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一直受到各界关注,尤其是留守儿童聚集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因此本文分析了农村寄宿制小学校园欺凌问题产生的原因:封闭式的环境;教师认知方面的不足;生活老师的配备不合理;家庭教育的缺失。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以下对策:学校要从全方位预防校园欺凌;教师要通过多途径预防校园欺凌;学校要建立与家庭、社会的联合预防机制。
关键词:寄宿制小学;农村;校园欺凌
寄宿制学校是在21世纪初国家实行撤点并校以后,为解决学生上学远这一难题的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因外出打工无暇照顾孩子而被迫选择寄宿制学校。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截止2016年,有3300万左右的人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占义务教育阶段总数的百分比达到了22%[1]。
然而,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的一项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遭受校园欺凌较城市非寄宿制学校更为严重[2]。为有效防治校园欺凌,教育部在2016年4月发布了《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全国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3]。同年11月公布的《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对预防处置校园欺凌事件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4]。2017年12月,教育部等11个联合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明确了学校欺凌事件的处置以学校为主,预防为主[5]。国家教育部门在两年之内出台了三个关于校园欺凌的文件,可见国家对校园安全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校园欺凌的严重性以及防治的迫切性。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笔者发现,已有研究的对象大都针对中学生、职高生等,研究小学校园欺凌的很少。小学生处于各方面发展的萌芽期,校园欺凌对小学生的影响将贯穿他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甚至是一生。所以笔者就农村寄宿制小学校园欺凌这一问题,分析了农村寄宿制小学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对策,希望能对农村寄宿制小学校园欺凌的预防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
(一)封闭式的校园环境
现在的寄宿制学校都采取封闭式的管理。虽然这种封闭式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杜绝了外界不良环境的干扰,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长期处于封闭式的环境中,学生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小学生年龄小,又远离父母,缺少家庭关怀。住校期间往往会思念家人,产生孤独的感觉。长时间的情绪积累又得不到排解,因此学生很容易產生孤僻、自闭等心理问题。另外,封闭式的校园环境潜伏着许多安全隐患。一方面封闭式的校园环境意味着学生吃饭,睡觉,学习都在一起,尤其那些缺少资金的农村学校,宿舍条件不好,甚至达不到一人一床的标准,一间宿舍住十几人甚至更多,这样就增加了产生矛盾的机会。另一方面有研究发现,家校距离使寄宿制小学生遭遇校园欺凌的风险提高了[6]。由此可见封闭式的校园环境容易为校园欺凌提供机会和场合。
(二)教师认知方面的不足
目前我国教师在对校园欺凌的认知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一方面,许多教师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标准,偏爱好学生,对一些“问题学生”缺乏关注;另一方面,对于许多已产生校园欺凌苗头的事件,教师简单地认为只是学生之间的寻常的打闹或者是开玩笑,从不加重视。教师这种“置之不理”的行为容易造成学生间的矛盾升级。一旦发展到这种地步,学生就会在私底下采取他们自己的办法来解决,这就为校园欺凌提供了滋养的土壤。
(三)生活老师的配备不合理
我国小学生的入学年龄为 6周岁,因此一些离家远的低年级学生不得不住校。所以无论是在生活方面还是情感方面,他们都需要成人的细心照顾和关爱。这就说明了寄宿制生活老师的重要性和专业性。然而实际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在农村,生活老师是没有编制的。地位低、待遇差、保障弱导致了有些农村寄宿制学校根本没有配备专门的生活老师,即使有,聘用也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班主任或其他任课老师兼职生活老师的情况也很多。这样就容易导致对学生管理上的疏忽,使一些本来可以及时发现和制止的欺凌苗头事件愈演愈烈。
(四)家庭教育的缺失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大都来自各个乡镇,他们当中很多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即使放假回家也见不到自己的父母。小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差,再加上现代社会网络技术的发达,很容易受到外界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不良习惯。时间一长,则很容易出现厌学、自闭等心理问题。这类学生有的会走上欺凌者的道路,还有的则变成了被欺凌的对象。另外很多学生在初次受到欺凌以后,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自己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又不敢告诉老师,大多数的学生都会选择忍气吞声。这样时间一长,受到欺凌的学生会变得更加自闭,甚至产生更严重的心理问题,欺凌者的气焰反而被助长,引来更多学生的效仿,从而导致欺凌事件的恶性循环。
二、农村寄宿制小学预防校园欺凌的对策
(一)学校要从全方位预防校园欺凌
