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品德课如何组织好课堂讨论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izhi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前提。其中,课堂讨论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组织好课堂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先学后教,能力提升”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成为课堂讨论老师们普遍采用的方法。本文将通过先教后学等教学方法,浅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上组织课堂讨论。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课堂讨论 先学后教 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64-01
  一、中学思想品德课程设置的重要性
  中学时期是人生的重要转折阶段,该时期是基础教育工作的核心阶段,是学生自我身体处于发育关键时期,心智及意识形态等均在此阶段定性。因此在中学时期开设思想品德课程,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和社会科学常识教育观念意识的培养。在国家教育相关法规中,不仅提出了该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具体的分类目标。即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所以,中学思想品德课程的设置满足与对青少年的心理及行为的教育,为其能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思想品德课程课堂讨论的目的及必要性
  作为中学教育的主体,思想品德课规范着学生的言行举止,是学生在成人成长中的重要课程。其课程内容的设置更是生机勃勃,异彩纷呈,在众多体现新理念的教学法中,课堂讨论是“开放性教学”和“自主性学习”的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随着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先学后教,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家、学者所认同,而在实施方面的许多环节中,课堂讨论是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就是为了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
  三、课堂讨论的主要形式
  课堂讨论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相互研究讨论,使得对知识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堂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着重运用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为学生自己探求真理,利于对智力的开发,同时也能加深对问题的理解,真正起到了“先学后教”的效果。下面将对教学实践中常用的课堂讨论法做以下介绍:
  1.小组式讨论
  在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易懂的知识、理论性不强,并且可读性强,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运用小组讨论的形式。
  运用这种讨论形式的优点是能让学生不需要过多的准备,在课堂上便可随机组织,没有固定的程序,也不讲究一定的格式。小组成员各抒已见,随意发表意见,非常活跃,每组3至5人也可使小组成员提高口头表述能力的机会方面比全班式讨论多。
  2.集体式的讨论
  集体讨论在思想品德课上是开放式的学习过程。在讨论中,每个参加者,都可以发表个人见解,每个人的见解统一起来,从而形成集体智慧。在这个过程中,尽管有许多同学没有得到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但是,在这种集体讨论的氛围中,学生很容易形成一种集体的统一观点。所以这种讨论形式非常利于引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充分体现出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宗旨。
  3.重点问题的讨论
  在讨论前让学生把自己认为难理解的问题一一列出,然后挑选出具有代表性且有争议的观点,首先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各小组经过讨论后推出其中一人做总结性发言,然后全班对其发表意见。
  这种方法在中学思想品德课中是常用的讨论法,思想品德课程中大多涉及哲学、马列主义等一些难于理解的知识,重点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逐步发现问题所在,并在讨论的过程中,思维慢慢清晰,掌握知识的同时,更体现出了在当今教育改革大潮下,对于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好的学习方法。
  四、选择思想品德课适用课堂讨论的原则
  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有些知识是不需要进行课堂讨论的,这就需要教师对知识有全面的认识与理解,分清应该讨论的课题。
  首先,从教材内容的实际出发。教材内容要具有可讨论性,结论应该是多样的,尤其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多样性的结论更为明显。所以,教师应注意课题内容的讨论价值,让学生在讨论中有所收获,不局限于一种问题的解释。
  其次,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日常学习,分析学生的能力水平,对教学提倡先学后教,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力原则。在学生知识水平、认识程度的基础上确定是否讨论、运用何种方法。保证学生对参与讨论问题的兴趣,做到对问题的理解认识畅所欲言。
  最后,讨论问题的重点性。围绕一定中心问题进行不同方法的讨论,便于学生理解问题,接受新观点,学生容易进入其中。问题讨论的重点性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思想品德教师对课堂讨论的组织
  组织课堂讨论最重要的是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引导,让学生在思维上有正确的认识,并自主探求问题的答案。教师在组织课堂讨论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于组织好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讨论。
  1.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课堂讨论的每一个环节。教师对一节课讨论的问题、讨论的步骤、讨论问题的类型,可能出现的情节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在讨论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的。
  2.无论在何种形式的讨论过程中,都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思想品德课程中,例如常有一些相似的定义,这时就需要教师做系统的讲解,从而把握讨论的方向,以免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走入误区。
  六、结语
  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先学后教,能力提升”。作为教师,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交给学生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尽可能让一切教学环节都进行在学生的学习之前,并且在教学中一定要做到扎扎实实,讲求效果。对于思想品德的课堂讨论是目前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它体现着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先进教学理念的基础思想,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但是,充分发挥讨论在课堂教学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陈霞.浅谈课堂讨论在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2年23期.
  [2]钱荣勇.课堂讨论让思想品德活起来[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年08期.
  [3]印秋平.如何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年04期.
  [4]赵桂琴.课堂讨论的一点体会[J].成功(教育),2012年10期.
  [5]徐光辉.浅谈课堂讨论的有效性[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0年03期.
  [6]孙慧宾.课堂高效讨论的几点做法[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年03期.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项目驱动”教学法展开讨论。主要讨论了该教学法所具备的优点,在实施中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各方面的配套的保障措施等。尤其探讨了该“项目驱动”教学方法与会计教学法相结合而带来的种种问题。  【关键词】项目驱动 会计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52-02  项目驱动教学法也就是依托于一些单位或者机构
【摘要】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一切教育活动的主导性内容,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最大化的锻炼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等,不能够满足于新时期对于人才的需求,同时也不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因而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全方面人才是高中历史教学发展的潜在需求。本文将重点对探究讨论式教学方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教学方式 高中历史 问题 讨论活动
【摘要】对于本县已经实施的不同学校教师流动问题,个人认为不太好(最近又听说高中教师又要流动)。因为每个学校都让教的不好的、不好管理的人、身体素质不好的等方面的教师交流。很少把优秀的教师交流出来。这样就没有达到这一举措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教育资源合理的分配 公开、公平 “领航者”、“一把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以经典文学作品为主要内容,目的是通过鉴赏、分析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借助典范效应来提高初中生的精神素养、审美能力和写作水平。本文重点阐述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人文素养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53-01  一、当代初中生素养的现状  当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
【摘要】语文课堂要育人为先,要成为培养学生良好人格的主阵地。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加以探究。  【关键词】语文课堂 良好人格 培养阵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57-02  教育的核心就是由“知”的传授向“人”的发展转变,即促进学生在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全面发展。学会做人是人生的起点也是终极目
2005年,河北省玉田县散水头镇江家桥村、石臼窝镇大安子村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种植双季糯玉米67公顷,获得了667米2效益3000元的好收成。现就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茬口安
截止2011年底,广东省级专业镇有326个,涵盖了机械、五金、纺织服装、家电、家具、汽配、建材、陶瓷、农业等传统产业以及电子信息、创意设计、电子商务、生态旅游和太阳能光伏
本文针对沿空留巷应用水泥煤矸渣浇筑石墙,进行新的留巷方案设计试验,主要阐述了一次留巷方案的确定和二次留巷方案的确定等一些技术问题.
【摘要】感官体验是获得认识,产生情意和影响行为的有效前提,高中新课程改革倡导体验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学生通过体验和自省,实现自我认知、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进而提高心理素质。本文从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深入体验角色、组织论辩活动等加强学生积极情感体验,达到教学的情感目标。  【关键词】情感体验 教学情境 角色 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 The comprehensive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