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意象图式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帮助人类预测和推理建立在人们日常身体经验基础上的普遍概念系统。作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意象图式理论日益成为语言研究的焦点。本文通过比较分析鲁迅先生笔下的狼意象和狗意象,发现两者意象的认知及构建之间存在着一个重要的意象图式:上-下图式。
【关键词】意象图式理论 上-下图式 狼意象 狗意象
一、意象图式理论的内涵
最早于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逊就提出了意象图式概念。1987年,约翰逊在其专著《The Body in the Mind》序言中对意象图式进行了较为清晰的解释:“意象图式是我们的视觉、动觉经验中反复出现的动态构型,它为我们经验提供连贯性和结构。”在同年的专著《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中指出,意象图式模式是理想化认知模式的一种,如“整体-部分”、“中心-边缘”、“容器-内容”和“上-下”等建立于日常空间体验基础上的认知模式。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意象图式起到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重组的作用,是人们认识新的抽象的事物的重要认知手段。简单来说,意象图式可以说是外部事物通过身体经验在我们人类大脑中形成空间化的反映,也就是说,我们在外部世界的所有身体经验最终在脑海中都是以空间结构来消化和储存的。我们人类身体每天都处在各式各样的的活动之中,例如简单的吃喝玩乐等等,而意象图式就产生于这些活动中,使这些活动相互联系,并给抽象的活动赋予具体的结构。这样,我们就能够通过具象的意象图式来理解并把看似毫无关联的身体经验联系起来。此外,在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领域,“意象”并不仅仅是视觉感知,还包括所有人类的感知体验;而“图式”则表示反复的人类体验的抽象概念模式,比如“整体图式”来自人们日常体验,如人的身体有许多器官,森林有许多树木组成,盖房子先打地基等等。
二、上-下意象图式
“上”在新华字典的第一个定义是:位置在高处的,即上部空间,如“楼上”“上边”“上面”等。空间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可转换成时间概念,如空间的上部可隐喻为时间的前部,因此“上”也可定义为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如“上古”“上卷”等。“上”体现在质量概念领域的意思是等级或质量高的,如“上等”“上策”“上乘”等。“下”概念是与“上”概念相对的,在空间上的意思是:位置在低處的,即空间下部,如“楼下”“下层”“下款”等;“下”在时间上的体现是: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如“下卷”“下次”“下限”等;从质量方面的意思来看,“下”表示:等级低或质量低的,如“下级”“下品”“下乘”等等。莱考夫认为在人们认知结构中存在着一个垂直空间隐喻,即上-下意象图式认知机制在抽象域里的映射。方向“上”这一概念通常用来隐喻映射抽象经验的积极概念而“下”概念多用于表达消极的抽象体验,如“幸福是上痛苦是下”;“高等的社会地位是上低等的社会地位是下”;“好就是上坏就是下”等。认知语言学家认为概念隐喻基于人类身体经验,所以作为一个基础的概念隐喻,这上-下机制的体验特征从以下两个方面得来:一是隐喻来自体验并且引导我们在日常体验的抽象概念与垂直维度的空间概念的相关性中得到基础的隐喻;二是隐喻映射机制有认知水平的差异,抽象概念的身体体验拥有上-下方位的不同。人类通过空间意象的帮助来加工抽象的概念。上-下方位是我们所熟知的非常普通的概念,所以位我们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如等级,地位等提供了一个简便的方法。无论从现实中狼和狗的外貌特征和内在特性的对比分析上,还是从小说中狼和狗在食物,声音,野性和自由度等方面的对比分析上以及从隐喻世界中狼意象和狗意象在其精神, 命运和鲁迅对待他们的态度等方面的对比分析上都存在着一个普遍的认知机制,即上—下意象图式。
三、狼意象与狗意象之间的上-下图式解读
本文作者将从三个方面来解读鲁迅先生笔下的狼意象和狗意象之间存在的认知机制—上-下图式,这三方面包括:1)解读自然界中狼和狗关系之间的上-下图式;2)解读鲁迅先生小说中狼和狗关系之间的上-下图式;3)解读鲁迅先生小说中在隐喻世界狼意象和狗意象关系之间的上-下图式。
