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体外肺膜氧合联合急救护理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科室为单位,于2018年8月-2020年8月选取40例进行体外膜肺支持治疗的急危重症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0例),其中20例实施体外膜肺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20例实施体外肺膜氧合联合急救护理,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状态发生率为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0%(P<0.05);观察组体外肺膜氧合辅助时间、重症监护治疗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危重症患者中应用体外肺膜氧合联合急救护理,可明显降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康复进程。
关键词:危重症;体外肺膜氧合;急救干预;不良事件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10-115-02
危重症患者由于自身疾病較为严重,生命体征极不稳定,普遍需要提供有效的氧供与血供。体外膜肺氧合技术也称为体外维生系统,能够持续性为体外生命提供支持,通过体外设备长时间代替心、肺脏器功能促使患者心、肺得以休息,为系统功能恢复争取时间,已成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手段。但有学者指出,体外肺膜氧合技术虽可改善患者病情,为治疗原发疾病争取治疗时间,但却会引发系列并发症的发生,需配合科学的护理予以干预[1]。本文主要分析体外肺膜氧合联合急救护理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共纳入40例研究对象,病例选取的起始时间为2018年8月-2020年8月,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20例。对照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18-65岁,平均(41.33±13.78)岁。观察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19-63岁,平均(40.97±13.80)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均保持同质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适当调整血流、氧饱和度等。观察组实施体外肺膜氧合联合急救护理,具体为:(1)在正式开始ECMO操作前,提前准备好所用到的物品,详细评估生命体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予患者以镇静、镇痛、吸痰干预,必要时使用肌松类药物。(2)血栓护理。每班监测双下肢肢体腿围,对比腿围大小,观察双下肢是否有肿胀、紫绀、疼痛等缺血缺氧的表现。密切观察足背动脉搏动、下肢皮肤温度、血氧饱和度。遵医嘱使用抗凝剂预防血栓的发生。(3)严格检查环路连接状况,确保电源、输氧管与氧合器管道接头之间紧密连接,避免出现受压、打折、弯曲现象,检查管道是否有内渗血、气泡以及氧合器异常震动现象;认真观察氧合血液颜色,当患者血液颜色鲜艳,即为正常治疗状况,两端血液颜色相同,即为血液并未氧合,需及时检查管路,密切观察膜肺是否有血栓形成及血浆渗漏。当静脉端出现跳动时,即说明静脉血流不佳,护理人员需立即通知医师,确认静脉导管位置,评估血管容量。(4)安置患者在单独病房,强化消毒处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好手卫生,及时更换受到污染的敷料;强化气管管理,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气道湿化、温化、雾化,降低感染可能性,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对于无禁忌证者,抬高床头30°,避免返流、误吸、窒息。(5)出血护理:密切监测血小板、凝血指标,根据患者血小板及凝血情况,遵医嘱调节抗凝剂的用量,每小时观察患者的瞳孔情况,观察患者口腔、鼻腔、气道、各置管处有无出血。对于已有的通路、管道进行维护,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穿刺。观察各引流液量、颜色以及性状等,必要时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补血。(6)每天与医师共同查房,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患者的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的治疗计划,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每天与医师共同评估患者撤除ECMO治疗的可能性。(7)撤除ECMO前,要充分的准备好用物如:管道钳、消毒液、无菌辅料、无菌大孔巾、弹力绷带等。必要时备好红细胞、血浆、白蛋白注射液等血制品,撤除ECMO前需要B超评估置管处及下肢是否有血栓形成,根据评估情况,与医师共同制定撤机后是否使用抗凝剂预防血栓治疗。撤机后密切观察置管处有无出血,有无血肿形成,密切观察置管处肢体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温度、血氧饱和度等情况。
1.3观察指标
(1)不良事件状态发生情况。(2)相关护理时间。包括体外肺膜氧合辅助时间、重症监护治疗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均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均值加减标准差(X±S),采用t检验,频数(n,%)表示,采用x2检验,检验标准:P<0.05。
2结果
2.1不良事件状态发生情况
观察组不良事件状态发生率为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5),详见表1:
2.2相关护理时间
观察组体外肺膜氧合辅助时间、重症监护治疗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讨论
人工体外膜肺氧合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急救技术,主要是将患者静脉血自体内引至体外经氧合器氧化后通过静脉或动脉再次注入患者体内,确保各器官氧合、灌注顺利开展,也为危重患者提供了长时间的心肺支持,促使其心肺休息,为后续治疗提供充分的时间[2]。但大量学者研究证实,在采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治疗中仍存在多种并发症问题,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较大威胁,降低治疗效果[3]。因此,在给予危重症患者紧急治疗时,需配合一定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熟练掌握患者基本情况以及治疗禁忌,依据患者病情变化采取合理措施,确保患者治疗安全性。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事件状态发生率为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0%(P<0.05)。提示实施体外肺膜氧合联合急救护理可明显降低危重症患者不良事件状态的发生及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经分析:本文中护理干预主要从预防感染、呼吸道管理、预防出血等方面进行干预,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安置其于单间,减少交叉感染;做好导管管理,降低外部因素干扰;密切关注患者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清除呼吸道,保持患者呼吸通畅,有助于减轻其舒适度。通过以上措施满足患者病情与生理各方面的需求,促进疾病早日康复。本文中观察组相关护理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体外肺膜氧合联合急救护理,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陆蓉. 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救治重症ARDS患者的应用及护理[J]. 健康大视野,2019,000(009):15-16.
