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课程?公平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_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1月7日至24日,在芬中教育协会和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师研究学院的组织安排下,我随广东省中学骨干校长代表团赴芬兰考察学习。考察期间,芬兰教育所呈现出来的图景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在这幅图景中,芬兰的师资、课程与评价三个方面显得尤为突出。
  一、师资:因为专业,所以信赖
  从师范生入学时的生源选择到教师职前教育,再到教师职后培训,教师队伍建设中的“芬兰经验”独树一帜,“专业”与“信任”构成了相辅相成、互为依存的良好关系。
  芬兰的老师全部具备硕士及以上学历。报考师范专业比报考其他专业难度大得多,比如,坦佩雷大学教育学院录取比例通常是10∶1,赫尔辛基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录取比例为24∶1。然而,还是有充裕数量的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同时,芬兰有扎实的师范生培养机制,在为期 5 年的本硕连读生涯中,师范生要经历引导性教师实习、辅修学科教学实习和主要学科教学实习三次实习,历时 16 周。这种高强度、多维度以及理论、实践交互式、螺旋式的教师培养机制为师范生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相较之下,我觉得有两点值得我们借鉴反思。
  一要反思我们的教师培养制度。在生源上,应该创造条件吸引优秀学生进入师范大学学习,抬高准入门槛,把严上岗关口;在体系上,形成本国特色的教师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结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贯通;在观念上,形成“终身学习”的教师发展观念,学养与时俱进,视界与时代接轨。
  二要客观看待我们的师资队伍。中国教育人口体量巨大,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经师”易得,“人师”可遇,“仁师”难求,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在于质量,而不是数量。这个质量用中国的新时代标准来衡量,就是做“四有”好教师,做学生的“引路人”。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任重道远!
  二、课程:立足当下,着眼于未来
  在课程与教学上,芬兰教育有两点做法令人印象深刻。
  第一,强调应用课程的设置。据坦佩雷应用科学大学全球教育负责人普罗琦(Prokki)博士介绍,芬兰教育有个明显的特征就是采用“双轨制”(two-track system),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两者之间的比例约为5.3∶4.7。职业教育在芬兰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学生初中毕业以后,可以基于本人的兴趣、能力来选择就读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高中。
  芬兰的学校大多是综合性学校,普遍开设了家政课、手工课和劳技课(规划创业课)。在考察学习期间,我们先后参观观摩了坦佩雷应用科技大学的技术实验室、曼塔市飞机机械培训学校的飞机维修课、曼塔高中的语言课和电影课、许尔凡学校和哈勒尤尼杜学校的家政课……这些课从“工作定向”(Job Orienteering)
  开始,制订学徒计划(Apprentice Project),确定“创业之路”项目,学生个个参与,积极动手,欢声笑语,很好地体现了“教育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创业教育理念。
  第二,强调“现象教学”的教学方式。所谓现象教学,就是围绕学生感兴趣的现象开展的跨学科教学方式,不以传统的学科体系进行分科教学。考察期间,我们聆听了有关现象教学的两场报告《跨学科学习——如何设计综合实践课程》和《学校学习环境的新视野》,并在芬兰教育研究中心高级课程发展顾问马蒂·罗西(Matti Rossi)博士的指导下,以“我的健康生活”为主题,采用“同课异构”的工作坊形式,组织实施了一回“现象教学”, 体验深刻,收获良多,让我们这些中国校长最终了解:芬兰新改革倡导的“现象教学”既不是“消除分科教学”,也不是夸大“现象教学”的教学效果,其最终价值旨归,在于寻求分科教学与合科教学的平衡。
  事实上,纵观世界教育史,歷次的教育改革表明,教育是一门平衡的艺术,改革必须在形形色色的教育流派中保持平衡。道理很简单,因为人的教育,无法在传统、现实、未来被完全割裂的状态下完成。普罗琦(Prokki)博士在我们考察培训学习的第一堂课上说道:“教育应着眼于未来,而不是当下。”而经过综合考虑,我觉得很有必要把普罗琦(Prokki)博士的这一观点稍加修正:教育应当立足当下,着眼于未来。
  三、公平: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这句著名口号最早源自2001年美国政府颁布的教育法案《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o Child Left Behind),旨在确保每个儿童都能接受到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美国政府为什么要颁布这样一个法案?原因之一就是在国际PISA 测试中,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美国,其参赛学生的排名却相对低下,而北欧小国芬兰的学生却能够高居榜首,连续多年被评为整体表现第一,享誉全球。
  那么,芬兰教育为什么能够做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从价值理念来讲,芬兰人树立了全纳教育的理念,提出人人有权利接受平等教育,人人有机会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在芬兰人看来,教育的目的是学习,是成长,而不是竞争和筛选。
  从服务系统来讲,芬兰的基础教育全部由政府买单,学校建立了三层完备的学习支持系统(基本支持、加强支持、特殊支持)。芬兰人的教育逻辑是:“学得快的人可以自己学,学得慢的人更需要帮助。”对那些学习迟缓、有困难的学生,芬兰学校不抛弃、不放弃,百分之百提供“基本支持”“加强支持”和“特殊支持”,努力保证让每一个孩子不掉队。统计数据表明,芬兰大约有30%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接受过某种形式的教育支持。有学者认为,这种广泛的特殊教育支持体制是芬兰在PISA测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2019年1月15日,我们考察了芬兰于勒耶尔文综合学校。于勒耶尔文综合学校是当地规模最大的一所学校,有学生 730 人,教师60人,实行小学到初中一贯制办学,学制从一年级至九年级,另设立多个特殊教育班,有特殊教育学生60多人。于勒耶尔文综合学校最大的亮点,就是对特殊学生的“特殊支持”做得非常到位,表现在对特殊学生选用特定的专用场室、丰富的课程体系、灵活的分类教学和温暖的人文关怀……