1.自然界中狼和狗关系之间的上-下图式解读。在真实的自然界中,狼和狗同属于犬类物种,并且有着相同的祖先。但是现在,狼与狗的一个显著区别在于狼始终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而狗却生活在人类世界中。狼和狗总是同时出现在我们面前,他们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通过对二者之间外在特征和内在性格的简单对比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一种认知构式—上-下图式。首先,从外形上看,狼的两个耳朵大约平行地垂直竖立,不象狗的耳朵通常下垂;狼的眼睛向上倾斜,鼻梁也比较高;狼的吻部比狗长而尖,口也较为宽阔,胸部也比狗宽阔,总之从外形上看,狼比狗要凶猛高大,这说明狼的外形属于“上”概念范畴,而狗的外形就属于“下”概念范畴。其次,狼不会为了嗟来之食而不顾尊严向主人摇头晃脑;而狗会,也是他的第一本领,所以从内在性格自尊这一点来说,狼隐喻“上”,而狗隐喻“下”。再次,狼会在小狼能独立时坚决离开自己的母亲,自食其力;而狗须要主人才能生存,很多竟成了别人的玩物。从生存能力来看,狼隐喻“上”,狗隐喻“下”;此外,公狼在母狼怀孕时,始终形影不离,保护母狼;而狗却从未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说,说骂人狼心狗肺不准确,也很不公平,应该说狗心狗肺才准确! 毫无疑问从责任感和忠诚度来说,狼隐喻“上”,狗隐喻“下”;最后,狼很团结,遇到强大的敌人和猎物时,总是群居而攻之,最后大家一起享用战利品;狗就不一样了,他们在吃东西时,很少让别的狗靠近。从团结来看,狼隐喻“上”而狗隐喻“下”。简而言之,生活在旷野的充满野性魅力的狼在人类认知中是比被驯化而变得温驯听话的狗更高级。
2.鲁迅先生小说中狼和狗关系之间的上-下图式解读。鲁迅先生在其小说《狂人日记》中描述到“他们是只会吃死肉的!——记得什么书上说,有一种东西,叫 ‘海乙那’的,眼光和样子都很难看”这里的“海乙那”就是一种狗,只吃死肉的狗,说明狗的食物总是不劳而获;而狼只吃新鲜的活肉,他们的食物是经过他们辛苦努力捕获而来的。在获得食物的途径上来看,狼隐喻“上”,狗隐喻“下”。其次,鲁迅先生对狼和狗的声音作了一个明显的比较,比如对狼声音的描述是“立刻又变成长嚎,像一匹受伤的狼,在深夜在旷野中呼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嚎叫”一词表明狼的声音高亢嘹亮,能传出很远的距离。鲁迅先生在《药》中对狗的声音是“有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叫”,这里的“叫”暗示狗的声音底气不足,音量小。所以从声音上判断,狼隐喻的是“上”,狗隐喻的是“下”。此外,在鲁迅先生的描述中,狼是孤独的经常在旷野中独自奋战并从不向恶劣的环境屈膝投降;然而狗却总是向权贵趋炎附势,摇头乞怜,对穷人又是呲牙咧嘴,这充分说明狗的本质是欺软怕硬。从高洁品质来看,狼隐喻“上”,狗隐喻“下”。最后,在鲁迅先生的眼中,狼充满着野性且从未被驯化,而狗就是人类的奴隶。他认为狗是卑贱的,无权被上帝创造,因为上帝只创造了狼,是人类需要奴隶并且愿意成为奴隶从而使上帝的造物变成狗。从这点来看,狼是高尚的“上”,狗是卑贱的“下”。 3.鲁迅先生小说中在隐喻世界狼意象和狗意象关系之间的上-下图式解读。在鲁迅先生笔下的隐喻世界,狼意象隐喻具有进步思想的现代知识分子,即精神界战士,而狗意象却隐喻奴性守旧的知识分子。因此,狼意象和狗意象的象征对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上-下图式关系,其中狼意象隐喻是“上”而狗意象隐喻是“下”。本文作者将从精神、命运及鲁迅先生情感3个方面论述两者之间的上-下图式关系。
首先,在精神方面,精神界的战士有着现代意识,进步思想和改革需要并且意识到有义务与当时现实社会和封建文化作斗争。他们曾经有过为自己梦想而战的辉煌历史。这类知识分子不仅人数众多并且在鲁迅先生创造的意象中占有最重要的比例。如《狂人日记》中的狂人,《药》中的夏瑜及《伤逝》中的涓生和子君。与之对立的是被封建制度腐化和奴役的知识分子。表面上看,他们一本正经,实际上他们假仁假义,是封建制度的卫道士和伪善无知的学界蛀虫。鲁迅先生非常厌恶他们,经常讽刺和抨击他们。他们的典型代表是《肥皂》中的四铭。简而言之,狼意象隐喻的精神世界的战士是进步的高级的“上”,而狗意象隐喻的奴性知识分子是落后的低级的“下”。