[2]刘静兰,柳青,秦程,等. 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抢救5例ICU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体会[J]. 中外医学研究,2019,017(011):89-91.
[3]刘葱. 针对性护理在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重症肺炎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华养生保健,2020,038(005):114-116.
关键词:危重症;体外肺膜氧合;急救干预;不良事件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10-115-02
危重症患者由于自身疾病較为严重,生命体征极不稳定,普遍需要提供有效的氧供与血供。体外膜肺氧合技术也称为体外维生系统,能够持续性为体外生命提供支持,通过体外设备长时间代替心、肺脏器功能促使患者心、肺得以休息,为系统功能恢复争取时间,已成为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手段。但有学者指出,体外肺膜氧合技术虽可改善患者病情,为治疗原发疾病争取治疗时间,但却会引发系列并发症的发生,需配合科学的护理予以干预[1]。本文主要分析体外肺膜氧合联合急救护理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共纳入40例研究对象,病例选取的起始时间为2018年8月-2020年8月,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20例。对照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18-65岁,平均(41.33±13.78)岁。观察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19-63岁,平均(40.97±13.80)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均保持同质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适当调整血流、氧饱和度等。观察组实施体外肺膜氧合联合急救护理,具体为:(1)在正式开始ECMO操作前,提前准备好所用到的物品,详细评估生命体征,严格进行无菌操作,予患者以镇静、镇痛、吸痰干预,必要时使用肌松类药物。(2)血栓护理。每班监测双下肢肢体腿围,对比腿围大小,观察双下肢是否有肿胀、紫绀、疼痛等缺血缺氧的表现。密切观察足背动脉搏动、下肢皮肤温度、血氧饱和度。遵医嘱使用抗凝剂预防血栓的发生。(3)严格检查环路连接状况,确保电源、输氧管与氧合器管道接头之间紧密连接,避免出现受压、打折、弯曲现象,检查管道是否有内渗血、气泡以及氧合器异常震动现象;认真观察氧合血液颜色,当患者血液颜色鲜艳,即为正常治疗状况,两端血液颜色相同,即为血液并未氧合,需及时检查管路,密切观察膜肺是否有血栓形成及血浆渗漏。当静脉端出现跳动时,即说明静脉血流不佳,护理人员需立即通知医师,确认静脉导管位置,评估血管容量。(4)安置患者在单独病房,强化消毒处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好手卫生,及时更换受到污染的敷料;强化气管管理,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气道湿化、温化、雾化,降低感染可能性,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对于无禁忌证者,抬高床头30°,避免返流、误吸、窒息。(5)出血护理:密切监测血小板、凝血指标,根据患者血小板及凝血情况,遵医嘱调节抗凝剂的用量,每小时观察患者的瞳孔情况,观察患者口腔、鼻腔、气道、各置管处有无出血。对于已有的通路、管道进行维护,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穿刺。观察各引流液量、颜色以及性状等,必要时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补血。(6)每天与医师共同查房,了解患者的病情及患者的治疗计划。根据患者的治疗计划,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每天与医师共同评估患者撤除ECMO治疗的可能性。(7)撤除ECMO前,要充分的准备好用物如:管道钳、消毒液、无菌辅料、无菌大孔巾、弹力绷带等。必要时备好红细胞、血浆、白蛋白注射液等血制品,撤除ECMO前需要B超评估置管处及下肢是否有血栓形成,根据评估情况,与医师共同制定撤机后是否使用抗凝剂预防血栓治疗。撤机后密切观察置管处有无出血,有无血肿形成,密切观察置管处肢体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温度、血氧饱和度等情况。
1.3观察指标
(1)不良事件状态发生情况。(2)相关护理时间。包括体外肺膜氧合辅助时间、重症监护治疗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均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均值加减标准差(X±S),采用t检验,频数(n,%)表示,采用x2检验,检验标准:P<0.05。
2结果
2.1不良事件状态发生情况
观察组不良事件状态发生率为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5),详见表1:
2.2相关护理时间
观察组体外肺膜氧合辅助时间、重症监护治疗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讨论
人工体外膜肺氧合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急救技术,主要是将患者静脉血自体内引至体外经氧合器氧化后通过静脉或动脉再次注入患者体内,确保各器官氧合、灌注顺利开展,也为危重患者提供了长时间的心肺支持,促使其心肺休息,为后续治疗提供充分的时间[2]。但大量学者研究证实,在采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治疗中仍存在多种并发症问题,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较大威胁,降低治疗效果[3]。因此,在给予危重症患者紧急治疗时,需配合一定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熟练掌握患者基本情况以及治疗禁忌,依据患者病情变化采取合理措施,确保患者治疗安全性。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事件状态发生率为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0%(P<0.05)。提示实施体外肺膜氧合联合急救护理可明显降低危重症患者不良事件状态的发生及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经分析:本文中护理干预主要从预防感染、呼吸道管理、预防出血等方面进行干预,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安置其于单间,减少交叉感染;做好导管管理,降低外部因素干扰;密切关注患者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及时清除呼吸道,保持患者呼吸通畅,有助于减轻其舒适度。通过以上措施满足患者病情与生理各方面的需求,促进疾病早日康复。本文中观察组相关护理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体外肺膜氧合联合急救护理,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陆蓉. 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救治重症ARDS患者的应用及护理[J]. 健康大视野,2019,000(009):15-16.
[2]刘静兰,柳青,秦程,等. 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抢救5例ICU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体会[J]. 中外医学研究,2019,017(011):89-91.
[3]刘葱. 针对性护理在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重症肺炎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华养生保健,2020,038(005):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