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20日,黄浦区人民检察院的一间会议室里,七个特殊的孩子与各自的家人紧紧相拥。致歉声、安慰声、哽咽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消泯了以往的不快和阴影。由该院未成年人案件刑事检察科、共青团黄浦区委、区青少年事务工作站共同举办的“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进入了当天最温馨的“亲情告白”环节,为的是给这群特殊的涉罪未成年人搭建沟通的桥梁,帮助他们告别迷茫的昨天,走向新的人生道路。
现场有这样一幕尤为令人欷歔,一对花季少男少女共同走向了一位父亲,而这位父亲百感交集地拥抱了这“一双儿女”。
小泽篇
4月 看守所
这是“检察官妈妈”俞国花第一次见到小泽。案卷中记录着小泽的涉案过程:去年10月11日凌晨,当时年仅17岁的小泽和同龄少女小宁跟随小泽的姐姐进入一所大学宿舍楼,他负责接应望风,小宁和姐姐进屋盗窃,三人一晚上连偷了八台手提电脑。
来看守所之前,对小泽案件的处理,科里已经达成了共识,即按照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考虑到他既是从犯,罪行也较轻,可以依法适用不捕政策,进入后续帮教过程。
但是,提审过程很不顺利。在承办检察官眼中老实巴交的孩子突然变了个样子,低着头,反复一句“我不晓得”,顶回了检察官的所有发问和规劝。
在这种情形下,检察机关只能依法作出批准逮捕的决定。但是对小泽的教育挽救并没有停止,经过商量,未检科决定在依法办案的同时,积极与小泽沟通,根据其悔罪表现,适时适用轻缓的刑事政策。
5月9日 前往观护基地的车上
检察官的坚持没有白费。不久以后,小泽的态度有了转变,他被依法改变强制措施适用取保候审,即将进入黄浦区未成年人观护基地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考察帮教。
5月9日是约定将小泽从看守所接出前往观护基地的日子。按照惯例,他们先去了黄浦区未成年人观护中心参加了由检察院、司法局和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专门为小泽举办的帮教会,之后再乘车去观护基地。
过程很顺利,除了小泽偶尔表现出的心事重重。就在俞国花琢磨着如何进一步对小泽开展帮教,使他早日改邪归正的时候,车上发生的一个小插曲帮助她真正走近了小泽。起因是俞国花接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是她的妹妹在给她报手术平安。同车护送的派出所民警随意问了一句:“谁动手术啊?”俞国花笑了下:“我儿子。”那一刻,谁也不知道在这淡淡的表情下掩藏着多少母亲的内疚和不安。
然而,走进观护基地大门的那一刻,小泽转身对着俞国花说:“俞检察官,我一定会在基地好好接受教育的。”
从那时开始,俞国花与小泽之间建立起了亦师亦友般的感情。俞国花坚持每周都去基地看望小泽,而小泽也越来越肯诉说心里话。他告诉俞国花当初不肯认罪是听信了其他牢友说的“认了罪就别想放出去”的胡话。因为感觉到检察机关和社会帮教组织在真心挽救帮助他,渐渐开始改变认罪态度。当慢慢习惯基地生活后,小泽袒露,他心里越来越牵挂“妻子”小宁以及未满一岁的儿子。看着这个过早成为“父亲”、险些身陷囹圄的孩子,俞国花暗暗记下了他的心愿。
小宁篇
5月 检察院办公室
“这哪是一个17岁刚生完孩子的妈妈,看着就像个初中生,自己都是个孩子。”承办该案的同事向俞国花这样描述小宁。因为案发时还在哺乳期,小宁被依法取保候审。
女孩长得十分瘦小,性格却有着早熟的敏感。她很依恋小泽,“我们的家”是她经常挂在嘴边的词,可是面对长途赶到上海为她道歉、赔偿,四处奔波忙碌吃不下一口饭的父亲,态度却又出奇冷淡。
再看看那位40多岁面容温和的父亲,对着女儿没有一句重话,可转身看见检察官却又忍不住红了眼眶。“女儿离家出走已经一年多了,没想到再见面不仅生了孩子,还犯了事儿。”他问检察官,“怎么办?”
“怎么办?”这也是俞国花对小宁开展帮教的第一个疑问。“父女之间这么深的隔阂,症结在哪里?”经过一番细致的了解,俞国花发现一切源于十多年前的一次送养。生活在安徽农村的小宁在家中排行老二。多年前,为了生第三胎,父母将还不懂事的小宁过继给了她的姑姑。到小宁八岁的时候,又被接回了父母身边。面对陌生的父母,刚懂事的小宁却喊不出“爸爸”“妈妈”。她常常想:为什么要把我送走?为什么偏偏是我?她得出结论:肯定是爸妈不喜欢我!
