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研究十年观

来源 :教师·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语言研究发展十年,在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主要集中在:收集整理网络用语;确定了网络语言的含义、性质,并对它的形成基础、组成和特征深入分析;网络语言对传统语文教学和中小学生的影响;对网络语言是否需要规范的争议及发展趋势的预测。
  关键词:网络语言;网络语言研究;影响
  
  20世纪末,人类步入了信息时代。产生于美苏冷战时期的网络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次深刻的革命,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在中国,自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在1994年4月20日连入国际互联网并由此成为它的第77个成员起,互联网技术在中国得到了迅猛发展。2008年7月2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2.53亿,首次大幅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同时,宽带网民数达到2.14亿人,也跃居世界第一;CNNIC在发布会上同时宣布,截至7月22日,CN域名注册量以1218.8万个成为全球第一大国家顶级域名。这三项重大突破举世瞩目,互联网大国规模初显。短短的十几年间,网络走进了中国的千家万户,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网络语言应运而生。近年来,网络语言更是日益发展成熟,并作为一种语言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认同。
  中国网络语言研究诞生时间不长,从真正的研究成果问世至今也不过十年左右。网络语言研究从语言本体一直涉及社会、心理、伦理、文化等多个领域。本文利用CNKI(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中国国家知识基础数据库)进行检索。其方法主要为利用检索词在CNKI里搜索需要的内容,经人工筛选后重建本研究的分类数据库,然后进行具体研究,以说明这10年间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进展。
  
  一、 收集整理网络用语
  
  2000年10月,易文安编著的《网络时尚词典》出版,按暗语、俗语、专业术语、机构与公司、数字语言排列。
  2001年6月,于根元主编的《中国网络词语词典》出版,这是目前较为权威的一本词典,以汉语拼音音序排列,共收录词语1300多条。
  2003年6月,网络专用词典《金山鸟语通》以开放的网络文本为载体,收集千余条网络聊天专用词语,并提供给网友们不断进行修正和补充。
  
  二、网络语言的含义和性质
  
  1.网络语言的含义
  对于“网络语言”的真正内涵,国内研究学者众说纷纭,总结起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大概有以下几种观点:
  (1)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1]
  (2)网民在BBS和聊天室的具有特点的用语。[2]
  (3)媒体所用词语,其基本词汇结构及语法结构形式还是全民使用的现代汉语。[3]
  (4)IT领域的专业术语,或是指与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或者网络活动相关的名词术语。[4]
  当前对网络语言的讨论和研究主要集中在狭义的网络语言上,即人们在网络上进行信息收集、发布和交换时使用的自然语言,包括BBS、聊天室用语等。
  2.网络语言的性质
  作为一种新生的语言现象,网络语言的性质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1)“网络词语是新词新语的组成部分或延伸,是新词新语研究的重要对象。” “网络里的一些词语属于社会方言,其中有一些或许是一种社区词语”。[5]
  (2)“生活语言”“大众语言”“全民共同语”在网络上的使用和变化,是一种虚拟空间的社会方言,其特异之处主要体现在词汇方面。[6]
  (3)一种流行范围、使用人数都有限的流行语,随着时代的变化应运而生,一部分经过社会的过滤吸收进全民语言,其余的则昙花一现。
  (4)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同时认为,网络语言中与计算机联网或上网活动相关的名词术语属于一定行当和领域的专业术语,可以称之为“行业语”,网友上网聊天时创造的一些特殊信息符号或特别用法,其中有些可视为网民这个社会集团的“惯用语”。
  (5)网络语言是语言在网络上的变异,是由语言使用者和使用的差异引起的,具有突发性和活跃性的特点,局限在有某些相同社会特征的人群里。[7]
  
  三、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
  
  (1)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的普及提供了物质载体。
  (2)互联网本身的自由性、无限性、开放性、虚幻性等特征在网络语言上表现为广阔的自由度和随意性。网络作为一种休闲的媒体出现在大众眼前,就需要一种轻松随性的表达方式用于调侃和幽默,体现或炫耀发言者的智慧和创意,用于标新立异,体现个性,满足扮演不同角色的需要。
  (3)节约上网时间和费用。在网络语言中数字、符号、拼音、汉字、英文字母杂糅在一起,比原来更加简单易用,也就更节省时间和上网费用了。
  (4)由于微软操作系统上使用的智能性全拼输入,上面的字词不是按照网络使用频率排列或者根本没有,导致网民大量使用同音字词代替,直到形成公认的新词汇。
  (5)使用网络语言能掩饰个人身份、年龄、性别和语言习惯。
  (6)年轻的网民群主体,具有极强的反传统意识,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来看,网络语言显示出网民批判现实、解构权威、反抗叛逆、追求差异的社会心态。
  
