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考评指标体系的创建及指导原则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y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教师相对于社会其他群体,“以学术为生、以学术为业”,具有强烈的“学术职业”特征。结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思想理念,高校基层党支部在考虑教师群体特殊性的基础上,构建一套科学合理、针对性强的考评体系,有利于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动作用,从而确保党对高校的领导,确保高校正确的办学方向。
  关键词: 群体特征 党建工作 考评体系
  高校党建工作意义重大,早在1989年党中央发出的《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就指出:“党委是学校的政治核心”。高校党建工作是全国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一般是指高校党委在二级院(系)建立的党的基层组织(分党委、党总支),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对院(系)行政工作实行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并对其发挥保障与监督的作用。高校党员是指高校教师和学生中的正式党员,下面主要探讨高校教师基层党组织考评的问题。
  高校基层党组织在高校党组织架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承担着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领导高校改革、发展,维护高校稳定的重大使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是国家社会发展,科技文化创新的巨大助推力量。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抓好高校党建各项工作任务。为了落实党的各项纲领政策,确保基层党建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充分发挥党的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的评价监管职能,实现党内外群众和基层组织的民主监督职能,高校基础党组织必然要围绕党建工作的责任目标,设立一套科学全面、权责统一、分类管理、易于操作的考核评价体系。
  一、高校基层党组织群体特征
  大学教师是一种工作,是一种特殊的工作,具有鲜明的特点。一般而言高校教师所从事的职业即为学术职业。学术职业(Academic Profession)是指以学术作为工作对象的社会特定职业,“具有以学术为生,学术为业,学术的存在和发展使从业者生存和发展”的特性。美国教育学教授马丁·芬克尔斯坦认为,学术职业是“拥有专业知识背景的、易受新知识生产影响的、随着学术劳动力市场波动的、遵循共同学术规则和学术伦理的自主性职业”[1]。
  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欧内斯特·博耶(Ernest Boyer)曾有一句名言:学术职业是高等教育机构的“心脏”。我国著名教育学家梅贻琦先生曾经有类似的表达:“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是各种学术思想的交汇地,大学教师相对于其他人思维更加活跃。大学老师是大学的主体,在大学中享受充分自由和尊重。他们的工作是对于未知的探索和知识的创新,他们被鼓励破除权威,挣脱束缚,独立思考;他们对于各种理论和学说有着独特的见解,思考真理和社会的普遍性问题,并提出新的价值理念和思想。
  随着我国进一步深化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社会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给高等教育事业和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新的环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意见》强调指出,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责任。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有利于保证党对高校的领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二、制定考核指标体系的指导原则
  为了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实现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规范化、目标化、制度化,务必在充分尊重教师学术职业特殊性的基础上,设计出一套既能客观地评估基层党组织各项工作的达成度,又能激发人员内驱力的责任考评体系。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新的考评体系的设置必须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考核指标的内容具有明确的引导性。《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教党〔2007〕11号)中规定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主要工作围绕“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强化党员教育管理、联系服务群众、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等方面开展。高校是知识的摇篮,是思想的熔炉,古今中外的思想和理论进行激烈的碰撞和交流,所以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考虑到教师党员的特殊性,在党建工作中更加强调密切联系群众,加强对于他们的引导而不是单纯的“领导”。因此在设计考评指标时,必须根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要求将对于党员的理想信念引导放在首位,结合学校学科特点和专业优势,将党建指标与教风建设、师德建设相结合,在保证基础党支部指引力的同时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从而对院(系)党组织建设发挥明确的目标导向作用。
  在制定考评体系时,将考核的重点放在引导教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重视师德修养”、“爱岗敬业”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还可以借鉴他们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职业特性,突出党建理论知识的考查,保证教师党员熟悉党的基本知识、路线方针。例如采用课题研究的形式,激励教师投身党建工作相关理论学习,形成的理论成果还有利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水平和深度。
  二,考评体系的构建贴近年轻老师工作生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高校对教师的需求不断增加,大量年轻教师进入高校工作。根据教育部最新的统计数据全国普通高校现有专任教师1524510,其中56.86%的教師年龄在40岁以下[2]。青年教职工在高校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他们年轻活跃,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我们的考核体系在保持党组织领导地位的基础上党建工作方式应灵活多样,聚焦青年人关注的时事政策,在考核中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   青年教师一般在校内承担的一线教学工作比较多,和学生接触也多。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坚定理想信念放在首位,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头脑,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因此,在对基层党支部和教师个人的考评中,可以重点考察他们的“教书育人”,鼓励他们多和学生交流互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育学生爱党爱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三,考评体系的制定过程全员化。为了保障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必须将党员队伍建设作为考核的重点,围绕教师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等内容制定评价体系。教师党员学历高、素质高,他们完全有能力参与到考评体系的制定过程中,将被动的评价考核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评审。通过他们的参与和反馈有利于设定合理的考核目标,理顺考核流程,提高考核体系的专业化和精确度,使得考核制度在结合党的中心工作的同时,立足学校实际发展。
  “大学以学科共同体为内核,以行政职能为结点而构成,如此使得学术职业人的学科归属度大大高于组织归属度”[3]。由于大学教师的独立性,将教师党员纳入制定过程,可以密切个人和组织的联系,通过活动潜移默化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強化教师们的组织观念和集体意识,熟悉党建工作程序与要求,提高党性修养和业务素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教师党员的积极参与有助于体系的考核方式和内容更加公正透明,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四,在考评内容上,重视量化考核和过程管理,不断优化考评体系。除了对一些基本指标,如党员发展数量、党支部活动次数等重要指标必须设定明确的定量考核指标外,应将日常组织活动的会议记录、工作日志等记录资料纳入考核体系,将过程和结果统一起来。考评方式务必适应基层工作现状,对于考评优秀的支部和个人可以给予奖励或者在评奖评优中予以加分,使考评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力推手。考核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优化,特别是在“指标体系设计、评价机制构建、评价结果运用”[4]。随着党中央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各种针对考核评价体系反馈回来的信息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
  在考评过程中,除了支部的党员外,还要注重体现上级党组织对下级组织的监管职能、党内外群众和基层组织的民主监督职能。可以适当邀请一部分上级领导和党外群众,参与评价或者以座谈会的形式共同交流,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干部党员履行职责,切实把党员主体责任落到实处。当然,考核的最终目的不仅是检验以往工作的达成度,更是希望通过考核促使被考核单位调整前期工作中的偏差,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个人对照标准自我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找寻对策,对未来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将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促进基层党建工作与学校的改革发展相融合;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动作用,确保党对高校的领导,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
  参考文献:
  [1]Finkelstein .Martin, Robert Seal, and Jack H .Schuster .The new academic generation: A profession in transformation[M].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8:163.
