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跨国交流活动日益频繁急需高技能的翻译人员,然而外语人才过剩,高技能翻译人才匮乏,翻译人员能力构成存在问题。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选取某翻译企业合作研究,探讨新形势下翻译人员能力结构模式,为翻译企业和翻译教学单位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译员能力结构;校企合作;行动研究
一、研究背景
自从中国加入WTO以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对外交流日益增多,迫切需要高素质的翻译人才。然而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是,我国翻译人员仍然存在极大缺口。根据相关调查, 全国目前职业翻译4万多人,相关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专业翻译公司3000多家,但胜任翻译工作的人才缺口却高达90%。市场上高水平的翻译大约只占总数的5%①。外语人才过剩的同时高水平翻译人才匮乏。
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传统翻译理论与教学研究与实际社会需求脱节②,不能很好指导翻译实践。我们亟需一种适合行业发展需求③④,理论结合实际的译者能力模式研究,以推动翻译行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本课题引入行动研究的方法,以探讨一种符合市场需求的译员能力模式。
二、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方法最早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科学研究。时任美国印第安人事局局长的柯利尔请研究人员与以印第安人为代表的非专业人士合作参与研究,以探讨改善印第安人与非印第安人的关系。70年以来代,该方法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在美国得到很大发展。
在传统的研究当中,研究者与实际从业者的剥离制约了研究的进展。而在行动研究中,从业者作为研究主体参与研究过程,并应用研究结果,实现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统一。
行动研究成果还具有立即应用性。基于问题进行诊断性的研究,其研究结果将直接应用于实践工作者的工作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修正、补充甚至证伪。
然而行动研究在我国还算一个比较新的研究方法。其最早零星进入中国是在八、九十年代中期⑤,从九十年代以后在我国发展迅速,但比较多的是应用在教育研究领域⑥⑦。将行动研究应用于翻译研究还比较少见。
本研究采取确认问题,梳理文献、设计行动方案,进行行动研究、形成并撰写研究报告的行动研究步骤,选取四川省某翻译公司及其翻译工作者为合作研究者,以研究以市场和行业为导向译员能力需求模型为问题,通过日志、问卷、访谈等形式,共同展开调查。
三、行动研究下的译员能力结构模式构建
通过研究人员与翻译社翻译工作者共同行动研究与反思,针对新形势下译员能力构成提出如下模式,即合格的译员需要具备如下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1、双语能力:即熟练使用译出语与译入语的能力。这是传统翻译理论与实践一直以为较为关注的能力构成。
2、通晓行业规范:翻译行业在国际上有ISO 9001:2008国际标准,和EN 15038:2006欧洲标准,在我国也有国家标准GB/T 19363.1-2003⑧。然而翻译译员对标准的知晓程度较低。为确保翻译行业的健康发展,翻译公司译员需了解国内外翻译协会以及口笔译质量标准。
3、通晓行业知识:实际从事翻译工作,需立即面临与各个行业领域相关的知识。除双语能力与翻译技巧之外,根据行业需求和翻译机构日常涉及的翻译类型,译员还应具备“百科全书知识”,对诸如医药、法律、公证、产品国外注册、机械、化工、电子、工程招投标、信息技术、影视作品、出国留学、进出口贸易等行业的了解,以及吸收新信息、积累翻译术语的意识与能力。
4、具备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信息时代带来了翻译领域的范式变迁,译员应具备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⑨。计算机操作能力应包括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个性化及操作系统相关知识、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基础的互联网检索、电子邮件的处理等。
5、具备熟练运用翻译软件的能力: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翻译市场的需求表明,在目前的文档翻译中,机械、化工、电子、信息技术、建筑施工等领域,合同、产品说明、施工方案、工程招投标、专利与证书等类型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科技翻译中使用以翻译软件的使用为代表的计算机辅助翻译,无疑能大大节省时间,提高翻译效率⑩。译员需要掌握的常见翻译软件有Trados、IBMTM、SDLX、Transit等。
6、具备本土化翻译能力:本土化是指译员应熟练掌握译入语和译出语的使用习惯,以便服务于本土化项目。翻译的本土化服务包括网站、产品、服务、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常见的翻译工作类型如产品手册、说明、企业网站、游戏、软件、电影电视字幕的本土化翻译等。翻译领域最为前沿的行业便是软件本土化工作,在未来将会有大量的译员直接或间接的进入计算机软件行业。因而在新形势下,本土化翻译能力是译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7、具有行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市场需求和翻译服务的商业化促进了翻译的职业化。在商业化的背景下,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是專职译员必备的素质。翻译的职业道德包括翻译的准确性、时效性、综合质量、以及译员对于可能因工作涉及的商业秘密的保密工作问题。责任感与职业道德是市场化的需求,也是译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8、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手段,除了语言本身之外,历史文化、传统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模型、价值观等文化因素的差异都有可能影响正确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译员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译员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对于保证成功的交际至关重要。译员应有意识的学习和了解跨文化知识,培养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实现翻译的交际桥梁作用。
