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平:长啸独一人传声满空谷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fz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建平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中国画研究院画师,成都诗婢家画院特聘画师。
   其作品雄迈、浑厚、硬朗。在大尺幅、大笔触间,墨酣笔畅,多有饱满之态;恣意自在,常显潇洒之机。可谓:墨象磊磊,意象凜凜,被誉为:是一位真正画出了西藏精神的画家。
  多年来,张建平都在默默地画画,不事张扬,从没有歇息过。不过,他只想画心中想画的画。
   他有这个本钱。他的父母是第一批进藏的大军,身不由己中把他生在了西藏,他在雪山灵塔经幡草甸牦牛酥油糌粑中长大,十多岁前就没有离开过西藏。因此,他有比旁人更强的身体、更韧的品性。他一家三口都画画:太太画工笔,似乎守着古;女儿画创意,似乎追着新;在守与追中,他像一个不断移动的座标,却使他的画有了一种新的面貌。
   曾经,他用多年的时间做过不同的水墨实验,他画洪荒初定混沌初开的元真时代,画玉树琼枝雪锁冰封的冰山叠层,莽莽群山,猎猎经幡,茫茫草甸……他却从没有满意过自己的绘画。他知道,用古人那些纤秀的笔墨画不出青藏高原的苍凉雄奇,用当代那些搞怪的笔墨也表达不出雪域大地的粗砺壮阔。他只想踩自己的鼓点,在水墨的世界中找寻到自己的位置。
   那天他在纸面,上用斗笔泼洒出一片充盈著力量的亮色,那混合了狂野的红,质朴的赭,纯粹的墨的画图——苍莽、雄奇、潇洒、放达。如鲲鹏击水三千,扶摇直上九天;似艳阳高照四方,豪情慷慨万家。他才意识到找到了内心表达的方法。纵情的挥舞既完成了造型,更重要的是完整地释放了心情。
   对一个画家而言,心象是生命深处的诉说。有哪一种感动,就有哪一种表达,好的艺术作品传达出的都是艺术家的生命体验。丰子恺先生好像说过,倘其伟大不足与英雄相共鸣,便不能描写英雄;倘其柔婉不足与少女相共鸣,便不能描写少女。张建平生命中所有的经历锻成了他洞察的智慧,思索的浪漫,表达的遂意,他才画出了这样的画。这样的画似乎有一种对传统挑战的意味,然而更多的是,它那特有的写意风格和意象图式,仍然植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沃土中,让人感到熟悉和亲近。
   好的画作不是因为你画了什么,而是它激发起了观赏者什么。建平的画自有一种久违了的汉唐风和本元元气,水墨的潇洒放达又好像蕴含着一种“拍遍栏杆”的精神。他不故作深沉,也不炫耀技巧,无意间却会打磨掉你的庸懒消沉,激起你潜藏的能量,与他的心同颤栗,同振奋。这也许就是他画作的力量与价值。张建平也画高原的草甸、湖泊、灵塔、牦牛……随着画作的展出发表与流传,也被人肯定为:是一位真正画出了西藏精神的画家。他自己却不急于站队,也不为自己定位。的确,一个人喜欢被定义或归类,大约都有不自信和内心不够强大的内因。
   美丽是属于自信者的,从容是属于有备者的,奇迹是属于执著者的,成功是属于顽强者的。从来如此!
其他文献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山水画专委会委员,成都民盟书画院副秘书长,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美术师,成都画院特聘画家。  2017年作品《遥看云山万叠里》入选“我爱丹青”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2016年作品《无尽溪山》特邀参加第四届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作品展;2016年作品《山水》参加“群星璀璨”四川省群文美术作品展荣获优秀奖;2016年作品《江山不负英雄志》参加四川省诗书画院“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
陈毓平  四川成都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国防诗书画院副院长,省美协水彩画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成都锦水书画院副院长,中学高级美术教师,华阳书画院顾问。1962年毕业于成都美术学校,受教于陈亮清、周伦元、罗新之、罗次冰、刘既明等著名画家。  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及中国画,水彩画的研探创作。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美展并获奖,多件作品被国内文博部门和国际友人收藏,不少作品刊载于国内大
刘琴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天府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草书研究会会员,中国画学会四川女艺术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成都诗婢家画院画家,蜀都书画院画家,艺术村画家。   “自在于其中”,在西方现代绘画中,是一种艺术理念。它要求画者不是平面的、直观的描摹对象,而是直接进入画面之中,反映出自己在三维、四维时空的切身感受。其中,既有时间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也有空间的分割、穿插乃至
作为一名年逾古稀的老翁,我从出生到现今将近跨了一个世纪,从民国年间到新中国成立,从改革开放到今天,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我经历了不同时期的新年,每一个时期的“年味”都让我回味无穷、感慨万千。近年来,我创作了围绕“年味”的10余幅风俗画,纪念老“年味”、讲述老“年味”,以传承“我们的节日”——春节。  我记忆中的“年味”  我记忆中的“年味”是我家乡流行的一句话“红萝卜蜜蜜甜,看到看到要过年”。农历冬月
在中国城镇化趋势下,时间争先恐后地粉刷着城市,不断刷新的精神意志在空间和时间中切换,构成了庞杂无序的城市化现象,我们来不及思考和定位,又被下一波洪流冲向了另一个彼岸。我也就是这样在多重身份挤压下成长起来的摄影师,与同龄人有着共同的社会逻辑经历,我是一个“守旧”的人,希望通过影像停下来思考如何传承和探索传统民俗文化。  三维·影像的性格  我爷爷也喜欢摄影,他是一个医生,尽管生活拮据,但还是买了相机
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四川大学教授。教育部高校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8—2022年),教育部学位论文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网上通讯评议专家,国家社科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主要教学与研究方向为中国美术史论,在研究方法上强调回归原境,致力于拓展、深化乾嘉考证之法。现已出版《北宋翰林图画院制度渊源考论》《谢赫“六法”义证》《迈往凌
作为《现代艺术》创刊20周年系列策划(2020年8月——10月),本期杂志“策划”栏目特别携手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邀请刺绣、织锦艺术家、剪纸艺术家各20位(以姓氏拼音首字母为序),继续为读者联袂呈现在民间文艺领域里一直默默奉献、传道授业解惑的“守艺人”的优秀作品,旨在让更多的人关注民间文艺,重视民间文艺,参与民间文艺,传承民间文艺,这也是杂志社的“策划”初心。  2000年10月,《现代艺术》正
朗诵|王志   都说太阳美,   她的光芒穿透黑幕,她的能量哺育万物;   都说月亮美,   她的浪漫让人遐想,她的故事世代相传;   都说鲜花美,   她的色彩缤纷美丽,她的芬芳沁人心脾;   都說大地美,   她的果实丰硕甘甜,她的胸怀博大精深;   但我觉得你最美。   虽然护目镜遮住了双眸,   但遮不住你找寻最隐蔽的敌人;   虽然大口罩挡住了双唇,   但挡不住你滚烫的话语抚慰无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