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用教育的眼光寻找文化资源
我校是一所乡镇小学,用平常的眼光看,远离县城,交通不便。但从教育的角度看,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我校地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期间是淮北民主革命根据地,这里有着丰厚的红色文化底蕴。1942年,驻守在曹庙乡朱家岗的新四军四师九旅二十六团的将士,面对突然来犯的1500名日寇,以寡敌众,顽强战斗,取得了朱家岗守备战的辉煌胜利。这片曾经被革命志士鲜血浸染的土地,就是我们开展“红色教育”的宝贵基地,可歌可泣的烈士故事就是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珍贵资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偏僻的农村小学——遥远的战斗——崇高的德育目标,看似不相干的因素,一旦用教育的眼光进行识别和选择,就能合理衔接、有机协同,进行科学的整合。近年来,我校充分发挥革命老区的优势,依托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使德育工作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二、 以教育的规律利用文化资源
1.将资源与学校办学方向融合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社会的发展,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精神风貌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视野开阔的同时,也有拜金、功利、颓废、灰暗的理念和生活方式,对未成年人产生着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独生子女的自私脆弱、留守儿童的自理能力较差,少数未成年人信仰迷失、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这些现象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的问题。20年过去了,但《中日夏令营的较量》的警示和思考还在,教育广大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这是基础教育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义不容辞的责任。
红色文化蕴含了为国家、为人民、为民族的利益无私奉献、顽强拼搏、不断进取的精神,契合了学校对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时代要求,对实现德育效益的优化具有特殊价值。我校把红色资源与学校办学方向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传承红色文化、培育四好少年”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的教育力量,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将资源与教育科研结合
为了加强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的规范性和最优化,2011年,我校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朱家岗红色文化浸染的校本课程构建实践研究》,并于2012年1月被江苏教育规划办批准立项。该课题把朱家岗红色文化研究与德育改革联系起来,以行动研究为主,综合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依托朱家岗红色文化,从学校实际出发,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等个性品质和提高教师科研素养为目的,通过校本课程的构建以及课程实施途径等,建设适应师生发展需求的小学校本课程体系,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课题研究是学校发展、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我校要通过课题研究,提升办学品位,形成办学特色,促进我校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教师教学教研能力的提高,从而使教学质量更快、更好地跃上一个更高的台阶。教育科研激活了我校的内部资源,使我校的文化渗透、学科交叉有了更强的条理性、系统性、价值性,创造了新的资源的动态循环。
3.将资源与学校课程整合
为了充分运用红色资源开展形象生动的教育,用先烈的精神教育好今天的孩子,我校将红色文化资源与学校课程做了有机整合。
首先是编写校本教材。
学校努力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广泛收集史料,先后走访了新四军淮北历史研究会、县民政局、新四军老战士、朱家岗烈士陵园管委会的相关工作人员等,并征得原泗洪县委、县政府及教育局相关同志的支持,在县教育局教科室指导和帮助下将朱家岗战斗事迹整理汇编成校本教材《红色朱家岗》。该书资料翔实,图文并茂,详细记述了新四军四师九旅二十六团朱家岗战斗的辉煌历史以及英雄人物事迹。学校利用地方课、思品课在三至六年级实施该教材,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光荣革命历史和先烈的英雄事迹,培育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由于这些乡土资源写的说的都是本土的人和事,学生读起来格外亲切、有味,革命者们的英雄气概、爱国情怀、高风亮节,通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悄然扎根于学生的心田,达到了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其次是开展专题活动。
在利用校本红色文化资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过程中,我校把红色教育与庆祝“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重大节日结合起来,与少先队组织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等结合起来,通过主题班队会、文艺表演、演讲、歌咏、诗歌朗诵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我校组织教师在纪念碑前进行入党宣誓、学生入队宣誓,在烈士墓前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清明节祭拜革命先烈等活动,使教育的内涵在体验和感悟中得到升华,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得到熏陶,思想觉悟得到提高。学校还经常邀请老同志、老革命到校做《发扬革命精神,立志报效祖国》、《树远大理想,做四有新人》等专题报告,定期举行“我们都是小鬼班”系列活动,同时利用校园广播、国旗下的讲话、黑板报、手抄报、学习园地等宣传阵地营造良好的校园红色文化氛围。前不久电影《血战朱家岗》在曹庙乡朱家岗开拍,我县举办了朱家岗战斗胜利七十周年纪念活动,曹庙小学部分师生走进了镜头,抒发对革命前辈的深深怀念和传承革命精神的坚定信念。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受到了红色文化的熏陶,激发了爱国情感,树立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意识。同时也从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中受到启发,保持蓬勃朝气、旺盛活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于是,丰富了学校的德育教育活动,达到了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寓教于行的良好效果。