9、熟悉翻译任务的流程:翻译一般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等过程。翻译的准备又分为长期准备和短期准备。除长期的积累之外,译员针对具体的翻译项目事先学习行业术语、索取会议资料、与接受服务方沟通也很重要。在笔译的实施阶段,一般又分为接受任务、上交任务、审稿与修改、定稿等阶段。在笔译中,译员有可能与其他译员配合,或各自完成部分翻译任务,或互相交叉检查,或进行审稿和被审稿。在口译中,译员可能需要做口译笔记,或与其他译员交替完成口译任务。熟悉翻译任务的流程有利于保证译员工作质量,提高译员素质。 10、具备项目管理能力:项目管理即“项目经理及项目组织通过共同努力,在时间、费用及功能等条件的约束下,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项目及其资源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从而使项目执行的券过程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最终实现项目的特定目标的管理方法体系”。在翻译实践中,无论是作为翻译实践者还是翻译项目管理者,都应该具有科学的项目管理知识和项目团队协作能力,对翻译项目的启动、计划、实施、控制、收尾5个阶段,以及进度管理、成本控制、人力资源、冲突与风险管理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四、结论
基于我国翻译人才需求持续增长,合格翻译人员匮乏,而翻译能力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的现状,本文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由研究人员与四川省某翻译公司及其翻译工作者合作研究,通过鼓励翻译实践工作者扮演研究者的角色,透过其反省和批判探究,提出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译员能力结构模式,即合格的翻译译员需具备的能力包括:双语能力与翻译技巧、通晓行业规范、通晓行业知识、具备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具备熟练运用翻译软件的能力、具备本土化翻译能力、具有行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熟悉翻译任务的流程、和具备项目管理能力。
本研究成果期望能对受访企业翻译人员录用、员工培训、翻译工作流程及质量标准制定等方面起到即时的效果。并期望通过在受访企业实施并验证之后,能够得到进一步推广和验证,并进一步具有代表性,以期为推动整个翻译行业发展服务。
由于本研究基于单个具体情境具体问题进行分析,选取单个翻译公司作为合作对象和研究样本,解决的是该企业在译员能力需求方面遇到的问题,其研究结果难以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因此,本研究期望能够鼓励同类后续研究,为翻译行业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具有更具普遍意义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潘文国,2008,危机下的中文 [M]。辽宁: 辽宁人民出版社。
[2] 文秋芳,2008,输入驱动架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第4期,32-37页。
[3] 叶苗,2007,翻译教学的交互性模式研究[J] ,《外语界》第3期:51-56页。
[4] 王银泉,2008,以市场为导向的翻译人才模式探微[J] ,《外语界》第2期:20-26页。
[5] 郑金洲,1997,行动研究:一种日益受到关注的研究方法[J],《教育发展研究》第1期:23-27页。
[6] 王蔷 ,2002,英语教师行动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7] 顾泠沅、杨玉东,2003,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行动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第6期:1-7页。
[8] 冯建忠,2007,CATTI考试体系中的翻译职业道德意识问题[J],《外语研究》第1期:53-55页。
[9] Richard. S. Computer Assisted Translation [A] in Martha Tennent. Training for the New Millennium: Pedagogies for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C].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Pp. 101-126.
[10] 馮志伟,2004,机器翻译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1] 葛敬民,2000,国内翻译软件的现状和发展方向[J],《中国科技翻译》第1期。
[12] 毛颢,2004,若干实用机器翻译软件与网站评介[J],《中国科技翻译》第4期:24-25页。
[13] Geoffrey S.B. 2004. A Practical Guide for Translators (4th Ed.) [M]. Trowbridge: Cromwell Press Ltd.
[14] 王立国,2008,项目管理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简介:王文蒲(1982―),女,汉,四川广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汉翻译、英语教育.
