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时空观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之一。美国历史学家怀特认为历史叙事有三个层次的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材料(或证据);通过选择、发现、识别或揭示等方法赋予历史事件意义的历史故事;三是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和意义的建构。因此,文章从三个递进层次的历史叙事要求进行了教学设计,一是构建历史背景的时空坐标,体验史实;二是展现历史的世界性和现代性,理解本质;三是架设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跨越时空。
关键词:历史时空观;历史叙事;初中历史;教学
一、 引言
历史时空观是指在特定的历史事件与特定的时空(社会环境、社会场所)之间的联系下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观念。历史时空观是认识历史的基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是了解和理解历史所必备的核心思维之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在深刻理解历史时空内涵的基础上,学生能够从时间和空间元素中构建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师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时间敏感度、古今中外地理空间感及其之间的联系、转换能力。
历史解释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历史的一些基本问题,如证据(包括证言)、历史的时间结构、历史再现的可能性及其限度,即如何进行历史叙事。海登·怀特是著名的史学理论家,他认为历史叙事有三个层次:一是按时间顺序的材料(或证据);二是通过对历史事实的选择、发现、认定或揭示而形成的历史叙述,赋予历史事实以意义;三是理解和阐释历史,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和意义建构。换句话说,历史叙事所展示的编年时间结构,是以自然时间为轴心,以叙述者内部时间为核心。笔者在教学部编版七年级历史《动荡中的春秋时期》时,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的原因以及春秋争霸对后世的影响,通过三个层次引导学生运用时空观念,与学生进行深入探讨,以实现对动荡中的春秋时期这一系列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
二、 构建历史背景的时空坐标,体验史实
根据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论,“做”是教学的核心,提倡做上教,做上学。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关系,是教,同时,学生对教师的关系,却是学。提倡“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进行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在网上自行查找资料,按编年史的叙事方式,分别列出春秋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从而初步了解春秋時期的历史背景。
在学生掌握历史背景知识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问题:造成春秋时期动荡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王室会衰微?
由于对历史问题缺乏逻辑性的思考,高中生对这类问题往往束手无策。为了引导学生关注关键问题,并运用逻辑方法来分析历史问题,作者建议学生: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王室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一般需要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角度加以分析。从经济状况、阶级基础、制度、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分析春秋战乱的原因。
请学生结合教材,分析春秋时期的经济、制度、阶级、思想文化等情况。然后笔者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事件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有其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由于春秋时期经济发展,各诸侯国的实力得到提升,必然要求摧毁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社会秩序,这就是当时周王室面临的困境。周平王东迁都城后,直接管辖地区仅在洛邑一带,统治范围大减,国库亏空。逐渐地,诸侯的经济实力超过了周王室,矛盾加剧,诸侯王逐渐不服从周王室的管理。这反映了奴隶制的发展和奴隶阶级的利益需要,在当时有其必然性。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春秋战乱的深层原因,笔者与学生共同设计了春秋战乱的历史坐标。作者提出在坐标轴上呈现春秋时期的思想,并要求学生列出时代背景,在坐标轴上他们分析了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各种情况如何影响社会。
通过对历史坐标系的设计与呈现,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春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周王朝实力的衰退和严重社会动荡是历史的必然。
从历史方法论的时空观来看,要全面把握历史事件,首先要回到当时的历史情境,找出“物”与“物”背后的决定因素,审视事件的时空等因素,构成历史发展的线索是那些能够对“事物”背后的行为和方式进行合理解释的因素。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设计春秋战乱时代语境的时空坐标,实际上反映了从时空维度建构历史认知的教学理念。这可以培养学生的时代历史感,从而使学生对春秋战乱的背景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三、 展现历史的世界性和现代性,理解本质
历史不仅是指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还包括依赖于历史事实的历史数据重建过去的历史事实,即真实的历史事实是在一定的描述下建构起来的事实。事件不仅表明过去确实客观地发生了,而且可以反映事件背后的行为方式及其信念。春秋战乱是各种政治力量的斗争和社会秩序重建活动的发展,这迫使我们回到当时时代,赋予它意义,构建具有时代价值的历史时空坐标。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历史时空观,将春秋战乱置于时代的时空语境中,作者要求学生思考如何从宇宙学和现代性的时空语境中理解春秋战乱,以及社会动荡的原因。主要涉及的历史事件有:铁制农具和耕牛出现、青铜、冶铁、纺织、盐、漆器出现、金属货币出现、春秋五霸出现等。
在讲解“王室衰微”时,笔者与学生互动,与学生现场动手搭建分封制下,天子赖以生存的“积木地图”,让学生非常形象地理解从尊卑有序到礼崩乐坏、王室衰微的逻辑密码——分封制的兴废。当周平王涉险东迁洛邑的时候,他却失去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尊严。通过历史叙事展现历史的世界性和现代性,让学生体会到“王室衰微”这一历史现象的本质。
