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为何取西经
唐僧带领师徒几人历经千辛万苦去往西天取经,“取经”贯穿了全书始终。唐僧为什么要取经?取的是什么经?取来经干什么用?这些都是儿时看《西游记》留下的种种疑问。
到如来佛那儿取经,取来的肯定是佛经,这个应该很好理解。可唐僧为什么要去取?有何目的,有何动机,这就值得好好研究一番了。
俗话说:“人无利,不早起”。一个正常的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经过慎重考虑、抉择。凡考虑,抉择都是遵循“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的。
既然唐僧已经做出了这样的抉择——去西天取经,那么我们是否就可以断定:这是他的最佳选择?
但是,他的这个最佳选择却是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做出的。
唐朝开国不久,唐太宗举办了一次旷世规模的宗教活动,叫作“水陆法会”。需要选举一名有大德行的高僧来作坛做主持人。榜行天下不到一月,各路高僧云集京师,众人从中选举出了陈玄奘法师。
玄奘法师的父亲陈光蕊高中状元,官拜文渊殿大学士,母亲是开国元勋殷开山丞相的女儿,标准的官二代,唐太宗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十分欢喜,赐之官职,玄奘顿首谢恩,受了大阐官爵。
菩萨送来两件宝物“锦阑袈裟,九环锡杖”,袈裟卖五千两,锡杖卖二千两,我们看有钱的愚僧是怎么说的: 是疯子,是傻子!这两件粗物,就卖得七千两银子?穿上身就是长生不老成佛作祖,也值不得这许多!
即便是唐太宗也不禁问:“有何好处,就值许多?”尽管两件宝物很贵,唐太宗还是说“朕买你这两件宝物,赐他(玄奘)受用。”
太宗宣玄奘入朝:“求证善事,有劳法师,无物酬谢。愿送锦阑异宝袈裟一件,九环锡杖一条。今特召法师领去受用。”玄奘叩头谢恩。
太宗道:“法师如不弃,可穿上与朕看看。”
玄奘遂将袈裟抖开,披在身上,手持锡杖,侍立阶前。君臣个个欣然,文武人人喝采。
待玄奘穿了袈裟,持了宝杖,太宗又赐他两队仪从,着多官送出朝门,教他上大街行道,往寺里去,就如中状元一般。这位玄奘再拜谢恩,在那大街上,烈烈轰轰,摇摇摆摆。你看那长安城里,行商坐贾、公子王孙、墨客文人,无不争看夸奖。俱道:“好个法师,真是个活罗汉下降,活菩萨临凡!”玄奘直至寺里,僧人下榻来迎。一见他披此袈裟,执此锡杖,都道是地藏王来了,各各归依,侍于左右。玄奘上殿,炷香礼佛,又对众感述圣恩不已。
最后,菩萨对太宗皇帝说,你办的这个水陆法会根本就不行!你请的法师只会讲小乘教法,不起作用的。我有大乘佛法三藏才是真经,可以渡亡脱苦,寿身无坏。
太宗正色喜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
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
太宗马上叫法会暂停,待朕差人取得大乘经来,再重做法事。当时在寺中问曰:“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
玄奘此时是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软,推脱不掉逃避不得,只得上前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唐王大喜:“法师果能尽此忠贤,不怕程途遥远,跋涉山川,朕情愿与你拜为兄弟。”玄奘顿首谢恩。唐王果是十分贤德,就去那寺里佛前,与玄奘拜了四拜,口称 “御弟圣僧”。玄奘感谢不尽道:“陛下,贫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顾如此?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
唐王果真是十分贤德,把个玄奘师父感动地连毒誓都发了。
玄奘回到寺里。几个徒弟早闻取经之事,都来相见,因问:“发誓愿上西天,实否?”
玄奘道:“是实。”
他徒弟道:“师父呵,尝闻人言,西天路远,更多虎豹妖魔。只怕有去无回,难保身命。”
玄奘道:“我已发了弘誓大愿,不取真经,永堕沉沦地狱。大抵是受王恩宠,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凶难定。”
“不得不”啊。我现在已经没有选择了。拿了人家的手软,不得不为人家卖命啊!
