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的主要来源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810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课中,充分挖掘教学素材,融入6幅改编图片,丰富学生“自学”资源;结合问题设计递进引导,通过“互学、领学”构建问题式课堂,解决了细胞呼吸核心概念,突破了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学习难点,最后得出“ATP的主要来源是细胞呼吸”的结论。这样设计教学,增强了课堂的任务性,提高了课堂的互动力。
  [关键词]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5-0117-03
  一、教材分析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细胞呼吸是细胞新陈代谢的基本内容之一,它涵盖了胞内物质、能量代谢,紧密联系了“酶”和“ATP”,指明了“光合作用”形成糖类的部分去向。本节课阐述了细胞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细胞呼吸原理应用4个板块的内容,呈现了“有氧呼吸过程图解”,补充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涉及较多概念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要求学生能理解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过程,能将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进行应用。
  二、教学设计思路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是对ATP主要来源的总体评价,这一评价需学生仔细思辨、反复理解才能认同。思辨可借助若干问题作为载体,问题可从充分挖掘教学素材而生。对此,笔者基于问题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突出“问题”的层次性:学生“自学”时,能够“发现问题”;“互学”时,希冀“解决问题”;“领学”时,围绕“新生问题,提升认知”。如此,学习过程“以问题为核心不断答疑、生疑、再答疑”,顺道“解决问题”,最终形成细胞呼吸的具体过程、核心概念,得到“ATP的主要来源是细胞呼吸”的结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简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说出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说出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从反应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摩尔数变化4个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尝试培养学生寻找关键词的能力;锻炼学生提取信息、梳理信息、简化文本、化文为图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思考、善于发现的能力,明白“知识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
  (2)认同ATP的主要来源是细胞呼吸。
  五、教学过程
  1.视频导入
  播放“发酵历史”视频,引导学生从视觉上初步了解以下内容:公元前6000年,古巴比伦人掌握“发酵酿造啤酒”技术;公元前4000年,埃及人学会了用“发酵法”制造面包;中国在殷商时期掌握了“酿酒”技术,在秦汉时期,学会了制酱,在周朝时期,学会了制醋。
  播放完视频后,教师提问:(1)视频中反复出现了一个关键词,请找出来。(2)怎么理解发酵?(3)在生活中,大家也会有意无意地接触到发酵。如市场上售卖的安琪酵母(课件出示图片)是用来发面的。发面后,面团松软,为什么?面团偶有酸味,为什么?发酵与细胞呼吸之间有怎么样的关系?
  [学生学情]能指出视频中的关键词是“发酵”,知道面团松软是因为产生了气体,但不知道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及发酵是怎么一回事。
  [教師补充]补充“发酵”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及点明“发酵”与呼吸作用的联系:发酵是微生物的呼吸作用。
  教师继续追加问题,引发学生的“头脑风暴”:取一部分发酵液,用乙醇和丙酮处理其中的酵母细胞,将它们杀死,发现处理后的发酵液仍然保持发酵能力,为什么?
  学生纷纷进行思考,整个教室一片寂静,此时教师不急于解释,为后文发酵相关知识的拓展做好情境铺垫。
  2.学生自学,理解“细胞呼吸”核心概念
  待学生的“头脑风暴”过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细胞呼吸”相关板块,寻找问题答案,之后再抛出两组问题(多媒体投影),引导学生自学。
  第1组问题:(1)找出细胞呼吸概念的关键词,它们在一个化学反应式中各自对应的意义是什么?怎么理解氧化分解?(2)怎么理解细胞呼吸概念中的有机物?有机物是指前面学过的四类(核酸、蛋白质、糖类、脂质)吗?(3)细胞呼吸有哪些类型?(此组问题主要用于解读“细胞呼吸”概念)
  第2组问题:(1)生活中常使用“呼吸”一词,请做深呼吸。这里的“呼吸”指的是什么?(2)你能否结合初中生物教材中的“呼吸全过程”(如图1),标出你认为的“呼吸”对应范围?(3)呼吸作用仅发生在肺里吗?(4)O2进入肺后最终去哪儿了?CO2从哪儿来?(此组问题主要用于寻找“呼吸”与“呼吸作用”的关系)
  [学生学情]学生讨论并交换意见后知道“有机物”是反应物(底物),是能提供能量的物质,如糖类、脂肪,“细胞内”是场所,“酶”是反应条件,“CO2或其他产物”是生成物(产物),“ATP”是能量。细胞呼吸有两种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但学生对于“有机物能否判断为蛋白质、核酸”疑惑不解、各执一词,以为“呼吸”就是呼气和吸气。
  上述学情,表明学生已完成“自学”和“互学”,暴露“细胞呼吸概念”思维盲区:不理解“氧化分解”的含义,不明白“ATP”是作为物质还是能量,无法区分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不清楚细胞呼吸、呼吸作用与呼吸有何异同,不理解“呼吸”的含义,误以为呼吸作用仅仅发生在肺里。这些学情,正是教师教学的人手点及学生“互学”提升的好素材。
