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汉语中“回头”一词,原本是表达一种身体上的动作“把头转向后方”的动宾结构短语。发生词汇化后,延伸出几个新的意义。可以看作独立的词,有“悔悟、改邪归正”的意思;也可以看作时间副词“过一段时间以后”。随着时间的发展,“回头”的语法化程度逐渐增强,在现代汉语口语中已经发展出了话语标记的用法,表现了说话人进行组织话语的活动,具有连接文章的作用。“回头”在被界定为话语标记时经过了一定的词汇化和语法化的过程,在语用上也产生新的意义。文章对“回头”在词汇化和语法化过程中产生的几种用法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找到它发生演变的条件,并在语用上更好的理解“回头”的用法进行有效的运用。
关键词:“回头”;词汇化;语法化;话语标记
中图分类号:H1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284-02
一、前言
“回头”在《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是:(1)把头转向后方(2)回来;返回;(3)悔悟,改邪归正,及早回头。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又增加了意义(4)少等一会儿;过一段时间以后。“回头”从两个单个词组成的动词短语发展到了时间副词,是其词汇化的过程。随着它的发展,“回头”的语法化程度增强,词义逐渐虚化发展出了一种起连接作用的话语标记的新用法,连接前后两个话语行为,不影响句子的实际意义,只表示说话人进行组织话语的活动。本文讨论“回头”由两个字组成的表示身体动作的短语词汇化为一个独立的词,接着成为一个时间副词和连接成分再到发展成话语标记的语法化历程及其条件,并探讨其在语用方面产生的新变化。
二、“回头”的词汇化
所谓词汇化,是指原来非词的语言形式在历时发展中变为词的过程。“回头”原本是由动作“回”+身体部位“头”组成的动宾短语形式在历时演变中成为一个固定的词。由“转过头看后面”到独立词表“悔悟”义再到作时间副词“过一会儿”,都是“回头”词汇化的现象。
(一)“回头1”。
“回头”作为一种“把头转向后面”的身体动作,在充当短语时,它经常和别的动词连用,构成连动短语,而且通过大量的语料证明,“回头”大都作连动结构的第一个动词性成分。同时,李宗江认为在“回头”的概念结构里,转头的动作一般是与视觉的需要和改变身体运动的方向有关,因而“回头”主要与视觉动词、言语动词和运动动词构成符合时间顺序原则的连动结构[1]。(李宗江2006)举例如下:
(1)陈琳很生气,回头看了他一眼,哑着嗓子说:“你还有完没完了。”
(2)宝骏拉着马回头问他:“师傅,咱们还要走多长时间才能到葛家村呀?”
(3)看着前面川流不息的人群,她回头拉着女儿的手,好像很害怕的样子。
(4)文秀大叫一声,回头跑进了里屋,留他一个人站在院子里。
(5)他到了县政府的大门口,又回头交待小栓,“这事别告诉二婶。”
(6)徐太太回头哭着说:“你决意要走就走吧,不必说什么体谅我的话,十年的感情也就此作罢。从现在起我们便是干干净净的两个人。”
在以上这些例子中,“回头”都表示“把头转向后面”,作为一个词组,出现的场合是用在另一个动词的前面,构成连动结构。而它后面的连用动词从语义上可以总结为四类:观看,如“看、瞅、望、瞧”等;言语行为,如“问、说、喊、交待”等;面部表情,如“哭、笑”等;动作行为,如“拉,跑”等,都是表示具体的动作的。
从句法结构上来看,首先,“回头”后面不能出现主语,主语只能出现在“回头”前面,即后续动词的施事主语隐含。如以上例子主语都出现在“回头”前面,而不能出现在“回头”的后面。*(1)回头陈琳看了他一眼*(4)回头文秀跑进了屋里*这两种说法在语法上是错误的。其次,“回头”同它连接的动词大都是用来表示现实发生的事情,整个句子表达的是“已然”。
(二)“回头2”。
“回头”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作为离合词处理的。离合词是指意义上具有整体性而结构上可扩展的组合。当“回头”出现“回转头来”这样的结构时,标志着离合词“回头”开始产生;而“回头”由古代的两个词凝结成一个固定的词时,就产生了表心理活动“悔悟”的意思了。“回头2”表示“悔悟,及时回头,改邪归正”的意义,是由“回头”表示“把头转向后面”这一种动作本身的反向引申为行为意义的反向,是抽象的思维和心理引申。