基金项目:1、成都工业学院校级课题“行动研究理论指导下校企合作的译员能力结构探索”(KY13221001B);2、2016年度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外语学科专项课题”“科技英语应用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SC16WY001)
【关键词】译员能力结构;校企合作;行动研究
一、研究背景
自从中国加入WTO以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对外交流日益增多,迫切需要高素质的翻译人才。然而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是,我国翻译人员仍然存在极大缺口。根据相关调查, 全国目前职业翻译4万多人,相关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专业翻译公司3000多家,但胜任翻译工作的人才缺口却高达90%。市场上高水平的翻译大约只占总数的5%①。外语人才过剩的同时高水平翻译人才匮乏。
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传统翻译理论与教学研究与实际社会需求脱节②,不能很好指导翻译实践。我们亟需一种适合行业发展需求③④,理论结合实际的译者能力模式研究,以推动翻译行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本课题引入行动研究的方法,以探讨一种符合市场需求的译员能力模式。
二、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方法最早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科学研究。时任美国印第安人事局局长的柯利尔请研究人员与以印第安人为代表的非专业人士合作参与研究,以探讨改善印第安人与非印第安人的关系。70年以来代,该方法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在美国得到很大发展。
在传统的研究当中,研究者与实际从业者的剥离制约了研究的进展。而在行动研究中,从业者作为研究主体参与研究过程,并应用研究结果,实现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统一。
行动研究成果还具有立即应用性。基于问题进行诊断性的研究,其研究结果将直接应用于实践工作者的工作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修正、补充甚至证伪。
然而行动研究在我国还算一个比较新的研究方法。其最早零星进入中国是在八、九十年代中期⑤,从九十年代以后在我国发展迅速,但比较多的是应用在教育研究领域⑥⑦。将行动研究应用于翻译研究还比较少见。
本研究采取确认问题,梳理文献、设计行动方案,进行行动研究、形成并撰写研究报告的行动研究步骤,选取四川省某翻译公司及其翻译工作者为合作研究者,以研究以市场和行业为导向译员能力需求模型为问题,通过日志、问卷、访谈等形式,共同展开调查。
三、行动研究下的译员能力结构模式构建
通过研究人员与翻译社翻译工作者共同行动研究与反思,针对新形势下译员能力构成提出如下模式,即合格的译员需要具备如下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1、双语能力:即熟练使用译出语与译入语的能力。这是传统翻译理论与实践一直以为较为关注的能力构成。
2、通晓行业规范:翻译行业在国际上有ISO 9001:2008国际标准,和EN 15038:2006欧洲标准,在我国也有国家标准GB/T 19363.1-2003⑧。然而翻译译员对标准的知晓程度较低。为确保翻译行业的健康发展,翻译公司译员需了解国内外翻译协会以及口笔译质量标准。
3、通晓行业知识:实际从事翻译工作,需立即面临与各个行业领域相关的知识。除双语能力与翻译技巧之外,根据行业需求和翻译机构日常涉及的翻译类型,译员还应具备“百科全书知识”,对诸如医药、法律、公证、产品国外注册、机械、化工、电子、工程招投标、信息技术、影视作品、出国留学、进出口贸易等行业的了解,以及吸收新信息、积累翻译术语的意识与能力。
4、具备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信息时代带来了翻译领域的范式变迁,译员应具备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⑨。计算机操作能力应包括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个性化及操作系统相关知识、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基础的互联网检索、电子邮件的处理等。
5、具备熟练运用翻译软件的能力: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翻译市场的需求表明,在目前的文档翻译中,机械、化工、电子、信息技术、建筑施工等领域,合同、产品说明、施工方案、工程招投标、专利与证书等类型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科技翻译中使用以翻译软件的使用为代表的计算机辅助翻译,无疑能大大节省时间,提高翻译效率⑩。译员需要掌握的常见翻译软件有Trados、IBMTM、SDLX、Transit等。
6、具备本土化翻译能力:本土化是指译员应熟练掌握译入语和译出语的使用习惯,以便服务于本土化项目。翻译的本土化服务包括网站、产品、服务、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常见的翻译工作类型如产品手册、说明、企业网站、游戏、软件、电影电视字幕的本土化翻译等。翻译领域最为前沿的行业便是软件本土化工作,在未来将会有大量的译员直接或间接的进入计算机软件行业。因而在新形势下,本土化翻译能力是译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7、具有行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市场需求和翻译服务的商业化促进了翻译的职业化。在商业化的背景下,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是專职译员必备的素质。翻译的职业道德包括翻译的准确性、时效性、综合质量、以及译员对于可能因工作涉及的商业秘密的保密工作问题。责任感与职业道德是市场化的需求,也是译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8、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手段,除了语言本身之外,历史文化、传统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模型、价值观等文化因素的差异都有可能影响正确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译员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译员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对于保证成功的交际至关重要。译员应有意识的学习和了解跨文化知识,培养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际意识,以实现翻译的交际桥梁作用。
