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課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学好数学的信心来自于对数学的兴趣。学生对有兴趣的东西会表现出巨大的积极性,并产生某种肯定的情绪体验。我从抓好学生的学习态度、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参加数学课外活动等方面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提高;数学;兴趣
许多学生把数学老师比作是“吹眠大师”,认为数学科是相当难学的一门学科。对此我并不这样认为,爱因斯坦曾说:“对于一切,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有内在的动力促使他积极去探索,努力学习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变“要我学为乐学,会学、善学”。反之,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抓好学生的学习态度
教师应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学习动机,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不同的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态度也有所不同。有的学生是对数学整个学科比较厌恶,有的学生中是不喜欢其中的某些部分等。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有效的方法晓之以理、动这以情,所谓因材施教,使之逐步改变对数学的态度。教师要意识到转变学生学习态度的艰巨性,按部就班,深入细致地去做。对学生每个有益的转变,都要及时发现,加以肯定,并作进一步的引导。
二、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把握重点和难点,提高他们的提出疑问的能力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激励学生的质疑兴趣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前提。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质疑欲望。也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质疑的机会,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对学生的质疑,即便是很简单可笑,也不能随便否定。教师一定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认真启发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如学生提出“为什么正数大于负数”,“为什么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教师先表扬提该问题的学生,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给予释疑,让学生学生得到新见解,使他们享受喜悦,从而激发兴趣。
当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质疑能力后,教师就要抓住时机,及时引导学生思考该问哪些问题,不该问哪些问题。关键是让学生知道提出问题是要把握知识的重点与难点,也就是寻找特点,针对提问,从而提高学生提出疑问的能力。通过这样,学生常常会为自己提出了一个高水平的问题而感到高兴,学习的积极性也随之增加,爱动脑、爱思考的习惯也随之而来。从而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为提高教学质量打好扎实的基础。
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著名的心理学家鲁宾斯坦曾说过:“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问题,开始于惊奇或疑惑,开始于矛盾。”确实,好奇是初中学生的特点,如何设计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和思考的兴趣,全在于老师的巧妙构思,精心启迪。如在抽象的“勾股定理”教学中,先要求同学们计算出两直角边的平方和会与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引导学生回顾直角三角形的概念,理清三角形的概念特征等基础知识,然后逐一提问,创设情境:“同学们在计算中发现了什么规律?”、“为什么两直角边的平方和会与直角三角形斜边的的平方相等呢?”这些问题既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又是学生想进一步获取的信息。学生不知不觉产生了深厚的兴趣,都圆盯着双眼,急切地等待教师的释疑。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展示教学目标,使学生“有所疑”,引起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果。
四、开拓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指导学生参加数学课外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参加生产劳动和课外活动小组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知识的实践意义,深感知识的不足,从而引起新的学习需要。利用课外活动课,开展有趣的数学竞赛、组织学生进行编数学小报,开展猜数学谜语等活动,使学生喜爱数学,学得也愉快,也培养了学习兴趣,从而促进了学习成绩和素质的提高。
五、鼓励学生一题多解,调动学生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要认识的数学知识虽然是人类已知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新的,未知的,他们学习时仍然要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的重新创造的过程。鉴此,数学教学过程不能只靠记忆现成的、单一的数学结论和方法来完成,应注意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观察、思考问题,提出多种设想,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尽量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广开思路,求实创新,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具体到数学问题中,应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如教师出示题目:在某一时刻,测杆与其影长的比为1∶0.8,此时测得一旗杆落到某建筑物的影长为2 m,旗杆与建筑物的距离是16 m,求旗杆的高度。当学生得出一方法后,教师可进一步启发学生是否还有其它的方法,能否从别的角度去思考。从而得出三种解题方法。通过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探索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既掌握了解题技巧,又提高了自己的数学思维水平。
总而言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条件,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意识和思想。并通过形色各异的的方法和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不断要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开拓自己的思维,勇于创新,不能停滞不前。只要我们坚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就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理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叶尧城,向鹤梅.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顾继玲,章飞.主编《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2003年版。