其次,从命运角度分析,精神界的战士试图反抗封建制度和反动政府,尋找解救人民和民族的道路。但由于他们力量薄弱,他们失败了,大多数的他们为革命而牺牲,如“狂人”,“夏瑜”及“涓生和子君”。他们的身体死亡了,但其精神永不灭。他们的斗争命运是光荣和高尚的。因此,隐喻精神界的战士的狼意象是“上”。然而,奴性知识分子为了苟活为反动政府卖命,甚至为讨好反动政府不惜攻击革命战士。他们以丧失人性,成为人民和民族的罪人的代价苟活于世。他们虽然活着但精神已死。他们的活着是可怜的堕落的。因此象征奴性知识分子的狗意象是“下”的。
最后,从鲁迅先生情感角度浅析,精神界战士受到鲁迅先生的尊重和喜爱。他对那些为了革命工作不计任何代价的知识分子表示深深的赞美和同情,因此在他的眼中,隐喻精神界战士的狼意象是“上”。对那些遵守封建制度,为反动政府卖命的奴性知识分子,鲁迅先生深表厌恶并加以抨击。他尽最大的努力来揭露这些人的反动行为,来披露他们自私、刻薄、麻木和冷血的性格,这是鲁迅先生为之奋斗一生的目的。毫无疑问代表反动势力的狗意象是“下”的关系。
四、结语
通过对鲁迅先生狼意象隐喻和狗意象隐喻的对比分析,作者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着一条明显的线,使二者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这条线就是上-下图式,是狼意象隐喻和狗意象隐喻的其中一个认知机制。上-下图式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鲁迅先生所创造的隐喻世界,为其中各种意象和隐喻的解读提供了一条简便的认知途径。
参考文献:
[1]Lakoff,G.and M.Johnson.The Body in the Mind[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2]Lakoff,G.and M.Johnson.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Chicago/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3]靳新来.“人”与“兽”的纠葛:鲁迅笔下的动物意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0,(8).
[4]李福印.意象图式理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1).
作者简介:周燕(1987-),女,江西井冈山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三亚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
【关键词】意象图式理论 上-下图式 狼意象 狗意象
一、意象图式理论的内涵
最早于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逊就提出了意象图式概念。1987年,约翰逊在其专著《The Body in the Mind》序言中对意象图式进行了较为清晰的解释:“意象图式是我们的视觉、动觉经验中反复出现的动态构型,它为我们经验提供连贯性和结构。”在同年的专著《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中指出,意象图式模式是理想化认知模式的一种,如“整体-部分”、“中心-边缘”、“容器-内容”和“上-下”等建立于日常空间体验基础上的认知模式。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意象图式起到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重组的作用,是人们认识新的抽象的事物的重要认知手段。简单来说,意象图式可以说是外部事物通过身体经验在我们人类大脑中形成空间化的反映,也就是说,我们在外部世界的所有身体经验最终在脑海中都是以空间结构来消化和储存的。我们人类身体每天都处在各式各样的的活动之中,例如简单的吃喝玩乐等等,而意象图式就产生于这些活动中,使这些活动相互联系,并给抽象的活动赋予具体的结构。这样,我们就能够通过具象的意象图式来理解并把看似毫无关联的身体经验联系起来。此外,在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领域,“意象”并不仅仅是视觉感知,还包括所有人类的感知体验;而“图式”则表示反复的人类体验的抽象概念模式,比如“整体图式”来自人们日常体验,如人的身体有许多器官,森林有许多树木组成,盖房子先打地基等等。
二、上-下意象图式
