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是国家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应该更新教育观念,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大力倡导学生的创新行为。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能力;能力培养;小学生
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相对于其 他学科而言,和人们的生活存在着更加紧密的联系。开展小 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了解并且有效应用 语文知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社会各界对于学 生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这对语文教学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的创新兴趣。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主体对阅读要有兴趣。兴趣产生了,自然会有阅读的激情(冲动),以激情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导语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导语是一节课的起点,精彩的导语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因而,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识水平、教材特點等,巧设导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早地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这样学生对枯燥的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带着学习兴趣进入到求知探索过程。
其次,要激发学生对创新好奇。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目标激励、语言情感激励等,以"情"制胜。通过启发性语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使学生因问题生"疑",因" 疑"生奇,因奇生趣,积极地去探究、创新。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势,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无形中参与创新,进行创新。
最后,教师的教学理念要新。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把整个世界作为孩子的教科书"的意识,而摒弃"把教科书作为孩子的世界"的观念。教学中严格按照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要求,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延伸教学内容。
二、善教善放,引导学生创新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能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同时让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这样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那么就容易使学生形成真正的“胡思乱想”,达不到真正的创新,同时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善于教导学生,同时也必须学会如何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放飞他们自己的想象。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只在必要时做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疑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掌握足够的知识,以促进学生能够着手发现、认清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再次发现。我们必须改变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合作学习,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而且能够渐渐养成敢于除旧、敢于布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知识的习惯。事实证明,从教导学生创新,到放手让学生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方式。
三、作文联系实际,展开想象翅膀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不少教师不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只强调让学生多背范文,多模仿,作文题也往往局限于生活本身,这就不可避免地约束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写出的文章也显得单调呆板。为克服这个弊端,我就换个角度启发学生去写作文。如五年级作文训练中要求写一篇建议,我启发同学们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情况,给有关单位写封信,提出你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评价,同时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提出自己的建议。
再比如一篇作文的构思,当学生根据题目或在教师的启发下产生表达愿望与目标(此时的“表达愿望与目标”对以后的“选材”来讲,也就成了他们的已知)的时候,他们的头脑中就会自动浮现出许多与“已知“相关的素材来。这时,我们就要指导学生用心去发现在诸多素材中,哪些素材与心中最为相似,并进行相似集中、排序、重组,从而完成对整篇文章的构思(这也就是“异中察同”了)。在这样的启发、指点下,学生所进行的思维过程,也就是他们把“已知”与“未知”进行匹配、重组,进行创造的过程。
四、在阅读教学中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藏着的可以用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因素,训练其创新能力。
如教学《麻雀》一课时,当学生学到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从树上飞下来救小麻雀,理解老麻雀那伟大的母爱时,有个同学就提出"猎狗那么庞大,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救自己的孩子,固然很伟大,但它也没有考虑到它这一飞下来,也同样不是猎狗的对手,很有可能被猎狗吃掉,这不是不值得了吗?"当时很多同学一听就议论开了,教室里像炸开了锅。这时我及时地表扬了这个提问题的同学,然后让大家分组讨论:老麻雀到底是该飞下来还是不该飞下来救小麻雀?你能为它想出其它营救的方法吗?然后分小组来汇报。各小组所提出的讨论结果有所不同,我随机将他们分成正、反两方,做展开辩论的准备,以备这次开展辩论会,这些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就更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此也得到了培养和充分的展示。
总之,对于儿童而言,所谓创新,就是要用心的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适时的点缀引导,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真心给他们正确的评价,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那么我们的学生将会勇敢的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成为21世纪的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欧国英.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9);
[2]于文敏.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知识经济》,2013(24)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能力;能力培养;小学生
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相对于其 他学科而言,和人们的生活存在着更加紧密的联系。开展小 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了解并且有效应用 语文知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社会各界对于学 生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这对语文教学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的创新兴趣。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主体对阅读要有兴趣。兴趣产生了,自然会有阅读的激情(冲动),以激情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导语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导语是一节课的起点,精彩的导语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因而,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识水平、教材特點等,巧设导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早地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这样学生对枯燥的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带着学习兴趣进入到求知探索过程。
其次,要激发学生对创新好奇。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目标激励、语言情感激励等,以"情"制胜。通过启发性语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使学生因问题生"疑",因" 疑"生奇,因奇生趣,积极地去探究、创新。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势,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无形中参与创新,进行创新。
最后,教师的教学理念要新。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把整个世界作为孩子的教科书"的意识,而摒弃"把教科书作为孩子的世界"的观念。教学中严格按照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要求,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延伸教学内容。
二、善教善放,引导学生创新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能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同时让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这样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那么就容易使学生形成真正的“胡思乱想”,达不到真正的创新,同时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善于教导学生,同时也必须学会如何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放飞他们自己的想象。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只在必要时做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疑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掌握足够的知识,以促进学生能够着手发现、认清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再次发现。我们必须改变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合作学习,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而且能够渐渐养成敢于除旧、敢于布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知识的习惯。事实证明,从教导学生创新,到放手让学生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方式。
三、作文联系实际,展开想象翅膀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不少教师不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只强调让学生多背范文,多模仿,作文题也往往局限于生活本身,这就不可避免地约束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写出的文章也显得单调呆板。为克服这个弊端,我就换个角度启发学生去写作文。如五年级作文训练中要求写一篇建议,我启发同学们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情况,给有关单位写封信,提出你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评价,同时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提出自己的建议。
再比如一篇作文的构思,当学生根据题目或在教师的启发下产生表达愿望与目标(此时的“表达愿望与目标”对以后的“选材”来讲,也就成了他们的已知)的时候,他们的头脑中就会自动浮现出许多与“已知“相关的素材来。这时,我们就要指导学生用心去发现在诸多素材中,哪些素材与心中最为相似,并进行相似集中、排序、重组,从而完成对整篇文章的构思(这也就是“异中察同”了)。在这样的启发、指点下,学生所进行的思维过程,也就是他们把“已知”与“未知”进行匹配、重组,进行创造的过程。
四、在阅读教学中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藏着的可以用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因素,训练其创新能力。
如教学《麻雀》一课时,当学生学到老麻雀奋不顾身地从树上飞下来救小麻雀,理解老麻雀那伟大的母爱时,有个同学就提出"猎狗那么庞大,老麻雀从树上飞下来救自己的孩子,固然很伟大,但它也没有考虑到它这一飞下来,也同样不是猎狗的对手,很有可能被猎狗吃掉,这不是不值得了吗?"当时很多同学一听就议论开了,教室里像炸开了锅。这时我及时地表扬了这个提问题的同学,然后让大家分组讨论:老麻雀到底是该飞下来还是不该飞下来救小麻雀?你能为它想出其它营救的方法吗?然后分小组来汇报。各小组所提出的讨论结果有所不同,我随机将他们分成正、反两方,做展开辩论的准备,以备这次开展辩论会,这些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就更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此也得到了培养和充分的展示。
总之,对于儿童而言,所谓创新,就是要用心的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适时的点缀引导,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真心给他们正确的评价,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那么我们的学生将会勇敢的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成为21世纪的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欧国英.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9);
[2]于文敏.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知识经济》,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