  [教师补充]“氧化分解”是一种化学反应类型,包含氧化还原反应和分解反应两种;ATP不是能量,是产物,它虽含两个高能磷酸键,但它是大部分细胞主要能源物质,故ATP应视为产物。能量变化为释放能量。除了糖类、脂肪可释放能量外,还有蛋白质,可作为生命活动的特殊能源。核酸不能提供能量,一般用作遗传物质。学生口中的“呼吸”即肺通气,不完整。以人为例,所谓“呼吸”指人体从周围环境吸入O2,同时呼出CO2的过程。它包括三个层次:肺通气(外呼吸);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体内运输);呼吸作用(内呼吸)。细胞呼吸与呼吸作用实质相同,都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发生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形成ATP。
其他文献
[摘要]比较分析《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节课所采用的两种不同类型的角色扮演教学策略,并提出采用角色扮演教学策略应注意的问题。[关键词]角色扮演;教学策略;戏剧表演法;角色替代法[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0008702《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中的第二节内容。本节
[摘要]文章对2016年广西钦州市中考数学一道压轴题进行深度的分析、研究,给出了多种解答方法,并由此提出2017年中考数学复习建议。[关键词]中考数学;压轴题;赏析;思考[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5-0001-03综合①②可得到△PDE的面积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最后把二次函数一般式化为顶点式即可求出最大面积。四、试题研究1.命题反思纵
[摘要]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是决定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效果的关键因素。能针对学生、学习内容的特点开展合情合理的教学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一节“反比例函数”公开课,上课教师在创设情境、突出重点、把握时机等环节真实、自然,合情合理。  [关键词]反比例函数;公开课;情境;设计;概念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5-0016-01  
[摘要]在中考数学中,计算题可以说是每年必考,它考查绝对值、二次根式、指数幂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等知识点,学生要掌握各个要点,这样才能准确无误地解题。[关键词]中考数学;计算题;解题要点[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4-6058(2017)05-0044-02
[摘要]初中物理课程标准高度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物理课堂教学除了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训练外,还要重视学生的探索能力、创新意识等科学素养的培育。实验探究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物理教学中有效组织实施实验探究,能促进中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关键词]核心素养;物理教学;实验探究[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5-00
[摘要]化学变化和能量守恒思想贯穿着整个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学化学教师应回归教材,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同时强化思维教学,加强化学变化和能量守恒习题的剖析,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通过对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2016年高考考纲的分析,从化学变化与能量守恒的角度审视2016年新课标Ⅱ卷11题、26题(3)中的化学变化和能量守恒思想。  [关键词]化学变化;能量守恒;新课标Ⅱ卷;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摘要]以剖析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的一道试题为起点,分析了逆转录病毒基因组中“LTR”和“Ψ”的作用,奠定了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过程中“LTR”和“Ψ”操作要求的理论基础,这是对试题的必要补充,同时有利于学生对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过程的全面理解。[关键词]LTR;Ψ;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5-0107-02南通市
[摘要]通過对一道有关遗传系谱的生物选考加试题的分析,剖析学生解题失误的成因,并结合高考生物考查标准,提出针对遗传系谱相关知识的复习建议。  [关键词]解题失误;遗传系谱;复习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5-0108-02
[摘要]2016年高考多省份停止自主命题,使用新课标全国Ⅰ卷,2021年将开始新的高考改革。为适应新的省份加入和将来高考改革的需要,2016年高考试卷在继承新课标全国Ⅰ卷的特点及基础上,必将有新的变化。通过对比2016年高考生物新课标全国Ⅰ卷试题与2011-2015年新课标全国Ⅰ卷试题在知识点的分布、考查形式等方面的异同点,找出新课标全国Ⅰ卷命题特点和规律及变化趋势,进而提出几点有效的备考策略。 
[摘要]生物常识性知识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中,中学生在学习生物常识性知识时需要清楚地知道其中蕴含的逻辑关系。为此,以“食品保存”常识性知识的教学实录为例,通过“WSZ”思维方式从“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三个维度,合理分析该常识性知识中蕴含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必备的思想与方法。[关键词]“WSZ”思维方式;生物常识性知识;食品保存[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