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有一条网络新闻被热炒:某地畜牧局局长转任为教育局局长。舆论在对这项任命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质疑的背后,其实隐含了这么一个逻辑前提:搞教育是有门槛的;不管是教师还是校长、局长,踏足了教育这个“神圣”的领域,就要对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主动的或被动的。
然而一直以来,这种要求是什么,素质和能力具体指向哪些方面,做到什么程度就可以被认为是合格的,这些关键点却是语焉不详的。或者说,现行虽然有一套系统、指标、方式,但并不能可靠地对此进行衡量和筛选,因而也不能进行“量身定制”的提升和发展。学生要想遇上好教师,基本上还靠碰运气。而教师、校长们的种种培训,被证明是立竿见影的也屈指可数。一句话,教育的实际门槛还蒙着一层纱,模模糊糊看不清楚,还处在经验积累和感性认知的阶段。
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一直在使用着智力和才能测验(intelligence and aptitude tests)来选择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们。“这种测验把某些年轻人标记为‘合格者’,把另一些年轻人标记为‘不够合格者’”,因而“对他们的一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没有证据表明智力和才能测验有如此的功效,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测验实际上是无效的,无论对个人来讲还是对社会来说都是无益的”( McClelland,1973)。出于这样的考虑,20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麦克莱兰教授提出要“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正式提出了“胜任力”的概念。随后胜任力理论引起学界广泛关注,与之相关的实践运用开始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并迅速波及教育领域,其中学校管理者胜任力成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英等国教育管理研究的一个热点。目前,在发达国家的企业与组织管理工作中,有关胜任力理论和模型的使用越来越多,并已经从当初识别培训需求的一个辅助工具,慢慢发展成为一个目标明确的开发性活动,由此推动了人力资源的新发展。国内对于“胜任力”的了解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的研究与实践还远未形成气候,与之相对的就是中国大地上的各种智力和才能测试大行其道,“应试教育”久盛不衰。
感谢学者李德方博士,他的研究成果——职业院校校长胜任力模型,不仅给教育领域特别是职业教育队伍建设带来了“胜任力”这样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也为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可操作的路径。本期策划,除了就这个问题与李博士进行深度访谈外,还刊出课题研究团队的相关衍生成果,来观察“胜任力”在教育队伍建设中的广泛应用。
期待“胜任力”能给我们的职业教育投射出一束科学、理性的光芒。
然而一直以来,这种要求是什么,素质和能力具体指向哪些方面,做到什么程度就可以被认为是合格的,这些关键点却是语焉不详的。或者说,现行虽然有一套系统、指标、方式,但并不能可靠地对此进行衡量和筛选,因而也不能进行“量身定制”的提升和发展。学生要想遇上好教师,基本上还靠碰运气。而教师、校长们的种种培训,被证明是立竿见影的也屈指可数。一句话,教育的实际门槛还蒙着一层纱,模模糊糊看不清楚,还处在经验积累和感性认知的阶段。
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一直在使用着智力和才能测验(intelligence and aptitude tests)来选择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们。“这种测验把某些年轻人标记为‘合格者’,把另一些年轻人标记为‘不够合格者’”,因而“对他们的一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没有证据表明智力和才能测验有如此的功效,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测验实际上是无效的,无论对个人来讲还是对社会来说都是无益的”( McClelland,1973)。出于这样的考虑,20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麦克莱兰教授提出要“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正式提出了“胜任力”的概念。随后胜任力理论引起学界广泛关注,与之相关的实践运用开始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并迅速波及教育领域,其中学校管理者胜任力成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英等国教育管理研究的一个热点。目前,在发达国家的企业与组织管理工作中,有关胜任力理论和模型的使用越来越多,并已经从当初识别培训需求的一个辅助工具,慢慢发展成为一个目标明确的开发性活动,由此推动了人力资源的新发展。国内对于“胜任力”的了解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的研究与实践还远未形成气候,与之相对的就是中国大地上的各种智力和才能测试大行其道,“应试教育”久盛不衰。
感谢学者李德方博士,他的研究成果——职业院校校长胜任力模型,不仅给教育领域特别是职业教育队伍建设带来了“胜任力”这样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也为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可操作的路径。本期策划,除了就这个问题与李博士进行深度访谈外,还刊出课题研究团队的相关衍生成果,来观察“胜任力”在教育队伍建设中的广泛应用。
期待“胜任力”能给我们的职业教育投射出一束科学、理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