在对相关历史背景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如何认识造成春秋时期社会动荡的原因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从春秋时期动荡发生的时代坐标中可以看出,造成春秋时期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周王室和诸侯国之间力量失衡,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摧毁旧的生产关系。 建立对世界性(既有空间意义又有文明意蕴)和现代性(既有时间取向又有社会取向)的历史认知,涉及运用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来理解历史事件,即从世界发展趋势和中国社会发展来理解春秋时期的动荡。
通过教师讲解,学生逐步认识到春秋时期社会动荡的必然性,认识到生产关系必须适应时代潮流,是春秋时期社会内部新的经济力量和阶级力量发展的结果。
四、 架设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跨越时空
历史时空的本质是人类实践的过去,无休止的历史进程只发生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中。由于时空的差异,人们对春秋战乱史的评价观也在不断地变化。我们今天应该如何评估春秋战乱,历史解释本质上是基于客观历史事实的主观建构。因此,对历史的感知受到理解历史读者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经验的影响。今天,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更需要深刻认识春秋战乱的历史价值。认识历史现象,认识历史的意义,解读历史必须回到特定的时空语境中,从特定的视角来叙述历史。时代精神要求我们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为指导,即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出发,寻求历史规律,科学、全面地认识历史事件。同时,历史知识不是来自对历史现象的叙述,而是来自对其本质的揭示和解释。综上所述,要理解和评价春秋战乱,就需要从特定的历史語境和时代语境出发,回到现场,建立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对春秋战乱史的评价应立足于当下,面向未来,把对春秋时期的动荡历史的评价放在过去、当下与未来的价值时空中,就能呈现春秋时期的历史动荡对中国现代化实践进程的意义。
五、 利用历史资料把控时间
初中阶段历史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也需要掌握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博物馆和历史遗迹馆展开实践探究,这能够让学生通过真正的接触和观看,加强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而大多数情况下,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机会带领学生进入类似的场景进行知识的学习,所以教师就需要利用多媒体,把历史的资料有效地进行渗透,以此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例如:在讲解为什么古巴比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时候,就需要利用史料对古巴比伦所具有的文化进行深入的探究,教师播放视频,展示出空中花园的建筑物。虽然这样的展示能够比较直观地了解当时建筑物的特点,但是学生对于所学习的内容依然充满着疑惑,所以教师就可以结合相关考古资料,让学生研究古巴比伦空中花园种植草木的具体方法,以及能够种植植物的相关原因,再配合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中的文字,让学生真正感受当时古巴比伦所具有的璀璨文明,教师也能够结合当时历史的情况进行对照,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古巴比伦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主要原因。这样的教学方法就能够让学生真正地通过历史资料,拥有时空的观念,也能够把历史课堂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以此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帮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历史知识学习的过程之中,提高学习的效果,推动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六、 以情境促进学生深入学习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之中,教师需要清楚地意识到,要通过有效课堂教学目标的创设,让学生清楚地对知识内容进行了解和分析,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具有目的性。情境教学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通过情景再现的方法,对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
想要利用时空的观念进行课堂教学,就需要配合使用情景创设的方法,通时空情景的再现,完成教学,使学生能够真正地近距离接触历史事件,缩短时空的距离,真正拥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这种方式也能够带领学生回到当时的社会之中,感受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当前历史的氛围,激发起学生对于历史知识深入探究的思想和欲望。
例如:在学习“秦王扫六合”这个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句历史诗句作为课堂有效的导入方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这堂课所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了解当时秦王所具有的雄才大略,展现秦朝统一六国时的恢宏。教师可以利用视频的形式,播出荆轲刺秦王等剧情和影视片段,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时空的情境中,了解当时秦王统一六国的必要性,感受当时社会的背景以及背后的故事。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性的锻炼,分析秦朝在当时的情况下所采取的巩固政权的具体措施有哪些。通过这样时空情境的创设,学生就能够对秦王扫六合这个历史事件和脉络有深刻的认知。
七、 结语
历史叙事以叙述主体的内在时空为核心,一方面叙事主体设定历史叙事所涉及的事件时间,另一方面叙述主体对所选事件因果关系进行具体安排和组合,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历史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基本思维、核心思维,而历史是建构在时空基础上的历史叙事。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观点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自然也是适合中学历史教学的。“教学做合一”就是要求“教”与“学”都围绕着做来进行,“做”中“教”,“做”中“学”从而实现“教”“学”“做”相互联系,相辅相成。陶行知先生认为:“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因此,中学历史学教师应当不断丰富、拓展自己的知识,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历史叙事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慧本.当前国内史学理论研究的若干前沿问题[J].学术研究,2017(12):21.