  四、网络语言的特征和组成
  
  1.网络语言的特征
  网络语言的特征各家有不同的表述方式,总结起来主要有:
  (1)科技化和全球化。带着浓厚的科技色彩的如镜像站点、虚拟主机、Java、Telnet等词语,及在网络语言中占了很大的比重的外来词,是网络语言全球化的重要标志。
  (2)创新性。网络语言的最大特点就是创新性,构思巧妙,语出惊人。比如把网民称为“网虫”,于是爬虫——初级网民、小虫——中级网民、大虫——副高级网民、飞虫——高级网民等新词应运而生。
  (3)表意的多样性。网络集文字、声音、图画、影像、动画等符号系统于一体,使自己的表意呈现出多样性的趋势。例如,表达自己喜悦的感情,可以用各种象声词,如哈哈、呵呵、嘻嘻等;也可以用符号表示,如“_”、:)等;还可以借助聊天软件自带的图片。
  (4)形象性。诙谐与形象是吸引网民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这种“玩笑”式的语言互相调侃、取乐,可以让他们暂时从压力中解放出来,从而找到快乐。如“菌男霉女”不但是“俊男美女”的谐音,而且“菌”“霉”这两个字马上让人联想到过期变质的事物,用这个词来形容相貌丑陋的男女,具有讽刺的效果,富于形象性。
  (5)不稳定性。外来语刚进入汉语,往往有一段不稳定期,网络语言中有一些技术术语多种音译词并存的现象即属于这种情况。同时,网络语言的不稳定性还源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新技术带来了新词语的同时也淘汰了旧词语,如以前是“拨号上网”,现在是“宽带上网”。
  (6)粗俗化。网络社会是一个虚拟的社会,一方面给了人表达的自由,另一个方面就出现了语言文明这个突出的问题。在网络中,恶言秽语大肆泛滥,其特点一是蛮不讲理,二是自我发泄,三是危言恐吓,四是哗众取宠,五是黄色下流,总体呈现出粗俗化的特征。
  2.网络语言的组成方式
  从语言系统来看,任何一种语言内部的语音、语法都相对稳定,而反映社会发展的词汇则变化较快。网络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就是网络词汇。网络用语,主要是追求简便或情趣,既带有任意性,又构成一定规律。根据它们的表现形式,把它们分为以下几类:
  (1)符号类:将标点、数字和字母等符号组合在一起,模拟人的表情,象征一个意义,表达一种感情与语气。如:一)表示微笑;一(表示不高兴;8一)表示睁大眼睛;一P表示吐舌头。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这几年网络的迅速发展,前些年广泛应用于各大BSB的符号类“词语”已经慢慢淡出了人们视线,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表意更为清楚、形象、逼真、可爱的表情图表或者卡通图片。
  (2)谐音替代类:不用原有的词语,而是将它们的读音略加改变而形成另一个“新词”,包括汉字、数字谐音。如美眉——妹妹(也指漂亮的姑娘)、斑竹——版主、酱紫——这样子、5555——呜呜呜(表示哭声)、7456——气死我啦等。
  (3)旧词新意:日常语言中的词语在网络上被赋予新的意义。如帖子——网络论坛上发表的文字、灌水——论坛里发帖、恐龙——长得不漂亮的女网民、天才——天生蠢材、神童——神经病儿童、蛋白质——笨蛋 白痴 神经质等。
  (4)外来词,包括音译、意译以及半音半意译词:如伊妹儿——e-mail电子邮件、线上——online(一种既受计算机拉制,也和它通信的状态),也叫联机、博客——bolg(本来的意思是网络日志,后来按汉语习惯翻译成“博客”)等。
  (5)缩略类:人们在使用网络的时候,对语言的选择首先遵循的就是方便和经济原则,主要包括英文缩略语和汉语拼音缩略语。如BBS——bulletin board syste(电子会告牌系统,或者称论坛)、BB——baby(宝贝)或者bye——bye(再见)、CU——see you(再见)、GG——哥哥、BT——变态等。
  (6)童语类:故意用重字法模仿儿童语,故作天真用累赘语说话,如东东——东西、漂漂——漂亮、一般般——一般、累死掉了——累死了等。
  
