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孔子和孟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尤其是语文学科教育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思想。从孔孟两位中国传统教育先哲的教育思想、理念等教学方法论入手,对语文课堂教学理念进行思考。
[关键词]孔孟;语文教育;因材施教;新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9-0009-01
孔子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万世师表的美誉,他不但好学、博学、活学,在世时还以天下为己任,周游列国,传播周礼,是当时诸国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者之一。而孟子是我国古代继孔丘之后儒家学派另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终其一生都在研究和发展知识的传授,他倾心教育事业,好于为师,对学生一贯秉承“往者不追,来者不拒”的态度。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法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主流,但我们仍然可以从孔孟思想中汲取教育的力量。
一、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与新课程理念
《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新提出的理念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相比,在强调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强调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发展的关系。
强调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发展的关系,恰好符合孔子教育思想中“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理念。“有教无类”是指,孔子积极提倡教育平等,无论出身富贵与否,年龄孰大孰小,经济状况如何,天生资质如何,教师都应该平等地传授知识。但是面对不同的学生情况,所运用的教学方式是不同的,就是“因材施教”。这样就可以保证学生在整体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保持自己的个性,谋求更好的发展。
孟子的教育理念也与“因材施教”不谋而合,同样强调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发展的关系。孟子提出了性善论的观点,强调每个人虽然有同样善良的本性,但受到外在环境和资质个性不均的影响,久而久之,各人受教育的效果就会有所偏差。所以面对每个学生就必须全面地考虑不同情况后,再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孟轲对学生的分类比孔子的“上、中、下”三等更为具体。而在科学、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复杂社会中,学生的个性、家庭背景、原本的教育基础、接受能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孔孟“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之于今日的新课堂语文教学仍然有推广与应用的价值。
二、 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新课程理念的第三点提出教学要“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堂”。那么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运用过的对话式教学,与我们如今所积极提倡的参与式、对话式教学则有异曲同工之妙。
高中教材中有一段选自《论语·先进》里孔子课堂教学的描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我们从中可以领略到孔子的课堂形式和教学方法,以下是笔者本课参照孔子教育理念进行对话式教学的一个片段。
笔者:请同学们谈谈对孔子和他的学生们的看法。
珈同學先说,她觉得子路很莽撞又很自信,冉有很谦虚,公西华更谦虚,曾皙很淡泊。笔者问她:“那你觉得孔子这个老师怎么样呢?”她说孔子待人很平等,而且从来不打击学生,这种老师很令人喜欢。
潘同学补充说她觉得子路不只有莽撞,还很直率,想什么就说什么;曾皙很淡泊,去春游的时候在河里洗洗澡,吹吹风,多满足啊。
笔者问学生:你们都跟孔子一样喜欢曾皙吗?
