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心理策略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jiangbo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语文新课程理念已逐渐为广大语文教师接受。但在实际教学中,又产生了一种困惑:花了大量时间、精力研究文本、教法、手段,教学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原因何在?关键是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心理。
  教学内容是客观的,须经心理状态这一中介才能内化于学习主体,而教学策略的最终价值,是创造出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心门,也是教者真正走进新课程的成功之门。正如《学习的革命》指出的:“这个学习之门必须打开,否则真正的学习无法发生。”所以,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构成,更应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和身心发展。为了语文教学的轻松、愉快、高效,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从如下五个角度帮助学生构建、确立健康的学习心理:
  一、调动求知欲望
  动机是学生学习的主观能源,动机是一种学习的需要,是激励学生行动起来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心理动力,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内部的动机愈强烈,学生的外部行动愈坚决。学生有了强烈的动机才会产生学习热情,才会关注学习内容,而关注和热情是走人最佳心理状态的入场券。每个学生都潜藏着求知欲,只有调动了求知欲,学习才有动力。不断产生求知欲,学习就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准确定位,明确奋斗目标,并努力采取各种方式去实现它,才可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学习成长的过程才会更有意义。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设疑、质疑,在引导学生不断认知的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更多的未知,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激活学习兴趣
  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动力,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中的好学、乐学思想充分肯定了兴趣的作用。“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这句话也有力证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兴趣,是热情的温床,是成功的源泉;兴趣,能触发学生求知的“胃口”,是将艰苦学习转化为快乐学习的前提。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时,求知欲就旺盛,就能积极主动、心情舒畅地去学习,而且能在学习过程中专心致志,好学不倦,甚至将艰苦的学习看成是快乐的享受。用心学习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勤于动手,主动参与,乐于探索。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趋美向善、恶丑嫉恶的情感和强烈的责任感以及急于认识、鉴赏、评判的冲动。
  三、善于自我激励
  学生在一定的学习任务面前,经常产生畏难情绪或者对学习疑难问题缺乏钻研精神,或者注意力分散。这就需要意志激励,使学生把学习能够坚持下去。意志,是人在变革现实的过程中,自觉调节自己的行动去克服困难以达到预定目的而产生的心理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机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积极的情绪能刺激学习,积极的暗示可以帮助学生开发自己的潜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在学生较好地解决了某个疑难的时候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在经常受到肯定的环境氛围中受到暗示,形成自我激励:“我能行!”
  四、培养合作精神
  “过去的学习就像打乒乓球,最强调个人技能。现在则更像在踢足球,你需要不停地变换位置,并要关心同伴在做什么。”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这些已被视为重要的学习能力。合作不是一种顺从,而是一种相互认同、相互接纳。“与他人共在”,学习活动不仅与知识打交道,而且与人打交道,在对话交往中,各自都会有肯定、有否定、有启发、有创造。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分组完成社会调查专题、专题论辩、制作模型、编演课本剧等活动,使学生在喜闻乐见和积极参与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知训和能力。
  五、注重探究观念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情文并茂、辞境兼佳的文章,学习语文的乐趣在于发现字里行间蕴涵的事理和情趣。学生发掘这些课文的“情” “理” “趣”,自主投入学习,思维的火花便会不断闪现。这样的学习就不再是一件单调的事情,而是一件感受自然、感触社会、感悟人生的快乐事情。因为注重发掘,学生可以因此养成探究习惯,提升学习能力,构建属于自己的新的精神家园。
其他文献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作文能力不强、对作文不感兴趣、甚至惧怕作文的现象,如果这种现象不能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给他们以引导,很容易导致他们产生厌弃作文、甚至厌弃学习语文的心理。那么该如何给他们正确引导来提高他们的作文能力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让学生正确认识作文  什么是作文?作文就是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说白了,也就是把自己内心所思所想,用文字清楚地表述出来
期刊
在现实生活中,写错别字、字写得不规范的中小学生已经为数不少,特别是初中学生的书写水平很不乐观。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汉语的规范书写被忽视,乱写乱画、潦草、错别字现象比较严重。一些学生对汉语文字的美和丑、规范与否也分辨不清,学生的书写确实令人担忧。  一、写字教学的现状  学生为什么如此忽视写字呢?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第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使现在的中小学生从刚开始学习就步入少纸、无纸时代。现在的
期刊
自读课文,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达到学习目标的课文。实际上也就是现行的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略读课文”。只要学习得法,学生自己学习自读课文是完全可以达到学习目标的。  读提示。现在的语文课本,不论是讲读课文(精读课文)还是自读课文(略读课文),在每篇课文的正文前面都有一个导入框,框内的内容就是“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我们就可以以此要求学生在学习自读课文时,首先认真研读提示。“提示”一
期刊
在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指导下,许多初中语文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一、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尽管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新课改实践中被广泛运用,但在操作层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来自教师方面的:  提问随意化:教师不能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恰当地提出问题,而是根据主观想象随意提
期刊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普遍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深刻认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朗读的功能价值是每个语文教师亟待研究和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目前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目的性不强,对朗读的认识不足;朗读的范围、方式选择不当;缺乏正確的朗读指导;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什么对策呢?我认为可以从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提高教师对朗读教学的认识  朗读是把
期刊
活动单导学模式,是指学生以教师设计的“活动单”为媒介,在“活动”中进行合作探究、自主交流,实现教学目标。然而有时学生的探究并不能如课前预设的那样完整全面,那样准确到位,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机智的衔接过渡。  在教学《幽径悲剧》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阅读课文,请找出文中表现被毁之前藤萝之美的语句,并说说你所感受到的美。根据提出的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地与文本对话,努力地寻找着那些符合要求的句子。徘徊在课堂
期刊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爱学生,这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品质。”基础薄弱生,他们学习成绩差,受同学歧视,家长的讽刺,老师的指责、批评成了家常便饭,时间长了,表面上变得麻木,满不在乎,其实,他们内心深处很痛苦。他们对赞美的渴望如同久旱的禾苗盼甘露,所以,我在教育教学中充分“赞美”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例如,我班金达同学,入学时学习成绩很差,习惯很不好,语文基础
期刊
一套普通的两居室,被温馨的话所环绕,到处都洋溢着温暖,这就是我家。女儿已经上中学了,我和老公都是普通的上班族,家庭经济并不是很优裕,但我们一家三口有团结的心,有良好的心态,面对困难,我们全家人能携手寻找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播下幸福的种子,放长目光面对将来。  2012年1月27日即大年初五的中午,大家还都沉浸在过年的喜庆之中,一场厄运此时正悄无声息的降临到我们全家人身上,中午12点多我们一家三口从
期刊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  一、确立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首先,明教学目标,钻研《新课程》和教材,联系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知识能力和水平,确立既符合《新课程》要求,又兼顾教材具体要求的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人教版语文教材有六个单元,内容有关爱、民俗、大自然等方面,对于
期刊
教学实践活动从本质上说,是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这一特殊情境中的自主探究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但是长期以来,教学实践却成了无人的程序性劳动.教师面对权威的教材束缚了自己的思维,学生则成了被动吸收的机器。所以国家和地方将课程权力适当让给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就不再只是既定课程计划的实施者,而且是课程开发者和教学设计者。因此,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应该更趋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