  五、网络语言的影响
  
  目前,网络语言对现实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从最初的忧虑或是推崇逐渐转入理性思考,客观分析网络语言对传统汉语的冲击以及对语文教学的影响。
  1.网络语言对中小学生及语文教学的影响
  (1)网络语言已经渗透到校园和青少年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据调查,中小学生所理解的网络语言基本上是一种狭义的网络语言;80%以上的学生或多或少对网络语言知道一点;60%以上的学生对网络语言持支持态度,有一半多的学生会在网络以外使用网络语言;而且将近80%的学生认为自己以后会使用网络语言。对中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频率的调查反映,很喜欢用的只占6.9%;偶尔用和基本不用的各占40%左右;用于日常交谈的占50.1%。可见网络语言已经成为部分学生的一种话语方式,却不至于像媒体所宣扬的泛滥成灾。但中小学生使用网络语言时确实存在错字、别字、不规范用字(占19.2%)现象,一些品位不高、粗俗的网络语言也容易导致学生价值观失衡。
  (2)根据中小学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现状对语文教学产生的正负面影响进行研究,并提出应对策略。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的正面影响包括:可以提高学生的语境感悟能力和语言创造力;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传统的语言教学观念,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的确立。负面影响主要包括:对传统文化审美功能的冲击;对主流文化纯洁性、庄重性的冲击;学生言语过度自由化;粗俗言语披着“平民化”外衣对“文以载道”观念的颠覆等。并指出语文教学应及时调整方式方法以应对信息时代的要求,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语言;加强网络文明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树立大语文教育观,优化教学方式;转换语文教师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加强语文美育教育等。
  2.对媒体的影响
  网络是一个自由的世界,要想留住那些走马观花的浏览者,为自己的网页增加点击数,每一位网管、版主都会使出全身力气,使自己显得与众不同。而这种努力和追求,又渐渐因其鲜明的个性,为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三大传统媒体所接受。因为其产生与计算机密切相关,网络语言首先就渗透进了科技类的报刊杂志,如《电脑报》等几十家大众化的电脑类刊物和一些综合刊物的电脑版;《东方》《新时代》等十几种面向年轻人的文艺体刊物,其中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也越来越与网络语言接轨;并在《点击生活》《人物在线》《综艺大观》等广播电视节目、文艺演出中留下痕迹。
  
  六、对网络语言是否需要规范的争议及未来发展的预测
  
  1.对网络语言是否需要规范的争议
  (1)完全否定网络语言。认为网络语言是年轻人“有话不好好说”而制造的语言垃圾,“是对语言的肢解”,会威胁传统语言的纯洁性,必须加以限制和规范。作家冯骥才在2001年3月曾说:“网络语言给我们的民族语言带来了冲击,甚至造成了一定的烧伤度……网络语言的美国化倾向,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含蓄、严谨和精致。”
  (2)完全肯定网络语言,认为网络语言是“新新人类”在网络时代的言说方式。华中师范大学语言学博士张德鑫说:“语言根本不存在污染问题,‘哇噻’‘帅呆’在老人眼里也许被认为是污染,可对于新新一代就是血肉,就是精神气儿,因而语言无所谓绝对规范。对新生语的入境和产生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如吕叔湘先生所倡‘宁滥勿缺’。”
  (3)承认网络语言存在的合理性,但应对的具体方法有差别。许嘉璐先生曾经在《文汇报》上说过“我们是在不规范的情况下搞规范,语言又在规范中发展”,“规范并不能阻止语言的发展演变和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语言现象,当然也就不能保证出现的新词新语新说法人人都懂得。不进行规范不行,过分强调规范,希望纯而又纯也不行。”
  2.网络语言的发展
  (1)网络语言的发展是必然的,但还存在着诸多制约的因素。比如公众对网络语言的认识不足、较为保守的传统语言观、对网络语言深入学习和研究的教育信息资源缺乏、语言教育观念滞后一味排斥等都会限制网络语言的发展。
  (2)网络语言中新词汇和新用法将越来越多,有一部分词汇进入日常交际,甚至有一部分词汇可能进入汉语的常用和基本词汇库。网络语言对语言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使用者的思维方式。
  (3)经过一段时间后,社会心理将普遍接受网络语言,语言也会通过自身调节功能淘汰一些没有生命力的词。随着通过语音而不是键盘输入的信息工程实现,网络语言的输入方法、内容形式将会发生很大变化,日常口语将在网络上形成主导地位,而现在流行的字母缩写、数字符号等应时而生的表达方式则被逐渐淘汰,普通话将零度回归,并形成新的规范。
  