林同学说,曾皙虽然有淡泊的一面,但是他为什么要偷偷留下来问老师对别的同学的看法怎么样呢?说明他还不是很淡泊。她一说完,学生就纷纷批评曾皙是个有心计的人。
笔者说,曾皙并不一定如大家说的有心计,古代的君子是很谦和的,又好学,他有疑问想知道老师的想法,又不好意思直接在课堂上问,也很正常吧?难道他要在课堂上问老师为什么要讥笑子路吗?这更不利于班级团结。
快下课了,潘同学又站起来补充,她觉得公西华不仅仅是谦逊,还实事求是,因为他想做主持人就愿意去学,既承认自己有不会的地方,又愿意为理想而改变、学习。
实事求是也好,有心计也罢,都是笔者在自己读《论语》的时候完全没有想到的,学生能有那么多的想法,还敢于大胆表达出来,不得不说对笔者有很大的启发。孔子显然是注重德育的,但是在谈论志向时,他并没有采用“填鸭式”教学,而是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对话式教学气氛,适当地做出肯定的评价,对于自己不赞同的观点则明确引导,做到真正的润物细无声。这样才有利于构建新课程要求的开放、有序的语文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交流的良好习惯。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关键词]孔孟;语文教育;因材施教;新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9-0009-01
孔子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万世师表的美誉,他不但好学、博学、活学,在世时还以天下为己任,周游列国,传播周礼,是当时诸国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者之一。而孟子是我国古代继孔丘之后儒家学派另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终其一生都在研究和发展知识的传授,他倾心教育事业,好于为师,对学生一贯秉承“往者不追,来者不拒”的态度。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法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主流,但我们仍然可以从孔孟思想中汲取教育的力量。
一、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与新课程理念
《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新提出的理念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相比,在强调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强调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发展的关系。
强调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发展的关系,恰好符合孔子教育思想中“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理念。“有教无类”是指,孔子积极提倡教育平等,无论出身富贵与否,年龄孰大孰小,经济状况如何,天生资质如何,教师都应该平等地传授知识。但是面对不同的学生情况,所运用的教学方式是不同的,就是“因材施教”。这样就可以保证学生在整体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保持自己的个性,谋求更好的发展。
孟子的教育理念也与“因材施教”不谋而合,同样强调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发展的关系。孟子提出了性善论的观点,强调每个人虽然有同样善良的本性,但受到外在环境和资质个性不均的影响,久而久之,各人受教育的效果就会有所偏差。所以面对每个学生就必须全面地考虑不同情况后,再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孟轲对学生的分类比孔子的“上、中、下”三等更为具体。而在科学、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复杂社会中,学生的个性、家庭背景、原本的教育基础、接受能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孔孟“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之于今日的新课堂语文教学仍然有推广与应用的价值。
二、 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堂
高中语文新课程理念的第三点提出教学要“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堂”。那么两千多年前孔夫子就运用过的对话式教学,与我们如今所积极提倡的参与式、对话式教学则有异曲同工之妙。
高中教材中有一段选自《论语·先进》里孔子课堂教学的描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我们从中可以领略到孔子的课堂形式和教学方法,以下是笔者本课参照孔子教育理念进行对话式教学的一个片段。
笔者:请同学们谈谈对孔子和他的学生们的看法。
珈同學先说,她觉得子路很莽撞又很自信,冉有很谦虚,公西华更谦虚,曾皙很淡泊。笔者问她:“那你觉得孔子这个老师怎么样呢?”她说孔子待人很平等,而且从来不打击学生,这种老师很令人喜欢。
潘同学补充说她觉得子路不只有莽撞,还很直率,想什么就说什么;曾皙很淡泊,去春游的时候在河里洗洗澡,吹吹风,多满足啊。
笔者问学生:你们都跟孔子一样喜欢曾皙吗?
林同学说,曾皙虽然有淡泊的一面,但是他为什么要偷偷留下来问老师对别的同学的看法怎么样呢?说明他还不是很淡泊。她一说完,学生就纷纷批评曾皙是个有心计的人。
笔者说,曾皙并不一定如大家说的有心计,古代的君子是很谦和的,又好学,他有疑问想知道老师的想法,又不好意思直接在课堂上问,也很正常吧?难道他要在课堂上问老师为什么要讥笑子路吗?这更不利于班级团结。
快下课了,潘同学又站起来补充,她觉得公西华不仅仅是谦逊,还实事求是,因为他想做主持人就愿意去学,既承认自己有不会的地方,又愿意为理想而改变、学习。
实事求是也好,有心计也罢,都是笔者在自己读《论语》的时候完全没有想到的,学生能有那么多的想法,还敢于大胆表达出来,不得不说对笔者有很大的启发。孔子显然是注重德育的,但是在谈论志向时,他并没有采用“填鸭式”教学,而是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畅所欲言的对话式教学气氛,适当地做出肯定的评价,对于自己不赞同的观点则明确引导,做到真正的润物细无声。这样才有利于构建新课程要求的开放、有序的语文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交流的良好习惯。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