“上”在新华字典的第一个定义是:位置在高处的,即上部空间,如“楼上”“上边”“上面”等。空间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可转换成时间概念,如空间的上部可隐喻为时间的前部,因此“上”也可定义为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如“上古”“上卷”等。“上”体现在质量概念领域的意思是等级或质量高的,如“上等”“上策”“上乘”等。“下”概念是与“上”概念相对的,在空间上的意思是:位置在低處的,即空间下部,如“楼下”“下层”“下款”等;“下”在时间上的体现是: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如“下卷”“下次”“下限”等;从质量方面的意思来看,“下”表示:等级低或质量低的,如“下级”“下品”“下乘”等等。莱考夫认为在人们认知结构中存在着一个垂直空间隐喻,即上-下意象图式认知机制在抽象域里的映射。方向“上”这一概念通常用来隐喻映射抽象经验的积极概念而“下”概念多用于表达消极的抽象体验,如“幸福是上痛苦是下”;“高等的社会地位是上低等的社会地位是下”;“好就是上坏就是下”等。认知语言学家认为概念隐喻基于人类身体经验,所以作为一个基础的概念隐喻,这上-下机制的体验特征从以下两个方面得来:一是隐喻来自体验并且引导我们在日常体验的抽象概念与垂直维度的空间概念的相关性中得到基础的隐喻;二是隐喻映射机制有认知水平的差异,抽象概念的身体体验拥有上-下方位的不同。人类通过空间意象的帮助来加工抽象的概念。上-下方位是我们所熟知的非常普通的概念,所以位我们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如等级,地位等提供了一个简便的方法。无论从现实中狼和狗的外貌特征和内在特性的对比分析上,还是从小说中狼和狗在食物,声音,野性和自由度等方面的对比分析上以及从隐喻世界中狼意象和狗意象在其精神, 命运和鲁迅对待他们的态度等方面的对比分析上都存在着一个普遍的认知机制,即上—下意象图式。
三、狼意象与狗意象之间的上-下图式解读
本文作者将从三个方面来解读鲁迅先生笔下的狼意象和狗意象之间存在的认知机制—上-下图式,这三方面包括:1)解读自然界中狼和狗关系之间的上-下图式;2)解读鲁迅先生小说中狼和狗关系之间的上-下图式;3)解读鲁迅先生小说中在隐喻世界狼意象和狗意象关系之间的上-下图式。
1.自然界中狼和狗关系之间的上-下图式解读。在真实的自然界中,狼和狗同属于犬类物种,并且有着相同的祖先。但是现在,狼与狗的一个显著区别在于狼始终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而狗却生活在人类世界中。狼和狗总是同时出现在我们面前,他们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通过对二者之间外在特征和内在性格的简单对比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一种认知构式—上-下图式。首先,从外形上看,狼的两个耳朵大约平行地垂直竖立,不象狗的耳朵通常下垂;狼的眼睛向上倾斜,鼻梁也比较高;狼的吻部比狗长而尖,口也较为宽阔,胸部也比狗宽阔,总之从外形上看,狼比狗要凶猛高大,这说明狼的外形属于“上”概念范畴,而狗的外形就属于“下”概念范畴。其次,狼不会为了嗟来之食而不顾尊严向主人摇头晃脑;而狗会,也是他的第一本领,所以从内在性格自尊这一点来说,狼隐喻“上”,而狗隐喻“下”。再次,狼会在小狼能独立时坚决离开自己的母亲,自食其力;而狗须要主人才能生存,很多竟成了别人的玩物。从生存能力来看,狼隐喻“上”,狗隐喻“下”;此外,公狼在母狼怀孕时,始终形影不离,保护母狼;而狗却从未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说,说骂人狼心狗肺不准确,也很不公平,应该说狗心狗肺才准确! 毫无疑问从责任感和忠诚度来说,狼隐喻“上”,狗隐喻“下”;最后,狼很团结,遇到强大的敌人和猎物时,总是群居而攻之,最后大家一起享用战利品;狗就不一样了,他们在吃东西时,很少让别的狗靠近。从团结来看,狼隐喻“上”而狗隐喻“下”。简而言之,生活在旷野的充满野性魅力的狼在人类认知中是比被驯化而变得温驯听话的狗更高级。
2.鲁迅先生小说中狼和狗关系之间的上-下图式解读。鲁迅先生在其小说《狂人日记》中描述到“他们是只会吃死肉的!——记得什么书上说,有一种东西,叫 ‘海乙那’的,眼光和样子都很难看”这里的“海乙那”就是一种狗,只吃死肉的狗,说明狗的食物总是不劳而获;而狼只吃新鲜的活肉,他们的食物是经过他们辛苦努力捕获而来的。在获得食物的途径上来看,狼隐喻“上”,狗隐喻“下”。其次,鲁迅先生对狼和狗的声音作了一个明显的比较,比如对狼声音的描述是“立刻又变成长嚎,像一匹受伤的狼,在深夜在旷野中呼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嚎叫”一词表明狼的声音高亢嘹亮,能传出很远的距离。