9、熟悉翻译任务的流程:翻译一般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等过程。翻译的准备又分为长期准备和短期准备。除长期的积累之外,译员针对具体的翻译项目事先学习行业术语、索取会议资料、与接受服务方沟通也很重要。在笔译的实施阶段,一般又分为接受任务、上交任务、审稿与修改、定稿等阶段。在笔译中,译员有可能与其他译员配合,或各自完成部分翻译任务,或互相交叉检查,或进行审稿和被审稿。在口译中,译员可能需要做口译笔记,或与其他译员交替完成口译任务。熟悉翻译任务的流程有利于保证译员工作质量,提高译员素质。 10、具备项目管理能力:项目管理即“项目经理及项目组织通过共同努力,在时间、费用及功能等条件的约束下,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项目及其资源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从而使项目执行的券过程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最终实现项目的特定目标的管理方法体系”。在翻译实践中,无论是作为翻译实践者还是翻译项目管理者,都应该具有科学的项目管理知识和项目团队协作能力,对翻译项目的启动、计划、实施、控制、收尾5个阶段,以及进度管理、成本控制、人力资源、冲突与风险管理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四、结论
基于我国翻译人才需求持续增长,合格翻译人员匮乏,而翻译能力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的现状,本文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由研究人员与四川省某翻译公司及其翻译工作者合作研究,通过鼓励翻译实践工作者扮演研究者的角色,透过其反省和批判探究,提出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译员能力结构模式,即合格的翻译译员需具备的能力包括:双语能力与翻译技巧、通晓行业规范、通晓行业知识、具备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具备熟练运用翻译软件的能力、具备本土化翻译能力、具有行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熟悉翻译任务的流程、和具备项目管理能力。
本研究成果期望能对受访企业翻译人员录用、员工培训、翻译工作流程及质量标准制定等方面起到即时的效果。并期望通过在受访企业实施并验证之后,能够得到进一步推广和验证,并进一步具有代表性,以期为推动整个翻译行业发展服务。
由于本研究基于单个具体情境具体问题进行分析,选取单个翻译公司作为合作对象和研究样本,解决的是该企业在译员能力需求方面遇到的问题,其研究结果难以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因此,本研究期望能够鼓励同类后续研究,为翻译行业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具有更具普遍意义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潘文国,2008,危机下的中文 [M]。辽宁: 辽宁人民出版社。
[2] 文秋芳,2008,输入驱动架设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改革[J],《外语界》第4期,32-37页。
[3] 叶苗,2007,翻译教学的交互性模式研究[J] ,《外语界》第3期:51-56页。
[4] 王银泉,2008,以市场为导向的翻译人才模式探微[J] ,《外语界》第2期:20-26页。
[5] 郑金洲,1997,行动研究:一种日益受到关注的研究方法[J],《教育发展研究》第1期:23-27页。
[6] 王蔷 ,2002,英语教师行动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7] 顾泠沅、杨玉东,2003,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行动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第6期:1-7页。
[8] 冯建忠,2007,CATTI考试体系中的翻译职业道德意识问题[J],《外语研究》第1期:53-55页。
[9] Richard. S. Computer Assisted Translation [A] in Martha Tennent. Training for the New Millennium: Pedagogies for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C].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Pp. 101-126.
[10] 馮志伟,2004,机器翻译研究[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1] 葛敬民,2000,国内翻译软件的现状和发展方向[J],《中国科技翻译》第1期。
[12] 毛颢,2004,若干实用机器翻译软件与网站评介[J],《中国科技翻译》第4期:24-25页。
[13] Geoffrey S.B. 2004. A Practical Guide for Translators (4th Ed.) [M]. Trowbridge: Cromwell Press Ltd.
[14] 王立国,2008,项目管理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作者简介:王文蒲(1982―),女,汉,四川广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汉翻译、英语教育.
基金项目:1、成都工业学院校级课题“行动研究理论指导下校企合作的译员能力结构探索”(KY13221001B);2、2016年度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外语学科专项课题”“科技英语应用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SC16WY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