【关键词】提高;数学;兴趣
许多学生把数学老师比作是“吹眠大师”,认为数学科是相当难学的一门学科。对此我并不这样认为,爱因斯坦曾说:“对于一切,只有喜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有内在的动力促使他积极去探索,努力学习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变“要我学为乐学,会学、善学”。反之,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望。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抓好学生的学习态度
教师应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学习动机,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不同的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态度也有所不同。有的学生是对数学整个学科比较厌恶,有的学生中是不喜欢其中的某些部分等。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有效的方法晓之以理、动这以情,所谓因材施教,使之逐步改变对数学的态度。教师要意识到转变学生学习态度的艰巨性,按部就班,深入细致地去做。对学生每个有益的转变,都要及时发现,加以肯定,并作进一步的引导。
二、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把握重点和难点,提高他们的提出疑问的能力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激励学生的质疑兴趣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前提。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质疑欲望。也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质疑的机会,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对学生的质疑,即便是很简单可笑,也不能随便否定。教师一定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认真启发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如学生提出“为什么正数大于负数”,“为什么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教师先表扬提该问题的学生,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给予释疑,让学生学生得到新见解,使他们享受喜悦,从而激发兴趣。
当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质疑能力后,教师就要抓住时机,及时引导学生思考该问哪些问题,不该问哪些问题。关键是让学生知道提出问题是要把握知识的重点与难点,也就是寻找特点,针对提问,从而提高学生提出疑问的能力。通过这样,学生常常会为自己提出了一个高水平的问题而感到高兴,学习的积极性也随之增加,爱动脑、爱思考的习惯也随之而来。从而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为提高教学质量打好扎实的基础。
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著名的心理学家鲁宾斯坦曾说过:“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问题,开始于惊奇或疑惑,开始于矛盾。”确实,好奇是初中学生的特点,如何设计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和思考的兴趣,全在于老师的巧妙构思,精心启迪。如在抽象的“勾股定理”教学中,先要求同学们计算出两直角边的平方和会与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引导学生回顾直角三角形的概念,理清三角形的概念特征等基础知识,然后逐一提问,创设情境:“同学们在计算中发现了什么规律?”、“为什么两直角边的平方和会与直角三角形斜边的的平方相等呢?”这些问题既是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又是学生想进一步获取的信息。学生不知不觉产生了深厚的兴趣,都圆盯着双眼,急切地等待教师的释疑。这样,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展示教学目标,使学生“有所疑”,引起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果。
四、开拓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指导学生参加数学课外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参加生产劳动和课外活动小组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知识的实践意义,深感知识的不足,从而引起新的学习需要。利用课外活动课,开展有趣的数学竞赛、组织学生进行编数学小报,开展猜数学谜语等活动,使学生喜爱数学,学得也愉快,也培养了学习兴趣,从而促进了学习成绩和素质的提高。
五、鼓励学生一题多解,调动学生的兴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所要认识的数学知识虽然是人类已知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新的,未知的,他们学习时仍然要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的重新创造的过程。鉴此,数学教学过程不能只靠记忆现成的、单一的数学结论和方法来完成,应注意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观察、思考问题,提出多种设想,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尽量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广开思路,求实创新,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具体到数学问题中,应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如教师出示题目:在某一时刻,测杆与其影长的比为1∶0.8,此时测得一旗杆落到某建筑物的影长为2 m,旗杆与建筑物的距离是16 m,求旗杆的高度。当学生得出一方法后,教师可进一步启发学生是否还有其它的方法,能否从别的角度去思考。从而得出三种解题方法。通过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探索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既掌握了解题技巧,又提高了自己的数学思维水平。
总而言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前提条件,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意识和思想。并通过形色各异的的方法和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不断要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开拓自己的思维,勇于创新,不能停滞不前。只要我们坚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就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理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叶尧城,向鹤梅.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顾继玲,章飞.主编《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