  [2]http://www.moe.edu.cn/s78/A03/moe_560/jytjsj_2014/2014_qg/201509/t20150909_206904.html.
  [3]沈红.论学术职业的独特性[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7):18-28.
  [4]覃文忠,王瑞杰.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评价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5):32-34.
  [5]李战军,董国军.对构建高校院(系)党组织建设考核评价体系的思考[J].江南大学学报,2009(3):16-18.
其他文献
摘 要: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幼教的奠基人,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中国化、科学化、大众化的幼儿教育。他在幼儿教育领域进行了长期的、开拓性的实验和实践和研究工作,创立了“活教育”理论体系。振兴幼儿教师培养对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关键性作用,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借鉴陈鹤琴关于幼儿教师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对提高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陈鹤琴 核心素养 学前教育 
摘 要: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注意挖掘历史资源,包括网络资源、生活资源、活动资源、情感资源等。运用好这些资源,历史课堂就会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关键词: 历史教学 挖掘资源 运用资源  引言  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①。历史学科教学与其他学科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是沟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历史学科学习必然要联系现实,并展望未来。初中学生尚未形成系统的、正确的历史观念
摘 要: 本文调研分析了我市部分城乡接合部基础教育机构。以盐都区冈中小学为例,从学校运营、教师队伍建设及生源质量管理三方面,梳理总结城乡接合部基础教育的制约因素,并针对问题进行深入探析,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 城乡接合部 学校运营 教师建设 生源管理  城乡接合部即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在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转向城市的进程中,形成的兼有城市与乡村双重特点的城市边缘地带①。这种特殊
摘 要: 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关系高校教学改革的成效。基于此,高校要建立宣传教育培训机制、健全科学评价机制、完善严格监督机制、构建有效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关键词: 高校 师德师风 长效机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
摘 要: 近几年,数字出版影响了大众的阅读习惯,大众阅读习惯又影响了未来书业的发展。本文以问卷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对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的大学生进行了统计,探讨研究了数字出版环境下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并提出了对策,旨在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 数字出版 新媒体 大学生 阅读习惯 问卷调查  一、引言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天之骄子”,阅读习惯从侧面反映了社会的一种形态。随着社会的不断
摘 要: 《韩熙载夜宴图》与《源氏物语绘卷》都是历史上最具代表的早期连环长卷。两部作品虽然远隔万里,但在故事与画面表现关系、视角、设色、抽象与具象、空间层次的心理呈现上都有着“和而不同”的艺术美感。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比研究法、多学科横向研究法,发现两部中日绘画作品共同的中国元素,同时进一步剖析《源氏物语绘卷》的日本式构图、抽象的造型、装饰的色彩等。通过相似与不尽相同的两部作品的对比,引申出借鉴、融
摘 要: 依托江苏省先进催化与绿色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构建校企、校校、校所、校地和国际化协同模式,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通过常州大学化工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办学实践,探索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协同创新 大数据 人才培养  一  在当前高校主流评价以科研为主、人才培养效果短时期内难以显现的情况下,形成了高校及教师过于重视基础科研,对人才培养投入不够的局面,很大程
摘 要: 本文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材建设、教学实践等层面利用多种方式,调查分析医学美学教育现状: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美学教育存在课程设置不均衡,教材建设针对性不足等问题,受到认识不足、推广乏力、针对性差、学时限制、师资缺乏等因素的制约。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医学模式转变的高度,定位医学美学课程;发挥医学美学在医学与人文课程之间的中介作用;针对不同专业层次,科学设计医学美学课程和教材体系,加强师资
摘 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第二课堂育人功能的核心要素,其次归纳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第二课堂推进过程中的限制性因素,最后探索发挥第二课堂在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人才培养中促进作用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 第二课堂 汉语国际教育 人才培养  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基本问题,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担负起大学人才培养重要使命的关键。山东大学已进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发展一流教育
摘 要: 电影《看上去很美》揭示了儿童成长的困境,一方面儿童有自由天性,另一方面教育有一定的秩序。影片反映了儿童教育中秩序与自由的失衡,这种失衡是由以“小红花”所维持的园内秩序而形成的规训与惩罚的场域,源于人性失衡、文化缺失和规则限制。  关键词: 《看上去很美》 秩序与自由 小红花 顽童教育  卢梭有言“人生而自由,却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由与秩序既对立又统一。同样的矛盾在教育中也一样存在,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