二、孙悟空的大闹天宫
孙悟空作为唐僧的大徒弟,一路斩妖除魔,立下汗马功劳,偶尔还要受唐僧不辩是非的误解。孙悟空原本是石头里蹦出来的,无名无姓,无父无母。为求长生不老,便拜了菩提老祖为师,菩提祖师为他取名孙悟空。学会七十二变、筋斗云等高超法术。
孙悟空第一次在天界所封官职——弼马温,因感觉职位低,返回花果山自封“齐天大圣”,因醉酒大闹天宫,搅乱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练得金刚之躯,阴差阳错间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炼就了火眼金睛,在与天庭的较量中十万天兵天将都不能将其打败。大闹天宫是《西游记》中非常精彩的一段,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是孙悟空为什么要大闹天宫?天庭的众多神仙就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吗?大闹天宫的结果是什么?其中是否有不为人知的隐情?
大闹天宫的最终结果,直接产生了三个受害者,和一个受益者:
(一)受害者
1.孙悟空,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500年。成了这般模样: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
2.天蓬元帅,被玉帝打了二千锤,贬下尘凡,作了猪妖,在福陵山云栈洞占了山场,吃人度日。
3.卷帘大将,被玉帝打了八百,贬下界来。又教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胸胁百余下方回。
(二)受益者
大闹天宫的最大受益者只有一个:如来佛祖!
话说孙悟空从八卦炉出来后,发了一次狠:取出如意棒,打得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只打到灵霄殿外,遇到佑圣真君的佐使王灵官在这儿值班。两个在灵霄殿前斗的不分胜败,佑圣真君又调三十六员雷将,把大圣围在垓心鏖战。 结合原著原文,孙悟空所谓的大“闹”天宫其实就是:破坏公物、盗窃仙酒仙丹仙桃。但是仅三十六员雷将就把他困住了,他怎么可能反得了天宫。所以作者用一个“闹”字是非常贴切的,闹,就是搞破坏,搞捣乱,不需要多大本事,但需要有不怕死的勇气!
玉皇大帝想:这个孙悟空能有多大能耐,他连个二郎神都搞不定,怎么就敢来闹天宫?他背后有人撑腰?所以玉皇大帝才会怀疑到如来佛,才会叫来如来佛收拾孙悟空。
如来佛来了,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帝尊位?他自幼修持,苦历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岁?你那个初世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趁早皈依,切莫胡说!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
可惜孙悟空没听懂如来这话里的暗示,居然还想跟他过两招,如来佛也没办法了,只好翻掌一扑,一巴掌把他压到五行山下。
如来降伏了孙悟空之后,玉皇大帝请了一桌客,当时,有个神仙提议道:“感如来无量法力,收伏妖猴。蒙大天尊设宴呼唤,我等皆来陈谢。请如来将此会立一名,如何?”
吃一餐饭,还要立个名。
道派出这个题目,是有用意的,其目的就是想听听如来佛怎样说,想看看如来佛是怎样看待这件事情的。
当时如来佛只带了两个人,而道派的厉害角色基本上都来了。如来佛当时是这样说的:“今欲立名,可作个安天大会。”
各仙老异口同声,俱道:“好个‘安天大会’!好个‘安天大会’!”
孙悟空自称“齐天”,如来佛却道“安天”!这“安”可比“齐”的能耐大多了!