4.用资源促成学校社区联合 我们学校和朱家岗烈士陵园、泗洪县革命烈士陵园、雪枫陵园、县博物馆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联系,积极开展红色资源第二课堂,打造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全方位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每年小学生加入少先队组织时,学校都要组织他们到朱家岗烈士陵园参观学习,了解朱家岗战斗的光辉历史;每年清明节都要组织学生到本县烈士陵园为革命烈士扫墓,追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在暑期开展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学校少先队大队都组织学生赴德育基地开展“学习革命传统、提升精神品质”等主题教育活动。每到节假日,学校还选派一些师生到红色旅游景点担任义务讲解员,为游客服务。德育基地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平台,为德育提供了广阔的实践体验阵地。和社区联合,利用红色教育基地,丰富了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形式,增强了吸引力和说服力,有利于实现教育效益的最优化。
三、 深化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意义
德育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通过理论的理解与实践的体验结合能使受教育者的思想觉悟得到提升。将红色文化渗透到学生的德育中来,整合了教育资源,拓展了教育渠道,解决了以往学生思想教育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口头说教、空洞无物等缺点,实现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乡土性、现实性、实用性等特点,教育形式的多样化、直观化加强了学生的亲身体验,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为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开辟了新空间。随着我校“红色教育”的深入推进,学校的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提升,学生们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及专业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得到了增强,有效地将“朱家岗”精神内化为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打造、加强和改进了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品牌,增强了孩子们的历史使命感,升华了学生的思想和道德境界,广大师生普遍受到了生动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思想上始终保持了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学校始终保持了优良的校风和学风,造就了大批新时期的红色传人。“红色文化教育”让学校行政团结奋进,廉洁高效,作风务实;教师团结协作,静心于教书育人;学生团结互爱,合作学习,共同进步。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充分印证了运用红色资源开展优良革命传统教育的巨大力量。
实践证明,通过对教育资源的精心配置、巧妙整合,红色文化资源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学校德育也化静为动,推陈出新,双方都获得了超值效果。我们相信,在红色文化沃土上生长的“德育之花”一定会结出丰硕的“德育之果”。
我校是一所乡镇小学,用平常的眼光看,远离县城,交通不便。但从教育的角度看,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我校地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期间是淮北民主革命根据地,这里有着丰厚的红色文化底蕴。1942年,驻守在曹庙乡朱家岗的新四军四师九旅二十六团的将士,面对突然来犯的1500名日寇,以寡敌众,顽强战斗,取得了朱家岗守备战的辉煌胜利。这片曾经被革命志士鲜血浸染的土地,就是我们开展“红色教育”的宝贵基地,可歌可泣的烈士故事就是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珍贵资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伦理道德以及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偏僻的农村小学——遥远的战斗——崇高的德育目标,看似不相干的因素,一旦用教育的眼光进行识别和选择,就能合理衔接、有机协同,进行科学的整合。近年来,我校充分发挥革命老区的优势,依托本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校园文化,使德育工作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二、 以教育的规律利用文化资源
1.将资源与学校办学方向融合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社会的发展,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精神风貌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视野开阔的同时,也有拜金、功利、颓废、灰暗的理念和生活方式,对未成年人产生着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独生子女的自私脆弱、留守儿童的自理能力较差,少数未成年人信仰迷失、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这些现象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的问题。20年过去了,但《中日夏令营的较量》的警示和思考还在,教育广大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这是基础教育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义不容辞的责任。
红色文化蕴含了为国家、为人民、为民族的利益无私奉献、顽强拼搏、不断进取的精神,契合了学校对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时代要求,对实现德育效益的优化具有特殊价值。我校把红色资源与学校办学方向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传承红色文化、培育四好少年”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的教育力量,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将资源与教育科研结合
为了加强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的规范性和最优化,2011年,我校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朱家岗红色文化浸染的校本课程构建实践研究》,并于2012年1月被江苏教育规划办批准立项。该课题把朱家岗红色文化研究与德育改革联系起来,以行动研究为主,综合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依托朱家岗红色文化,从学校实际出发,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等个性品质和提高教师科研素养为目的,通过校本课程的构建以及课程实施途径等,建设适应师生发展需求的小学校本课程体系,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课题研究是学校发展、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我校要通过课题研究,提升办学品位,形成办学特色,促进我校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教师教学教研能力的提高,从而使教学质量更快、更好地跃上一个更高的台阶。教育科研激活了我校的内部资源,使我校的文化渗透、学科交叉有了更强的条理性、系统性、价值性,创造了新的资源的动态循环。
