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词鉴赏是感觉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论述了在古诗词鉴赏过程中应该注意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入文本的分析欣赏。
【关键词】古典诗歌 文学鉴赏 阅读教学 语文教育
近年来,语文高考中有關古诗词的鉴赏年年有。它不仅要求考生有丰富的文学、文化、文史知识,同时还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如果缺少了与试题有关的任何一项的掌握,就很难筛选出正确的答案。但相对于中学生来说,鉴赏能力毕竟有限,因而有关词类的命题就肯定从考生的实际考虑,即在解题上给予一定的方便,使之不会过难。或在选材上降低难度,或在设置答案上降低难度或给选材加以注解等,以适应考生的能力,这样就符合了《考试说明》里规定的“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关于文学鉴赏的复习,方法、角度多种多样,笔者在此仅谈三点,其余不及。
一、注意复习熟悉的似曾相识的古诗词曲
就这点而言,即指直接在课本里读过的或在其他练习里看到过的古诗词。近年来,文学鉴赏题的材料直接选自于中学课本和其他练习的作品。对于考生来说,虽都熟悉或似曾相见,但很可能没有认真阅读,理解它们。因而选这些材料,实际上是考查考生是否真正理解掌握了课内知识,是否认真阅读其他的材料,对里面的作品是否学得深入透彻。如以下一道题:
对下面古诗词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义项是()
A.“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合”、“斜”是拟人写法,把绿树青山写得具有人的感情。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知”、“潜”把春雨人格化,写成有知觉有灵性的东西。
C.“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汽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汽蒸”、“波撼”是夸张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
D.“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何需怨杨柳”用了拟人手法。
以上试题考察诗歌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其中A/B/D项便直接选自初中课本,而且是必读课文。但如学得不透,就有可能以为第一项是正确的。因而古诗词鉴赏的复习,首先就要学习鉴赏课本的古诗词,一定要从多角度去深入透彻地理解他们。
二、注意学习鉴赏与课内古诗词风格相近的课外作品
高考重在考查知识的运用迁移能力,即要求考生运用课内的知识去解决课外的问题。也就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其实高考的命题,也是尽量让考生在课内找到相关的参照物的,这也是命题降低难度的方式之一。能用所学知识去正确阅读、理解和把握与课内古诗词风格相近的课外的有关作品,就是说具备了一定的迁移鉴赏能力,运用知识能力。这正是高考或《考试说明》的主要精神。因而复习时,就要对各流派作品,诸如山水诗、田园诗,豪放派、婉约派等词曲的风格及有关的知识一定要有所了解,要注意运用这些知识去学习鉴赏课外与之相近的作品,逐渐培养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近年来的考题也反映了这点。如:
对下面这首《菊花》诗分析不确切的项是()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饯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A.第一句写秋菊绕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B.第二句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往返的情景。
C.三、四两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气质。
D.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义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这首显现的风格显然是田园诗类。它与第五册的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的风格相近。尤其是第四项对本诗语言特点的分析更是与课文平实朴素、清新隽永的特点相近,也是大部分田园诗的共同特点。因而第四显然是正确的。但如果对课文学得不透彻,也就可能难以判别此项是否正确。同样,1995年所考的李清照的《如梦令》也与课文所选的同一作者的作品风格相似。由上可见,学透课内并与课外相结合的重要性。
三、注意复习相关的文学、文化与文史知识
文学鉴赏也考察到这些内容,因而复习到课本的古诗词时,不仅要注意到这些作品的思想风格等,同时还要复习有关的文学、文化与典故等,同时还要注意有关的名家名人的评论。这样才能算是学的深透,才能用丰富的课内知识去课外的先观问题。近几年的文学鉴赏提4也涉及到如此内容。如1992年试题“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不仅考察了三苏的并称,他们的文学成就,同时还考察了三苏的籍贯。1996年有关试题中“多应借得,赤壁东风”则涉及到赤壁之战的历史事实。可见,对名人名家的有关知识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古诗的鉴赏复习首先从课内做起,再到课外,用课内知识及培养的能力去正确鉴赏课外的有关内容。
除此之外,还应分类复习,即分诗词曲等,因为从1993年起,文学鉴赏的复习考试基本上是按此顺序来的。1993年、1994年考的是诗歌,1995年考的是词,1996年考的是曲。可见文学鉴赏的复习也要古诗词曲一条线。惟有如此,古诗鉴赏的复习才得以全面
下面选用一些例子,以供参考。
对下列古诗句理解正确的义项是()
A.“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清白”运用比喻,以石灰的洁白比喻完美无暇的人生。
B.“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四句用了借代手法,以“梨花”代雪花。形象生动,鲜明壮观。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汗青”用了借代手法。古代以竹简著书,制作竹简先以火烤,把青竹的汗水去掉,故以汗青代史册。
D.“乱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雀,巢堂坛兮”用了比喻手法,分别比喻忠臣义士和奸佞小人。
