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动教学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密切师生关系,发展学习思维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文章阐述了互动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而结合教学实际,探讨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使用互动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对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互动教学
伴随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持续在广西初中教育的深入,素质教育理念也被更多地应用到现实教学当中。素质教育理念把学生当作课堂教育的主人,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知识在学生与老师之间形成双向传递,进而达到老师更加容易教授、学生更加容易掌握的“教学相长”的目的。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当中运用“互动教学”这一方法,其目的就是不断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进而诱发学生的思索,实现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根本目的。为此,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提升互动教学的实效,已经成为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老师探索的一个问题。
“互动教学”指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采取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形式,相互之间发生语言对话或肢体动作上的互动。”在互动教学过程中,老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新知识的获得者,而学生主要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知识的传播者,师生彼此间的关系是不断变化的。正是师生间的互动,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不断得到启发。
第一,引入互动教学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的需要。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还存在重视不足,教师满堂灌,课时设置偏少,内容枯燥乏味等问题,尤其课堂中师生间的互动几乎为零,学生很多反映不被教师重视。第二,引入互动教学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目的的需求。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三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而《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三观”的引导、塑造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帮助初中生摆正是非观念,提升分辨能力,尤其是互动教学当中所涉及的案例可以为学生提供鲜活的经历,使学生明白怎样做一名合格的社會人。第三,引入互动教学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包括“道德修养”和“法治”两大部分,学生从小到大习知了“道德修养”这一部分内容,大多在初中阶段反而对其没有多大的兴趣去认真学习。“法治”这一部分会让学生觉得自己不会违法,学不学都无所谓。引入互动教学正好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兴趣不高,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不强等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产生学生间互动交流,推动教学开展。
(一)需要对传统的课程教学观念进行创新
互动教学观念与传统教学观念相比,打破了单向的、被动的教学模式。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运用互动教学方式,老师就要大胆地对传统的课程教学观念进行创新,积极主动采用新课改理念武装头脑,指导教学活动。老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既要高度重视对教学结果的提升,又要高度重视教学过程,并在当前新课改互动教学观念的指导下,结合初中生的特点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引导初中生积极、主动地向老师提出问题,并引导初中生大胆地寻找问题的答案。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上册第四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老师可运用互动教学法开展教学。老师可以先向初中生提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当初中生不约而同说出其意思以后,老师可顺势向初中生提问:“同学们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有无碰到过被别人要求自己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学生们应当遇到过类似的事,因此七嘴八舌地把自己经历的事告诉给老师。这个时候,老师可以趁势启发学生,对他们说:“当时,同学们是否非常想让对方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待问题,进而体会我们的感受?这就是换位思考……”正是老师大胆而巧妙的顺势提问,让学生与老师互动,让同学们结合自身经历深刻地体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义,并把其视为今后与他人相处的一个做人原则。
(二)需要建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和老师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两个重要主体,是两个十分活跃的因素,他们彼此间的平等、和谐、友好关系,使课堂教学氛围充满积极性、活跃性。如果学生处在愉悦、积极的课堂氛围中,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将更高,课堂氛围也较为活跃,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活跃思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来提升互动教学效果。为了达到这种效果,老师可主动放下身份,积极主动与初中生打成一团,与初中生沟通交流时注意使用亲切的言语,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与老师相处十分愉悦,轻松自如。例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老师可热情地关心初中生,善于发现同学们在学习上的进步并及时给予鼓励,甚至不吝使用赞赏的语言,进而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如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上册《礼仪展风采》时,老师可运用和蔼可亲的语言、温柔的动作、生动的表情尽可能地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关系。老师首先设置“你说我说大家说”这个平等互动交流环节,把自己在日常中的礼仪情况分享给学生听,进而顺势让学生也乐意把自己对礼仪的认识、看法告诉老师,通过学生与老师的频繁互动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礼仪的魅力,最终掌握礼仪的重要性。
(三)需要制订精准的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运用互动教学法,其目的就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初中生探究思考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老师应当在互动教学过程中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制订精准的教学目标。例如:初中《道德与法治》囊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等丰富内容,对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老师应当认真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结合初中生实际,做好课前备课工作,精准设计互动教学的各个环节,确保教学的高效性,让学生在各个环节中以最佳的状态参与到课堂教学上来,如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上册《交友的智慧》时,老师在备课前应全面掌握该课“交友的方法和技巧”“学会进行有效沟通”等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为核心,结合初中生的个性特点,针对性地设计“如何交友”“如何有效沟通”等互动教学内容,并结合日常身边的教学案例引导素材与学生探析,分辨哪些行为不利于交友,不利于沟通,进而通过互动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让他们懂得如何交友,如何沟通才能做得更好,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1]徐文萍.互动教学改革创新的理论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15(04).
