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追随儿童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幼儿园教师的课程观不断更新,越來越多的教师能像案例中的教师一样,发现身边的资源,结合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不断生成对孩子来说有趣且有意义的活动。案例中这位教师的困惑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明明我们一直追随着儿童的脚步,对如何开展生成活动也有一定的思考,为什么整个活动进行下来似乎并没有特别明显地推动孩子的发展,教师自己也对活动的效果并不怎么满意呢?这其中的原因可能有很多,而我认为值得我们反思的一个问题是究竟什么是追随儿童以及如何追随儿童。
   1.“追随”不只是看和听,更要理解
   有的教师认为,我看了孩子的行为,听了孩子的想法,这就是追随儿童了。其实不然,教师要真正做到追随儿童,就要理解儿童。如何理解?最基本的方法的确是去听孩子说了什么,看孩子做了什么,但在听和看的基础上,还要分析孩子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做,结合对孩子的日常观察以及当时的具体情境来分析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持续地观察,从而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案例中,教师带着班里所有孩子去寻找适合小狗安家的地方,然后让孩子们去收集信息、做计划,可是,是否所有孩子都对这件事感兴趣?又有多少孩子能对这件事表现出持续的兴趣?在这个活动中,后面的“安家工程”虽然是通过分组的方式完成的,每个孩子看似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了一个小组参与,但实际上,这个活动从讨论、做计划开始就是一个集体活动。教师用集体活动的形式去做这件事情,限制了自己了解孩子真实想法的可能。教师不妨把为小狗安家作为近期班级里的“焦点话题”,每天利用晨间谈话等时间组织感兴趣的孩子来分享自己的看法,并在班级活动室里专门开辟一处讨论角,感兴趣的孩子可以自主去那里聊一聊,讨论一下,画一画自己给小狗安家的计划。教师则专注于记录他们的语言,分析他们的作品。这样既有利于教师筛选出真正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孩子,又有利于教师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毕竟集体讨论的方式很容易被教师主导,看似是教师在鼓励所有孩子表达,其实是教师或少数几个孩子在主导大多数孩子的想法,这反而限制了大多数孩子的想象、创造和表达。
   2.“追随”不只是鼓励、认同,更要适时引导
   在生成活动中,教师存在一个误区:我鼓励孩子表达、认同孩子的想法就好了,不需要再做什么引导了。其实与预成活动相比,生成活动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来对孩子进行适时的引导。生成活动中,教师并不是毫无目的地追随儿童,而是在全面了解儿童需要的基础上为其设定更适宜的发展目标,从而推动其在参与中获得成长。
   就如案例中的教师,她在明确了这个活动可能推动孩子之间的合作后,需要思考的是:什么是合作?大班孩子的合作可能达到怎样的水平?班里孩子合作的现状如何?他们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在合作能力的哪些方面得到提升?通过这样的思考,教师会发现这次集体讨论形成的分组、分工方案反而减少了孩子自主确定目标、交流自己的想法、理解他人的想法、吸引同伴参与、协商解决问题等的机会。所以,教师可以在焦点话题讨论角给予对这个活动有持续兴趣及有不同想法的孩子分享交流的机会,引导和协助孩子对“为小狗安家”这个大目标进行分解,制订短期合作目标,鼓励有兴趣的孩子持续参与其中,以自主形成的合作小组为单位去探索为小狗安家的方法。其他孩子可能会被同伴的活动吸引而陆续参与进来,也可能不是直接参与,而是从同伴的分享中获得间接经验。当然,也可能有的孩子对此还是不怎么有兴趣,那么他可以选择做自己感兴趣的其他事情。这样,我们看到的就不是由教师或个别孩子主导的集体活动,而是在教师引导下孩子的自主学习活动。
   最后,回看这个案例,我觉得还应该思考一个问题:为小狗安家的时间真的那么紧迫吗?还是我们仍然沿袭了组织集体教学活动的思路,期待着能即时看到比较完美的结果?其实,在小狗的家没有建好之前,我们完全可以把小狗暂时安置在某处,我们也可以先完成基本的清理、修缮工作,待小狗入住后再慢慢计划如何装修、美化。况且,我们并不需要给小狗建一个“完美”的家,孩子在活动过程中的真实体验和经验积累才是更值得关注的。
  (江苏太仓市璜泾镇幼教中心荣文幼儿园 朱程程)
其他文献
第八届全国幼儿园音乐教育观摩研讨会于2012年12月18日至20日在四川成都召开。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制定与颁布的背景相呼应,教学活动游戏化,注重幼儿学习品质和人格品质培养是本届研讨会上被反复提及的三个关键词。上届研讨会的核心主题是“游戏音乐,快乐成长”;本届研讨会以“我学习,我成长,我快乐”为核心主题,大家共同探讨了如何在游戏化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有效促进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而下届研讨会