俞国花问小宁的父亲:“你怎么跟她解释这件事的?”
“能怎么说呢?两个孩子第一个放在身边,要生第三个,只能把她送走了。这个计划生育的事情跟小孩说不清。”不善言辞的父亲没有意识到因为没有沟通和交流,叛逆的种子已经在女儿幼小的心中生根。
而此后,父亲忙于做生意,脾气急躁的母亲更不懂如何亲近这个女儿。为了听到一声“妈妈”,她甚至说“你要用钱,就要叫我妈妈”。这种强制交换的亲情反而将母女之间推向了更深的对立。为了气母亲,青春期的小宁开始逃课、抽烟、喝酒,甚至经常夜不归宿。后来,她在网上认识了同乡的留守少年小泽。在又一次离家后,她索性躲到了小泽家里,和家人断了一切联系。两个未成年人就这样过起了同居生活。
向俞国花叙述这段往事时,小宁像个负伤的小兽,倔强而又软弱。而她的父亲,更多流露的是教育失败的迷茫。
5月18日 检察院会见室
检察院的会见室里,小宁抱着襁褓中的儿子翘首以盼,父亲静静陪在一旁。今天,黄浦区检察院未检科特意为小两口安排了一次会见。为此,俞国花专门去观护基地接来了小泽。
从2月被抓到现在,两个孩子已经三个多月没有照面了。手拉在一起的那一刻,所有人心中五味杂陈。小宁和小泽向检察官保证会痛改前非,也彼此加油鼓劲。在亲情的召唤下,他们不仅卸下心防,更坚定了重新开始的信心。小宁的父亲也表现出了另一份宽容,面对这个“拐”了自己女儿的男孩,他主动伸出了温暖的大手。而对俞国花来说,她不仅还了小泽一个心愿,也给小宁父女之情的弥合带来了转机。 会见结束后,小宁就要回到安徽当地,由家乡派出所继续实施考察帮教。这是未检科在综合考虑后作出的异地观护决定,目的是为了让小宁和儿子在家人的监护下得到更妥善的照顾,以利于帮教工作的开展。为此,未检科经过多方联系和努力,与其住所地派出所签订了异地观护帮教的工作协议。一个月后,因为表现良好,并通过了相关心理测试和风险评估,黄浦检察院同样对小泽启动了异地观护模式,由当地同一民警负责对其后续帮教考察。
两个孩子就这样相继回家了。
检察官回访
7月 安徽枞阳
在小泽的帮教考察期内,未检科的女检察官们决定去当地进行一次回访。
不久前,小宁在来信中用幸福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天伦之乐的画面:“现在的我和我的孩子,我们都过得很快乐。没有什么奢求,没有什么怨言,只要身边的人安好,一切安好,我的世界就是晴天!”
到了目的地后,俞国花和同事们先去了当地派出所。从帮教警官口中亲耳听到小宁、小泽在考察期的良好表现,这令她们感到欣慰。警官还随即转告了另一个好消息,就是小泽在当地已经找到了一份电焊工的工作,虽然辛苦,但他踏实努力,开始挑起了照顾家庭的重担。
小泽的家离派出所只有五分钟车程。下车的一刻,检察官们意外看到了门前站着的一排人,小泽、小宁、小宁父亲、小泽爷爷、小泽母亲,一脸的郑重和热情:“检察官从这么远来看孩子们,太感谢你们了。”“一定配合检察官把两个孩子教育好。”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这个家的简陋还是让人大吃一惊。空空如也的房间、零星破碎的窗玻璃、寥寥无几的家用电器、熏得发黑的墙壁……但看着小宁抱着儿子洋溢幸福的脸庞,看着小泽为检察官们倒水泡茶的身影,看着家人对两个孩子的包容,检察官们明白,这个小家庭终于在风雨中挺了过来。
编辑:成韵 chengyunpipi@126.com
“检察官妈妈”后记
孩子和父母之间存在天然的依恋关系,这种依恋关系在孩子成长期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送养行为,强行割断了小宁对亲生父母的依恋;突然接回,又再次割断了小宁与养父母之间稳定的依恋关系。而小宁父母采取了简单、急切和粗暴的方式,这导致他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远,小宁迫切需要建立另外一种依恋关系作为弥补。此时,少年小泽和两人组成的小家庭就成为了她全部的依靠。
小泽的犯事则折射出很多留守少年的状态。父亲常年在外,母亲重病缠身,姐姐有多次犯罪前科,这导致小泽在青春期缺乏来自家庭的正面引导和监管。在失学、找不到工作却又要照顾家庭的情况下,他最终选择铤而走险。
