筝重大赛事的评委大多集中在几个城市中的几个专家中,因此出现了这样的一个现象:选手们为迎合这几位常任评委在古筝音乐方面的欣赏趣味和风格,舍近求远,搭上火车,乘上飞机,从住地到评委所在城市去上门讨教。事实上,几次赛事中产生的金、银奖也基本归这些评委的学生或评委所在院校的学生拥有。然而另些选手的演奏虽然能博得大多数普通的专业教师及同学们的赞赏,但终因这些选手接受的教学流派与音乐风格不符合评委们的审美趣味,而得不到评委的佳评。
  这个现象如长期存在将不利于古筝多种音乐风格的发展与共存,会使古筝教学流派的发展空间缩小。因此,笔者建议组委会可扩大评委队伍,让各地资深的古筝专家都有机会来参加评审。各个大赛事可建立评委库,在赛前进行电脑抽签等方式来决定评委的人选,通过这样的举措可能有助于不断开创古筝音乐多样化的新局面。关于评委打分的方式方法,我们也可以从国际赛事中取得一些更为合理的创意作为借鉴,使“金钟奖”的古筝比赛更具有权威性、公正性、合理性。
  
  六、建议比赛期间组织研讨会
  
  中国音乐“金钟奖”力求通过表彰在音乐工作中成绩卓著、贡献突出的音乐家,树立勤学、创新的楷模,促进我国音乐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繁荣和发展音乐事业。由于大赛的评委团都是由资深的古筝专家和作曲家组成,比赛期间还吸引了全国各地和海外的古筝专家们前来聆听与学习,这些人中有不少是资深的古筝演奏家和教育家。因此,中国音乐家协会的古筝专业委员会可建议组委会在比赛结束后组织一些专家以研讨会的形式,对古筝发展中共同关心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以取得一些共识。这将对发展与推动古筝教育事业具有积极的作用。
  
  孙文妍 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 张宁)
其他文献
摘要: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地图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地理教学的最基本特色。地图具有很好的概括性、整体性,信息量大,可以比较准确地表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等方面的特性。因此,地图有“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之称。本文以长期教学经验为基础,从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性着手,提出了地图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地理;教学;第二语言;地图    以下是我在地图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点教学建议:  一、结合
一种商品要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就必须包含大众的利益。大众文化不是消费,而是文化——是在社会体制内部,创造并流通意义与快感的积极过程:一种文化无论怎样工业化,都不能仅仅根据商品的买卖,来进行差强人意的描述。  ——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引领和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下,宋代开始即成为中国音乐文化主流的市民音乐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滩重放异彩,在左翼人士和守旧势力一片“香艳”“淫
无论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还是《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教育信息化”都是与国家战略和教育革新紧密相关的发展战略。武汉教育管理者敏锐地捕捉到教育信息化这一发展机遇,迅速组织专班对武汉、西安、南京等全国同类城市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调研与比较研究,第一时间将教育信息化纳入《武汉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和《武汉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成才之路”——全国音乐创作研习班在京举办  本刊讯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中国音乐文学学会、《歌曲》、《词刊》编辑部协办的“成才之路”全国音乐创作研习班于2009年8月10至14日在北京举办。  出席研习班开、闭幕典礼的有中国音协主席傅庚辰、中国音协副主席兼分党组书记徐沛东、中国音乐文学学会荣誉主席乔羽、中国音协副主席王世光、王次炤等。为了保证研习班的“授课”质量,中国音协组织了当今国内高水平的师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车尔雪尼夫斯基这句话许多人都知道,在中文系上写作课,如果老师引用车氏这句话,那么学生的眼光里立刻就会生出轻渺之意——这种老调,他们在中学课堂,不,在小学课堂,就听过上百遍了,耳朵都听出了茧子。  所以大学老师一般不讲车氏这句话,而讲非虚构与虚构。源于生活是非虚构,高于生活是虚构。同样的意思,换个说法,学生凝视你的眼光就不一样了。这有点儿像《庄子》里朝三暮四的故事,朝三暮四不
参观一所教堂,肃穆、静谧、庄严地祷告后,我细细观赏墙壁,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人生画卷,天堂、地狱。唤醒我心中的憧憬和没有来由的敬畏。欣赏的是圣母玛利亚在诸多画像中一如既往的慈善微笑,惊叹的却是画师对圣母玛利亚一双手细致入微的描绘,那双圆润、丰满、纤细的手,有时托着耶稣,有时双手祈祷,有时抚摸孩童娇嫩的皮肤,那双手中似乎吸附着强大的爱,释放出饱满的祥和。  无独有偶,在中国飞天壁画的传奇中,画师着重的同
对于晚明的划分,学界向无定论,有人认为应该以隆庆时期作为晚明的起点——此时王阳明的心学得到了官方的认可,从而获得了广泛的传播;有人认为应该以万历十年作为晚明的起点——这一年独揽大权的首辅张居正去世,就此拉开了明朝衰亡的序幕。如果将万历十年视作晚明的起点的话,那么,毫无疑问,从万历十四年(1586)出生到崇祯十四年(1641)去世,奇人徐霞客的一生基本上涵盖了整个晚明时期。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
庞加莱于1854年出生在法国的南锡,他的祖父当年在拿破仑的手下当军医。庞加莱的父亲也是一名医生,还是南锡大学医学院的教授。庞加莱的母亲是个善良、才华出众的女性,她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了孩子的教育上。庞加莱在家里的唯一娱乐就是阅读。他的记忆力超强,他一旦读过一本书,就会终生都记得它。据说这叫视觉记忆或者空间记忆,欧拉也有这种记忆能力。不过庞加莱的视力非常差,这或许是他记忆力好的原因之一。因为他在上课
克尔齐什托夫潘德列茨基(Krzysztof Pendenreski)是我国较熟悉的先锋派波兰作曲家,1933年出生于波兰南部克拉科夫(Krakow)近郊的德比卡(Debica)小镇。自幼学习小提琴,1954年前曾私下跟随Franciszek Skdyszwski学习作曲。1954-1958年在克拉科夫国家高等音乐学校(即现在的克拉科夫音乐学院)师从Malawski和Wiechowicz学习作曲,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得“鱼”是一种结果,是暂时的收获;而“渔”是一种过程,一种方法。得“渔”就是经验与方法的一种迁移,它可以让人终身得“鱼”,也是教学之根本。  一、 迁移教学的含义  1.“迁移”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按其效果可以分为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和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干扰作用)两种类型,我们所说的迁移一般都是指正迁移。  2.“学习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