卞舒舒提到,“回头”表“悔悟”义时,一般先预设一个前提,表明继续发展下去是错误的。相反,“回头”是正确的,由此产生了"悔悟”义[2]。如:
(7)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朱子语录》)
(8)“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我劝你还是及时回头。”
(9)官高必险,势力必倾,你及早回头罢。《三宝太监西洋记》
(10)浪子回头金不换。(谚语)
在上面的例子中,划线部分是预设的前提。“回头”从头部的反向引申为方向的反向,再到行为的反向。预设的是负面情况时,反向就有了“修正”、“悔悟”义。但“悔悟”并非“回头”自带的含义,只因说话人对预设前提的评价是否定的;持肯定评价时,“回头”不表“悔悟”[2]。“回头”表示“悔悟”义,已经从一个短语发展到一个独立的实词。
(三)“回头3”。
“回头1”表示动作行为极其短暂的身体动态动词,经过发展演变为表示短时间意思的时间副词“回头3”,也就是“过会儿,少等一下,过一段时间之后”,专用于表达时间意义。如:
(11)我急着赶火车去北京,回头再给你打电话,行吧。
(12)这件衣服就先放在姐姐家,回头我去取。
(13)“回头就跟张老大算账!他欠我的钱再不还,我就拿他家的房子抵账,不信咱们就走着瞧。”
(14)回头我就跟她说说,让她晚上注意点,别影响大家休息。 上面的例句中“回头”都出现在口语对话当中充当时间副词,常常与“就、再”同时出现。表示一个动作后于另一个动作发生或之后开始做这个动作。在“回头”作为时间副词,在句中的分布有着独特的特点。与“回头1”相比,在句法结构上,主语一般出现在“回头”的后面。如例(12)(14)。即使主语省略,补充的最佳位置也是放在“回头”的后面。如例(13)“回头(我)就跟张老大算账”。而且“回头”一般用在句子的起头,引出祈使义。但“回头”本身不包括在祈使范围内,即后面的成分有自己的言语行为力量。当“回头”省略时,祈使句的内容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例(11)“(回头)再给你打电话”就还是“给你打电话”的意思。
由于“回头”后面连接的动作是表示一种的未然行为,从时态上看是表达将来要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因此,“回头”所出现的句子在时态上显现着很清晰的限制性,它可以存在于一般将来时的句子中。这与“回头1”出现在已然句中是相反的。正因为如此,“回头”还能够用于表示假设意义的句子中,后面连接一种假设的情景。如:
(15)吃饭的时候别说话,回头再噎着了,你就难受了。
(16)你不用难过,回头栓子回来了,我帮你教训他。
(17)我有好多体己话要对你讲,现在就挑点要紧的跟你说一下,省的回头我又忘了。
(18)青姐:“我……我想请个假,回家看看。”顾文抬头看着她愣了一下,说:“回头我跟太太商量一下。”
这类句子里“回头”已经开始有从时间副词向假设连词演变的迹象。那么,此时“回头”就是在小句中起连接作用的连接成分。从例子中看,“回头”不出现在起始小句前作引领,而是出现在后续的小句中,起到一个连接前后小句的表示时间意义的连接成分作用。例(15)(16)(17),“回头”连接的都是一个句子中前后两个小句;例(18)“回头”出现在两个人的对话当中,是连接对话的进行。
(四)“回头”的词汇化条件。
关于动宾结构的词汇化条件,颜红菊认为其动词性成分或宾语成分的独立性要弱化,动词性成分不能指称独立的动作行为,或宾语成分不能指称一个独立的支配对象[3]。(颜红菊2008)
“回头”词汇化的条件:第一,“回头”在表示“转过头看后面”的意思时,通常要与其它的动词连用,构成一个连动词组。如:例(1)(2)(5)中的,“回头看”、“回头问”、“回头交待”等,而这些连动词组中,语义重心都在后一个动词上,“回头”本身不能成为语义重心。第二,“回头”作为词组时的宾语成分“头”是虚指的,不能表示具体的一个实体只着重于它的抽象性,独立性大大减弱。
三、“回头”的语法化