鲁迅先生在《药》中对狗的声音是“有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叫”,这里的“叫”暗示狗的声音底气不足,音量小。所以从声音上判断,狼隐喻的是“上”,狗隐喻的是“下”。此外,在鲁迅先生的描述中,狼是孤独的经常在旷野中独自奋战并从不向恶劣的环境屈膝投降;然而狗却总是向权贵趋炎附势,摇头乞怜,对穷人又是呲牙咧嘴,这充分说明狗的本质是欺软怕硬。从高洁品质来看,狼隐喻“上”,狗隐喻“下”。最后,在鲁迅先生的眼中,狼充满着野性且从未被驯化,而狗就是人类的奴隶。他认为狗是卑贱的,无权被上帝创造,因为上帝只创造了狼,是人类需要奴隶并且愿意成为奴隶从而使上帝的造物变成狗。从这点来看,狼是高尚的“上”,狗是卑贱的“下”。 3.鲁迅先生小说中在隐喻世界狼意象和狗意象关系之间的上-下图式解读。在鲁迅先生笔下的隐喻世界,狼意象隐喻具有进步思想的现代知识分子,即精神界战士,而狗意象却隐喻奴性守旧的知识分子。因此,狼意象和狗意象的象征对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上-下图式关系,其中狼意象隐喻是“上”而狗意象隐喻是“下”。本文作者将从精神、命运及鲁迅先生情感3个方面论述两者之间的上-下图式关系。
首先,在精神方面,精神界的战士有着现代意识,进步思想和改革需要并且意识到有义务与当时现实社会和封建文化作斗争。他们曾经有过为自己梦想而战的辉煌历史。这类知识分子不仅人数众多并且在鲁迅先生创造的意象中占有最重要的比例。如《狂人日记》中的狂人,《药》中的夏瑜及《伤逝》中的涓生和子君。与之对立的是被封建制度腐化和奴役的知识分子。表面上看,他们一本正经,实际上他们假仁假义,是封建制度的卫道士和伪善无知的学界蛀虫。鲁迅先生非常厌恶他们,经常讽刺和抨击他们。他们的典型代表是《肥皂》中的四铭。简而言之,狼意象隐喻的精神世界的战士是进步的高级的“上”,而狗意象隐喻的奴性知识分子是落后的低级的“下”。
其次,从命运角度分析,精神界的战士试图反抗封建制度和反动政府,尋找解救人民和民族的道路。但由于他们力量薄弱,他们失败了,大多数的他们为革命而牺牲,如“狂人”,“夏瑜”及“涓生和子君”。他们的身体死亡了,但其精神永不灭。他们的斗争命运是光荣和高尚的。因此,隐喻精神界的战士的狼意象是“上”。然而,奴性知识分子为了苟活为反动政府卖命,甚至为讨好反动政府不惜攻击革命战士。他们以丧失人性,成为人民和民族的罪人的代价苟活于世。他们虽然活着但精神已死。他们的活着是可怜的堕落的。因此象征奴性知识分子的狗意象是“下”的。
最后,从鲁迅先生情感角度浅析,精神界战士受到鲁迅先生的尊重和喜爱。他对那些为了革命工作不计任何代价的知识分子表示深深的赞美和同情,因此在他的眼中,隐喻精神界战士的狼意象是“上”。对那些遵守封建制度,为反动政府卖命的奴性知识分子,鲁迅先生深表厌恶并加以抨击。他尽最大的努力来揭露这些人的反动行为,来披露他们自私、刻薄、麻木和冷血的性格,这是鲁迅先生为之奋斗一生的目的。毫无疑问代表反动势力的狗意象是“下”的关系。
四、结语
通过对鲁迅先生狼意象隐喻和狗意象隐喻的对比分析,作者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着一条明显的线,使二者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这条线就是上-下图式,是狼意象隐喻和狗意象隐喻的其中一个认知机制。上-下图式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鲁迅先生所创造的隐喻世界,为其中各种意象和隐喻的解读提供了一条简便的认知途径。
参考文献:
[1]Lakoff,G.and M.Johnson.The Body in the Mind[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2]Lakoff,G.and M.Johnson.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M].Chicago/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3]靳新来.“人”与“兽”的纠葛:鲁迅笔下的动物意象[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0,(8).
[4]李福印.意象图式理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1).
作者简介:周燕(1987-),女,江西井冈山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三亚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