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冠疫情取得阶段胜利后,学生们重回课堂。但回校后学生尤其是离开家的寄宿生,因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寄宿生学习方式、生活作息改变和线上学习效果差异、居家生活与宿舍生活差异等原因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要加强寄宿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让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生活,过健康愉快的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初中寄宿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方法
2020年春季,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袭,让全国的大中小学生不得不宅家学习,疫情过后,学生们纷纷复学。但两三个月的居家生活和学习,复学后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尤其是离开家的寄宿生。因此,必须加强寄宿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让他们调适好心理,回到正常的学习和宿舍生活轨道。
一、疫情后寄宿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原因
受疫情影响,寄宿生返校后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烦躁、敏感、抑郁、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出现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有:
1.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犹如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战争,对于十来岁的青少年学生来说,从来没经历过。疫情期间,媒体报纸每天都在报道新增、疑似、确诊、死亡、出院人数及病毒传染强易致人死亡等新闻,导致孩子产生恐惧和紧张的心理。返校后,学生进出校园仍需要测量体温、戴口罩,而这都暗示疫情没有过去,紧张的氛围仍会在一段时期内弥漫在同学们心中。与隔离在家相比,回校寄宿缺少了可以依赖家庭、父母的那把“伞”,对于寄宿生尤其是自立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他们内心的紧张和恐惧情绪会加剧。
2.疫情期间和复学后学习方式的改变带来的影响。疫情期间学生的网上学习,“教室”就在家里,隔着屏幕,不受束缚,学习环境比较轻松、自由。而且上完课完成作业后,很多可以自由活动和自己支配的时间。有些不自觉的学生,打卡后或挂着机然后打游戏,甚至有些还跑出去玩。学生回到校园,坐进教室,又得面对严肃的老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老师的监管之下,并且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部分同学必然会在心理上产生压抑和束缚感。对于寄宿生而言,白天要上课,晚上还要在老师的监管下晚自习,这种不自由的束缚感尤为强烈。
3.疫情期间居家不良的作息习惯带来的影响。疫情期间,有的学生学习之余,纵情网络游戏,沉湎于电视连续剧,作息不规律,甚至黑白颠倒。打游戏、煲剧、刷抖音、睡懒觉、熬夜。返校后,回到有规律和严格纪律约束的住宿生活,这些不良作息和睡眠习惯短时间难以改变,将会导致部分寄宿生心理上产生厌倦、烦躁等等不良的情绪。
4.线上学习效果差异带来的影响。线上学习期间,有的学生家长监管较严,学生本人的自律性较好,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较强的话,学习效果自然会明显。但有些家长忙于工作没有陪伴监管的时间,再加上学生本身自律性弱,学习比较松散懒惰,学习的效果自然也差。返校后,与进步的学生相比,他们容易产生焦虑的心理。有些学生甚至因为网上学习效果差,复学后跟不上从而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有些学生产生抑郁症,对这些出现异常的猪校生若不及时发现和疏导干预,会酿成悲剧的发生。
5.居家生活和学校生活的反差的影响。疫情期间,学生必须宅家,交往圈很窄,朝夕相处的只是自己的家人,交往空间和对象很受限制,居家时间长了,学生就容易产生心理压抑。返校后,依然还是要在比较受限制的空间里学习和活动。每天宿舍课室饭堂“三点一线”的生活,学生就很容易产生抑郁和烦躁的心理。
综上所述,针对疫情后回校学习的寄宿生,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开展对寄宿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让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二、对寄宿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建议
1.宣传开展防疫战疫的知识教育。虽然,我国的新冠疫情得到控制,但是疫情常态化已成为一种现实,特别是国际疫情的蔓延给我们國家带来的输入性风险持续上升。因此,在学生返校后,学校要把疫情防控常态化。把防控工作的宣传和疫情防控知识的普及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让师生们的保护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要利用好战“疫”取得胜利的这一活生生的教材,立足课堂,讲好抗疫故事。特别要通过学习如钟南山、张定宇、张伯礼等抗疫英雄和我们当地参加援鄂的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引导和教育学生学会稳定思想情绪和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培养他们的热爱社会主义国家的情感。
2.开展寄宿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心理健康课,抓住抗疫题材,普及战疫心理健康成长教育知识,预防、发现并解决寄宿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开设针对住宿生的专题讲座,讲解住宿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出现心理问题的表现和提出一些帮助他们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的建议,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有效运用,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宿舍好声音”歌唱比赛,“宿舍跳绳比赛”“围棋比赛”“住宿生烹饪比赛”……通过活动让他们放松身心,让住宿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让他们爱上住校生活。同时也给寄宿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学生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闪光点,增强自信心。
3.对住宿生进行针对性的个别辅导。要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健康专业教师的作用,通过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了解调查住宿生中的防疫一线人员子女、单亲子女、随迁子女、留守儿童这些寄宿生的情况,关注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采用面对面心理辅导等方式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身上的各种心理问题。纠正他们思想认识和行为方面出现的偏差,使他们感受到学校和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和重视,让他们在学校有安全感,帮助寄宿生的健康成长。
4.家校协同形成合力,对寄宿生加强教育。学校老师要密切联系家长,利用电话、短信、校讯通、微信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必要时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和召开寄宿生家长会.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倾听家长的意见及他们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苦恼,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和帮扶。另一方面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让返校后的寄宿生情绪、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回到正常轨道,身心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对初中寄宿生来说,疫情过后的在校生活,需要学校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增强心理营养,才能更好的适应学校生活。
【参考文献】
[1]宋发庆,刘辅明.疫情影响下,中小学生返校后的“心理调适”.2020,4.
