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新的形势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加强朗读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加深。”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绝大部分课文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有着重大作用。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语文知识,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指导学生整理掌握朗读的方法,让他们会读书,从而把书读懂。模仿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因此,指导学生掌握朗读课文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范读。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范读教给学生正确的语音、语气和朗读速度,使学生对课文形成初步认识。尤其是教学新课时,教师在范读之前应提供帮助理解课文大意。教师在范读时的语音、语调和富有表情的神态都会深深吸引学生,使学生在听时产生共鸣,受到感染,加深印象,从而体会到文章的含义。教师要根据课文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学生掌握了朗读基本功,口头表达能力自然就得到了提高,日常的语言交流或参加演讲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理解能力也随之大大提高。
二、激活语文课堂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形式,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最根本、最重要的环节。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有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完成课前预设的教学环节,忽视了课堂教学中最本质的内容教学,也就是如何体现扎实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打造扎实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使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1.“趣”扣心房,开启知识之门。前蘇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体,只有让他们活动起来、参与进来,这样的课堂才能算是成功的课堂。但一节课40分钟,对于年幼的学生来说,要自始至终保持高度注意和积极思维是很困难的,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可以提高3~4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列宁认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真正的追求”。因此,调动情感,激发兴趣,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根本保证。情感是智力发展的翅膀,积极的情感是人认识活动的内驱力,只有良好的情境才能激发人的情感。在课之始营造情趣氛围,使求知成为一种动力,可让学生尽快进入特定情境。
2.“境”中体验,感受知识魅力。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外,还应重视启发、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培养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设疑、点拨、启发的主导作用。例如教学《两小儿辨日》时,我以“太阳与地面的距离”为中心论题,将班级分成正方“早晨太阳离人近,中午则远”和反方“早晨太阳离人远,中午则近”,让正方、反方自行搜集材料后,各自推举代表开展一次小型的主题辩论会。一场辩论会下来,虽然学生的辩论技巧生涩,但是本文学习的重难点得以突出和突破,连文章隐含的道理也在这一亲身体验中得以感悟。
三、打造精致课堂
诗云: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活动更应如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删繁就简、聚焦文本。正如国画中“笔愈简而气欲状,景愈少而意愈长”的境界。这样,课堂教学就越发精致高效。
1.找准引子,激发兴趣。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这给语文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启示。在执教《军神》时,我播放手术图片,质疑激趣,以中心句为突破口,迅速把握研究的主题,教学设计精简,呈现实效。
教学《各具特色的民居》,我请学生当导游解说民居的特点。进而介绍资料袋中的四种民居,解说配以图片,为学生打开一片更宽的天地,令学生对中国民居的认识更加丰盈。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得好:“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与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兴趣更是创造欢乐与良好的教学前景的有效途径。
2.化繁就简,取舍有道。“少则得,多则惑”,这是古人治学的一句要诀。一堂课面面俱到,什么都舍不得,往往贪多嚼不烂。很多老师面对文本时,感觉好像每个点都很重要,都不能落下,于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整节课置学生于问题的漩涡艰难跋涉。很多课文中都有画龙点睛之笔,起到提纲挈领、统领一段或一篇主要内容的作用。教学中,我们必须对文本进行有效取舍,做到长文短教,牵一发而动全身。
教学《搭石》,抓住一句话:“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探究学习,给学生提供潜心会文的契机。教路,学路清晰,重点突出。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我从题目入手,抓住文章主干,让学生探究、发现能体现她这种“跨越百年的美丽”的句子,以一个问题贯穿教学始终,精简奏效。《唯一的听众》,讲的是一位被家人喻为音乐白痴的青年,走向成功,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呢?引领学生回到文中读一读,品一品。这样,确立“好点”,以“好点”突破,使课堂教学结构简单化,使课堂学习化繁为简,显得气秀骨雅。
一、加强朗读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加深。”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绝大部分课文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有着重大作用。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语文知识,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指导学生整理掌握朗读的方法,让他们会读书,从而把书读懂。模仿是少年儿童的天性,因此,指导学生掌握朗读课文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范读。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范读教给学生正确的语音、语气和朗读速度,使学生对课文形成初步认识。尤其是教学新课时,教师在范读之前应提供帮助理解课文大意。教师在范读时的语音、语调和富有表情的神态都会深深吸引学生,使学生在听时产生共鸣,受到感染,加深印象,从而体会到文章的含义。教师要根据课文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学生掌握了朗读基本功,口头表达能力自然就得到了提高,日常的语言交流或参加演讲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理解能力也随之大大提高。
二、激活语文课堂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形式,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最根本、最重要的环节。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有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完成课前预设的教学环节,忽视了课堂教学中最本质的内容教学,也就是如何体现扎实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打造扎实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要求教师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使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1.“趣”扣心房,开启知识之门。前蘇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体,只有让他们活动起来、参与进来,这样的课堂才能算是成功的课堂。但一节课40分钟,对于年幼的学生来说,要自始至终保持高度注意和积极思维是很困难的,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可以提高3~4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列宁认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真正的追求”。因此,调动情感,激发兴趣,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根本保证。情感是智力发展的翅膀,积极的情感是人认识活动的内驱力,只有良好的情境才能激发人的情感。在课之始营造情趣氛围,使求知成为一种动力,可让学生尽快进入特定情境。
2.“境”中体验,感受知识魅力。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外,还应重视启发、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培养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设疑、点拨、启发的主导作用。例如教学《两小儿辨日》时,我以“太阳与地面的距离”为中心论题,将班级分成正方“早晨太阳离人近,中午则远”和反方“早晨太阳离人远,中午则近”,让正方、反方自行搜集材料后,各自推举代表开展一次小型的主题辩论会。一场辩论会下来,虽然学生的辩论技巧生涩,但是本文学习的重难点得以突出和突破,连文章隐含的道理也在这一亲身体验中得以感悟。
三、打造精致课堂
诗云: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活动更应如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删繁就简、聚焦文本。正如国画中“笔愈简而气欲状,景愈少而意愈长”的境界。这样,课堂教学就越发精致高效。
1.找准引子,激发兴趣。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十分肯定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这给语文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启示。在执教《军神》时,我播放手术图片,质疑激趣,以中心句为突破口,迅速把握研究的主题,教学设计精简,呈现实效。
教学《各具特色的民居》,我请学生当导游解说民居的特点。进而介绍资料袋中的四种民居,解说配以图片,为学生打开一片更宽的天地,令学生对中国民居的认识更加丰盈。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得好:“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与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兴趣更是创造欢乐与良好的教学前景的有效途径。
2.化繁就简,取舍有道。“少则得,多则惑”,这是古人治学的一句要诀。一堂课面面俱到,什么都舍不得,往往贪多嚼不烂。很多老师面对文本时,感觉好像每个点都很重要,都不能落下,于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整节课置学生于问题的漩涡艰难跋涉。很多课文中都有画龙点睛之笔,起到提纲挈领、统领一段或一篇主要内容的作用。教学中,我们必须对文本进行有效取舍,做到长文短教,牵一发而动全身。
教学《搭石》,抓住一句话:“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探究学习,给学生提供潜心会文的契机。教路,学路清晰,重点突出。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我从题目入手,抓住文章主干,让学生探究、发现能体现她这种“跨越百年的美丽”的句子,以一个问题贯穿教学始终,精简奏效。《唯一的听众》,讲的是一位被家人喻为音乐白痴的青年,走向成功,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呢?引领学生回到文中读一读,品一品。这样,确立“好点”,以“好点”突破,使课堂教学结构简单化,使课堂学习化繁为简,显得气秀骨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