作者简介:
陈英,福建省福清市,福建省福清华侨中学。
关键词:历史时空观;历史叙事;初中历史;教学
一、 引言
历史时空观是指在特定的历史事件与特定的时空(社会环境、社会场所)之间的联系下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观念。历史时空观是认识历史的基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是了解和理解历史所必备的核心思维之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在深刻理解历史时空内涵的基础上,学生能够从时间和空间元素中构建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师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时间敏感度、古今中外地理空间感及其之间的联系、转换能力。
历史解释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历史的一些基本问题,如证据(包括证言)、历史的时间结构、历史再现的可能性及其限度,即如何进行历史叙事。海登·怀特是著名的史学理论家,他认为历史叙事有三个层次:一是按时间顺序的材料(或证据);二是通过对历史事实的选择、发现、认定或揭示而形成的历史叙述,赋予历史事实以意义;三是理解和阐释历史,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和意义建构。换句话说,历史叙事所展示的编年时间结构,是以自然时间为轴心,以叙述者内部时间为核心。笔者在教学部编版七年级历史《动荡中的春秋时期》时,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的原因以及春秋争霸对后世的影响,通过三个层次引导学生运用时空观念,与学生进行深入探讨,以实现对动荡中的春秋时期这一系列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
二、 构建历史背景的时空坐标,体验史实
根据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论,“做”是教学的核心,提倡做上教,做上学。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关系,是教,同时,学生对教师的关系,却是学。提倡“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进行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在网上自行查找资料,按编年史的叙事方式,分别列出春秋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从而初步了解春秋時期的历史背景。
在学生掌握历史背景知识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问题:造成春秋时期动荡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王室会衰微?
由于对历史问题缺乏逻辑性的思考,高中生对这类问题往往束手无策。为了引导学生关注关键问题,并运用逻辑方法来分析历史问题,作者建议学生: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王室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一般需要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角度加以分析。从经济状况、阶级基础、制度、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分析春秋战乱的原因。
请学生结合教材,分析春秋时期的经济、制度、阶级、思想文化等情况。然后笔者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事件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有其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由于春秋时期经济发展,各诸侯国的实力得到提升,必然要求摧毁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社会秩序,这就是当时周王室面临的困境。周平王东迁都城后,直接管辖地区仅在洛邑一带,统治范围大减,国库亏空。逐渐地,诸侯的经济实力超过了周王室,矛盾加剧,诸侯王逐渐不服从周王室的管理。这反映了奴隶制的发展和奴隶阶级的利益需要,在当时有其必然性。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春秋战乱的深层原因,笔者与学生共同设计了春秋战乱的历史坐标。作者提出在坐标轴上呈现春秋时期的思想,并要求学生列出时代背景,在坐标轴上他们分析了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各种情况如何影响社会。
通过对历史坐标系的设计与呈现,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春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周王朝实力的衰退和严重社会动荡是历史的必然。
从历史方法论的时空观来看,要全面把握历史事件,首先要回到当时的历史情境,找出“物”与“物”背后的决定因素,审视事件的时空等因素,构成历史发展的线索是那些能够对“事物”背后的行为和方式进行合理解释的因素。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设计春秋战乱时代语境的时空坐标,实际上反映了从时空维度建构历史认知的教学理念。这可以培养学生的时代历史感,从而使学生对春秋战乱的背景有一个深刻的认识。
三、 展现历史的世界性和现代性,理解本质
历史不仅是指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还包括依赖于历史事实的历史数据重建过去的历史事实,即真实的历史事实是在一定的描述下建构起来的事实。事件不仅表明过去确实客观地发生了,而且可以反映事件背后的行为方式及其信念。春秋战乱是各种政治力量的斗争和社会秩序重建活动的发展,这迫使我们回到当时时代,赋予它意义,构建具有时代价值的历史时空坐标。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历史时空观,将春秋战乱置于时代的时空语境中,作者要求学生思考如何从宇宙学和现代性的时空语境中理解春秋战乱,以及社会动荡的原因。主要涉及的历史事件有:铁制农具和耕牛出现、青铜、冶铁、纺织、盐、漆器出现、金属货币出现、春秋五霸出现等。
在讲解“王室衰微”时,笔者与学生互动,与学生现场动手搭建分封制下,天子赖以生存的“积木地图”,让学生非常形象地理解从尊卑有序到礼崩乐坏、王室衰微的逻辑密码——分封制的兴废。当周平王涉险东迁洛邑的时候,他却失去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尊严。通过历史叙事展现历史的世界性和现代性,让学生体会到“王室衰微”这一历史现象的本质。
在对相关历史背景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如何认识造成春秋时期社会动荡的原因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从春秋时期动荡发生的时代坐标中可以看出,造成春秋时期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周王室和诸侯国之间力量失衡,生产力的发展必然要求摧毁旧的生产关系。 建立对世界性(既有空间意义又有文明意蕴)和现代性(既有时间取向又有社会取向)的历史认知,涉及运用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来理解历史事件,即从世界发展趋势和中国社会发展来理解春秋时期的动荡。