值得欣慰的是,在经过一段弯路后,两个孩子又重新回到了正道上。而且经过这一切,他们及周边亲人的身上都有了一些变化,告别昨天,未来更值得期待。
现场有这样一幕尤为令人欷歔,一对花季少男少女共同走向了一位父亲,而这位父亲百感交集地拥抱了这“一双儿女”。
小泽篇
4月 看守所
这是“检察官妈妈”俞国花第一次见到小泽。案卷中记录着小泽的涉案过程:去年10月11日凌晨,当时年仅17岁的小泽和同龄少女小宁跟随小泽的姐姐进入一所大学宿舍楼,他负责接应望风,小宁和姐姐进屋盗窃,三人一晚上连偷了八台手提电脑。
来看守所之前,对小泽案件的处理,科里已经达成了共识,即按照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考虑到他既是从犯,罪行也较轻,可以依法适用不捕政策,进入后续帮教过程。
但是,提审过程很不顺利。在承办检察官眼中老实巴交的孩子突然变了个样子,低着头,反复一句“我不晓得”,顶回了检察官的所有发问和规劝。
在这种情形下,检察机关只能依法作出批准逮捕的决定。但是对小泽的教育挽救并没有停止,经过商量,未检科决定在依法办案的同时,积极与小泽沟通,根据其悔罪表现,适时适用轻缓的刑事政策。
5月9日 前往观护基地的车上
检察官的坚持没有白费。不久以后,小泽的态度有了转变,他被依法改变强制措施适用取保候审,即将进入黄浦区未成年人观护基地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考察帮教。
5月9日是约定将小泽从看守所接出前往观护基地的日子。按照惯例,他们先去了黄浦区未成年人观护中心参加了由检察院、司法局和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专门为小泽举办的帮教会,之后再乘车去观护基地。
过程很顺利,除了小泽偶尔表现出的心事重重。就在俞国花琢磨着如何进一步对小泽开展帮教,使他早日改邪归正的时候,车上发生的一个小插曲帮助她真正走近了小泽。起因是俞国花接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是她的妹妹在给她报手术平安。同车护送的派出所民警随意问了一句:“谁动手术啊?”俞国花笑了下:“我儿子。”那一刻,谁也不知道在这淡淡的表情下掩藏着多少母亲的内疚和不安。
然而,走进观护基地大门的那一刻,小泽转身对着俞国花说:“俞检察官,我一定会在基地好好接受教育的。”
从那时开始,俞国花与小泽之间建立起了亦师亦友般的感情。俞国花坚持每周都去基地看望小泽,而小泽也越来越肯诉说心里话。他告诉俞国花当初不肯认罪是听信了其他牢友说的“认了罪就别想放出去”的胡话。因为感觉到检察机关和社会帮教组织在真心挽救帮助他,渐渐开始改变认罪态度。当慢慢习惯基地生活后,小泽袒露,他心里越来越牵挂“妻子”小宁以及未满一岁的儿子。看着这个过早成为“父亲”、险些身陷囹圄的孩子,俞国花暗暗记下了他的心愿。
小宁篇
5月 检察院办公室
“这哪是一个17岁刚生完孩子的妈妈,看着就像个初中生,自己都是个孩子。”承办该案的同事向俞国花这样描述小宁。因为案发时还在哺乳期,小宁被依法取保候审。
女孩长得十分瘦小,性格却有着早熟的敏感。她很依恋小泽,“我们的家”是她经常挂在嘴边的词,可是面对长途赶到上海为她道歉、赔偿,四处奔波忙碌吃不下一口饭的父亲,态度却又出奇冷淡。
再看看那位40多岁面容温和的父亲,对着女儿没有一句重话,可转身看见检察官却又忍不住红了眼眶。“女儿离家出走已经一年多了,没想到再见面不仅生了孩子,还犯了事儿。”他问检察官,“怎么办?”
“怎么办?”这也是俞国花对小宁开展帮教的第一个疑问。“父女之间这么深的隔阂,症结在哪里?”经过一番细致的了解,俞国花发现一切源于十多年前的一次送养。生活在安徽农村的小宁在家中排行老二。多年前,为了生第三胎,父母将还不懂事的小宁过继给了她的姑姑。到小宁八岁的时候,又被接回了父母身边。面对陌生的父母,刚懂事的小宁却喊不出“爸爸”“妈妈”。她常常想:为什么要把我送走?为什么偏偏是我?她得出结论:肯定是爸妈不喜欢我!
俞国花问小宁的父亲:“你怎么跟她解释这件事的?”