语法化实际上就是指词义抽象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引起词义虚化,使之最终失去原有的词汇意义,变成只表示语法关系或语法功能的语法单位。“回头”由表“过一会儿”的时间副词到只起连接作用的话语标记,词义抽象化不断虚化,句子的限制越来越少,作用范围越来越广,只用来标记叙述行为的延续,是典型的语法化过程。
(一)“回头4”。
在语言中不影响句子的命题意义,只表达态度或步骤意义的语言成分叫作话语标记。话语标记作为一种重要的连贯手段而经常被使用,其主要功能是促进解释特定话语单位与它周围交谈情景之间的连贯关系[4]。(高增霞2004)
在现代汉语口语中,“回头”已经发展成一个连接成分,连接内容上有联系的两个小句或句子,不再有表示具体行为“回过头来”的意思,在意义上已经虚化。我们将“回头”表示一个时间意义的连接成分作用,称作“回头4”即表示连接的话语标记。
对于“回头”话语标志的界定,寻翠认为“回头”的语音特征是:语音明显弱化,尤其“头”字发音很轻;语义特征:“回头”作为一个整体,失去了概念性的意义,只表达程序意义;语法特征:“回头”作为一个固定的词,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只表示连接作用功能;语用特征:“回头”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口头用语,说不出来有什么实在的意思[5]。(寻翠2014)如:
(19)他在刷墙呢,这是第三遍了,基本上墙已经平整了。再来一遍回头把它那么一刷,这活儿就算齐了。甭担心,他的手艺谁都要说是一流的。
(20)他吩咐一声:“饶了他们,明晚再来!”耍龙的人立定了,高唱几声:“恭喜发财!”回头全体人员给请到堂中吃茶点,主人特敬他们几大盘“年粑”。(《龙灯》)
(21)这路玩意儿,也没有,拿那若帚一扫,回头一摄,撮外头也就完事儿了。起来呀,回头呆一会儿啊,就是上街,你比方学徒的他那点儿事儿,早起晚睡,做的头里,吃的后头。
从上面的例子看,将句子里“回头”省略对句子本身没有什么影响,只是读起来没有原来顺畅,这时“回头”是话语标记。它与“回头3”时间副词的连接作用还是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回头3”要求后续句子发生的事情应该是将来时,是未然的,对句子的时态有明显的限制,而“回头4”并没有这种时态上的限制。例(21)在具体语境中“回头”已经不能表示之后要就一定“待一会儿”“上街”,仅仅表示几个言语行为的先后顺序。其次,就是上面所说过的“回头4”没有什么具体的意义,只有连接功能,省略不说也不会影响句子的表达;但是“回头3”不能省略,它“过会儿,少等一会儿”的意思对整个句子的意义还有所影响。例(15)“你吃饭的时候别说话,(回头)噎着了……”省略“回头”就没法表现“噎着”是之后可能发生的动作。
因此,由“回头1”到“回头4”中可以看出其词汇意义的逐步虚化,语法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对所出现的句子的整体限制也就逐渐减少了。
(二)“回头”的语法化条件。
“回头”的语法化条件:第一,和词汇化一样,语法化仍是在连动式语境中进行,“回头”出现在连动句中,一般都处于前一个动作位置上,而后一个动作是语义重心。第二,“回头”的词汇意义抽象化不断进行虚化。“回头1”表示持续时间很短的动作,可以说是瞬时动作。随着演变发展,这种动作就渐渐失去了其本身意义直到不具有实际意义,只剩表连接的话语标记功能。
在“回头”的各种用法演变过程中,词汇化和语法化的过程并不是完全对立和分离的,二者在其发展中相互交融和促进。但可以说“回头”的词汇化现象为其语法化提供了一定的前提。
参考文献:
[1]李宗江.“回头”的词汇化与主观性[J].语文科学,2006年第5卷第4期.
[2]卞舒舒.试论“回头”的词汇化[J].语言文字,2010年第1期.
[3]颜红菊.动宾结构词汇化的独立性解释[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4]高增霞.自然口语中的话语标记“回头”[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2004年第1期.
[5]寻翠.话语标记“回头”的历时演变[J].语文学刊,2014年8月.