紧接着: 一阵异香扑鼻而来,天仙佛祖把杯停下,各各抬头相望。霄汉中出现一位老人,手捧灵芝葫芦,原来是长头大耳短身躯的南极老寿星到了。
寿星见玉帝礼毕,又见如来,谢曰:“先听说那妖猴被太上老君弄到八卦炉里烧炼,以为这一下必要平安了,没想到他又反出。幸好如来善伏此怪,听说玉帝在此设宴奉谢,故此我闻风而来。没有他物可献,特具灵芝瑶草,碧藕金丹奉上。”
如来欣然领谢。
不一会儿,只见赤脚大仙又到。向玉帝前行了个礼,又对佛祖谢道:“深感法力,降伏妖猴。无物可以表敬,特具交梨二颗,火枣数枚奉献。”
如来又称谢了,叫阿傩、迦叶,将各所献之物一一收起,方向玉帝谢宴。
如来佛祖在安天大会之后,马上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策:传经东进,时机已经成熟了。
由此可见,安天大会与传经这两件事情是有必然联系的。
通过安天大会,如来展现了自己的法力,使道派的某些神仙明目张胆地倒向了自己这边,肯定还有不少其他的神仙们也有这种想法。同时,如来佛祖也探清了玉皇大帝的实力,应该抓住时机,向东土传经,一步步向道派的势力范围渗透、扩张、推进。
佛道两大派在这一回合的较量上,佛派占优得势,但如来佛心里也非常清楚,并不是占绝对优势,因为道派的实力人物都还没有出手。
不管怎么说,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最终结果是导致如来佛祖一出场就扬名立万了,孙悟空闹了这么大一场事,仅仅只是给如来佛祖做了个衬托,而他自己却落得个牢狱之灾。
三、呆头呆脑的猪八戒
猪八戒给人的一贯印象都是:呆头呆脑,贪吃贪睡,性格憨厚中又带一点小聪明,小自私,遇到妖怪几乎都是躲在后面,偶尔还会起色心。我们经常在电视剧《西游记》里面听到孙悟空说猪八戒“你这呆子,你这呆子……”,但是猪八戒的性格真是这般呆?
三打白骨精那一回,猪八戒三句话就撺掇唐僧把猴子赶滚蛋了,黄袍怪一回,猪八戒又三句话就把猴子喊转来了。孙悟空老是嘲笑猪八戒是呆子,可从这个角度看,猴子居然是被呆子牵着鼻子耍了又耍。
《西游记》第三十回,孙悟空被唐僧赶走后,黄袍怪把唐僧变成了一只虎,关了起来。那小白龙心想:“我今若不救唐僧,这功果休矣,休矣!”但他打不过黄袍怪,还负了伤,于是小白龙叫猪八戒去花果上请孙悟空回来。
猪八戒面临两个选择:请或是不请。如果猪八戒选择“请人”,就说明他还是有继续取经的念头。如果猪八戒选“不请人”,就说明他已经存了心要使取经班子散伙。
如果选择“请人”,又存在至少以下两个选择:请观音菩萨,或是请孙悟空回来。如果请观音菩萨,说明猪八戒还是想去取经,只是不愿有孙悟空参与。如果请孙悟空,说明猪八戒既想去取经,也想有孙悟空参与。
事实上,猪八戒选择的是请人,并且请的人又是孙悟空。那么,既然如此,他当初又何必要把孙悟空赶滚蛋呢?
猪八戒对小白龙说:“前者在白虎岭上,打杀了那白骨夫人,他怪我撺掇师父念《紧箍儿咒》。我也只当耍子,不想那老和尚当真的念起来,就把他赶逐回去,他不知怎么样的恼我。”可见,真正要赶走孙悟空的人还是唐僧,猪八戒不过只是一种幸灾乐祸的正常反映罢了。
第二十九回,在宝象国,八戒对国王说:“我乃是天蓬元帅,只因罪犯天条,堕落下世,幸今皈正为僧。自从东土来此,第一会降妖的是我。”
第二十七回,唐僧赶孙悟空走,孙悟空说:“我去我去!去便去了,只是你手下无人。”唐僧发怒道:“看起来,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可见,唐僧也认为猪八戒、沙和尚还是有手段的。
但后面的事实证明了:猪八戒降妖捉怪,比孙悟空的确要差劲得多,他捉不了妖怪。不仅如此,孙悟空的各项工作也都转嫁到了猪八戒的头上,又要开路,又要挑担,又要化斋,又要降妖,这就给猪八戒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猪八戒化不到斋时就怀念猴子:“当年行者在日,老和尚要的就有。今日轮到我的身上,诚所谓当家才知柴米价。”
所以,虽然把孙悟空排挤掉了,但猪八戒并没有好处,又打不过妖怪,立不了功果。这样一来,不如有孙悟空在还好些。 于是,猪八戒又把孙悟空激回来了。
孙悟空回来了,猪八戒就又开始偷懒了,再也不卖力了,专门瞅空子抢孙悟空的胜利果实,当孙悟空十分卖力地打妖怪时,猪八戒就守在那儿等着,节约消耗,当孙悟空将要取胜时,他就冲上去抢功。《西游记》第四十一回,孙悟空初次与红孩儿交手,猪八戒就一直在旁边看,发觉红孩儿的武艺其实不行,就决定出手抢功了。