首先,学校应该专门修订针对校园欺凌的校规校纪。因为校规校纪具有强制性、示范性的特点。高效的校规校纪对学生的行为具有良好的约束作用。目前大多数学校只是在普通的校规校纪中提到校园欺凌,并没有把它单独列出来。修订专门关于校园欺凌的学校规章制度,一方面可以显示学校对防治校园欺凌的重视和决心,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另一方面也使学校在防治校园欺凌方面有章可循。具体内容应包含校园欺凌的行为界定、程度的划分、不同程度欺凌具体的处理办法,还应明确学校各级人员对校园欺凌的责任和义务等等,其中各项规定应该着重细化标准。另外,学校还可以根据实际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定期在校内开展排查,力求早发现、早解决。
此外,随着寄宿生年龄的低龄化,生活老师在寄宿制小学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学校要配备合理的生活老师。生活老师的数量应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定,主要依据寄宿生数量和寄宿生班级数量进行核定,如果学校规模较大的话,至少应该做到一个年级配备一个。学校还应该定期组织对生活老师以及任课教师进行校园欺凌方面的培训,扩充教师对校园欺凌的知识储备,从而提高教师分辨校园欺凌行为的能力和预防校园欺凌的素养。 最后,学校还要强化校内日常安全管理。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一些隐蔽的地方,高发区域主要有学校厕所,学生宿舍,操场,楼道等。高发时段主要有课件休息时间,午休时间,没有教师看管的活动课时间,放学后回宿舍途中等。这就需要学校通过在这些高发区域设置监控,安排值班教师和学校的警卫经常在这些高发时段到高发区域去巡查等措施来强化校内日常安全管理,不给校园欺凌提供任何机会和场合。
(二)教师要通过多途径预防校园欺凌
在农村寄宿制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班主任。农村寄宿制的学生大都来自不同的乡镇,学生之间互不了解,尤其寄宿生的低龄化,特别容易出现以大欺小的状况。班主任要在课外多组织一些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满足小学生爱玩的天性,丰富课外生活,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团结有爱的班风。
同时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开展有关校园欺凌的主题班会,既能让学生了解欺凌行为的危害,又可以向学生传播一些应对校园欺凌的知识,培养他们应对校园欺凌的能力。另外班会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这都需要班主任的精心设计和准备才能实现。
班主任还要特别注意班里的特殊群体,一般主要包括留守儿童,单亲家庭,身体上有残疾或者经济困难的学生,这类群体容易成为欺凌者或者被欺凌的对象,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班主任应该和各科教师多交流,在对待这类群体时,要遵循既公平对待又特殊对待的原则。公平对待指的是尊重他们的人格,不搞歧视;特殊对待指的是要特别注意他们的思想动态,并且密切关注他们的日常学习和情绪状况,以便及时发现那些行为异常的学生并对他们提供帮助,从而减少欺凌事件的发生。
(三)学校要建立与家庭、社会的联合预防机制
寄宿制学校的学生虽然在校时间长,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要承担全部的教育责任。学校应该和家庭、社会联合起来共同预防校园欺凌。
首先,学校要定期主动与家长沟通,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情况,并向家长普及有关校园欺凌方面的知识,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落实家长监护责任。同时引导家长加强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尤其是不在孩子身边的家长,要经常打电话关注孩子,包括学习情况、情绪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这样有利于家长了解孩子的动态,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言行。学校还可以通过设置开放日,让家长到校看望孩子,加强亲子之间沟通。对于那些外出打工、无法到校看望的家长,学校可固定某个时间段,允许父母给孩子打电话,主动了解孩子最近各方面的情况,给予孩子关怀,让孩子感受亲情的温暖,获得心理上的慰藉,从而弥补亲情的缺失。
其次,学校可以定期邀请公安机关的有关人员来学校开展讲座,结合真实的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传播有关校园欺凌的知识,尤其是它的危害性和对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预防校园欺凌,做好自我保护,有效提高学生对校园欺凌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7]。另外,邀请心理专家来学校开展活动也是必要的,可以尽早地对那些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实施治疗,加以引导,从而避免更坏的结果。
总之,小学生正处在各个方面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寄宿制学校和教师要从各个方面采取措施,来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还给孩子们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真正让学校变成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
参考文献:
[1]李晶.农村寄宿制小学预防校园欺凌的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7(19):176-177.
[2]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EB/OL]. http://www.huoqiu.gov. cn/tmp/News _gongkaiwenzhang.shtml?d_ID=2016060339653
[3]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EB/OL]. http://www.moe.edu.cn/srcsite/A06/s3325/ 201611/t20161111_288490.html
[4]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EB/OL].https://baike. so.com/doc/27100871-28487754.html
[5]吴方文,宋映泉,黄晓婷.校园欺凌:让农村寄宿生更“受伤”——基于17841名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实证研究[J].中小学管理,2016(08):8-11.
[6]吴要武,侯海波.校园欺凌的影响与对策——来自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证据[J].劳动经济研究,2017,5(06):36-55.