答案:C(分析略)。
★作者简介:卢文锋,广西贺州市昭平中学教师;朱秋清,广西贺州市昭平中学教师。
【关键词】古典诗歌 文学鉴赏 阅读教学 语文教育
近年来,语文高考中有關古诗词的鉴赏年年有。它不仅要求考生有丰富的文学、文化、文史知识,同时还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如果缺少了与试题有关的任何一项的掌握,就很难筛选出正确的答案。但相对于中学生来说,鉴赏能力毕竟有限,因而有关词类的命题就肯定从考生的实际考虑,即在解题上给予一定的方便,使之不会过难。或在选材上降低难度,或在设置答案上降低难度或给选材加以注解等,以适应考生的能力,这样就符合了《考试说明》里规定的“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关于文学鉴赏的复习,方法、角度多种多样,笔者在此仅谈三点,其余不及。
一、注意复习熟悉的似曾相识的古诗词曲
就这点而言,即指直接在课本里读过的或在其他练习里看到过的古诗词。近年来,文学鉴赏题的材料直接选自于中学课本和其他练习的作品。对于考生来说,虽都熟悉或似曾相见,但很可能没有认真阅读,理解它们。因而选这些材料,实际上是考查考生是否真正理解掌握了课内知识,是否认真阅读其他的材料,对里面的作品是否学得深入透彻。如以下一道题:
对下面古诗词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义项是()
A.“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合”、“斜”是拟人写法,把绿树青山写得具有人的感情。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知”、“潜”把春雨人格化,写成有知觉有灵性的东西。
C.“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汽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汽蒸”、“波撼”是夸张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
D.“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需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何需怨杨柳”用了拟人手法。
以上试题考察诗歌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其中A/B/D项便直接选自初中课本,而且是必读课文。但如学得不透,就有可能以为第一项是正确的。因而古诗词鉴赏的复习,首先就要学习鉴赏课本的古诗词,一定要从多角度去深入透彻地理解他们。
二、注意学习鉴赏与课内古诗词风格相近的课外作品
高考重在考查知识的运用迁移能力,即要求考生运用课内的知识去解决课外的问题。也就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其实高考的命题,也是尽量让考生在课内找到相关的参照物的,这也是命题降低难度的方式之一。能用所学知识去正确阅读、理解和把握与课内古诗词风格相近的课外的有关作品,就是说具备了一定的迁移鉴赏能力,运用知识能力。这正是高考或《考试说明》的主要精神。因而复习时,就要对各流派作品,诸如山水诗、田园诗,豪放派、婉约派等词曲的风格及有关的知识一定要有所了解,要注意运用这些知识去学习鉴赏课外与之相近的作品,逐渐培养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近年来的考题也反映了这点。如:
对下面这首《菊花》诗分析不确切的项是()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饯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A.第一句写秋菊绕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B.第二句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往返的情景。
C.三、四两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气质。
D.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义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这首显现的风格显然是田园诗类。它与第五册的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的风格相近。尤其是第四项对本诗语言特点的分析更是与课文平实朴素、清新隽永的特点相近,也是大部分田园诗的共同特点。因而第四显然是正确的。但如果对课文学得不透彻,也就可能难以判别此项是否正确。同样,1995年所考的李清照的《如梦令》也与课文所选的同一作者的作品风格相似。由上可见,学透课内并与课外相结合的重要性。
三、注意复习相关的文学、文化与文史知识
文学鉴赏也考察到这些内容,因而复习到课本的古诗词时,不仅要注意到这些作品的思想风格等,同时还要复习有关的文学、文化与典故等,同时还要注意有关的名家名人的评论。这样才能算是学的深透,才能用丰富的课内知识去课外的先观问题。近几年的文学鉴赏提4也涉及到如此内容。如1992年试题“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不仅考察了三苏的并称,他们的文学成就,同时还考察了三苏的籍贯。1996年有关试题中“多应借得,赤壁东风”则涉及到赤壁之战的历史事实。可见,对名人名家的有关知识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古诗的鉴赏复习首先从课内做起,再到课外,用课内知识及培养的能力去正确鉴赏课外的有关内容。
除此之外,还应分类复习,即分诗词曲等,因为从1993年起,文学鉴赏的复习考试基本上是按此顺序来的。1993年、1994年考的是诗歌,1995年考的是词,1996年考的是曲。可见文学鉴赏的复习也要古诗词曲一条线。惟有如此,古诗鉴赏的复习才得以全面
下面选用一些例子,以供参考。
对下列古诗句理解正确的义项是()
A.“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清白”运用比喻,以石灰的洁白比喻完美无暇的人生。
B.“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四句用了借代手法,以“梨花”代雪花。形象生动,鲜明壮观。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汗青”用了借代手法。古代以竹简著书,制作竹简先以火烤,把青竹的汗水去掉,故以汗青代史册。
D.“乱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雀,巢堂坛兮”用了比喻手法,分别比喻忠臣义士和奸佞小人。
答案:C(分析略)。
★作者简介:卢文锋,广西贺州市昭平中学教师;朱秋清,广西贺州市昭平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