  我将我对芬兰教育的观察、体会,用一首打油诗总结概括如下:
  芬兰教育人夸好,教师信任专业高。
  课程设置重未来,职业技术不可少。
  三层支持讲服务,教育公平为旨要。
  他山之石可攻玉,中国教育在奔跑。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华侨中学)
  责任编辑:孙昕
  heartedu_sx@163.com
其他文献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以雨为缘起,但是写的是雨后的情与景,激发起特别的心境。  第一句就显示出,雨疏风骤,是昨天夜里的,是回忆中的雨。回忆中的雨比之眼前的雨要更有情趣一些。眼前的只是外部的景观而已,回忆则有内心追思的触动。为什么当时下雨的时候没有感觉,要到早上才努力回忆?是“浓睡”,不清醒。这个“浓”字用得挺好。“
课堂活动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是将客观的学习内容转化为语文能力和素养的中介与载体。师生双方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最终实现教学目的。课堂活动如设计得精巧,能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其中。学生通过主动的活动与探究能获得锻炼、获取经验,进而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小组讨论、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辩论、即兴演讲、欣赏影音片段……随着教学媒体的发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越来越受到师
先看下面的例子:  (1)近日,墨西哥电视剧《丑女贝蒂》的中国版《丑女无敌》在湖南卫视完成了第一季的播放,收视率高达1.77%。据统计,截至10月14日,该剧在全国22点档节目中市场占有率已超过9.3%。借助第一季的热播势头,《丑女无敌》第二季的拍摄工作已在湖南启动,预计将在明年贺岁档与观众见面。(《知识产权报》2008年11月27日)   这里有“《丑女无敌》第一季”“《丑女无敌》第二季”的说法
单元整体设计    一、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初中阶段的第一个文言单元。小学阶段,学生虽学习过几篇短小的文言文,但对文言文的认识几乎是空白。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累常见文言词汇及有关的文学常识,掌握文言文诵读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诵读习惯,在学习过程中感知古今汉语的异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    二、单元设计思路  本单元所选古代诗文,既有名家名作,也有劳动人民
一、我的學习经历  1929年4月26日,我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父母都是农民,父亲有一把剃头刀,会在赶场①的时候帮别人理发,其余时间在家里种庄稼。新中国成立后,我家被划为一般中农。因为家里很穷,粮食很少,只有几挑谷子。我母亲生了13胎,只活了六个,我是老二,也是读书最多的,除了我和老三,其他人都只读到小学。  我在彭家场上小学的时候,学校规模很小,条件也很差。刚开始的时候我贪玩,不喜欢读书,经常被
文本探究    《沁园春·长沙》分上下两阕。上阕从不同的视觉角度(远、近、仰、俯),着斑斓绚丽之色彩(红遍、碧透),点面结合,尽态极妍地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整幅画面凝重浓烈,充满强劲的搏击力度。雄丽的大自然猛烈地叩击着诗人的心胸,诗人不禁浮想联翩,眼前现出一幅幅难忘的战斗生活的画面,并由此自然过渡到下阕。在下阕中,诗人极力抒写年轻的革命同学一同读书、一同探索,年富力强、朝气蓬勃的年华之
《语文学习》2007年第3期发表了王侠老师的《正确认识文本解读的价值——由“鲁提辖是英雄吗”引发的思考》,对《语文建设》2006年第11期刊载的卢派清老师的《鲁提辖是英雄吗?》一文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卢老师对阅读教学的理解和操作出现误差,并且指出这种现象在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带有一定普遍性。   问题的缘起是卢老师在文中介绍的他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设计的“鲁提辖是英雄吗”这样一个问题。卢老师
《林黛玉进贾府》以短短几千字的篇幅,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介绍了小说的典型环境。它主要是通过丰富、细腻、生动、深刻的细节描写体现出来的。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已很多,本文谈一个不太为人注意的细节。  林黛玉到贾府时,贾宝玉已到庙里还愿去了,故在一开始林黛玉并没有见到贾宝玉。吃过晚饭后,有丫鬟进来说“宝玉来了”,此时林黛玉才第一次见到贾宝玉。贾宝玉向贾母请安后,贾母便说“去见你娘来
阅读测试一直是各级各类语言能力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般形式是:受试者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若干书面文字材料,并完成依据该文字材料编制的若干试题。这就意味着阅读材料是影响阅读测试效度的因素之一,阅读测试题的编制者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往往会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以使测试更为有效。本文试从效度这个视角,以中外阅读测试实践为例,来对阅读测试中阅读材料的选择问题做一些粗浅的探讨。虽然当前学界倾向于将效度作为一个整体
【摘 要】师资队伍建设为学校立校之本,优秀人才培养为学校质量之源。学校应以长期主义的视角,以变中求稳的心态,遵循“取势,明道,优术”策略,从持续组织变革、厚重师德建设、多元专业培养三个方面入手,推进学校人才资源的培养和开发。  【关键词】学校人力资源 人才培养 组织变革 师德建设 教师培训  发展和创新,是新时代的主题词。而实现发展和创新的前提,必然是建立在丰富多元、结构合理的人才资源基础之上。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