[7]武兴才,韩邦昊.“预防校园欺凌”法制讲座进校园[J].方圆,2017(03):77.
关键词:寄宿制小学;农村;校园欺凌
寄宿制学校是在21世纪初国家实行撤点并校以后,为解决学生上学远这一难题的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家长因外出打工无暇照顾孩子而被迫选择寄宿制学校。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截止2016年,有3300万左右的人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占义务教育阶段总数的百分比达到了22%[1]。
然而,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的一项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遭受校园欺凌较城市非寄宿制学校更为严重[2]。为有效防治校园欺凌,教育部在2016年4月发布了《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全国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3]。同年11月公布的《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对预防处置校园欺凌事件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4]。2017年12月,教育部等11个联合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明确了学校欺凌事件的处置以学校为主,预防为主[5]。国家教育部门在两年之内出台了三个关于校园欺凌的文件,可见国家对校园安全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校园欺凌的严重性以及防治的迫切性。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笔者发现,已有研究的对象大都针对中学生、职高生等,研究小学校园欺凌的很少。小学生处于各方面发展的萌芽期,校园欺凌对小学生的影响将贯穿他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甚至是一生。所以笔者就农村寄宿制小学校园欺凌这一问题,分析了农村寄宿制小学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对策,希望能对农村寄宿制小学校园欺凌的预防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
(一)封闭式的校园环境
现在的寄宿制学校都采取封闭式的管理。虽然这种封闭式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杜绝了外界不良环境的干扰,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长期处于封闭式的环境中,学生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小学生年龄小,又远离父母,缺少家庭关怀。住校期间往往会思念家人,产生孤独的感觉。长时间的情绪积累又得不到排解,因此学生很容易產生孤僻、自闭等心理问题。另外,封闭式的校园环境潜伏着许多安全隐患。一方面封闭式的校园环境意味着学生吃饭,睡觉,学习都在一起,尤其那些缺少资金的农村学校,宿舍条件不好,甚至达不到一人一床的标准,一间宿舍住十几人甚至更多,这样就增加了产生矛盾的机会。另一方面有研究发现,家校距离使寄宿制小学生遭遇校园欺凌的风险提高了[6]。由此可见封闭式的校园环境容易为校园欺凌提供机会和场合。
(二)教师认知方面的不足
目前我国教师在对校园欺凌的认知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一方面,许多教师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标准,偏爱好学生,对一些“问题学生”缺乏关注;另一方面,对于许多已产生校园欺凌苗头的事件,教师简单地认为只是学生之间的寻常的打闹或者是开玩笑,从不加重视。教师这种“置之不理”的行为容易造成学生间的矛盾升级。一旦发展到这种地步,学生就会在私底下采取他们自己的办法来解决,这就为校园欺凌提供了滋养的土壤。
(三)生活老师的配备不合理
我国小学生的入学年龄为 6周岁,因此一些离家远的低年级学生不得不住校。所以无论是在生活方面还是情感方面,他们都需要成人的细心照顾和关爱。这就说明了寄宿制生活老师的重要性和专业性。然而实际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在农村,生活老师是没有编制的。地位低、待遇差、保障弱导致了有些农村寄宿制学校根本没有配备专门的生活老师,即使有,聘用也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班主任或其他任课老师兼职生活老师的情况也很多。这样就容易导致对学生管理上的疏忽,使一些本来可以及时发现和制止的欺凌苗头事件愈演愈烈。
(四)家庭教育的缺失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大都来自各个乡镇,他们当中很多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即使放假回家也见不到自己的父母。小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差,再加上现代社会网络技术的发达,很容易受到外界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不良习惯。时间一长,则很容易出现厌学、自闭等心理问题。这类学生有的会走上欺凌者的道路,还有的则变成了被欺凌的对象。另外很多学生在初次受到欺凌以后,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自己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又不敢告诉老师,大多数的学生都会选择忍气吞声。这样时间一长,受到欺凌的学生会变得更加自闭,甚至产生更严重的心理问题,欺凌者的气焰反而被助长,引来更多学生的效仿,从而导致欺凌事件的恶性循环。
二、农村寄宿制小学预防校园欺凌的对策
(一)学校要从全方位预防校园欺凌
首先,学校应该专门修订针对校园欺凌的校规校纪。因为校规校纪具有强制性、示范性的特点。高效的校规校纪对学生的行为具有良好的约束作用。目前大多数学校只是在普通的校规校纪中提到校园欺凌,并没有把它单独列出来。修订专门关于校园欺凌的学校规章制度,一方面可以显示学校对防治校园欺凌的重视和决心,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另一方面也使学校在防治校园欺凌方面有章可循。具体内容应包含校园欺凌的行为界定、程度的划分、不同程度欺凌具体的处理办法,还应明确学校各级人员对校园欺凌的责任和义务等等,其中各项规定应该着重细化标准。另外,学校还可以根据实际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定期在校内开展排查,力求早发现、早解决。