“能怎么说呢?两个孩子第一个放在身边,要生第三个,只能把她送走了。这个计划生育的事情跟小孩说不清。”不善言辞的父亲没有意识到因为没有沟通和交流,叛逆的种子已经在女儿幼小的心中生根。
而此后,父亲忙于做生意,脾气急躁的母亲更不懂如何亲近这个女儿。为了听到一声“妈妈”,她甚至说“你要用钱,就要叫我妈妈”。这种强制交换的亲情反而将母女之间推向了更深的对立。为了气母亲,青春期的小宁开始逃课、抽烟、喝酒,甚至经常夜不归宿。后来,她在网上认识了同乡的留守少年小泽。在又一次离家后,她索性躲到了小泽家里,和家人断了一切联系。两个未成年人就这样过起了同居生活。
向俞国花叙述这段往事时,小宁像个负伤的小兽,倔强而又软弱。而她的父亲,更多流露的是教育失败的迷茫。
5月18日 检察院会见室
检察院的会见室里,小宁抱着襁褓中的儿子翘首以盼,父亲静静陪在一旁。今天,黄浦区检察院未检科特意为小两口安排了一次会见。为此,俞国花专门去观护基地接来了小泽。
从2月被抓到现在,两个孩子已经三个多月没有照面了。手拉在一起的那一刻,所有人心中五味杂陈。小宁和小泽向检察官保证会痛改前非,也彼此加油鼓劲。在亲情的召唤下,他们不仅卸下心防,更坚定了重新开始的信心。小宁的父亲也表现出了另一份宽容,面对这个“拐”了自己女儿的男孩,他主动伸出了温暖的大手。而对俞国花来说,她不仅还了小泽一个心愿,也给小宁父女之情的弥合带来了转机。 会见结束后,小宁就要回到安徽当地,由家乡派出所继续实施考察帮教。这是未检科在综合考虑后作出的异地观护决定,目的是为了让小宁和儿子在家人的监护下得到更妥善的照顾,以利于帮教工作的开展。为此,未检科经过多方联系和努力,与其住所地派出所签订了异地观护帮教的工作协议。一个月后,因为表现良好,并通过了相关心理测试和风险评估,黄浦检察院同样对小泽启动了异地观护模式,由当地同一民警负责对其后续帮教考察。
两个孩子就这样相继回家了。
检察官回访
7月 安徽枞阳
在小泽的帮教考察期内,未检科的女检察官们决定去当地进行一次回访。
不久前,小宁在来信中用幸福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天伦之乐的画面:“现在的我和我的孩子,我们都过得很快乐。没有什么奢求,没有什么怨言,只要身边的人安好,一切安好,我的世界就是晴天!”
到了目的地后,俞国花和同事们先去了当地派出所。从帮教警官口中亲耳听到小宁、小泽在考察期的良好表现,这令她们感到欣慰。警官还随即转告了另一个好消息,就是小泽在当地已经找到了一份电焊工的工作,虽然辛苦,但他踏实努力,开始挑起了照顾家庭的重担。
小泽的家离派出所只有五分钟车程。下车的一刻,检察官们意外看到了门前站着的一排人,小泽、小宁、小宁父亲、小泽爷爷、小泽母亲,一脸的郑重和热情:“检察官从这么远来看孩子们,太感谢你们了。”“一定配合检察官把两个孩子教育好。”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这个家的简陋还是让人大吃一惊。空空如也的房间、零星破碎的窗玻璃、寥寥无几的家用电器、熏得发黑的墙壁……但看着小宁抱着儿子洋溢幸福的脸庞,看着小泽为检察官们倒水泡茶的身影,看着家人对两个孩子的包容,检察官们明白,这个小家庭终于在风雨中挺了过来。
编辑:成韵 chengyunpipi@126.com
“检察官妈妈”后记
孩子和父母之间存在天然的依恋关系,这种依恋关系在孩子成长期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送养行为,强行割断了小宁对亲生父母的依恋;突然接回,又再次割断了小宁与养父母之间稳定的依恋关系。而小宁父母采取了简单、急切和粗暴的方式,这导致他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远,小宁迫切需要建立另外一种依恋关系作为弥补。此时,少年小泽和两人组成的小家庭就成为了她全部的依靠。
小泽的犯事则折射出很多留守少年的状态。父亲常年在外,母亲重病缠身,姐姐有多次犯罪前科,这导致小泽在青春期缺乏来自家庭的正面引导和监管。在失学、找不到工作却又要照顾家庭的情况下,他最终选择铤而走险。
值得欣慰的是,在经过一段弯路后,两个孩子又重新回到了正道上。而且经过这一切,他们及周边亲人的身上都有了一些变化,告别昨天,未来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