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室内空间中的自然光,绝不仅仅是照明的手段,还影响到人们的方方面面。本文针对自然光流动的特点,探讨了它在空间中引发的心理变化及视觉感受,为我们的设计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光影 空间 氛围
光是环境、空间中一切活动存在与进行的先决条件,没有光,空间将淹没在一片黑暗之中,光是环境塑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路易斯?康曾经说过:“设计空间就是设计光”。光有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之分,本文主要研究自然光源在空间中的特点及应用。自然光源又分日光、月光、星光,对自然光的利用主要是指太阳光源的直接照射或经折射、反射、漫射、所获得的光照。有光照也就有影子的存在,光和影是互为依托的自然因素,所以我们对光的研究中也包含有影的因素。阳光一年四季的位移和日出日落即时即刻的变化,产生了室内光和影的变动,形成了图形的位移、空间的流动,加上人的活动,空间显示给我们的是生命的长流不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自然光的流动表现在时间、强度、色彩、阴影的变化上,这些因素的改变必然引起室内空间的改变,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一、光影形态的变化
光影的形态取决于布光方式,通过对布光方式的设计,可以获得富于动感的光形。室内空间中的光不同于自然中的光,它是一种再创造的产物。当空间因功能的约束而显得平板时,可以利用动态的光影产生不断变换的光形,丰富空间的动势。
按自然光照射的部位,一般采用侧光、角光、顶光三种布光方式。侧光是室内设计中运用最多的采光形式,在设计时需对采光口进行必要的技术或艺术上的处理,形状上可做点、线、面等构成设计。角光是指光从室内角端进入,形成一个光线反射的过度地带,以一个光源照亮与角端相邻的两面墙。顶光设计一般是公共的厅堂或过道,顶光结合原顶构件,如空间网架、结局框架等形成的构件,形成复杂多变的光影效果,给空间添加生机和活力。不同的布光方式会产生相应的光影形态,且会随着自然光的移动而变化万千。
二、光影强度的变化
光影强度的变化同样可以形成丰富的空间内容,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利用光线的扬抑、隐现、虚实、动静等控制投光角度和范围,以及建立光的构图、秩序、节奏等手法,可以大大渲染空间的变幻效果。
1、丰富了空间的序列和层次
光在投射的时候会因为空气中的微粒而减弱其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加,光的强度减弱。光强的部位视感清晰,而弱的部位视感模糊,空间也就有了深度感、层次感。利用光的强弱虚实变化可产生丰富的空间层次,比例与形状的感觉也会有所不同。
光影的空间序列感由明暗、亮度、差异以及面积的大小来决定的。设计上可以运用多种手段,如透光、反射、遮光、滤光、控光等构成。音乐的序列很主要的因素是节奏及韵律,光的节奏及序列则常常体现在空间尺寸及光的亮度上,通过这些把抑扬顿挫表达出来。光还可以在同一空间中形成多层次序列,使人在行进中感到空间的变化。比如在同一空间中,可以通过光线创造的明暗对比、形成的节奏韵律让人觉得光影的层次是非常丰富有秩序的。
2、形成虚实相生的空间
人们感知的空间是光与实体共同作用形成的,为了创造各种空间气氛,一部分光从实体空间中游离出来,产生另有作用的光空间——虚空间。它与实体之间或连接、或延伸、或对比、随着时间的变化就使静止的空间成为动态的流动空间。例如坐落于洛杉矶的马克?塔佩中心,它是一座由采光条件很差的机动车库改造而成,供儿童使用的明亮的的艺术中心。中心的集会空间与室外庭院之间用巨大的玻璃门扇隔开,保证了充足的自然光涌入,同时庭院的景色和云影树影也渗入室内。相同亮度和均匀的光线给不同性质的空间铺上一个统一的基调,当人们穿梭其间时,对空间的心理感受就保持了连贯性和一致性。光与影的引导创造了空间在视觉和环境上的联系,使室内外空间得到了真正的沟通。
