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要素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xue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题中之义,也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党和国家对此进行过艰辛的探索,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由于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基数大,以及教育事业本身的薄弱等诸多原因的限制,我们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许多农村学校以老教师队伍为主,年轻教师奇缺;传统的教学方式占主导,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教育技术。教育事业是一项庞大的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便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我们必须认真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我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实现教师队伍的优化配置以及素质的提高,便成了推进教育均衡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本生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
  教师是学校开展教育实践的中坚力量,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掌握知识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学生能够学到多少;教师的教学方法使用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接受知识的快慢程度;教师的性格特点和人格魅力,直接影响着学生性格的形成于发展。因此,在教学资源紧缺的条件下,首先应当保证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教师资源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党的十八大旗帜鲜明地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教育公平不仅体现在区域、学校之间的财力资源、物质资源、制度资源等的公平配置,而且体现在人力资源、思想资源和文化资源等的公平配置上,两者是相辅相承的,缺一不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教师的职称、工资、待遇、补贴、住房、医疗、养老保险、荣誉、法律援助等各方面给予切实有效的提高,从政策上对教师队伍建设给予倾斜,才能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实现教师均衡,对于从源头上扼制“择校热”,体现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师是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决定者
  一说道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很多人便会想到要完善各种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教育技术。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教育技术对于提高教学成绩固然有着巨大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却不是决定性的。先进的教育设备和教育技术最后都必须落实到人的身上,只有教师素质的高低才能最后决定教学成绩的高低。很多学校基础设施条件差,办学条件差,但是教学成绩却优异;部分学校基础设施条件好,教学设备完善,而教学成绩却始终提不上来。究其原因,是教师水平的限制。即使有了完备的设施和设备,却得不到合理有效的利用,造成了教育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三、教师是教育资源发挥重大潜能的挖掘者
  农村学校受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交通、人口等诸多原因的限制,在校园建设以及资源配置上与城镇学校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教育资源紧缺的情况下,短时期内要在这些方面追上城镇学校是不现实的。要缩小城乡教育水平的差距,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合理的配置,教师便是一个主要的突破口。很多农村学校的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管能动性,就地取材,开展野外课堂、实物教学、情景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学,使教学水平有了巨大提高。教育资源是有潜能的,但是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教育技术却是办不到的,这需要教师去挖掘。因此,配置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教育资源潜能开发的重要手段。义务教育学校就师资数量而言,配置已基本到位。但城乡、区域、校际间的差距依然相当明显。许多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严重老化,满足新课程要求的师资科类不全,学科骨干教师匮乏,某些学校甚至难以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加上部分教师教学能力的低水平,必然导致师生加班加点的高负担,严重阻碍新课程的实施,降低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现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的高效课堂改革,在城区学校、优质学校开展效果显著;但在某些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有的勉强开展,但也经常走回头路,有的甚至难以开展。这种现象折射出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引发的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高效课堂改革,必须要实现教师均衡。同时,科学合理地配置教师资源,区域性地整体优化教师结构,可以发挥教师的群体效应,让教师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相互合作,更好地促進教师群体的校本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为大面积提高义务教育办学质量,实现教育资源效益的最大化,进而实现义务教育均衡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教育事业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教育实现均衡发展是教育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教育资源紧缺的条件下,在先进的教育设备和教学技术暂时无法普及的境况下,应当最先实现教师队伍的均衡配置,这样教育才会有长足的发展。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實施推进,观念转变和思想更新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还要有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校长、教师的观念转变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基础。)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观念、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评价标准、考试制度等多方面的改革。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它会受到政治、社会经济发展、招生选拔、社会舆论等等的制约影响。同任
期刊
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应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对于师德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综上所述,我清楚的意识到: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是社会对教育职业道德的必然
期刊
昌都地处横断山脉的三江源头,境内山高谷深、交通不便,幅员10.8万平方公里。长期以来,全市坚持教育发展的战略地位不动摇,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发展信息化教育工作。特别是近三年来,昌都市教育局(体育局)按照国家、自治区的“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认真落实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牢牢把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着力推进“一网、两库、三平台、四
期刊
【摘 要】师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指对每一位学生(不分性别、容貌、个性、优差)的热爱、尊重、理解和期望,是教师高尚道德情操的体现,也是每位教师做好本职业的先决条件。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能赢的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唤醒学生心中的火花,更能转化为激励学生前进的动力。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期刊
一、课题的界定  信息技术环境是指互联网和计算机多媒体坏境。拓展小学生习作的选材思路是指有意给出某种刺激,以便在头脑中回忆某种事物形象或事件情境,使得记忆表象与现实刺激融合,促使新表象产生,从而使作文有内容可写。其操作过程在于使学生回忆与现实对接,产生选材思路。  二、课题的提出  当前作文教学的基本模式是依靠学生长期、大量阅读文章,从优秀范文中感悟其妙处,再通过大量而琐碎的作文习作来积累写作经验
期刊
德育教育是一项战略性工作,它首先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因此,用战略的眼光认真地分析研究和审视当代学生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整体特点与发展趋势,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好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国内许多从事德育工作的老师,经长期探索与研究,初步了解了当前形势下学生思想品德现状。  一、见多识广,眼界开阔而辨析能力尚弱  近年来,大众传播工具发展得很快,其中首推的是广播、电视和网络。在被调查的学生
期刊
语文教学主要的手段是听、说、读、写,听是儿童信息的获得,读则是模仿积累的开始,说和写应该是学生外界知识内化后的自我展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我的理解是,朗读的目的在于发展思维,不能发展思维、激發情趣的朗读属于无效的教学活动,在阅读教学准备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发展思维、激发情趣的设计应当精
期刊
在古代,带兵打仗,有负责粮草、饮食的后勤管理的将士。因为后勤保障是前线士兵将军能够奋勇杀敌的前提,多少战事因为后勤安排不到位,使敌军有机可趁,而兵败山倒。在学校虽不比战场,却好像没有硝烟战场。孩子们怀着梦想来到学校,我们就应该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为老师提供适宜的教学环境。  就西藏大部分小学而言,想要完成总体工作思路和后勤工作计划,首先后勤人员服务意识是必不可少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的学习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普遍得到应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对文本、声音、图形、动画等的综合处理特点,给识字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优化课程教学,而且能有效提高藏语文教学地效率、节约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能直观地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识字地兴趣,巩固识字地效果,拓宽识字空间,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 藏语文识字 提高  多媒体教学
期刊
小学语文课堂应是情趣和梦幻的栖息地,让课堂充满情趣。这不仅是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识字教学的需要。语文生来就是为着放飞儿童的梦想而存在的,每一个汉字都可以激发孩子无穷的想像,一个个汉字连缀起来就是一片放飞的天空。语文,首先吸引儿童的愉快的情感体验和回味无穷的精神滋养,而不是那些操作性很强的语言技能。识字教学追求趣味,但并不是纯粹地,盲目地为了趣味而趣味,追求情趣是为了追求更高效的识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