  七、其他研究成果
  
  近年来,对网络语言的研究除了在语言学领域继续深入外,还涉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姓名学和伦理学等领域。
  1.网名研究
  陈俊等著的《大学生网名命名动机的研究》按重要程度把动机依次划分为:张扬个性、便捷自然、寻求自我价值感、祟尚流行和宣泄情感。张莉的《网名的语言调查及文化分析》一文,通过对聊天室网名的随机调查,认为网名蕴涵的文化特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都市生活气息、明显对传统文化的偏离等。山东大学王靖的硕士学位论文《网络用户名研究》主要对网名和传统人名进行了比较,探讨了网名的命名方法和特征,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修辞变异现象。
  2.网络语言传播中的伦理问题
  (1)网络伦理的含义:网络伦理是指人民在网络社会言语表达、语言交流中众所遵循的基本道德原则和具体的道德规范,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网络语言交际主体之间的道德关系。
  (2)网络伦理的意义:对言语规律以道德伦理参照,开拓和规范语言研究的新领域以及塑造现代网络人格等方面有益。
  (3)网络语言伦理建设的原则和方法:构建和谐文明的网络语言发展机制、督促广大青少年甚至全民的网络语言道德准则的形成,使其自觉维护网络语言的健康发展、健全网络行业自律意识,构建和谐的外部现实社会发展环境等。
  
  参考文献:
  [1] 周洪波.中国网络语言词典·序.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 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北京:中国经济出版杜,2001.
  [3][4] 何洪峰.从符号系统的角度看“网络语言”.江汉大学学报,2003.
  [5] 于根元.网络语言概说.北京:中国经济出版杜,2001.
  [6] 刘海燕.网络语言.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7] 王钢华.汉英在网络上的变异及其原因.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增1).
其他文献
心脏移植是治疗晚期心脏病的一种重要手段,我院2001年1月~2002年3月间进行了3例原位心脏移植手术,均获得成功,现将有关麻醉体会报告如下.
一、 什么是概念图    概念图又称为概念构图(concept mapping)或概念地图(concept maps)。前者注重概念图制作的具体过程,后者注重概念图制作的最后结果。现在一般把它们皆称为概念图而不加严格的区别。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通常将某一主题的有关概念置于圆圈或方框之中,然后用连线将有关的概念和命题连接,连线上标明两个概念之间的意义关系。    二、概念图的由来  
《教师》杂志年度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2O08年8月22日,在长沙市留芳宾馆召开了《教师》杂志年度工作会议。
引言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进行学习。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初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也就是说,学生要主动地学习,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为真正实现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学习策略本身属于一种知识范畴,它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国内外研究成果表明,学习效率与学习策略的使用有着正相关。学习策略既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面对的是日复一日繁重的课堂教学工作,如何让历史课堂教学更鲜活,让学生更爱学历史,让历史教师的专业水平有更大的进步?我觉得写好课后反思是实现师生
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学生正确的思想素质形成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塑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对于世界的多种认识都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课程中所获悉,广大
语文教研组的建设。关系到语文教师的成长和学生较高语文素养的形成,关系到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因此,要选拔一位优秀的语文教研组长,凝聚人心,有计划地扎实开展各项教研活动,让每
今年,湖南省高考文科综合试卷采用全国卷一,笔者对其中历史试题部分做了一些分析与研究。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中耳胆脂瘤上皮表达情况;从而探讨该因子在胆脂瘤的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TNF-α在32例中耳胆脂瘤及23例耳后皮肤中的表
《黄书》是王船山的主要政论著作,分《原极》,《古仪》、《宰制》、《慎选》,《任官》.《大正》、《离合》等七篇.另有《后序》一篇.书成于明朗已经灭亡.满洲贵族入主中国,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