三、光影色彩的变化
1、空间色彩的变化
我们知道光源的色彩和强度会对物体的色彩产生很大影响。太阳光和月光在空间中就是一种可以影响物体色彩的光源色,早上日出给人万物皆欣欣向荣的兴旺景象,空间在日光移动中千变万化。到中午,光线最强烈,所谓“白日正中时,天下共明光”。傍晚,日斜西沉,阳光经云层折射形成的晚霞会给空间中的景物笼上一层红色,不仅统一了空间中色彩的基调,而且对物体的固有色彩也起到了一种修饰作用,使色彩看起来更为凝重和丰富,深化了空间的意境。此外,月光对空间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空间室内在白天强烈的光线下呈现出明朗的色彩、淡紫色的阴影,而在月光下则变得朦胧统一、纯净而有诗意。
2、材质色彩的变化
不同的材质在相同光线的照射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形成各异的空间感受。如玻璃、陶瓷、金属等表面光滑的材质在光的直射下会产生强烈的反光,给人以精神振奋的感觉。而表面粗糙的材质则对光线进行漫反射,使光线柔和,形成温和的空间氛围,如木材、抹灰层、墙纸、织物等。同时,光线的变化也会对空间感受产生影响,当空间中的光线充足时,色彩会变得生动而饱满,可以更好的烘托出空间的深度,空间也显得明快欢愉。而在黯淡柔和的光线下,光与影的对比微妙而含混,肌理和质感得不到强调,空间则更多的展现沉静的氛围。
四、光影氛围的变化
自然光之于室内空间绝非仅仅是照明的手段,它更多的是带给人们视觉和心理上的独特体验。光线进入空间,依靠透光、折光、反光、控光、滤光等技法可以创造出多种气氛的艺术空间环境,这些环境气氛能唤起人们诸如欢快、静谧、崇高等各种心理反应。
1、欢快
明亮的阳光可以让我们内心充满了欢愉,视觉的焦点聚集于光的表现。随着时间的流逝,光线变幻着色彩和方向,提升了空间的欢愉氛围。表现欢快气氛的处理手法首先要引进大量的光线,强烈的光线带有强烈的感情特征,技术上可采用大面积的侧窗或天窗,营造明朗的室内空间。其次,还可以将光进行彩色过滤,在室内形成色彩斑斓的光影,欢快的气氛会更浓。
2、静谧
相对于欢快的空间氛围不同,安静的环境中要尽量避免大面积的太阳直射,引入柔和的光线。静谧的气氛中还要减少一定的通光量,控制室内空间的亮度。在一些茶馆等需要安静的空间中没有强烈的光与影的对比,也不强调形体的变化。就像日本的传统茶室,光透过撑张在精制木框中的纸在室内静静的漫射开,与黑暗混合在一起的光线创造出的一种温柔的单色退晕的空间。在这里,沉静是唯一的主题,人们可以利用这一空间情境来思索。技术上常采用顶光的方式,从侧顶缝隙中使光线渗入到空间里。安藤中雄的“冥想之庭”,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
3、崇高
在黑暗的衬托下,光显示出自己的力量。当不可捉摸的光以神奇、虚无的姿态进入幽暗的空间中时,人们对光的渴望升华到对神的敬仰。这种神圣氛围的塑造,一般都是把主要的采光口放在顶面或高处,这样的处理,使得室内下部分的空间昏暗,上部分明亮,人因此而产生渺小的感觉,更凸显神的伟大。
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家谢林认为“一切有限事物的无限概念乃是光,因为她包含于统一的现实中”,那么室内设计艺术也必然是光的艺术。尤其在当今生态环境、生态建筑、生态室内空间为主流设计理念的时代,崇尚自然成为人们一种精神文化的追求趋势,在室内空间中引入自然光,不但节省了能源,更能通过巧妙的设计使流动的光影赋予室内空间更多的层次、更深刻的内涵、更美的意境,如何能更好的达到这种要求,将成为广大设计师长期研究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张彤,安藤忠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刘伟波,孙一意.自然光于空间中之诗性表现[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3)
