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开发思路浅析

来源 :中国工业年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教育的发展,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要求。建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实现中国创造战略目标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支撑。如何开发出适合高职院校教育的工学结合课程,决定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应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行业企业需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坚持知识、技能、素质统筹的原则,针对高职学生生源结构和文化基础,以真实性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教育手段方法,同时注重学生企业文化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开发出适合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课程。
  【关键词】工学结合课程;学习情境;教学模式
  一、工学结合课程设计
  (一)工学结合课程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思路
  1. 工学结合课程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的原则
  高等职业院校要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依据岗位人才培养规格,针对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和完成岗位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紧密的联系行业企业,让企业参与到课程开发、设计、实施、评价的全过程。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及时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标准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保持一致性,增强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为学生职业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2)坚持知识、技能、素质统筹的原则
  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通过教师的示教和亲身实践习得相关的技能,同时要掌握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所必备的基本流程、方法、原理、结构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知企业文化,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职业素养。这样才能使学生不仅仅能胜任眼前某个固定岗位的工作,一旦岗位的设备、环境、技术标准发生变化,学生可以结合所学基础知识,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发挥团队协作优势,在较短时间内适应企业发展变化所带来的新的岗位需求。只有坚持知识、技能、素质统筹的原则,才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坚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纲领的原则
  课程内容的设置和实施是为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撑,因此,课程内容设计应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展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若干学习性工作任务为主线,以相关技术的运用、工具的使用、劳动方法的积累、职业素养的养成为重点,这就要求设计者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以知识传授为目标,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罗列的方式。更不能受传统教材和教师学识的影响,削足适履,反过来指导课程内容的设计。因为传统的教材更多的是作为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辅助材料,不同编者在编写相同课程的教材时,因个人能力和研究侧重点不同,往往编写出来的教材千差万别,如果教师的教学内容始终被传统的教材牵着鼻子走,很容易造成实际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偏差。在没有现成紧紧围绕课程标准编制的教学辅助资料情况下,学校可以联合企业自编相关教学材料,或者选取一系列的多样化的教学资料共同作为某门课程的教材,为课程标准的实现提供支撑。
  课程教学内容的制定不应由某一名教师决定,应是专兼职教学团队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共同研究后的成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因教师个人学识原因,导致的避难就简、避重就轻,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严重偏离的情况。
  (4)坚持针对性、先进性、适用性兼顾的原则
  课程内容设置主要针对人才培养规格所确定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遵循必须够用的原则,选取教学内容,体现内容设置的针对性;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适时的增加和更新有关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标准,增加国内外企业运用的新规章和新制度,体现内容设置的先进性;同时,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关注学生跨专业关键能力的培养,遵循迁移可用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写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班组管理能力、演讲能力以及领导能力,体现内容选取的适用性。
  (5)坚持引入职业资格标准的原则
  课程内容设计过程中,应根据专业定位和岗位需求,积极引入职业资格标准,合理的对课程内容涉及的范围、难易度、技能侧重点等进行布局,以实现与行业标准的对接,同时为学生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提供必要的课程支撑。
  2. 工学结合课程设计基本思路
  工学结合课程设计应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坚持知识、技能、素质统筹的原则,以真实性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依据学生的职业成长的规律和认知规律序化教学内容。积极引入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标准,及时的更新相关教学内容,同时注重学生企业文化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工学结合课程学习情境的设计
  (一)学习情境的概念与内涵
  学习情境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中的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劳动产品、工艺流程、工具设备和劳动组织方式等各要素,找出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抽象出其内在规律,根据教育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由课程教学团队系统设计的用于学习的情境或完整过程。每个学习情境应可以单独过程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实现学习领域课程要求的部分学习目标。
  学习情境应来源于职业岗位的工作实践,客观全面的反映典型工作任务所包含的职业信息,而不是根据传统的学科体系的经典理论罗列出来的。学习情境在课堂的表现形式是课业,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完成的学习任务。课业设计是教师根据课程目标要求和教学模式,运用教学设计方法,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设计学习任务和目标、确定学习内容、策划教学方案的过程。教师通过课业,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并完成工作任务,实现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的有机结合,通过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在获取职业岗位的技能的同时,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同时感知企业文化,间接获取岗位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   (二)学习情境设计
  1.学习情境设计的思路
  学习情境的设计是课程开发团队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岗位、产品类型、操作部位或系统、复杂性或难度级别、工艺流程或服务对象的不同,在考虑学校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等实际情况的条件下,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
  在学习情境设计之前,应认真分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制定针对性的教学任务;对相关教学对象进行分析,明确学生现有的专业水平和学习能力,教师的行动导向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对教学条件进行分析,明确课程所能运用的教学资源、场地、设备。分析的结果为学习情境设计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为下一步学习情境顺利实施的可行性奠定基础。
  2.学习情境设计的主要任务
  (1)明确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
  (2)选择合适的载体,设计学习情境;
  (3)确认各学习情境之间的联系;
  (4)确定教学条件和环境要求;
  (5)设计教学方案,制定学习情境目标、内容、课时、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教学工具和学习资料、考核评价方式等,明确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三、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一)“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概念与内涵
  1.“模式”
  “模式”是指被研究对象在理论上的逻辑框架,是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种可操作性的知识系统,是使系统中各要素最优化配置的设计思路和框架,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结构。
  2.办学模式
