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一直都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学科,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无论是学习兴趣提升,还是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能力培养,都是新时期数学教学创新与改革的重点方向,更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它不仅是简单的算数,更重要的是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纵观学生的表现,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受到应试思维的限制较为严重。本文笔者将针对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创新及对策进行全面分析。
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而言,无论对考试能力的培养,还是逻辑思维、教学方式的培养,都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体现。在新时期,小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包含基本的算数、识图,更重要的是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小学生求知欲望较强烈,正是启发思维、激发兴趣、培养技巧的关键时期,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学生来讲至关重要。对相关的教学方法创新对策进行分析,笔者将从教学方法的指导性增强、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建设以及解题思路的培养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一、增强教学方法的指导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讲,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时代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让学生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掌握学习数学的技巧和方法,拓展学生学习的思维。
在基本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全面地发挥出其自身的指导性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地对知识进行理解与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老师可以组织合作分组教学,采取“1 2 2”的方式,即一个学优生 两个中等生 两个学困生。在五人小组中,学优生负责为中等生和学困生讲解知识,解决问题,这样就能实现“以强带弱”。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时,老师可组织实践活动——模型制作。为小组准备胶水、硬纸板、直尺、量角器、剪刀等材料工具,给出多个长宽值确定的正方形和长方形,要求小組制作出一模一样的模型。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会自主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角关系、对边关系和邻边关系,从而深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特点。
二、推进教学过程的多元化,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
对于数学中教学的重点难点知识,单纯地依靠课堂教学,学生很难对其熟练掌握,这就要求在基本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多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机会。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中,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是教学的核心点,老师可围绕知识点简化教学引导,给出具体的公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分析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探究发现,长方形的周长计算为:C=(a b)x2=2a 2b=a a b b,即四条边相加。学生根据这个理论进行推算,正方形的四边都相等,即可得到周长计算公式为:C=4a=a a a a。对于这些学生可以自主理解的内容,老师无须给出具体的探究过程,由学生自己去想去做,不仅能引导其主动掌握知识,还能培养其分析推理能力,对其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大有助益。
三、注重方法传授,培养学生转化性思维
就目前的数学教学情况分析,学生对于老师教学的内容掌握效果相对较好,但是从学生实际的答题表现分析,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数学计算,学生的计算思路都是按照课本的教学照搬,完全没有学会思维的转换,导致复杂问题不能简单化。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创新上,老师要注重解题方法的传授,培养学生转化型思维,提升学生学习、解题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教学时,课堂教学是进行竖式顺序计算,这样的解题思路既复杂又低效。老师首先要让学生全面认识数字之间的关联性,如,5×2=10,25×4=100等,这样才能转换思维进行学习。如,算式25×24=?老师要指导学生对这个算式根据相关的数字联系进行拆分,得出:5×5×4×2×3=?这样,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算式就转换成一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算式,都是一位数之间的乘法,对数字顺序进行交换后得到:(5×4)×(5×2)×6=?即20×10×6=1200。这样,交换律、结合律和拆分律相互之间的知识运用,使得复杂的运算变得简单,学生的解题效率等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
综上所述,对于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作为数学老师,必须顺应新课改的要求,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以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学习技能为目标,借助趣味化、科学化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以上笔者通过对自主能力、实践能力、转换思维的培养三个方面的详细分析,很清楚地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创新对小学生数学教学的价值,对于学生多元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的新路径探索,依然还需要广大的数学老师继续努力,为小学数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提出更好的教学方案。
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而言,无论对考试能力的培养,还是逻辑思维、教学方式的培养,都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体现。在新时期,小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包含基本的算数、识图,更重要的是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小学生求知欲望较强烈,正是启发思维、激发兴趣、培养技巧的关键时期,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学生来讲至关重要。对相关的教学方法创新对策进行分析,笔者将从教学方法的指导性增强、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建设以及解题思路的培养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一、增强教学方法的指导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讲,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时代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让学生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掌握学习数学的技巧和方法,拓展学生学习的思维。
在基本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全面地发挥出其自身的指导性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地对知识进行理解与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老师可以组织合作分组教学,采取“1 2 2”的方式,即一个学优生 两个中等生 两个学困生。在五人小组中,学优生负责为中等生和学困生讲解知识,解决问题,这样就能实现“以强带弱”。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时,老师可组织实践活动——模型制作。为小组准备胶水、硬纸板、直尺、量角器、剪刀等材料工具,给出多个长宽值确定的正方形和长方形,要求小組制作出一模一样的模型。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会自主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角关系、对边关系和邻边关系,从而深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特点。
二、推进教学过程的多元化,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
对于数学中教学的重点难点知识,单纯地依靠课堂教学,学生很难对其熟练掌握,这就要求在基本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多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机会。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学中,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是教学的核心点,老师可围绕知识点简化教学引导,给出具体的公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分析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探究发现,长方形的周长计算为:C=(a b)x2=2a 2b=a a b b,即四条边相加。学生根据这个理论进行推算,正方形的四边都相等,即可得到周长计算公式为:C=4a=a a a a。对于这些学生可以自主理解的内容,老师无须给出具体的探究过程,由学生自己去想去做,不仅能引导其主动掌握知识,还能培养其分析推理能力,对其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大有助益。
三、注重方法传授,培养学生转化性思维
就目前的数学教学情况分析,学生对于老师教学的内容掌握效果相对较好,但是从学生实际的答题表现分析,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数学计算,学生的计算思路都是按照课本的教学照搬,完全没有学会思维的转换,导致复杂问题不能简单化。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创新上,老师要注重解题方法的传授,培养学生转化型思维,提升学生学习、解题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教学时,课堂教学是进行竖式顺序计算,这样的解题思路既复杂又低效。老师首先要让学生全面认识数字之间的关联性,如,5×2=10,25×4=100等,这样才能转换思维进行学习。如,算式25×24=?老师要指导学生对这个算式根据相关的数字联系进行拆分,得出:5×5×4×2×3=?这样,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算式就转换成一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算式,都是一位数之间的乘法,对数字顺序进行交换后得到:(5×4)×(5×2)×6=?即20×10×6=1200。这样,交换律、结合律和拆分律相互之间的知识运用,使得复杂的运算变得简单,学生的解题效率等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
综上所述,对于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作为数学老师,必须顺应新课改的要求,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以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学习技能为目标,借助趣味化、科学化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以上笔者通过对自主能力、实践能力、转换思维的培养三个方面的详细分析,很清楚地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创新对小学生数学教学的价值,对于学生多元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的新路径探索,依然还需要广大的数学老师继续努力,为小学数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提出更好的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