关键词:光影 空间 氛围
光是环境、空间中一切活动存在与进行的先决条件,没有光,空间将淹没在一片黑暗之中,光是环境塑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路易斯?康曾经说过:“设计空间就是设计光”。光有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之分,本文主要研究自然光源在空间中的特点及应用。自然光源又分日光、月光、星光,对自然光的利用主要是指太阳光源的直接照射或经折射、反射、漫射、所获得的光照。有光照也就有影子的存在,光和影是互为依托的自然因素,所以我们对光的研究中也包含有影的因素。阳光一年四季的位移和日出日落即时即刻的变化,产生了室内光和影的变动,形成了图形的位移、空间的流动,加上人的活动,空间显示给我们的是生命的长流不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自然光的流动表现在时间、强度、色彩、阴影的变化上,这些因素的改变必然引起室内空间的改变,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一、光影形态的变化
光影的形态取决于布光方式,通过对布光方式的设计,可以获得富于动感的光形。室内空间中的光不同于自然中的光,它是一种再创造的产物。当空间因功能的约束而显得平板时,可以利用动态的光影产生不断变换的光形,丰富空间的动势。
按自然光照射的部位,一般采用侧光、角光、顶光三种布光方式。侧光是室内设计中运用最多的采光形式,在设计时需对采光口进行必要的技术或艺术上的处理,形状上可做点、线、面等构成设计。角光是指光从室内角端进入,形成一个光线反射的过度地带,以一个光源照亮与角端相邻的两面墙。顶光设计一般是公共的厅堂或过道,顶光结合原顶构件,如空间网架、结局框架等形成的构件,形成复杂多变的光影效果,给空间添加生机和活力。不同的布光方式会产生相应的光影形态,且会随着自然光的移动而变化万千。
二、光影强度的变化
光影强度的变化同样可以形成丰富的空间内容,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利用光线的扬抑、隐现、虚实、动静等控制投光角度和范围,以及建立光的构图、秩序、节奏等手法,可以大大渲染空间的变幻效果。
1、丰富了空间的序列和层次
光在投射的时候会因为空气中的微粒而减弱其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加,光的强度减弱。光强的部位视感清晰,而弱的部位视感模糊,空间也就有了深度感、层次感。利用光的强弱虚实变化可产生丰富的空间层次,比例与形状的感觉也会有所不同。
光影的空间序列感由明暗、亮度、差异以及面积的大小来决定的。设计上可以运用多种手段,如透光、反射、遮光、滤光、控光等构成。音乐的序列很主要的因素是节奏及韵律,光的节奏及序列则常常体现在空间尺寸及光的亮度上,通过这些把抑扬顿挫表达出来。光还可以在同一空间中形成多层次序列,使人在行进中感到空间的变化。比如在同一空间中,可以通过光线创造的明暗对比、形成的节奏韵律让人觉得光影的层次是非常丰富有秩序的。
2、形成虚实相生的空间
人们感知的空间是光与实体共同作用形成的,为了创造各种空间气氛,一部分光从实体空间中游离出来,产生另有作用的光空间——虚空间。它与实体之间或连接、或延伸、或对比、随着时间的变化就使静止的空间成为动态的流动空间。例如坐落于洛杉矶的马克?塔佩中心,它是一座由采光条件很差的机动车库改造而成,供儿童使用的明亮的的艺术中心。中心的集会空间与室外庭院之间用巨大的玻璃门扇隔开,保证了充足的自然光涌入,同时庭院的景色和云影树影也渗入室内。相同亮度和均匀的光线给不同性质的空间铺上一个统一的基调,当人们穿梭其间时,对空间的心理感受就保持了连贯性和一致性。光与影的引导创造了空间在视觉和环境上的联系,使室内外空间得到了真正的沟通。