  办学模式主要是针对办学主体(机构或学校)来说的,是对办学主体如何开展教育活动的体系结构和运作方式的抽象逻辑界定。办学模式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办学主体构成及管理架构、学校办学资金链及运作方式、学校在职业教育体系和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学校生源渠道和就业渠道、学校培养学生的层次和规格、学校教学监管体系等。
  3.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针对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即学校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给培养过程设计构建的体系样式和培养方式,是从宏观上解决“按照什么样式去培养学生”的总体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专业如何设置、课程体系如何构建、花多少时间培养、在什么地方进行教学、用什么人去培养等问题。
  4.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针对的是“完整的教学过程”,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主要由教学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教学评价方式构成。教学模式设计解决的是如何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将教师、学生、教室、教学辅助设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时间进程安排等多个要素,构建成一个完整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指导和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5.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针对的是“具体课堂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是教师在具体实施课堂行为过程中运用的教学技巧和手段。教学方法的运用主要是为了方便学生较容易的接受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二)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模式设计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理实一体化教学活动为主体,根据课程标准和课程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载体构建课程教学内容,整合利用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学生、教学资料、教学设备室等各方面教学资源,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目前常用的教学模式有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
  1.“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产品制造、工程施工类专业课程,选择明确的生产对象作为一个项目,围绕项目实施的设计、工艺流程、绘图、工具使用、劳动组织等展开教学。
  2.“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管理、服务、医疗类专业课程。以护理专业的基础护理课程为例,病症之间千差万别,而其中不少病症的日常护理任务中所完成的绝大部分护理行为是相同的,例如查体、铺床、输液等。如果按照病症种类来组织教学,由于病症类别过多,无法一一列举学习。因此,在基础护理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上,通过分析总结提炼出各病症进行基础护理时典型的工作任务,如“输液”、“抽血”、“查体”、“铺床”、“灌食”等,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展开教学。
  3.“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主要是强调工学结合课程教学,应不同于传统以经典理论讲授为主,“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采取校企合作方式,结合企业生产进程和教学需要,利用“校中厂、厂中校”,采取学生课堂学习和完成实际工作任务交替进行的方式,让学生能将学习到的相关知识应用于工作实践。
  4.“顶岗实习”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在校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为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感受真实职场氛围,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到实际工作岗位学习锻炼的教学形式。
其他文献
【摘 要】《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效果往往不理想。针对该课程特点,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任务驱动法”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任务驱动;教学研究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这门课程不但理论性非常强,实践性也比较强。在进行此课程教学时,如果教师还采用以往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
期刊
【摘 要】如今的大学校园当中“9 0后”学生已经成为主体,同时我们“80后”也成了高校辅导员队伍里的中坚力量,形成了“80后”辅导员管理“9 0后”大学生的新格局。本文通过对“80后”辅导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当前辅导员工作的实际情况探索了“80后”辅导员在工作中的创新探索。  【关键词】“80后”辅导员;思政工作;创新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
期刊
【摘 要】学分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具有积极作用,日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近年来民办职业院校也十分重视学分制的实施,但在其推行实施学分制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民为职业教育;学分制;教务管理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办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得到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引起社会各界
期刊
【摘 要】精品课程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办特色专业,树品牌教育的关键。本文结合学校实际,阐述了在校企共建基础上实施精品课程建设的具体做法,并提出了下一步的设想。  【关键词】精品课程;校企共建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是教育部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大举措。在本科、大专院校起步较早,而在中职学校广泛开展精品课程建设无疑是提高中职教育水平,推动中职教育发展的有效手段。
期刊
【摘 要】在突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外语教学背景下,迫切需要我们提升高职院校日语会话课程教学。我们要客观认识高职院校日语会话教学现状:“职业”特点不突出,学生普遍日语基础薄弱,日语综合知识不扎实,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教学方式、手段单一等;积极尝试高职院校日语会话课程教学改革:改革教学内容,突出职业特点;加强教学整合,突出课程联系;合理运用教材,丰富教学资源;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应用能力;加强师资建
期刊
【摘 要】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猛,形势喜人,但透过繁荣表象的背后,当前高职教育实则面临诸多困难,不少问题与矛盾有愈演愈烈之势,不仅已直接困扰到高职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不小的影响,而且造成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错位,所以必须引起各方高度的关注。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高职院校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岗
期刊
【摘 要】项目教学法是将项目分配给学生,由教师指导,学生负责资料查询、项目实施、成果演示的过程。项目开发过程中要求学生自主探究与协作学习相结合,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人际沟通等能力,变适应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用Delphi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它是对传统教学法的有效补充  【关键词】Delphi程序设计;项目式教学法;实际意义
期刊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很多高校开始重视计算机实训的教育,提高计算机实训室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对计算机实训室的信息化管理,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使高校教学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节奏。本文通过对高校实训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如何通过信息化来完善高校实训室的管理,从而提高实训室的资源共享和资源配置,为高校实训室的教学和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期刊
【摘 要】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职业学校英语氛围的建立方案:一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二是更新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摆脱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的束缚;三是合理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听、说、读、写水平得到同步提升;四是采用游戏教学的形式,寓教于乐,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英语学习氛围。  【关键词】职业学校;英语学习氛围;建
期刊
产业升级是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和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2012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创新驱动,要注重推动重大技术突破,注重增强核心竞争力”。区域特色产业的高端化进程作为推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其中高端的专业人才作为核心技术的创造源泉和基本载体,其积聚与培养已经成为决定区域特色产业竞争力强弱的关键要素。然而在特色产业的高端化进程中具有深厚的专业技能和研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