此外,随着寄宿生年龄的低龄化,生活老师在寄宿制小学中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学校要配备合理的生活老师。生活老师的数量应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而定,主要依据寄宿生数量和寄宿生班级数量进行核定,如果学校规模较大的话,至少应该做到一个年级配备一个。学校还应该定期组织对生活老师以及任课教师进行校园欺凌方面的培训,扩充教师对校园欺凌的知识储备,从而提高教师分辨校园欺凌行为的能力和预防校园欺凌的素养。 最后,学校还要强化校内日常安全管理。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一些隐蔽的地方,高发区域主要有学校厕所,学生宿舍,操场,楼道等。高发时段主要有课件休息时间,午休时间,没有教师看管的活动课时间,放学后回宿舍途中等。这就需要学校通过在这些高发区域设置监控,安排值班教师和学校的警卫经常在这些高发时段到高发区域去巡查等措施来强化校内日常安全管理,不给校园欺凌提供任何机会和场合。
(二)教师要通过多途径预防校园欺凌
在农村寄宿制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班主任。农村寄宿制的学生大都来自不同的乡镇,学生之间互不了解,尤其寄宿生的低龄化,特别容易出现以大欺小的状况。班主任要在课外多组织一些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一方面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满足小学生爱玩的天性,丰富课外生活,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团结有爱的班风。
同时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开展有关校园欺凌的主题班会,既能让学生了解欺凌行为的危害,又可以向学生传播一些应对校园欺凌的知识,培养他们应对校园欺凌的能力。另外班会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这都需要班主任的精心设计和准备才能实现。
班主任还要特别注意班里的特殊群体,一般主要包括留守儿童,单亲家庭,身体上有残疾或者经济困难的学生,这类群体容易成为欺凌者或者被欺凌的对象,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班主任应该和各科教师多交流,在对待这类群体时,要遵循既公平对待又特殊对待的原则。公平对待指的是尊重他们的人格,不搞歧视;特殊对待指的是要特别注意他们的思想动态,并且密切关注他们的日常学习和情绪状况,以便及时发现那些行为异常的学生并对他们提供帮助,从而减少欺凌事件的发生。
(三)学校要建立与家庭、社会的联合预防机制
寄宿制学校的学生虽然在校时间长,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要承担全部的教育责任。学校应该和家庭、社会联合起来共同预防校园欺凌。
首先,学校要定期主动与家长沟通,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情况,并向家长普及有关校园欺凌方面的知识,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落实家长监护责任。同时引导家长加强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尤其是不在孩子身边的家长,要经常打电话关注孩子,包括学习情况、情绪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这样有利于家长了解孩子的动态,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言行。学校还可以通过设置开放日,让家长到校看望孩子,加强亲子之间沟通。对于那些外出打工、无法到校看望的家长,学校可固定某个时间段,允许父母给孩子打电话,主动了解孩子最近各方面的情况,给予孩子关怀,让孩子感受亲情的温暖,获得心理上的慰藉,从而弥补亲情的缺失。
其次,学校可以定期邀请公安机关的有关人员来学校开展讲座,结合真实的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传播有关校园欺凌的知识,尤其是它的危害性和对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预防校园欺凌,做好自我保护,有效提高学生对校园欺凌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7]。另外,邀请心理专家来学校开展活动也是必要的,可以尽早地对那些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实施治疗,加以引导,从而避免更坏的结果。
总之,小学生正处在各个方面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寄宿制学校和教师要从各个方面采取措施,来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还给孩子们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真正让学校变成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
参考文献:
[1]李晶.农村寄宿制小学预防校园欺凌的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7(19):176-177.
[2]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EB/OL]. http://www.huoqiu.gov. cn/tmp/News _gongkaiwenzhang.shtml?d_ID=2016060339653
[3]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EB/OL]. http://www.moe.edu.cn/srcsite/A06/s3325/ 201611/t20161111_288490.html
[4]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EB/OL].https://baike. so.com/doc/27100871-28487754.html
[5]吴方文,宋映泉,黄晓婷.校园欺凌:让农村寄宿生更“受伤”——基于17841名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实证研究[J].中小学管理,2016(08):8-11.
[6]吴要武,侯海波.校园欺凌的影响与对策——来自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证据[J].劳动经济研究,2017,5(06):36-55.
[7]武兴才,韩邦昊.“预防校园欺凌”法制讲座进校园[J].方圆,2017(0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