三、光影色彩的变化
1、空间色彩的变化
我们知道光源的色彩和强度会对物体的色彩产生很大影响。太阳光和月光在空间中就是一种可以影响物体色彩的光源色,早上日出给人万物皆欣欣向荣的兴旺景象,空间在日光移动中千变万化。到中午,光线最强烈,所谓“白日正中时,天下共明光”。傍晚,日斜西沉,阳光经云层折射形成的晚霞会给空间中的景物笼上一层红色,不仅统一了空间中色彩的基调,而且对物体的固有色彩也起到了一种修饰作用,使色彩看起来更为凝重和丰富,深化了空间的意境。此外,月光对空间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空间室内在白天强烈的光线下呈现出明朗的色彩、淡紫色的阴影,而在月光下则变得朦胧统一、纯净而有诗意。
2、材质色彩的变化
不同的材质在相同光线的照射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形成各异的空间感受。如玻璃、陶瓷、金属等表面光滑的材质在光的直射下会产生强烈的反光,给人以精神振奋的感觉。而表面粗糙的材质则对光线进行漫反射,使光线柔和,形成温和的空间氛围,如木材、抹灰层、墙纸、织物等。同时,光线的变化也会对空间感受产生影响,当空间中的光线充足时,色彩会变得生动而饱满,可以更好的烘托出空间的深度,空间也显得明快欢愉。而在黯淡柔和的光线下,光与影的对比微妙而含混,肌理和质感得不到强调,空间则更多的展现沉静的氛围。
四、光影氛围的变化
自然光之于室内空间绝非仅仅是照明的手段,它更多的是带给人们视觉和心理上的独特体验。光线进入空间,依靠透光、折光、反光、控光、滤光等技法可以创造出多种气氛的艺术空间环境,这些环境气氛能唤起人们诸如欢快、静谧、崇高等各种心理反应。
1、欢快
明亮的阳光可以让我们内心充满了欢愉,视觉的焦点聚集于光的表现。随着时间的流逝,光线变幻着色彩和方向,提升了空间的欢愉氛围。表现欢快气氛的处理手法首先要引进大量的光线,强烈的光线带有强烈的感情特征,技术上可采用大面积的侧窗或天窗,营造明朗的室内空间。其次,还可以将光进行彩色过滤,在室内形成色彩斑斓的光影,欢快的气氛会更浓。
2、静谧
相对于欢快的空间氛围不同,安静的环境中要尽量避免大面积的太阳直射,引入柔和的光线。静谧的气氛中还要减少一定的通光量,控制室内空间的亮度。在一些茶馆等需要安静的空间中没有强烈的光与影的对比,也不强调形体的变化。就像日本的传统茶室,光透过撑张在精制木框中的纸在室内静静的漫射开,与黑暗混合在一起的光线创造出的一种温柔的单色退晕的空间。在这里,沉静是唯一的主题,人们可以利用这一空间情境来思索。技术上常采用顶光的方式,从侧顶缝隙中使光线渗入到空间里。安藤中雄的“冥想之庭”,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
3、崇高
在黑暗的衬托下,光显示出自己的力量。当不可捉摸的光以神奇、虚无的姿态进入幽暗的空间中时,人们对光的渴望升华到对神的敬仰。这种神圣氛围的塑造,一般都是把主要的采光口放在顶面或高处,这样的处理,使得室内下部分的空间昏暗,上部分明亮,人因此而产生渺小的感觉,更凸显神的伟大。
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家谢林认为“一切有限事物的无限概念乃是光,因为她包含于统一的现实中”,那么室内设计艺术也必然是光的艺术。尤其在当今生态环境、生态建筑、生态室内空间为主流设计理念的时代,崇尚自然成为人们一种精神文化的追求趋势,在室内空间中引入自然光,不但节省了能源,更能通过巧妙的设计使流动的光影赋予室内空间更多的层次、更深刻的内涵、更美的意境,如何能更好的达到这种要求,将成为广大设计师长期研究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建国,张彤,安藤忠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刘伟波,孙一意.自然光于空间中之诗性表现[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