[2]孙泽文.课堂互动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3]刘萍.初中思想品德课互动教学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4(06).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互动教学
一、绪论
伴随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持续在广西初中教育的深入,素质教育理念也被更多地应用到现实教学当中。素质教育理念把学生当作课堂教育的主人,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知识在学生与老师之间形成双向传递,进而达到老师更加容易教授、学生更加容易掌握的“教学相长”的目的。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当中运用“互动教学”这一方法,其目的就是不断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进而诱发学生的思索,实现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根本目的。为此,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提升互动教学的实效,已经成为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老师探索的一个问题。
二、互动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重要性
“互动教学”指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采取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形式,相互之间发生语言对话或肢体动作上的互动。”在互动教学过程中,老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新知识的获得者,而学生主要是知识的接受者也是知识的传播者,师生彼此间的关系是不断变化的。正是师生间的互动,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不断得到启发。
第一,引入互动教学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的需要。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还存在重视不足,教师满堂灌,课时设置偏少,内容枯燥乏味等问题,尤其课堂中师生间的互动几乎为零,学生很多反映不被教师重视。第二,引入互动教学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目的的需求。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三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而《道德与法治》课对学生“三观”的引导、塑造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帮助初中生摆正是非观念,提升分辨能力,尤其是互动教学当中所涉及的案例可以为学生提供鲜活的经历,使学生明白怎样做一名合格的社會人。第三,引入互动教学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包括“道德修养”和“法治”两大部分,学生从小到大习知了“道德修养”这一部分内容,大多在初中阶段反而对其没有多大的兴趣去认真学习。“法治”这一部分会让学生觉得自己不会违法,学不学都无所谓。引入互动教学正好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兴趣不高,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不强等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产生学生间互动交流,推动教学开展。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
(一)需要对传统的课程教学观念进行创新
互动教学观念与传统教学观念相比,打破了单向的、被动的教学模式。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运用互动教学方式,老师就要大胆地对传统的课程教学观念进行创新,积极主动采用新课改理念武装头脑,指导教学活动。老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既要高度重视对教学结果的提升,又要高度重视教学过程,并在当前新课改互动教学观念的指导下,结合初中生的特点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引导初中生积极、主动地向老师提出问题,并引导初中生大胆地寻找问题的答案。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上册第四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老师可运用互动教学法开展教学。老师可以先向初中生提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当初中生不约而同说出其意思以后,老师可顺势向初中生提问:“同学们在平常的生活当中有无碰到过被别人要求自己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学生们应当遇到过类似的事,因此七嘴八舌地把自己经历的事告诉给老师。这个时候,老师可以趁势启发学生,对他们说:“当时,同学们是否非常想让对方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待问题,进而体会我们的感受?这就是换位思考……”正是老师大胆而巧妙的顺势提问,让学生与老师互动,让同学们结合自身经历深刻地体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义,并把其视为今后与他人相处的一个做人原则。
(二)需要建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和老师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两个重要主体,是两个十分活跃的因素,他们彼此间的平等、和谐、友好关系,使课堂教学氛围充满积极性、活跃性。如果学生处在愉悦、积极的课堂氛围中,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将更高,课堂氛围也较为活跃,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活跃思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来提升互动教学效果。为了达到这种效果,老师可主动放下身份,积极主动与初中生打成一团,与初中生沟通交流时注意使用亲切的言语,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与老师相处十分愉悦,轻松自如。例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老师可热情地关心初中生,善于发现同学们在学习上的进步并及时给予鼓励,甚至不吝使用赞赏的语言,进而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如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上册《礼仪展风采》时,老师可运用和蔼可亲的语言、温柔的动作、生动的表情尽可能地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关系。老师首先设置“你说我说大家说”这个平等互动交流环节,把自己在日常中的礼仪情况分享给学生听,进而顺势让学生也乐意把自己对礼仪的认识、看法告诉老师,通过学生与老师的频繁互动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礼仪的魅力,最终掌握礼仪的重要性。
(三)需要制订精准的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运用互动教学法,其目的就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初中生探究思考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老师应当在互动教学过程中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制订精准的教学目标。例如:初中《道德与法治》囊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等丰富内容,对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老师应当认真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结合初中生实际,做好课前备课工作,精准设计互动教学的各个环节,确保教学的高效性,让学生在各个环节中以最佳的状态参与到课堂教学上来,如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上册《交友的智慧》时,老师在备课前应全面掌握该课“交友的方法和技巧”“学会进行有效沟通”等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为核心,结合初中生的个性特点,针对性地设计“如何交友”“如何有效沟通”等互动教学内容,并结合日常身边的教学案例引导素材与学生探析,分辨哪些行为不利于交友,不利于沟通,进而通过互动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让他们懂得如何交友,如何沟通才能做得更好,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徐文萍.互动教学改革创新的理论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15(04).
[2]孙泽文.课堂互动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3]刘萍.初中思想品德课互动教学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