八戒暗想道:“不好啊,行者溜撒,一时间丢个破绽,哄那妖魔钻进来,一铁棒打倒,就没了我的功劳。”你看他抖擞精神,举着九齿钯,在空里,望妖精劈头就筑。结果红孩儿吐火了,猪八戒又第一时间逃走。
猪八戒很呆吗?这呆子其实是相当狡猾的,仅仅就因为他长的呆,所以很不容易被识破发觉。以至于大家都误以为猪八戒的实力和孙悟空相差太远。
猪八戒以前是在天庭混过的,当然是知道道派实力的。在他看到孙悟空一个人就能战胜金角银角,并且夺得老君的五件宝贝时,就知道佛派的厉害了。
第四十四回,到三清观偷吃供品,这呆子将道派的元始天尊、灵宝道君、太上老君这三尊圣像望茅坑里一掼,溅了半身臭水。猪八戒的这个举动,标志着他彻底地和道派划清了界限,他再也莫想回天庭去了。
四、干活不卖力的沙僧
沙僧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沉默寡言的老好人,负责挑挑担子,出面调停孙悟空、猪八戒两人的矛盾。取经走了十四年,基本上就没他的什么戏。这不免令人生疑,他究竟真的是个老好人还是假装的?
如果他是假装的,那么他的动机就是想通过伪装手段混进取经队伍,在里面搞破坏!可是西游记看到结束,也没发现他使坏,那么,在这部小说中,就只能把他定位成:真的是个老好人。
在取经队伍中,沙僧的工作任务和孙悟空、猪八戒是一样的,负责消灭妖怪,保护唐僧,使取经队伍得以前进。
可奇怪的是,沙僧居然没立功,一个大妖怪也没打死。功果对于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他的工作业绩,猪八戒就经常向孙悟空要功果,或是干脆直接抢,沙僧他却没有。
是不是沙僧的本事不济,打不过妖怪? 我们来看一下他的本事:
1.第二十二回:沙僧和猪八戒先斗了二十回合,不分胜负。又斗了两个时辰不分胜败。这说明沙僧和猪八戒的本事是差不多的。而猪八戒比孙悟空也差不了多远,(两个可以从二更斗到天亮)。
2.在花果山,沙僧见到假取经队伍时,只一招就把假沙僧打死了!
3.沙僧以前是玉皇大帝的保镖,功夫肯定不会差。
这就说明沙僧还是有本事的,可他为什么就不打妖怪?
从头看到尾,沙僧总是说:我看着师父;当师父被捉走后,他又说我看着行李,总之不肯卖力上前,再就是干脆让妖怪抓去,一上场打不了几下就束手被擒了。沙僧的实力不可能这么小。沙僧不卖力,在取经队伍中有什么用?一个没有利用价值的人,怎么会被观音菩萨选中?
第八回,观音菩萨与惠岸走到流沙河时,沙僧跳出来就捉菩萨,并和惠岸交过手, 观音菩萨这个时候就选定了他。这是菩萨选择的第一个人,菩萨此时是否决定了要用孙悟空和猪八戒,这是不确定的,就算菩萨决定了要用悟空八戒,那悟空八戒是否一定就会答应?所以这也是不确定的。因此,观音菩萨在此时选择沙僧,绝对是对他寄于厚望的,因为菩萨知道沙僧曾经是玉皇大帝的保镖,保一个唐僧应该没有问题。
可是,沙僧加入到取经队伍后,一点也不卖力,基本上没发挥什么作用。这样一个混日子的人,究竟好不好呢?
1.从孙悟空的角度看: 经常帮忙打妖怪,又不争功,沙僧是个好人。
2.从猪八戒的角度看: 经常帮忙打妖怪,又不争功,沙僧是个好人。
3.从唐僧的角度看: 沙僧是个好人,唐僧从来就没批评过他。
4.从观音菩萨的角度看: 沙僧偷懒,很不卖力。
沙僧他只出勤不出力,所以就没什么功果,最后封他做了金身罗汉,是三个徒弟中级别最低的,但是,他显然要比悟空八戒划算,因为他也是得了正果,而且他的投入量最少。
唐僧带领师徒几人历经千辛万苦去往西天取经,“取经”贯穿了全书始终。唐僧为什么要取经?取的是什么经?取来经干什么用?这些都是儿时看《西游记》留下的种种疑问。
到如来佛那儿取经,取来的肯定是佛经,这个应该很好理解。可唐僧为什么要去取?有何目的,有何动机,这就值得好好研究一番了。
俗话说:“人无利,不早起”。一个正常的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经过慎重考虑、抉择。凡考虑,抉择都是遵循“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的。
既然唐僧已经做出了这样的抉择——去西天取经,那么我们是否就可以断定:这是他的最佳选择?