通过教师讲解,学生逐步认识到春秋时期社会动荡的必然性,认识到生产关系必须适应时代潮流,是春秋时期社会内部新的经济力量和阶级力量发展的结果。
四、 架设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跨越时空
历史时空的本质是人类实践的过去,无休止的历史进程只发生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中。由于时空的差异,人们对春秋战乱史的评价观也在不断地变化。我们今天应该如何评估春秋战乱,历史解释本质上是基于客观历史事实的主观建构。因此,对历史的感知受到理解历史读者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经验的影响。今天,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更需要深刻认识春秋战乱的历史价值。认识历史现象,认识历史的意义,解读历史必须回到特定的时空语境中,从特定的视角来叙述历史。时代精神要求我们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为指导,即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出发,寻求历史规律,科学、全面地认识历史事件。同时,历史知识不是来自对历史现象的叙述,而是来自对其本质的揭示和解释。综上所述,要理解和评价春秋战乱,就需要从特定的历史語境和时代语境出发,回到现场,建立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对春秋战乱史的评价应立足于当下,面向未来,把对春秋时期的动荡历史的评价放在过去、当下与未来的价值时空中,就能呈现春秋时期的历史动荡对中国现代化实践进程的意义。
五、 利用历史资料把控时间
初中阶段历史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也需要掌握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博物馆和历史遗迹馆展开实践探究,这能够让学生通过真正的接触和观看,加强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而大多数情况下,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机会带领学生进入类似的场景进行知识的学习,所以教师就需要利用多媒体,把历史的资料有效地进行渗透,以此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例如:在讲解为什么古巴比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时候,就需要利用史料对古巴比伦所具有的文化进行深入的探究,教师播放视频,展示出空中花园的建筑物。虽然这样的展示能够比较直观地了解当时建筑物的特点,但是学生对于所学习的内容依然充满着疑惑,所以教师就可以结合相关考古资料,让学生研究古巴比伦空中花园种植草木的具体方法,以及能够种植植物的相关原因,再配合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中的文字,让学生真正感受当时古巴比伦所具有的璀璨文明,教师也能够结合当时历史的情况进行对照,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古巴比伦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主要原因。这样的教学方法就能够让学生真正地通过历史资料,拥有时空的观念,也能够把历史课堂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以此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帮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历史知识学习的过程之中,提高学习的效果,推动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六、 以情境促进学生深入学习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之中,教师需要清楚地意识到,要通过有效课堂教学目标的创设,让学生清楚地对知识内容进行了解和分析,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具有目的性。情境教学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通过情景再现的方法,对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
想要利用时空的观念进行课堂教学,就需要配合使用情景创设的方法,通时空情景的再现,完成教学,使学生能够真正地近距离接触历史事件,缩短时空的距离,真正拥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这种方式也能够带领学生回到当时的社会之中,感受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况,以及当前历史的氛围,激发起学生对于历史知识深入探究的思想和欲望。
例如:在学习“秦王扫六合”这个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句历史诗句作为课堂有效的导入方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这堂课所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了解当时秦王所具有的雄才大略,展现秦朝统一六国时的恢宏。教师可以利用视频的形式,播出荆轲刺秦王等剧情和影视片段,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时空的情境中,了解当时秦王统一六国的必要性,感受当时社会的背景以及背后的故事。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性的锻炼,分析秦朝在当时的情况下所采取的巩固政权的具体措施有哪些。通过这样时空情境的创设,学生就能够对秦王扫六合这个历史事件和脉络有深刻的认知。
七、 结语
历史叙事以叙述主体的内在时空为核心,一方面叙事主体设定历史叙事所涉及的事件时间,另一方面叙述主体对所选事件因果关系进行具体安排和组合,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历史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基本思维、核心思维,而历史是建构在时空基础上的历史叙事。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观点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自然也是适合中学历史教学的。“教学做合一”就是要求“教”与“学”都围绕着做来进行,“做”中“教”,“做”中“学”从而实现“教”“学”“做”相互联系,相辅相成。陶行知先生认为:“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因此,中学历史学教师应当不断丰富、拓展自己的知识,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历史叙事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慧本.当前国内史学理论研究的若干前沿问题[J].学术研究,2017(12):21.
作者简介:
陈英,福建省福清市,福建省福清华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