[6]刘红妮.词汇化与语法化[J].当代语言学第12卷,2010年第1期.
[7]董秀芳.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J].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1期.
[8]尚加加.论“回头”的词汇化[J].语文学刊,2010年5月.
[9]毋冬梅.副词“回头”的语法化[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3月.
作者简介:孔喆(1992-),女,汉,河南周口,硕士,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汉语国教育专业。
关键词:“回头”;词汇化;语法化;话语标记
中图分类号:H1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284-02
一、前言
“回头”在《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是:(1)把头转向后方(2)回来;返回;(3)悔悟,改邪归正,及早回头。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又增加了意义(4)少等一会儿;过一段时间以后。“回头”从两个单个词组成的动词短语发展到了时间副词,是其词汇化的过程。随着它的发展,“回头”的语法化程度增强,词义逐渐虚化发展出了一种起连接作用的话语标记的新用法,连接前后两个话语行为,不影响句子的实际意义,只表示说话人进行组织话语的活动。本文讨论“回头”由两个字组成的表示身体动作的短语词汇化为一个独立的词,接着成为一个时间副词和连接成分再到发展成话语标记的语法化历程及其条件,并探讨其在语用方面产生的新变化。
二、“回头”的词汇化
所谓词汇化,是指原来非词的语言形式在历时发展中变为词的过程。“回头”原本是由动作“回”+身体部位“头”组成的动宾短语形式在历时演变中成为一个固定的词。由“转过头看后面”到独立词表“悔悟”义再到作时间副词“过一会儿”,都是“回头”词汇化的现象。
(一)“回头1”。
“回头”作为一种“把头转向后面”的身体动作,在充当短语时,它经常和别的动词连用,构成连动短语,而且通过大量的语料证明,“回头”大都作连动结构的第一个动词性成分。同时,李宗江认为在“回头”的概念结构里,转头的动作一般是与视觉的需要和改变身体运动的方向有关,因而“回头”主要与视觉动词、言语动词和运动动词构成符合时间顺序原则的连动结构[1]。(李宗江2006)举例如下:
(1)陈琳很生气,回头看了他一眼,哑着嗓子说:“你还有完没完了。”
(2)宝骏拉着马回头问他:“师傅,咱们还要走多长时间才能到葛家村呀?”
(3)看着前面川流不息的人群,她回头拉着女儿的手,好像很害怕的样子。
(4)文秀大叫一声,回头跑进了里屋,留他一个人站在院子里。
(5)他到了县政府的大门口,又回头交待小栓,“这事别告诉二婶。”
(6)徐太太回头哭着说:“你决意要走就走吧,不必说什么体谅我的话,十年的感情也就此作罢。从现在起我们便是干干净净的两个人。”
在以上这些例子中,“回头”都表示“把头转向后面”,作为一个词组,出现的场合是用在另一个动词的前面,构成连动结构。而它后面的连用动词从语义上可以总结为四类:观看,如“看、瞅、望、瞧”等;言语行为,如“问、说、喊、交待”等;面部表情,如“哭、笑”等;动作行为,如“拉,跑”等,都是表示具体的动作的。
从句法结构上来看,首先,“回头”后面不能出现主语,主语只能出现在“回头”前面,即后续动词的施事主语隐含。如以上例子主语都出现在“回头”前面,而不能出现在“回头”的后面。*(1)回头陈琳看了他一眼*(4)回头文秀跑进了屋里*这两种说法在语法上是错误的。其次,“回头”同它连接的动词大都是用来表示现实发生的事情,整个句子表达的是“已然”。
(二)“回头2”。
“回头”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作为离合词处理的。离合词是指意义上具有整体性而结构上可扩展的组合。当“回头”出现“回转头来”这样的结构时,标志着离合词“回头”开始产生;而“回头”由古代的两个词凝结成一个固定的词时,就产生了表心理活动“悔悟”的意思了。“回头2”表示“悔悟,及时回头,改邪归正”的意义,是由“回头”表示“把头转向后面”这一种动作本身的反向引申为行为意义的反向,是抽象的思维和心理引申。
卞舒舒提到,“回头”表“悔悟”义时,一般先预设一个前提,表明继续发展下去是错误的。相反,“回头”是正确的,由此产生了"悔悟”义[2]。如:
(7)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朱子语录》)
(8)“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我劝你还是及时回头。”
(9)官高必险,势力必倾,你及早回头罢。《三宝太监西洋记》
(10)浪子回头金不换。(谚语)
在上面的例子中,划线部分是预设的前提。“回头”从头部的反向引申为方向的反向,再到行为的反向。预设的是负面情况时,反向就有了“修正”、“悔悟”义。但“悔悟”并非“回头”自带的含义,只因说话人对预设前提的评价是否定的;持肯定评价时,“回头”不表“悔悟”[2]。“回头”表示“悔悟”义,已经从一个短语发展到一个独立的实词。
(三)“回头3”。
“回头1”表示动作行为极其短暂的身体动态动词,经过发展演变为表示短时间意思的时间副词“回头3”,也就是“过会儿,少等一下,过一段时间之后”,专用于表达时间意义。如:
(11)我急着赶火车去北京,回头再给你打电话,行吧。
(12)这件衣服就先放在姐姐家,回头我去取。
(13)“回头就跟张老大算账!他欠我的钱再不还,我就拿他家的房子抵账,不信咱们就走着瞧。”
(14)回头我就跟她说说,让她晚上注意点,别影响大家休息。 上面的例句中“回头”都出现在口语对话当中充当时间副词,常常与“就、再”同时出现。表示一个动作后于另一个动作发生或之后开始做这个动作。在“回头”作为时间副词,在句中的分布有着独特的特点。与“回头1”相比,在句法结构上,主语一般出现在“回头”的后面。如例(12)(14)。即使主语省略,补充的最佳位置也是放在“回头”的后面。如例(13)“回头(我)就跟张老大算账”。而且“回头”一般用在句子的起头,引出祈使义。但“回头”本身不包括在祈使范围内,即后面的成分有自己的言语行为力量。当“回头”省略时,祈使句的内容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例(11)“(回头)再给你打电话”就还是“给你打电话”的意思。
由于“回头”后面连接的动作是表示一种的未然行为,从时态上看是表达将来要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因此,“回头”所出现的句子在时态上显现着很清晰的限制性,它可以存在于一般将来时的句子中。这与“回头1”出现在已然句中是相反的。正因为如此,“回头”还能够用于表示假设意义的句子中,后面连接一种假设的情景。如:
(15)吃饭的时候别说话,回头再噎着了,你就难受了。
(16)你不用难过,回头栓子回来了,我帮你教训他。
(17)我有好多体己话要对你讲,现在就挑点要紧的跟你说一下,省的回头我又忘了。
(18)青姐:“我……我想请个假,回家看看。”顾文抬头看着她愣了一下,说:“回头我跟太太商量一下。”
这类句子里“回头”已经开始有从时间副词向假设连词演变的迹象。那么,此时“回头”就是在小句中起连接作用的连接成分。从例子中看,“回头”不出现在起始小句前作引领,而是出现在后续的小句中,起到一个连接前后小句的表示时间意义的连接成分作用。例(15)(16)(17),“回头”连接的都是一个句子中前后两个小句;例(18)“回头”出现在两个人的对话当中,是连接对话的进行。
(四)“回头”的词汇化条件。
关于动宾结构的词汇化条件,颜红菊认为其动词性成分或宾语成分的独立性要弱化,动词性成分不能指称独立的动作行为,或宾语成分不能指称一个独立的支配对象[3]。(颜红菊2008)
“回头”词汇化的条件:第一,“回头”在表示“转过头看后面”的意思时,通常要与其它的动词连用,构成一个连动词组。如:例(1)(2)(5)中的,“回头看”、“回头问”、“回头交待”等,而这些连动词组中,语义重心都在后一个动词上,“回头”本身不能成为语义重心。第二,“回头”作为词组时的宾语成分“头”是虚指的,不能表示具体的一个实体只着重于它的抽象性,独立性大大减弱。
三、“回头”的语法化
语法化实际上就是指词义抽象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引起词义虚化,使之最终失去原有的词汇意义,变成只表示语法关系或语法功能的语法单位。“回头”由表“过一会儿”的时间副词到只起连接作用的话语标记,词义抽象化不断虚化,句子的限制越来越少,作用范围越来越广,只用来标记叙述行为的延续,是典型的语法化过程。
(一)“回头4”。
在语言中不影响句子的命题意义,只表达态度或步骤意义的语言成分叫作话语标记。话语标记作为一种重要的连贯手段而经常被使用,其主要功能是促进解释特定话语单位与它周围交谈情景之间的连贯关系[4]。(高增霞2004)