3.将资源与学校课程整合
为了充分运用红色资源开展形象生动的教育,用先烈的精神教育好今天的孩子,我校将红色文化资源与学校课程做了有机整合。
首先是编写校本教材。
学校努力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广泛收集史料,先后走访了新四军淮北历史研究会、县民政局、新四军老战士、朱家岗烈士陵园管委会的相关工作人员等,并征得原泗洪县委、县政府及教育局相关同志的支持,在县教育局教科室指导和帮助下将朱家岗战斗事迹整理汇编成校本教材《红色朱家岗》。该书资料翔实,图文并茂,详细记述了新四军四师九旅二十六团朱家岗战斗的辉煌历史以及英雄人物事迹。学校利用地方课、思品课在三至六年级实施该教材,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光荣革命历史和先烈的英雄事迹,培育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由于这些乡土资源写的说的都是本土的人和事,学生读起来格外亲切、有味,革命者们的英雄气概、爱国情怀、高风亮节,通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悄然扎根于学生的心田,达到了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其次是开展专题活动。
在利用校本红色文化资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过程中,我校把红色教育与庆祝“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重大节日结合起来,与少先队组织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等结合起来,通过主题班队会、文艺表演、演讲、歌咏、诗歌朗诵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我校组织教师在纪念碑前进行入党宣誓、学生入队宣誓,在烈士墓前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清明节祭拜革命先烈等活动,使教育的内涵在体验和感悟中得到升华,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得到熏陶,思想觉悟得到提高。学校还经常邀请老同志、老革命到校做《发扬革命精神,立志报效祖国》、《树远大理想,做四有新人》等专题报告,定期举行“我们都是小鬼班”系列活动,同时利用校园广播、国旗下的讲话、黑板报、手抄报、学习园地等宣传阵地营造良好的校园红色文化氛围。前不久电影《血战朱家岗》在曹庙乡朱家岗开拍,我县举办了朱家岗战斗胜利七十周年纪念活动,曹庙小学部分师生走进了镜头,抒发对革命前辈的深深怀念和传承革命精神的坚定信念。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受到了红色文化的熏陶,激发了爱国情感,树立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意识。同时也从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中受到启发,保持蓬勃朝气、旺盛活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于是,丰富了学校的德育教育活动,达到了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寓教于行的良好效果。
4.用资源促成学校社区联合 我们学校和朱家岗烈士陵园、泗洪县革命烈士陵园、雪枫陵园、县博物馆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联系,积极开展红色资源第二课堂,打造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全方位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每年小学生加入少先队组织时,学校都要组织他们到朱家岗烈士陵园参观学习,了解朱家岗战斗的光辉历史;每年清明节都要组织学生到本县烈士陵园为革命烈士扫墓,追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在暑期开展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学校少先队大队都组织学生赴德育基地开展“学习革命传统、提升精神品质”等主题教育活动。每到节假日,学校还选派一些师生到红色旅游景点担任义务讲解员,为游客服务。德育基地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平台,为德育提供了广阔的实践体验阵地。和社区联合,利用红色教育基地,丰富了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形式,增强了吸引力和说服力,有利于实现教育效益的最优化。
三、 深化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意义
德育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通过理论的理解与实践的体验结合能使受教育者的思想觉悟得到提升。将红色文化渗透到学生的德育中来,整合了教育资源,拓展了教育渠道,解决了以往学生思想教育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口头说教、空洞无物等缺点,实现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乡土性、现实性、实用性等特点,教育形式的多样化、直观化加强了学生的亲身体验,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为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开辟了新空间。随着我校“红色教育”的深入推进,学校的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提升,学生们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及专业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得到了增强,有效地将“朱家岗”精神内化为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打造、加强和改进了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品牌,增强了孩子们的历史使命感,升华了学生的思想和道德境界,广大师生普遍受到了生动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思想上始终保持了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学校始终保持了优良的校风和学风,造就了大批新时期的红色传人。“红色文化教育”让学校行政团结奋进,廉洁高效,作风务实;教师团结协作,静心于教书育人;学生团结互爱,合作学习,共同进步。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充分印证了运用红色资源开展优良革命传统教育的巨大力量。
实践证明,通过对教育资源的精心配置、巧妙整合,红色文化资源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学校德育也化静为动,推陈出新,双方都获得了超值效果。我们相信,在红色文化沃土上生长的“德育之花”一定会结出丰硕的“德育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