但是,他的这个最佳选择却是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做出的。
唐朝开国不久,唐太宗举办了一次旷世规模的宗教活动,叫作“水陆法会”。需要选举一名有大德行的高僧来作坛做主持人。榜行天下不到一月,各路高僧云集京师,众人从中选举出了陈玄奘法师。
玄奘法师的父亲陈光蕊高中状元,官拜文渊殿大学士,母亲是开国元勋殷开山丞相的女儿,标准的官二代,唐太宗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十分欢喜,赐之官职,玄奘顿首谢恩,受了大阐官爵。
菩萨送来两件宝物“锦阑袈裟,九环锡杖”,袈裟卖五千两,锡杖卖二千两,我们看有钱的愚僧是怎么说的: 是疯子,是傻子!这两件粗物,就卖得七千两银子?穿上身就是长生不老成佛作祖,也值不得这许多!
即便是唐太宗也不禁问:“有何好处,就值许多?”尽管两件宝物很贵,唐太宗还是说“朕买你这两件宝物,赐他(玄奘)受用。”
太宗宣玄奘入朝:“求证善事,有劳法师,无物酬谢。愿送锦阑异宝袈裟一件,九环锡杖一条。今特召法师领去受用。”玄奘叩头谢恩。
太宗道:“法师如不弃,可穿上与朕看看。”
玄奘遂将袈裟抖开,披在身上,手持锡杖,侍立阶前。君臣个个欣然,文武人人喝采。
待玄奘穿了袈裟,持了宝杖,太宗又赐他两队仪从,着多官送出朝门,教他上大街行道,往寺里去,就如中状元一般。这位玄奘再拜谢恩,在那大街上,烈烈轰轰,摇摇摆摆。你看那长安城里,行商坐贾、公子王孙、墨客文人,无不争看夸奖。俱道:“好个法师,真是个活罗汉下降,活菩萨临凡!”玄奘直至寺里,僧人下榻来迎。一见他披此袈裟,执此锡杖,都道是地藏王来了,各各归依,侍于左右。玄奘上殿,炷香礼佛,又对众感述圣恩不已。
最后,菩萨对太宗皇帝说,你办的这个水陆法会根本就不行!你请的法师只会讲小乘教法,不起作用的。我有大乘佛法三藏才是真经,可以渡亡脱苦,寿身无坏。
太宗正色喜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
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
太宗马上叫法会暂停,待朕差人取得大乘经来,再重做法事。当时在寺中问曰:“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
玄奘此时是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软,推脱不掉逃避不得,只得上前施礼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唐王大喜:“法师果能尽此忠贤,不怕程途遥远,跋涉山川,朕情愿与你拜为兄弟。”玄奘顿首谢恩。唐王果是十分贤德,就去那寺里佛前,与玄奘拜了四拜,口称 “御弟圣僧”。玄奘感谢不尽道:“陛下,贫僧有何德何能,敢蒙天恩眷顾如此?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
唐王果真是十分贤德,把个玄奘师父感动地连毒誓都发了。
玄奘回到寺里。几个徒弟早闻取经之事,都来相见,因问:“发誓愿上西天,实否?”
玄奘道:“是实。”
他徒弟道:“师父呵,尝闻人言,西天路远,更多虎豹妖魔。只怕有去无回,难保身命。”
玄奘道:“我已发了弘誓大愿,不取真经,永堕沉沦地狱。大抵是受王恩宠,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凶难定。”
“不得不”啊。我现在已经没有选择了。拿了人家的手软,不得不为人家卖命啊!