大班男孩童童家养的一只母狗生了一窝小狗,小狗刚断奶,童童妈妈说,家里养不了,要把小狗都送人,童童很舍不得。有一天,他带了其中他最喜欢的一只小狗来幼儿园,提出能不能把这只小狗养在幼儿园里,这样,他还能常常看到这只小狗。班里的孩子见到这只小狗,都很喜欢。由于它全身都是黑色的,孩子们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小黑。孩子们都希望能把小黑养在幼儿园里,园里讨论之后,觉得可以满足孩子们这个愿望。园里决定在户外给小黑找
静海一中地处天津市市郊静海,是一所远近闻名的示范性高中。近几年来,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由过去拥有一千多名学生、30个教学班,发展到近年来拥有四千多名学生、最多69个教学班。在快速“做大”的过程中,学校逐渐暴露出规模与质量、层次与效益、保底与提高等难以处理的新情况、新问题。就此,张福宾校长顺应课改形势发展要求,带领团队调整办学工作思路,秉着“对学生未来负责,为学生发展奠基”的殷殷情怀,在目标定位
2010年以来,江苏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决策部署,注重顶层设计,紧抓内涵建设,大力推进学前教育全面改革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省在园幼儿254.07万名,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98%以上;全省共有幼儿园7903所,其中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园占比88.89%;88.65%的幼儿就读于省、市优质幼儿园,普惠型幼儿园覆盖率达90%以上,建立了优质普惠健康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着
近些年来。各地在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同时,积极推进幼儿园教育改革,努力更新教育观念,促进了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应试教育和社会上一些不良宣传的影响,当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干扰了正常的保育教育工作,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范办园行为,防止和纠正“小
作家出击    发 现     梁凤莲  发现,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它代表着你的能力,也代表着你的一个良好习惯。  这个世界有多大,发现就有多无限。宇宙的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人类的奥秘也等着我们去发现。大千世界,人类走过的万年历史,就是发现的历史。如果没有发现,也许你会说,人类来到这个奇妙的世界还有其他什么使命吗?  发现是我们天生的行为,不仅仅是科学家们有发现的责任,我们每个人每天的日常生活,也
学习品质不是儿童要学习的知识技能本身,而是学习这些知识技能时的态度、倾向。比如,一个拥有听的能力(听力很好,能听到很细小、从很远的地方传过来的声音)的儿童,未必是一个好的倾听者;一个力气不够大甚至动作不太协调的儿童,却愿意和妈妈一起抬桌子、扫地。前一个儿童有相应的知识技能,却没有相应的品质;后一个儿童知识技能不强,却有相应的品质。   《3~6歲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
设计意图:  散文诗《抱抱》通过排比的手法描写了动物妈妈和宝宝相互拥抱、表达爱意的情景。分析散文诗《抱抱》的内容和结构,我们可以发现,散文诗所呈现的主题是“爱的表达(拥抱和诉说)”,中班幼儿对这个主题有着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散文诗都是按照“地点 动物妈妈和宝宝 怎样抱”的结构来呈现的。在这首散文诗的第一次学习活动中,教师通过有感情地朗诵,师幼、同伴互相拥抱,学习有感情地对自己的妈妈说“我爱你”等,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会因为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能力与经验的不同,在相同的活动中有着差异明显的行为表现:有的积极主动,有的害羞退缩;有的善于表达,有的沉默无语;有的善于合作,有的霸道要强……然而,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会忽略幼儿的这些差异,“一视同仁”地按照预设的方案开展活动,或者虽然注意到了这些差异,但因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而听之任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充
“××动不动就爱发脾气。”“××的脾气大得很。”“我真是受不了××的脾气了!”教师们在平日的交流中,有时会流露出对一些孩子这样的评价。在本案例中也有同样的情况,教师在接手班级之前就已听闻小宇的“坏脾气”,而接手后不久便真正见识到了。好在这是一位有责任心的老师,她愿意去了解小宇发脾气的原因,积极地与家长交流,小宇也在她耐心的引导下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小宇在与同伴相处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大喊大叫、哭闹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