在现代汉语口语中,“回头”已经发展成一个连接成分,连接内容上有联系的两个小句或句子,不再有表示具体行为“回过头来”的意思,在意义上已经虚化。我们将“回头”表示一个时间意义的连接成分作用,称作“回头4”即表示连接的话语标记。
对于“回头”话语标志的界定,寻翠认为“回头”的语音特征是:语音明显弱化,尤其“头”字发音很轻;语义特征:“回头”作为一个整体,失去了概念性的意义,只表达程序意义;语法特征:“回头”作为一个固定的词,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只表示连接作用功能;语用特征:“回头”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口头用语,说不出来有什么实在的意思[5]。(寻翠2014)如:
(19)他在刷墙呢,这是第三遍了,基本上墙已经平整了。再来一遍回头把它那么一刷,这活儿就算齐了。甭担心,他的手艺谁都要说是一流的。
(20)他吩咐一声:“饶了他们,明晚再来!”耍龙的人立定了,高唱几声:“恭喜发财!”回头全体人员给请到堂中吃茶点,主人特敬他们几大盘“年粑”。(《龙灯》)
(21)这路玩意儿,也没有,拿那若帚一扫,回头一摄,撮外头也就完事儿了。起来呀,回头呆一会儿啊,就是上街,你比方学徒的他那点儿事儿,早起晚睡,做的头里,吃的后头。
从上面的例子看,将句子里“回头”省略对句子本身没有什么影响,只是读起来没有原来顺畅,这时“回头”是话语标记。它与“回头3”时间副词的连接作用还是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回头3”要求后续句子发生的事情应该是将来时,是未然的,对句子的时态有明显的限制,而“回头4”并没有这种时态上的限制。例(21)在具体语境中“回头”已经不能表示之后要就一定“待一会儿”“上街”,仅仅表示几个言语行为的先后顺序。其次,就是上面所说过的“回头4”没有什么具体的意义,只有连接功能,省略不说也不会影响句子的表达;但是“回头3”不能省略,它“过会儿,少等一会儿”的意思对整个句子的意义还有所影响。例(15)“你吃饭的时候别说话,(回头)噎着了……”省略“回头”就没法表现“噎着”是之后可能发生的动作。
因此,由“回头1”到“回头4”中可以看出其词汇意义的逐步虚化,语法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对所出现的句子的整体限制也就逐渐减少了。
(二)“回头”的语法化条件。
“回头”的语法化条件:第一,和词汇化一样,语法化仍是在连动式语境中进行,“回头”出现在连动句中,一般都处于前一个动作位置上,而后一个动作是语义重心。第二,“回头”的词汇意义抽象化不断进行虚化。“回头1”表示持续时间很短的动作,可以说是瞬时动作。随着演变发展,这种动作就渐渐失去了其本身意义直到不具有实际意义,只剩表连接的话语标记功能。
在“回头”的各种用法演变过程中,词汇化和语法化的过程并不是完全对立和分离的,二者在其发展中相互交融和促进。但可以说“回头”的词汇化现象为其语法化提供了一定的前提。
参考文献:
[1]李宗江.“回头”的词汇化与主观性[J].语文科学,2006年第5卷第4期.
[2]卞舒舒.试论“回头”的词汇化[J].语言文字,2010年第1期.
[3]颜红菊.动宾结构词汇化的独立性解释[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4]高增霞.自然口语中的话语标记“回头”[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2004年第1期.
[5]寻翠.话语标记“回头”的历时演变[J].语文学刊,2014年8月.
[6]刘红妮.词汇化与语法化[J].当代语言学第12卷,2010年第1期.
[7]董秀芳.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J].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1期.
[8]尚加加.论“回头”的词汇化[J].语文学刊,2010年5月.
[9]毋冬梅.副词“回头”的语法化[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3月.
作者简介:孔喆(1992-),女,汉,河南周口,硕士,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汉语国教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