二、孙悟空的大闹天宫
孙悟空作为唐僧的大徒弟,一路斩妖除魔,立下汗马功劳,偶尔还要受唐僧不辩是非的误解。孙悟空原本是石头里蹦出来的,无名无姓,无父无母。为求长生不老,便拜了菩提老祖为师,菩提祖师为他取名孙悟空。学会七十二变、筋斗云等高超法术。
孙悟空第一次在天界所封官职——弼马温,因感觉职位低,返回花果山自封“齐天大圣”,因醉酒大闹天宫,搅乱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练得金刚之躯,阴差阳错间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炼就了火眼金睛,在与天庭的较量中十万天兵天将都不能将其打败。大闹天宫是《西游记》中非常精彩的一段,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但是孙悟空为什么要大闹天宫?天庭的众多神仙就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吗?大闹天宫的结果是什么?其中是否有不为人知的隐情?
大闹天宫的最终结果,直接产生了三个受害者,和一个受益者:
(一)受害者
1.孙悟空,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500年。成了这般模样:头上堆苔藓,耳中生薜萝。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
2.天蓬元帅,被玉帝打了二千锤,贬下尘凡,作了猪妖,在福陵山云栈洞占了山场,吃人度日。
3.卷帘大将,被玉帝打了八百,贬下界来。又教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胸胁百余下方回。
(二)受益者
大闹天宫的最大受益者只有一个:如来佛祖!
话说孙悟空从八卦炉出来后,发了一次狠:取出如意棒,打得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只打到灵霄殿外,遇到佑圣真君的佐使王灵官在这儿值班。两个在灵霄殿前斗的不分胜败,佑圣真君又调三十六员雷将,把大圣围在垓心鏖战。 结合原著原文,孙悟空所谓的大“闹”天宫其实就是:破坏公物、盗窃仙酒仙丹仙桃。但是仅三十六员雷将就把他困住了,他怎么可能反得了天宫。所以作者用一个“闹”字是非常贴切的,闹,就是搞破坏,搞捣乱,不需要多大本事,但需要有不怕死的勇气!
玉皇大帝想:这个孙悟空能有多大能耐,他连个二郎神都搞不定,怎么就敢来闹天宫?他背后有人撑腰?所以玉皇大帝才会怀疑到如来佛,才会叫来如来佛收拾孙悟空。
如来佛来了,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帝尊位?他自幼修持,苦历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岁?你那个初世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趁早皈依,切莫胡说!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
可惜孙悟空没听懂如来这话里的暗示,居然还想跟他过两招,如来佛也没办法了,只好翻掌一扑,一巴掌把他压到五行山下。
如来降伏了孙悟空之后,玉皇大帝请了一桌客,当时,有个神仙提议道:“感如来无量法力,收伏妖猴。蒙大天尊设宴呼唤,我等皆来陈谢。请如来将此会立一名,如何?”
吃一餐饭,还要立个名。
道派出这个题目,是有用意的,其目的就是想听听如来佛怎样说,想看看如来佛是怎样看待这件事情的。
当时如来佛只带了两个人,而道派的厉害角色基本上都来了。如来佛当时是这样说的:“今欲立名,可作个安天大会。”
各仙老异口同声,俱道:“好个‘安天大会’!好个‘安天大会’!”
孙悟空自称“齐天”,如来佛却道“安天”!这“安”可比“齐”的能耐大多了!