【关键词】初中寄宿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方法
2020年春季,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袭,让全国的大中小学生不得不宅家学习,疫情过后,学生们纷纷复学。但两三个月的居家生活和学习,复学后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尤其是离开家的寄宿生。因此,必须加强寄宿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让他们调适好心理,回到正常的学习和宿舍生活轨道。
一、疫情后寄宿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原因
受疫情影响,寄宿生返校后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烦躁、敏感、抑郁、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出现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有:
1.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犹如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战争,对于十来岁的青少年学生来说,从来没经历过。疫情期间,媒体报纸每天都在报道新增、疑似、确诊、死亡、出院人数及病毒传染强易致人死亡等新闻,导致孩子产生恐惧和紧张的心理。返校后,学生进出校园仍需要测量体温、戴口罩,而这都暗示疫情没有过去,紧张的氛围仍会在一段时期内弥漫在同学们心中。与隔离在家相比,回校寄宿缺少了可以依赖家庭、父母的那把“伞”,对于寄宿生尤其是自立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他们内心的紧张和恐惧情绪会加剧。
2.疫情期间和复学后学习方式的改变带来的影响。疫情期间学生的网上学习,“教室”就在家里,隔着屏幕,不受束缚,学习环境比较轻松、自由。而且上完课完成作业后,很多可以自由活动和自己支配的时间。有些不自觉的学生,打卡后或挂着机然后打游戏,甚至有些还跑出去玩。学生回到校园,坐进教室,又得面对严肃的老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老师的监管之下,并且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部分同学必然会在心理上产生压抑和束缚感。对于寄宿生而言,白天要上课,晚上还要在老师的监管下晚自习,这种不自由的束缚感尤为强烈。
3.疫情期间居家不良的作息习惯带来的影响。疫情期间,有的学生学习之余,纵情网络游戏,沉湎于电视连续剧,作息不规律,甚至黑白颠倒。打游戏、煲剧、刷抖音、睡懒觉、熬夜。返校后,回到有规律和严格纪律约束的住宿生活,这些不良作息和睡眠习惯短时间难以改变,将会导致部分寄宿生心理上产生厌倦、烦躁等等不良的情绪。
4.线上学习效果差异带来的影响。线上学习期间,有的学生家长监管较严,学生本人的自律性较好,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较强的话,学习效果自然会明显。但有些家长忙于工作没有陪伴监管的时间,再加上学生本身自律性弱,学习比较松散懒惰,学习的效果自然也差。返校后,与进步的学生相比,他们容易产生焦虑的心理。有些学生甚至因为网上学习效果差,复学后跟不上从而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有些学生产生抑郁症,对这些出现异常的猪校生若不及时发现和疏导干预,会酿成悲剧的发生。
5.居家生活和学校生活的反差的影响。疫情期间,学生必须宅家,交往圈很窄,朝夕相处的只是自己的家人,交往空间和对象很受限制,居家时间长了,学生就容易产生心理压抑。返校后,依然还是要在比较受限制的空间里学习和活动。每天宿舍课室饭堂“三点一线”的生活,学生就很容易产生抑郁和烦躁的心理。
综上所述,针对疫情后回校学习的寄宿生,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开展对寄宿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让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二、对寄宿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建议
1.宣传开展防疫战疫的知识教育。虽然,我国的新冠疫情得到控制,但是疫情常态化已成为一种现实,特别是国际疫情的蔓延给我们國家带来的输入性风险持续上升。因此,在学生返校后,学校要把疫情防控常态化。把防控工作的宣传和疫情防控知识的普及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让师生们的保护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要利用好战“疫”取得胜利的这一活生生的教材,立足课堂,讲好抗疫故事。特别要通过学习如钟南山、张定宇、张伯礼等抗疫英雄和我们当地参加援鄂的医护人员的感人事迹,引导和教育学生学会稳定思想情绪和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培养他们的热爱社会主义国家的情感。
2.开展寄宿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心理健康课,抓住抗疫题材,普及战疫心理健康成长教育知识,预防、发现并解决寄宿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开设针对住宿生的专题讲座,讲解住宿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出现心理问题的表现和提出一些帮助他们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的建议,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有效运用,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宿舍好声音”歌唱比赛,“宿舍跳绳比赛”“围棋比赛”“住宿生烹饪比赛”……通过活动让他们放松身心,让住宿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让他们爱上住校生活。同时也给寄宿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学生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闪光点,增强自信心。
3.对住宿生进行针对性的个别辅导。要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健康专业教师的作用,通过与班主任取得联系,了解调查住宿生中的防疫一线人员子女、单亲子女、随迁子女、留守儿童这些寄宿生的情况,关注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采用面对面心理辅导等方式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身上的各种心理问题。纠正他们思想认识和行为方面出现的偏差,使他们感受到学校和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和重视,让他们在学校有安全感,帮助寄宿生的健康成长。
4.家校协同形成合力,对寄宿生加强教育。学校老师要密切联系家长,利用电话、短信、校讯通、微信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必要时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和召开寄宿生家长会.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倾听家长的意见及他们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苦恼,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和帮扶。另一方面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让返校后的寄宿生情绪、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回到正常轨道,身心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对初中寄宿生来说,疫情过后的在校生活,需要学校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增强心理营养,才能更好的适应学校生活。
【参考文献】
[1]宋发庆,刘辅明.疫情影响下,中小学生返校后的“心理调适”.2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