紧接着: 一阵异香扑鼻而来,天仙佛祖把杯停下,各各抬头相望。霄汉中出现一位老人,手捧灵芝葫芦,原来是长头大耳短身躯的南极老寿星到了。
寿星见玉帝礼毕,又见如来,谢曰:“先听说那妖猴被太上老君弄到八卦炉里烧炼,以为这一下必要平安了,没想到他又反出。幸好如来善伏此怪,听说玉帝在此设宴奉谢,故此我闻风而来。没有他物可献,特具灵芝瑶草,碧藕金丹奉上。”
如来欣然领谢。
不一会儿,只见赤脚大仙又到。向玉帝前行了个礼,又对佛祖谢道:“深感法力,降伏妖猴。无物可以表敬,特具交梨二颗,火枣数枚奉献。”
如来又称谢了,叫阿傩、迦叶,将各所献之物一一收起,方向玉帝谢宴。
如来佛祖在安天大会之后,马上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策:传经东进,时机已经成熟了。
由此可见,安天大会与传经这两件事情是有必然联系的。
通过安天大会,如来展现了自己的法力,使道派的某些神仙明目张胆地倒向了自己这边,肯定还有不少其他的神仙们也有这种想法。同时,如来佛祖也探清了玉皇大帝的实力,应该抓住时机,向东土传经,一步步向道派的势力范围渗透、扩张、推进。
佛道两大派在这一回合的较量上,佛派占优得势,但如来佛心里也非常清楚,并不是占绝对优势,因为道派的实力人物都还没有出手。
不管怎么说,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最终结果是导致如来佛祖一出场就扬名立万了,孙悟空闹了这么大一场事,仅仅只是给如来佛祖做了个衬托,而他自己却落得个牢狱之灾。
三、呆头呆脑的猪八戒
猪八戒给人的一贯印象都是:呆头呆脑,贪吃贪睡,性格憨厚中又带一点小聪明,小自私,遇到妖怪几乎都是躲在后面,偶尔还会起色心。我们经常在电视剧《西游记》里面听到孙悟空说猪八戒“你这呆子,你这呆子……”,但是猪八戒的性格真是这般呆?
三打白骨精那一回,猪八戒三句话就撺掇唐僧把猴子赶滚蛋了,黄袍怪一回,猪八戒又三句话就把猴子喊转来了。孙悟空老是嘲笑猪八戒是呆子,可从这个角度看,猴子居然是被呆子牵着鼻子耍了又耍。
《西游记》第三十回,孙悟空被唐僧赶走后,黄袍怪把唐僧变成了一只虎,关了起来。那小白龙心想:“我今若不救唐僧,这功果休矣,休矣!”但他打不过黄袍怪,还负了伤,于是小白龙叫猪八戒去花果上请孙悟空回来。
猪八戒面临两个选择:请或是不请。如果猪八戒选择“请人”,就说明他还是有继续取经的念头。如果猪八戒选“不请人”,就说明他已经存了心要使取经班子散伙。
如果选择“请人”,又存在至少以下两个选择:请观音菩萨,或是请孙悟空回来。如果请观音菩萨,说明猪八戒还是想去取经,只是不愿有孙悟空参与。如果请孙悟空,说明猪八戒既想去取经,也想有孙悟空参与。
事实上,猪八戒选择的是请人,并且请的人又是孙悟空。那么,既然如此,他当初又何必要把孙悟空赶滚蛋呢?
猪八戒对小白龙说:“前者在白虎岭上,打杀了那白骨夫人,他怪我撺掇师父念《紧箍儿咒》。我也只当耍子,不想那老和尚当真的念起来,就把他赶逐回去,他不知怎么样的恼我。”可见,真正要赶走孙悟空的人还是唐僧,猪八戒不过只是一种幸灾乐祸的正常反映罢了。
第二十九回,在宝象国,八戒对国王说:“我乃是天蓬元帅,只因罪犯天条,堕落下世,幸今皈正为僧。自从东土来此,第一会降妖的是我。”
第二十七回,唐僧赶孙悟空走,孙悟空说:“我去我去!去便去了,只是你手下无人。”唐僧发怒道:“看起来,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可见,唐僧也认为猪八戒、沙和尚还是有手段的。
但后面的事实证明了:猪八戒降妖捉怪,比孙悟空的确要差劲得多,他捉不了妖怪。不仅如此,孙悟空的各项工作也都转嫁到了猪八戒的头上,又要开路,又要挑担,又要化斋,又要降妖,这就给猪八戒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猪八戒化不到斋时就怀念猴子:“当年行者在日,老和尚要的就有。今日轮到我的身上,诚所谓当家才知柴米价。”
所以,虽然把孙悟空排挤掉了,但猪八戒并没有好处,又打不过妖怪,立不了功果。这样一来,不如有孙悟空在还好些。 于是,猪八戒又把孙悟空激回来了。
孙悟空回来了,猪八戒就又开始偷懒了,再也不卖力了,专门瞅空子抢孙悟空的胜利果实,当孙悟空十分卖力地打妖怪时,猪八戒就守在那儿等着,节约消耗,当孙悟空将要取胜时,他就冲上去抢功。《西游记》第四十一回,孙悟空初次与红孩儿交手,猪八戒就一直在旁边看,发觉红孩儿的武艺其实不行,就决定出手抢功了。
八戒暗想道:“不好啊,行者溜撒,一时间丢个破绽,哄那妖魔钻进来,一铁棒打倒,就没了我的功劳。”你看他抖擞精神,举着九齿钯,在空里,望妖精劈头就筑。结果红孩儿吐火了,猪八戒又第一时间逃走。
猪八戒很呆吗?这呆子其实是相当狡猾的,仅仅就因为他长的呆,所以很不容易被识破发觉。以至于大家都误以为猪八戒的实力和孙悟空相差太远。
猪八戒以前是在天庭混过的,当然是知道道派实力的。在他看到孙悟空一个人就能战胜金角银角,并且夺得老君的五件宝贝时,就知道佛派的厉害了。
第四十四回,到三清观偷吃供品,这呆子将道派的元始天尊、灵宝道君、太上老君这三尊圣像望茅坑里一掼,溅了半身臭水。猪八戒的这个举动,标志着他彻底地和道派划清了界限,他再也莫想回天庭去了。
四、干活不卖力的沙僧
沙僧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沉默寡言的老好人,负责挑挑担子,出面调停孙悟空、猪八戒两人的矛盾。取经走了十四年,基本上就没他的什么戏。这不免令人生疑,他究竟真的是个老好人还是假装的?
如果他是假装的,那么他的动机就是想通过伪装手段混进取经队伍,在里面搞破坏!可是西游记看到结束,也没发现他使坏,那么,在这部小说中,就只能把他定位成:真的是个老好人。
在取经队伍中,沙僧的工作任务和孙悟空、猪八戒是一样的,负责消灭妖怪,保护唐僧,使取经队伍得以前进。
可奇怪的是,沙僧居然没立功,一个大妖怪也没打死。功果对于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他的工作业绩,猪八戒就经常向孙悟空要功果,或是干脆直接抢,沙僧他却没有。
是不是沙僧的本事不济,打不过妖怪? 我们来看一下他的本事:
1.第二十二回:沙僧和猪八戒先斗了二十回合,不分胜负。又斗了两个时辰不分胜败。这说明沙僧和猪八戒的本事是差不多的。而猪八戒比孙悟空也差不了多远,(两个可以从二更斗到天亮)。
2.在花果山,沙僧见到假取经队伍时,只一招就把假沙僧打死了!
3.沙僧以前是玉皇大帝的保镖,功夫肯定不会差。
这就说明沙僧还是有本事的,可他为什么就不打妖怪?
从头看到尾,沙僧总是说:我看着师父;当师父被捉走后,他又说我看着行李,总之不肯卖力上前,再就是干脆让妖怪抓去,一上场打不了几下就束手被擒了。沙僧的实力不可能这么小。沙僧不卖力,在取经队伍中有什么用?一个没有利用价值的人,怎么会被观音菩萨选中?
第八回,观音菩萨与惠岸走到流沙河时,沙僧跳出来就捉菩萨,并和惠岸交过手, 观音菩萨这个时候就选定了他。这是菩萨选择的第一个人,菩萨此时是否决定了要用孙悟空和猪八戒,这是不确定的,就算菩萨决定了要用悟空八戒,那悟空八戒是否一定就会答应?所以这也是不确定的。因此,观音菩萨在此时选择沙僧,绝对是对他寄于厚望的,因为菩萨知道沙僧曾经是玉皇大帝的保镖,保一个唐僧应该没有问题。
可是,沙僧加入到取经队伍后,一点也不卖力,基本上没发挥什么作用。这样一个混日子的人,究竟好不好呢?
1.从孙悟空的角度看: 经常帮忙打妖怪,又不争功,沙僧是个好人。
2.从猪八戒的角度看: 经常帮忙打妖怪,又不争功,沙僧是个好人。
3.从唐僧的角度看: 沙僧是个好人,唐僧从来就没批评过他。
4.从观音菩萨的角度看: 沙僧偷懒,很不卖力。
沙僧他只出勤不出力,所以就没什么功果,最后封他做了金身罗汉,是三个徒弟中级别最低的,但是,他显然要比悟空八戒划算,因为他也是得了正果,而且他的投入量最少。